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记忆,别了?

来源 :金色年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恋人黛丝已经去世一年多了,黑人小伙儿庄德森依然无法释怀。“黛丝就是我的盐。”北京语言大学的这位留学生比喻道。课余里,他在学校附近的服装市场里租用了一个摊位,专门出售自己设计的T恤衫,上面印着黛丝最爱的黄色布袋熊和英文歌词。
  黛丝是出车祸身亡的。至今,庄德森脑海里还会时不时浮现出这样一幕:掀开医院白色的床单,下面是黛丝血肉模糊的身体,插满了蛛丝般的导管。这些痛苦回忆让他饱受折磨。
  或许,纽约大学的心理学系神经学中心实验室主任伊丽莎白·菲尔普斯可以帮助庄德森。2009年12月11日,她和同事们在《自然》杂志发表了题为《用可控制手段清除恐惧记忆》(Preventing the return of fear in hum ans using reconsolidation update mechanisms)的论文,声称发现了一种无需服用药物就能“删除”伤心记忆的自然方法。
  
  6小时痛苦记忆消除法
  
  “是的,人生总有那么多不开心的往事。”菲尔普斯在接受采访时无奈地表示。她希望能够寻找一种天然方法,比如依靠大脑的自我调节功能,可以把不好的记忆“改写”得更好一些。
  一般来说,大脑皮层分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皮层记忆区。其中的海马区相当于大脑记忆的守门员,负责将人们新近的经历转化为长期的记忆。大脑杏仁体是痛苦记忆的神经中枢。这片位于大脑颞叶内侧的神经元聚集组织,在人类愤怒、焦躁、惊恐、痛苦等情绪中充当了指挥所的角色。
  为了寻找答案,菲尔普斯首先进行了小鼠实验,以证明电击可以代替生物电。她将导管绑在小鼠的爪子上,只要按下开关,电流就会从爪子涌向全身。就像士兵记得巡逻时中弹的情景一样,这些小鼠在长期电击中确立了恐惧记忆。在电击后的6个小时里,它们时刻挠着受伤的爪子。
  从2007年起,菲尔普斯开始招募志愿者。为了保证精准的测试结果,他们选择了65个心智正常、情绪平稳的普通人,像庄德森这样拥有强烈“痛苦记忆”的人群,并不符合要求。
  这个被称为“革命之旅”的实验在一间封闭的房间里进行。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3组测试对象聚集在实验室门口的长廊上。一个叫大卫的测试者还要了杯摩卡咖啡,试图缓解紧张的情绪。
  菲尔普斯和同事们完成了准备工作。她负责控制一台精密的人体电击仪器,丹妮拉·席勒博士在墙上铺开1平方米大小的彩色方格照片。
  当受试者走进实验室时,菲尔普斯不停地提示说:“放松!放松!看着这张彩色方格照片。”接着,研究团队的其他成员抓起电击仪器的导管,一一触碰这些测试对象的太阳穴。“这使他们看到这张彩色方格图片,就会感到害怕。”菲尔普斯介绍说。
  第二天凌晨5时,第一组测试对象再次来到实验室,面对着彩色方格照片,接受相同强度的电击。上午10时50分,大卫和第二组的组员们接受了测试。并且,在10时50分至11时之间的10分钟内,助手不断向他们展示着彩色方格图片,这种做法叫做“强化刺激”。
  走廊的时针指向了11点。第一组、第二组,和未接受“强化刺激”的第三组,再次走入实验室,面向彩色方格图片。经过心跳脉搏测试器的测试,菲尔普斯发现第一组和第三组的表现并无差异。这两组测试对象心跳平稳、情绪平静,反应正常。但大卫所在的第二组组员们不约而同出现了心悸、瞳孔略微放大的状况。之后,大卫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当时他“身体非常不舒服,像是遇到了魔鬼,想要逃跑”。
  经过几番实验,菲尔普斯和同事们得出一个结论:人们在回忆往事时,大脑中存在很短暂的一段“窗口”时间,大概为6个小时;也就是说,一个人若能坚持6个小时不受到“强化刺激”,他遗忘痛苦记忆的可能性更大。
  
  关于消除痛苦记忆的尝试,药物还是天然?
  
