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似乎是渐渐地,窦骁藏在心中的野性、不羁和执拗慢慢被揭开面纱显露出来,
因而我们得以将它们拼凑起来,看到一个更为真实和立体的窦骁。
从一开始我以为他是一棵“树”,到后来我看到他是“风”,再到后来才明白,
他的心中是一片原野,有树、有风、有远方的雪山和温暖的阳光,
还有更多,等着我们继续期待和发现。
逐渐展开
的原野
采访拍摄到组稿的几天时间,当我还沉浸在录音里,他那如北方初冬艳阳天的空气一般清冽的声音中时,窦骁已经又完成了一个户外梦想——成功登顶非洲屋脊乞力马扎罗山,历时6天,徒步攀登64千米,抵达海拔5895米的顶峰。森林、火山、冰川、云海、星空,摄人心魂的美在眼前不断展开,同时也提醒着人们,这就是传说中的“威士忌”路线。在攀登乞力马扎罗山的线路中,这是难度最高、也是耗时最长的一条,意味着必须要克服更多的困难。不过,也能看到最美的风景,欣赏到乞力马扎罗完整的植被带。在我看来,这或许能够证明窦骁是一个喜欢在路上多于关心终点的人。就在下山后的第二天,他就又马不停蹄驾车前往草原最深处,到塞伦盖蒂近看野生动物大迁徙了。
从被张艺谋选中拍摄 《山楂树之恋》为大家熟知以来,窦骁似乎一直在不动声色间刷新了大家对他的认识。在电影这条路上,他有着高起点,“老三”的形象深入人心,人们一度以为那个如大树一样高大宽厚、内心温暖的老三就是他本人的写照,很多人说起他的温文尔雅、为人宽厚。作为一个很容易被标签的新人,他并没有被这个角色影响太久,似乎是很自然地,就放下了这个角色。这或许跟他的性格有关,10岁跟随父母到加拿大,在国外的生活為他的性格种下了独立和自由的因子,而父母的中式文化熏陶让他身上有了温和谦逊的传统魅力。他知道自己要走向哪里,却并不急躁,有着很强的个人魅力,也无惧将真实的自己展现在公众面前,所以成为了大家口中“演艺圈难得的自由人”。
《破风》让更多人看到了窦骁身上动感、坚韧的一面。他在很多的采访中说过类似的话,“我的侵略性藏着呢”,“我的叛逆藏起来了,你们看不到而已”,也不止一次谈起自己喜欢极限运动,想让人们看到更加真实的窦骁。《破风》撕开了一个口子,给了他和观众一个机会。我们逐渐看到了一个爽朗自由的窦骁。
2015年上映的由窦骁主演的电影《狼图腾》,让人们看到了藏在他心中的野性,同年他攀登了人生中第一座雪山——哈巴雪山,同年年底,窦骁花了一个月时间和团队一起穿行了整个新西兰,从南岛到北岛。到现在登顶乞力马扎罗山,越来越多的画面拼凑起来,我们发现了他生活中更为广阔的一面。不只是我们之前看到的温厚的大树,也不仅仅是喜欢自由的风,而是一片尚未看到全貌的原野,宽广、包容、丰富、让人好奇。
角色在戏外
成长在逆境
随着他内心原野的展开,我们也在窦骁饰演的角色身上看到了不同。从《狼图腾》里的杨克,到《海上牧云记》中的穆如寒江,以及《特工皇妃楚乔传》中的燕洵,文艺与儒雅之外的野性、韧劲显现得愈加锋芒。窦骁曾在采访中说“很想释放自己的另一面”,“当你完全脱离自身形象之后,可以给人物设计好多东西,用各种奇奇怪怪的点子,尝试更多的表演,这应该是每一个演员的愿望。”可能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执着,也可能是因为性格中对于自我挑战的坚持,在他的角色中,这种“野性”逐渐释放出来。
在跟记者谈论起最近两部戏中的角色穆如寒江和燕洵时,窦骁显得有点滔滔不绝,仿佛这两个角色已经深刻成了他自己的一部分,不仅是从角色的性格上来挖掘,更加能够从人物的身世经历去感同身受,“可能更多地是要求你去进入角色,你得就事。当你越钻越深的时候,你就会从这个故事的前续,来挖掘出对于角色更多的一些支撑点,和角色的一些转折。”
