自动化专业集群转型的建设与发展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tjq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自动化专业的特色和当前社会对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能力的需求明确了课程群建设的总体思路,提出了专业集群转型专业发展规划,阐述自动化专业集群转型的措施。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 集群转型 双师型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201-01
  一、前言
  自动化专业控制系统课程群体系与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实践教学尚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课程群中每门课程追求自身完整而缺乏配合,出现了内容重复现象[1-3]。2014年7月,为贯彻落实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精神,在第一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试点的基础上,启动第二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
  二、转型发展规划
  科学制定符合应用技术人才成长特点的培养方案,构建以职业需求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体系为主体、毕业生以就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分别从特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能力等五个方面进行规划。
  1.特色专业(集群)建设
  专业集群将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加强建设,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重视校企合作,努力推广工学结合;优化课程设置,服务于机电行业、电力系统运行、设计、建设以及电气装备制造、智能电器、新能源等行业,特别在工业企业自动化、新能源自动化及信息化方面形成明显的特色。
  2.人才培养模式
  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制定符合应用技术人才成长特点的培养方案。针对就业、提高学生应变能力以及适应市场需求的课程;结合职业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重视实践类教学课程的建设,加强产学合作、产教融合,多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搭建学校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提升实践创新能力真正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3.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创新办学模式,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项目共担、互惠多赢”的原则,与本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合作,打造多主体合作、多团队协作、多模式运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平台。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根据真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体系、技术技能体系和实验实习实训环境。采取校企合作或学校自筹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增加实训实习课时。
  4.“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双师双聘工程,从行业企业以各种形式聘用优秀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建立“双师”导向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职务(职称)评聘制度、科研奖励制度等,引导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型。
  5.社会服务能力
  以产学研为载体,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一是充分利用现有服务平台,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二是与继续教育学院合作经济开展继续教育工作;三是与国际教育学院合作,开展国际交流和国际合作办学;四是完善科研平台,做好技术服务。
  三、转型发展的措施
  通过转型实践,形成“能力本位、重在实践”、“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育人理念,完成从传统知识本位的学科教育向能力本位的专业教育、从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式办学、从传统本科教学管理向应用技术型本科教学管理的“三个转型”,确立“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实现办学基本条件、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能力全面提升。
  (1)转变教育观念,探索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和管理体制,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制定符合应用技术人才成长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规划校企合作或学校自筹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2)在学校统一规划下,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根据真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体系、技术技能体系和实验实习实训环境,提高实训实习课时占专业总课时的比例达到40%。毕业设计中应用到技术革新、成果转化、项目设计等的比例逐步提高80%。
  (3)按照“资源共享、项目共担、互惠多赢”的原则,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探索 “双师”导向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职务(职称)评聘制度、科研奖励制度等,引导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型,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4)结合自动化类专业转型集群实际,与发达国家应用技术大学开展合作办学,积极学习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经验,提升办学质量。
  四、结语
  建设自动化专业集群是新形势下高校发展的新思路,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自动化相关专业取得更好的发展前景,学校的学科建设也会获得有力的支撑条件,学科和办学特色也会更加鲜明。同时,学校也会给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合格人才,实现学校和地方经济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黄江平,杨静,杨辉,等. 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群建设与实践[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 8-11.
  [2]车勇,叶涛,田会方. 过控专业控制类课程群建设与实践[J]. 高教论坛,2007,10(5): 60-62.
  [3]刘文文,吴晔,洪占勇. 测控专业控制类课程群建设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3(1): 13-15.
其他文献
高吸水性树脂作为一种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高吸水性树脂在沙漠防治,防止水土流失,植树造林,处理废
学位
凭借资源丰富、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理论容量高等优点,铁氧化物已成为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铁氧化物的导电性差以及因转化机理而引起的充放电过程中巨大的体积变化,致使其存在许多缺点,如倍率性能差、循环寿命短、首次不可逆容量高等,这些不足严重制约了其工业应用。针对这些问题,本论文以增强材料导电性及结构稳定性为目的,通过与碳材料结合、制备不同形貌与纳米尺寸以及构建复合材料的
生物质是一种环境友好、可再生的资源。随着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的压力迅速增长,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逐渐受到人民的关注。生物质制氢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其中,提高氢产率,能量效率、降低制氢成本、以及减少催化剂失活等,是生物质制氢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论文针对上述生物质制氢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对实验室之前发明的制氢新方法――电催化水蒸汽重整制氢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深入研究电
在乳液聚合过程中,聚电解质可通过改变乳胶粒的聚集程度与组分(引发剂、乳化剂和单体等)的扩散速率而影响丙烯酸酯乳液的聚合行为。其中,影响聚电解质性能的主要因素是聚电解质
Salen型配合物作为一种从四齿席夫碱配体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化合物,因其结构多样,合成过程简单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可作为有效的多功能催化剂,实用型非线性光学材料,良好的磁性材料,金属酶反应中心模型并且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生物学领域。Salen型配体很容易通过水杨醛及其衍生物与二胺反应得到,它们与过渡金属配位通常得到单核,双核及多核配合物。本论文中,首先合成了二胺(1,2-二胺氧乙烷),再让1
摘 要 文章简单地介绍了工业控制技术的涵义,着重介绍了工业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工业自动化控制和技术;现状;趋势;PLC  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下,我国的工业自动化化控制技术取得了长远的发展,现如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是将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操作技术以及微电子原理等结合应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实施检测、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同时也为决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
近年来,荧光光谱法因其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十分重要且有效的光谱分析手段,相应地,设计合成不同类型的荧光试剂也成为这一领域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