  “我知道,黛丝已经死了。”一年来,庄德森不断地提醒自己。尽管如此,黛丝甜美的笑容和血肉模糊的肢体,在他脑海里还是不断切换。
  菲尔普斯表示,恐惧记忆的恢复程度因人而异。第二年的恢复实验中,他们召集了所有测试者进行恢复实验,这是为了补充实验结果。
  大卫等人再次走进了这间没有任何家具的实验室。面对彩色方格图片,有19人再次出现心跳加快、瞳孔略微放大的状况。“电击那种抓狂的感觉,让人觉得似曾相识。”大卫说。
  对此,菲尔普斯解释为痛苦记忆的恢复速度呈现不稳定性。在一年恢复期之后,测试对象再次遇到旧时刺激,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对这些人来说,痛苦记忆可能已经成了“永久记忆”,至少是深刻记忆。
  “所以,选择性地删除一些不好的记忆,例如创伤或者不必要的恐惧,可以帮助很多人过上更好的生活。”美国佐治亚医药大学医学院大脑和行为探索研究所的神经生物学家乔·特斯坦博士表示。
  他是一名支持用药物疗法消除恐惧记忆的科学家。乔·特斯坦曾做过一个实验,给小鼠几个绒球玩具,接着给小鼠注射“钙离子依赖型磷酸激酶”(简称CamKII钙酶)。这种作用于神经细胞中的特殊物质,可以开启神经细胞通道,使得致死性剂量的钙流入神经元。它抹去了小鼠们对其中一个玩具的记忆。之后,乔·特斯坦博士发现,所有的小鼠都把这个玩具当做新获得的礼物。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寻找更多消除痛苦记忆的方法。据华东师范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林龙年介绍,这些研究大部分属于药物治疗。最新的“宠儿”是用于治疗心脏病的β-受体阻滞药和麻醉剂气体,它们被认为可以帮助大脑消除部分痛苦记忆。
  菲尔普斯的研究则表明,时间在控制恐惧心理上所起的作用,可能比我们以前认为的更加重要。“我们的记忆反映的是大脑对信息的最新检索,而不是最初的精确事件。”丹妮拉·席勒说,“在有生之年,有很短一段时间记忆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从长远来看,通过了解记忆的动态,或许能找到一种治疗异常情绪记忆等情况的新方法。”
  不过,这些研究人员尚不清楚如何将这一发现应用到患者身上。不过他们认为,与目前正在进行研究的记忆清除药物相比,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加天然的方法。“如果,我们在这6个小时里做点什么,恐惧记忆就可以扔进垃圾桶了。”菲尔普斯乐观地说。
  