在他看来,这两个角色身上有一个共同点“韧劲”。“对,就是有韧性,他就是不服输。”同时这也是跟他自身很契合的一个点,他曾称自己为“苦行僧派”。“我坚信一点,就是对于表演和塑造人物来说,表演本身它是有记忆性的,你可以走情感的一种外线,可是你真正能把这个东西表现出多少种层次,这是要通过你拍戏以外的一些经历积累的,所以说表演有一种说法,叫边缘科学,我认为这个东西是一个正道。其实我做了很多跟表演无关的东西,我会去草原放牧,我会去爬雪山,我也经历过九死一生的那种状态。当你经历过很多这些东西之后,我觉得一是首先你更敢于去释放自己内心中想要表达的一些东西,其次你也会在研究角色和剧本时,体会到一种比这几行文字更深层的一个意思。我还坚信一点就是,我认为人性必须回归自然,你必须从自然中吸取能量。不管你是投身在什么行业中,因为人总有那种自己的精神压力,当你回归自然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说,你之前所针对或者是纠结于那些特别小的、一些细小的点,实际上在面对自然的时候,它是非常非常渺小的。你那一刻只是想说,我想回归我的本能,我应该怎么觅食,我应该怎么去保暖。就是面对一些逆境,我坚信人一定要在逆境中成长,这就为什么说苦行是一个好的方法,因为人如果说一切都是被安排好地去成长,那你就是在温室长大的一个人,当然生活中必须要有人给你正道的一个引领,可是当引领完了之后,你必须要去撞那面南墙。”
两极,
但不分化
还记得他说自己非常想演《加勒比海盗》中的杰克船长那样的角色,玩世不恭、亦正亦邪,洒脱但有自己的原则。其实人本身就是复杂的,对于像他这样愿意将自己交给自然、注重生活体验的人,一个特别完美、周身充满主角光环的角色,反而会让他觉得不真实因而演得不尽兴。
在燕洵这个角色身上,这种性格中的复杂和两极性也体现得很鲜明,窦骁因此而觉得,这个角色就是在讲自己。“我觉得这个角色就是为我写的,真的,因为我自己的性格就有非常大的两极性,会有静跟动的,很明显反差的一面。”
可能正是因此,我们总是在了解窦骁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窦骁的绅士儒雅是从他出道我们就熟知的一面,这种让人如沐春风的个人修养受到了圈内外人士一致的赞赏。但在窦骁自己看来,这就是一个男人该有的,自然而然深入骨髓的东西,无须刻意。硬要细究,他觉得这应该要归功于父母的教育和影响:“我父亲比较爱好国学,母亲信仰基督教,我的家庭是一个有信仰的家庭。从小他们就教我‘处君子之风,养浩然正气’。无论身处何地,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处世态度、原则和价值观,为人宽厚,不偏执。”因此,自带“小太阳”属性成为他身上公认的特点,加上他标志性的笑,永远都显得阳光明媚,散发温暖气质。但他却觉得自己并不属于外向型。“我可能不太善于表达自己,有时候觉得自己的语言表达会不太准确,词不达意。有时候又有点走极端——上午在家安静地弹马头琴,下午又去车场飙车。”
这种两极反差在他的身上并不违和,而是让他成为了一部情节丰富而有张力的书,让人想要一读再读。但他本身是不急于袒露情节的。从出道以来,窦骁表现得一直很低调,不是他刻意想要营造这种低调的感觉,而只是想要顺其自然。他不喜欢演员被过度消费,对于知名度的在意永远不会超过演戏本身。所以我们能在演戏之外很多的地方看到他的身影,窦骁的朋友从蒙古的驯马师到龙泉的铁匠,国内的、国外的应有尽有。他不愿意把自己当做明星或男神,希望和所有人一样,恋爱、交友、无拘无束。“演员也是在演人,你天天把自己架在神的位置,怎么去体会角色。”
在户外极限运动中,窦骁曾不止一次地体会到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感觉。“登哈巴雪山的时候,我第一次尝试到了九死一生的感觉。我是咬着牙、流着眼泪上去的,能不能下来,那一刻不知道。但确实下来了,已经力竭了,我一整天十几个小时喝了一升水,真的已经力竭了。”一个人接触的东西越多,内心越丰富,就越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不会被外界绑架。或许喜欢窦骁的人会比他自己着急,你这么优秀,怎么不赶紧多拍几部戏,炒炒人气,但他不会这么想,他有自己的取舍,并且很享受所做的一切。“我觉得我现在的生活,我现在做的事情,我执着地去做当下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会认为我舍得的其他机遇,是值得的。”
