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终身教育机制路径的调研报告

来源 :留学生·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S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石家庄学院外语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常态下河北省劳动者终身教育培训途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BI5JY015
  终身教育,指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主张为每一个人在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相应的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发展和规范教育培训服务,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开发社区教育资源。终身教育工作成为教育的一大重任。
  研究终身教育的机制路径,对于发展终身教育理论、构建终身教育实践机制、促进教育社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本调研报告石家庄市作为案例,深入开展资料查询、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旨在探索实践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终身教育机制的路径体系,达成全民追求人性的完美与人生真正价值的实现。促进终身教育的全面实施。
  一、河北省目前中小型企业转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整合配置教育资源能力不足。终身教育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投入明显不足,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的力度不够,专业队伍建设工作薄弱,导致终身教育整体水平滞后。
  2.调控、整合教育体系的力度不够。人为割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等教育体系的内在联系,调控、整合教育体系的有效手段不多,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不够协调。各类学历教育及非学历教育缺乏沟通和衔接,特别是学习者通过非学历教育所获取学习成果的认证、互认、转换等方面的制度尚未建立,终身学习与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尚未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习者的终身学习的积极性
  3.制度环境与运行机制不健全。终身教育的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有待改革和完善。终身教育的法制化、制度化建设相对滞后。目前,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终身教育制度和运行机制,学习还没有成为一个人的自觉行为,终身教育的环境还没有形成。
  4.政策取向与资源培植不平衡。在政策导向上,政府重视对学校教育的投人,而对终身教育的投人力度相对不够,教育资源培植不平衡,终身教育相对薄弱。
  5.终身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终身教育经费投入从纵向而言,有增加趋势,但与发达城市相比,很多地方在经费投入数额方面,仍存在很大差距。
  6.行业问发展不平衡。终身教育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尤其是城市和农村之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国企和民企、私企之间差异明显。
  7.认识观念上的落后。接受终身教育未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
  8.终身教育质量偏低。虽然各地继续教育的办学机构增多了,但是真正质量高、实力强的机构却很少。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终身教育的全面快速发展。
  9.学校教育在发展规模、结构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教学制度等方面还不能较好地适应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
  (
  )河北省中小型转型中企业职工终身教育现状
  1.研究的对象与问题:我们调查组对河北省十几家中小型的企业管理者和在职职工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60份,访谈20次。调查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的理念与环境、终身职业培训的体系的相关法律法规、终身职业培训运行中的评价机制以及终身培训的方式方法。
  2.调查的结果:
  首先,一些企业固守“只用人,不育人”的理念。这种现象扼杀了劳动者参与职业技术培训教育的积极性,更甚者,部分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的单位一味追求高收益、低付出,采用低薪雇佣无任何岗位技能和用工经验的社会人员,稍加示范就让其进入一线岗位。
  其次,在终身职业培训的体系的相关法律法规上:关于在职职工的培训的法律保护,我国只是从政策上鼓励和引导,没有形成文字性的法律文件和规章制度,自然无法实现对用工单位和用工个人的保护和约束,所以对用工单位的培训动机和雇工的被培训动机也就无从把握了。再者,就终身职业培训运行中的评价机制以及终身培训的方式方法来讲:调查反映出的问题是对于培训后,缺乏对培训者技能学习的鉴定和考核,没有真正形成“学以致用、拿来我用、为我所用、出彩人才”的企业和劳动者的主动参与。
  再者,部分企业只看重员工技能培训,忽略了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塑造和企业文化素养的积累。
  现在多数企业培训时的传授内容仅限于本行业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培训验收只考核受训者在本岗位的适应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改善,整个培训过程中,有关企业文化内涵,以及职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还有受训者个人的价值观、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精神的内容都全无涉及。
  还有,企业培训很少考虑激活受训者的自主性,使其个体潜能服务于企业。
  很多管理者认为:劳动者的培训仅限于单位的岗位需求和技能培训,对劳动者工作、兴趣、爱好和潜能的发现与开发,无人关注,导致劳动者在接受培训时被动学习,无创新学习,不能挖掘每个劳动者的潜质,结果,劳动者也不能找到自身兴趣、特长和欲就业的职位的交接点和互利性。
  最后,培训效果缺乏有效的考核和评估体系。培训实施时,最难的环节就是对培训质量的落实;培训实施后,最难的环节是对培训完成质量的有效性检验和评估。培训效果的有效性考核和评估,对受训者而言,是对受训者的学习过程做出客观认定,和对受训者提高后的能力做出实证评价,也是对受训者未来从业的具体岗位做出较为准确的定位;对培训机构而言,是检验和落实企业培训机制和模式的合理性和实效性的保障,是对企业人才不断拓展的保障,是对企业经济效益达成的保障;对社会而言,是帮助广大劳动力解决失业、提升广大劳动力就业竞争力的助力器,是帮助政府拜托结构性失业的帮手。但我国目前的培训效果的考核和评估没有把机制和终身职业培训的氛围有效地结合起来、互为因果,是不完善的。   二、国内外经验比较
  (一)终身教育的国际经验
  在欧洲(欧盟),受国家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影响,各国的教育体制各有特点,并在各自不同的道路上发展,因此欧盟各成员国没有统一的终身学习模式。从社会合作关系及政府介入与监管力度方面加以考察,欧洲的终身学习主要可分为三种模式:以需求为导向的“自愿合作关系”模式(如英国),“正式社会合作关系”模式(如瑞典),政府导向的“中央集权”模式(如希腊)。
  美国的终身教育呈现特点:一是政府重视。二是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三是教育资源丰富。四是形式和内容丰富多样。
  国外终身教育经验启示与借鉴:1.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培养终身学习能力。2.加快成人教育的立法工作。3.淡化成人教育的学历化倾向。4.建立严格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5.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开发社会教育资源。
  (二)终身教育的国内经验
  2005年7月29日福建省出台了大陆第一部终身教育法规一《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2000年江苏省教委和苏州市人民政府在苏州市率先建立“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验区”,着力形成“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机,处处是学习之所,事事是学习内容”的氛围,以构建全省的终身教育体系。北京市西城区通过推行社区教育学习卡和市民学习积分卡制度,推进社区终身教育。
  三、构建终身教育机制的路径思考
  (一)确立政府主导地位,加快立法进程
  政府自上而下扫除体制障碍,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基本框架的重要途径。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扫除体制障碍、统筹规划,建立良性、系统、持续运行的机制环境,才能逐步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衔接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快《终身学习促进法》的立法进程,从法律上明确终身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建立并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等配套法规。
  (二)实行严格从业资格准入制度
  结合各行各业具体实情,制定与之相匹配的行业准入资格。以此促进终身教育机制的完善。在从业资格的引领下,各行业由此产生众多从业资格的培训机构,促使更多的人进入相应行列学习。
  (三)建立继续教育学分制管理体制
  在借鉴国内外经验,构建继续教育学分制管理系统。将社会的人都纳入此行列的管理之中,学分问相互认证和转换,建立激励和惩戒措施,真正让学分成为促进公民终身学习的催化剂。
  (四)整合资源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在终身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构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我国教育发展实际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五)丰富终身教育的内容体系
  在目前正规教育的内容体系中,很少有教育人们如何提高生活质量、享受人生幸福的内容。因此,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必须充分考虑教育内容的多元整合。以此丰富终身教育的内容体系。
  总之,构建终身教育机制路径关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举措。如何构建,如何做到科学、合理、高效还有待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