  我还是想保存我的记忆,尽管它是痛苦的
  
  对痛苦记忆进行早期干预,可能确实是一种治疗思路。华西医院神经影像学博士吕粟形容记忆就像玻璃一样,在存储过程中一直柔软可塑,直至存储完成才定型。在人们回想某段记忆时,这段记忆便被从大脑皮层中提取出并激活,此时又变得“柔软”,之后还需重新储存,重新“凝固”。
  “如果这个时候,进行一些精神治疗的早期干扰,会十分有效。”吕粟表示。然而他承认,这只是一种提法,还没有成功的案例。同时,林龙年就对6个小时的时间也提出质疑。他认为这只是一个定量测试的时间概念,“也可能是12个小时,或者24个小时”。
  一直以来,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如何消除恐惧、痛苦、悲伤等记忆内容。但药物疗法存在着很大的副作用,而且人脑远远复杂于小鼠的大脑,这种方法可能会导致删除所有的记忆。
  “太可怕了。”庄德森尖叫道。尽管黛丝死后,他一度迷恋大麻、海洛因,只有在那个时候,他才能“什么都不记得了”,“这样看来,药物疗法和毒品没什么区别”。
  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科学家赞同消除痛苦记忆。林龙年就坚持“痛苦经历是人生的宝贵财富”。人的成长是由小到大的过程,记忆在这个过程里不断地被拿起来,放回去。人类具有“自我美化”的倾向,经过漫长的时间,痛苦记忆可以转化为“一笑泯恩仇”。
  来到中国后,庄德森的记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迷恋上了昆曲和二胡。阳光明媚的冬日下午,他习惯打开音响,一边在黑T恤上喷涂黛丝的布袋熊,一边听着“姹紫嫣红开遍”的《牡丹亭》。
  “不管天然疗法还是药物疗法,我还是想保存我的记忆,尽管它是痛苦的。”他微笑着说,“她的血已经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其他文献
她辞职了,他换工作了,他早就跳槽了……这样的消息,在“毕业后时代”的职场新人中并不算新闻。你可以说她不沉稳,也可以说他急于求成,甚至可以说他幼稚,不够现实。然而,他们的内心,都有自己想要坚持的东西。   而这一段躁动的职场适应期,便是他们迈入职场的第一道关卡。     “我这半年的工作内容就是在不断地找工作”     “我这半年的工作内容就是在不断地找工作。”姚大海这样形容自己的职场生活。他不是个
期刊
1998年,我正在俄罗斯留学。那一年的情人节,莫斯科很冷,气温达到了零下,而且天空飘满了雪。尽管如此,兜售玫瑰的小贩们依然不停地穿行于大街小巷,让这爱情的信物无止无息地燃烧,温暖着那些置身爱情中的人们。  我是个例外。那些玫瑰只会让我更加寒冷,因为我被失恋的漩风刮到了爱情的边缘。我开始怀疑,这漫天飞舞的誓言的雪里到底搀杂着多少谎言的碎屑?  我从伤心的咖啡馆里走出来,我刚刚在那里跟叶分手。多么讽刺
期刊
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备受争议的“富二代”走进公众的视野。   盘点过去这一年,“富二代”一方面纠缠在诸如“炫富”、“飙车案”、“调戏少女”、“打人”等负面新闻里;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富二代”个案和调查显示这个群体“积极向上”,跟我们想象的纨绔子弟形象完全判若两样。   面对未来,相信“富二代”这个群体将持续地被公众关注。而他们的父辈们也会一如既往地期待他们在家族财富的延续上有所作为。
期刊
齐膝高的雪地上,刘爱兵睡得正酣,姐姐刘晓娟拿着扫帚扫雪,走近一点,踢了他一下,没有反应,雪这么大,会冻死的,又连踢了两下……   半夜,刘晓娟突然惊醒,原来是个梦。在当地人看来,梦见雪,是不祥的征兆。她心情顿时乱糟糟的,就这样浑浑噩噩度过了下半夜。   2009年12月12日清早,刘晓娟爬起床,一身疲倦,想起这天是女儿的生日,便给女儿发了条短信祝贺。很快,短信回复了,“女儿生日,妈妈苦日,祝妈妈快
期刊
她嫁给他时,心里一半怀了恨,一半怀了爱,但统统与他无关。   与爱恨有关的那个男人刚刚放弃了她。当然,有千种无奈和万般不舍,但最终还是放开了手。   她大病了一场,象一只受重创的鸟,奄奄一息之际被他救起,他说,让我来照顾你一辈子吧!彼时她又伤又冷,急需温暖,于是点了点头,心中却满是悲凉。   他太过平凡,且少言寡语。他有的,无非是眼中的一份踏实和诚挚,这让她感动,但也只是感动。   他对她好得出乎
期刊
李大钊10岁那年,就有家人操持完婚了。新娘是大他6岁的乡下少女赵纫兰,她缠着小脚,不识字,嫁到李家后,她唯一的希望就是能把这个家打理好,让李大钊的前途似锦.   赵纫兰虽不识字,却晓得读书的重要性。李大钊的祖父去世后,家里经济十分贫苦,李大钊的所有生活费用都是靠赵纫兰东挪西借典当支持。就这样,挨到李大钊在天津念完书。  这期间李大钊对政治发生浓厚的兴趣,毕业后没有谋职养家,而是去北京谋求出国的机会
期刊
当良知与官位发生冲突时,你会选择谁?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官位已经成为很多人衡量人生价值高低的重要标尺。每个人都知道官位的功能,官位能让人更好地继续存活在这个世上。但良知呢?我们什么时候才会想起这个看似重要却又脆弱的东西,在一些选择关头能否听从它的指引?   1976年7月28日,唐山,那个撼动了整个华北大地的十几秒,那个带走了24万条生命的震颤,成为永远铭刻在中国人心中的伤痛。在大地震中,有一个鲜
期刊
无形的蜘蛛网   胡娟娟最近有些烦恼。拿化妆品来说吧。   在学校时,同寝室的芳芳做A产品的校园代理,胡娟娟就用A产品;毕业后,同事的丈夫做B产品的促销员,胡娟娟又都换成了B产品;B产品还没用完,闺蜜桃桃又做了C产品的代理,不用说,一套C产品又摆在了胡娟娟的梳妆台前;昨天,小姑子带着D产品敲开胡娟娟家门,看着儿子和姑姑玩得不亦乐乎,胡娟娟叹口气,打开钱包,赶紧付账,可头疼的还在后面,小姑子临走时说
期刊
再过几天,41岁的大学生曹湘凡就要进入自己的“毕业年”了。日前,他给记者发来短信,声称“前景迷茫”。  他曾对大学无限向往,为此,他参加过13次高考,被戏称为“高考王”、“当代范进”,最终在两年前考上了湖南长沙的一所专科学校,读的是法律。中午,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他总结自己的感受,语气轻蔑而又失望,“大学就是那么回事儿。”“不过尔尔。”他又加重语气,强调自己“对大学的梦想已经破灭”。  他是三个孩
期刊
1941年,南达科他州的黑山刚刚完成了一个举世闻名的工程——总统山。美国雕塑家们将整座坚硬的花岗岩山峰雕成了四位美国总统的巨型雕像。这四位总统分别是华盛顿、杰弗逊、林肯和罗斯福。  1939年,美国雕塑家柯扎克·希欧考夫斯基接到一封印第安酋长立熊写来的信,请求他为印第安英雄“疯马”塑像。信中写道:“我和我的伙伴希望白种人知道,我们红种人也有伟大的英雄。”  希欧考夫斯基被信中的民族精神深深打动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