拍《狼图腾》的时候,窦骁喜欢上了摄影,草原上那种“一天四季”的变化让他产生了记录下来的强烈欲望,直到现在,他都保持着这种记录的习惯和欲望,攀登乞力马扎罗山的过程中,窦骁也是相机不离手,随时记录着让自己产生触动的一切。“我希望能够记录下来,通过我的照片,可以传递给大家看。工作以外,世界那么大,你为什么不出去走一走。”
有方向,但不急于抵达终点,他的脚下是一片外围不断增长的实心圆,而不是一条线。对于未来,窦骁会设想,但不会设限,他澄澈的心中所倒映出的原野,究竟还有着怎样的风景,是迷人的期待。
因而我们得以将它们拼凑起来,看到一个更为真实和立体的窦骁。
从一开始我以为他是一棵“树”,到后来我看到他是“风”,再到后来才明白,
他的心中是一片原野,有树、有风、有远方的雪山和温暖的阳光,
还有更多,等着我们继续期待和发现。
逐渐展开
的原野
采访拍摄到组稿的几天时间,当我还沉浸在录音里,他那如北方初冬艳阳天的空气一般清冽的声音中时,窦骁已经又完成了一个户外梦想——成功登顶非洲屋脊乞力马扎罗山,历时6天,徒步攀登64千米,抵达海拔5895米的顶峰。森林、火山、冰川、云海、星空,摄人心魂的美在眼前不断展开,同时也提醒着人们,这就是传说中的“威士忌”路线。在攀登乞力马扎罗山的线路中,这是难度最高、也是耗时最长的一条,意味着必须要克服更多的困难。不过,也能看到最美的风景,欣赏到乞力马扎罗完整的植被带。在我看来,这或许能够证明窦骁是一个喜欢在路上多于关心终点的人。就在下山后的第二天,他就又马不停蹄驾车前往草原最深处,到塞伦盖蒂近看野生动物大迁徙了。
从被张艺谋选中拍摄 《山楂树之恋》为大家熟知以来,窦骁似乎一直在不动声色间刷新了大家对他的认识。在电影这条路上,他有着高起点,“老三”的形象深入人心,人们一度以为那个如大树一样高大宽厚、内心温暖的老三就是他本人的写照,很多人说起他的温文尔雅、为人宽厚。作为一个很容易被标签的新人,他并没有被这个角色影响太久,似乎是很自然地,就放下了这个角色。这或许跟他的性格有关,10岁跟随父母到加拿大,在国外的生活為他的性格种下了独立和自由的因子,而父母的中式文化熏陶让他身上有了温和谦逊的传统魅力。他知道自己要走向哪里,却并不急躁,有着很强的个人魅力,也无惧将真实的自己展现在公众面前,所以成为了大家口中“演艺圈难得的自由人”。
《破风》让更多人看到了窦骁身上动感、坚韧的一面。他在很多的采访中说过类似的话,“我的侵略性藏着呢”,“我的叛逆藏起来了,你们看不到而已”,也不止一次谈起自己喜欢极限运动,想让人们看到更加真实的窦骁。《破风》撕开了一个口子,给了他和观众一个机会。我们逐渐看到了一个爽朗自由的窦骁。
2015年上映的由窦骁主演的电影《狼图腾》,让人们看到了藏在他心中的野性,同年他攀登了人生中第一座雪山——哈巴雪山,同年年底,窦骁花了一个月时间和团队一起穿行了整个新西兰,从南岛到北岛。到现在登顶乞力马扎罗山,越来越多的画面拼凑起来,我们发现了他生活中更为广阔的一面。不只是我们之前看到的温厚的大树,也不仅仅是喜欢自由的风,而是一片尚未看到全貌的原野,宽广、包容、丰富、让人好奇。
角色在戏外
成长在逆境
随着他内心原野的展开,我们也在窦骁饰演的角色身上看到了不同。从《狼图腾》里的杨克,到《海上牧云记》中的穆如寒江,以及《特工皇妃楚乔传》中的燕洵,文艺与儒雅之外的野性、韧劲显现得愈加锋芒。窦骁曾在采访中说“很想释放自己的另一面”,“当你完全脱离自身形象之后,可以给人物设计好多东西,用各种奇奇怪怪的点子,尝试更多的表演,这应该是每一个演员的愿望。”可能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执着,也可能是因为性格中对于自我挑战的坚持,在他的角色中,这种“野性”逐渐释放出来。
在跟记者谈论起最近两部戏中的角色穆如寒江和燕洵时,窦骁显得有点滔滔不绝,仿佛这两个角色已经深刻成了他自己的一部分,不仅是从角色的性格上来挖掘,更加能够从人物的身世经历去感同身受,“可能更多地是要求你去进入角色,你得就事。当你越钻越深的时候,你就会从这个故事的前续,来挖掘出对于角色更多的一些支撑点,和角色的一些转折。”
在他看来,这两个角色身上有一个共同点“韧劲”。“对,就是有韧性,他就是不服输。”同时这也是跟他自身很契合的一个点,他曾称自己为“苦行僧派”。“我坚信一点,就是对于表演和塑造人物来说,表演本身它是有记忆性的,你可以走情感的一种外线,可是你真正能把这个东西表现出多少种层次,这是要通过你拍戏以外的一些经历积累的,所以说表演有一种说法,叫边缘科学,我认为这个东西是一个正道。其实我做了很多跟表演无关的东西,我会去草原放牧,我会去爬雪山,我也经历过九死一生的那种状态。当你经历过很多这些东西之后,我觉得一是首先你更敢于去释放自己内心中想要表达的一些东西,其次你也会在研究角色和剧本时,体会到一种比这几行文字更深层的一个意思。我还坚信一点就是,我认为人性必须回归自然,你必须从自然中吸取能量。不管你是投身在什么行业中,因为人总有那种自己的精神压力,当你回归自然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说,你之前所针对或者是纠结于那些特别小的、一些细小的点,实际上在面对自然的时候,它是非常非常渺小的。你那一刻只是想说,我想回归我的本能,我应该怎么觅食,我应该怎么去保暖。就是面对一些逆境,我坚信人一定要在逆境中成长,这就为什么说苦行是一个好的方法,因为人如果说一切都是被安排好地去成长,那你就是在温室长大的一个人,当然生活中必须要有人给你正道的一个引领,可是当引领完了之后,你必须要去撞那面南墙。”
两极,
但不分化
还记得他说自己非常想演《加勒比海盗》中的杰克船长那样的角色,玩世不恭、亦正亦邪,洒脱但有自己的原则。其实人本身就是复杂的,对于像他这样愿意将自己交给自然、注重生活体验的人,一个特别完美、周身充满主角光环的角色,反而会让他觉得不真实因而演得不尽兴。
在燕洵这个角色身上,这种性格中的复杂和两极性也体现得很鲜明,窦骁因此而觉得,这个角色就是在讲自己。“我觉得这个角色就是为我写的,真的,因为我自己的性格就有非常大的两极性,会有静跟动的,很明显反差的一面。”
可能正是因此,我们总是在了解窦骁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窦骁的绅士儒雅是从他出道我们就熟知的一面,这种让人如沐春风的个人修养受到了圈内外人士一致的赞赏。但在窦骁自己看来,这就是一个男人该有的,自然而然深入骨髓的东西,无须刻意。硬要细究,他觉得这应该要归功于父母的教育和影响:“我父亲比较爱好国学,母亲信仰基督教,我的家庭是一个有信仰的家庭。从小他们就教我‘处君子之风,养浩然正气’。无论身处何地,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处世态度、原则和价值观,为人宽厚,不偏执。”因此,自带“小太阳”属性成为他身上公认的特点,加上他标志性的笑,永远都显得阳光明媚,散发温暖气质。但他却觉得自己并不属于外向型。“我可能不太善于表达自己,有时候觉得自己的语言表达会不太准确,词不达意。有时候又有点走极端——上午在家安静地弹马头琴,下午又去车场飙车。”
这种两极反差在他的身上并不违和,而是让他成为了一部情节丰富而有张力的书,让人想要一读再读。但他本身是不急于袒露情节的。从出道以来,窦骁表现得一直很低调,不是他刻意想要营造这种低调的感觉,而只是想要顺其自然。他不喜欢演员被过度消费,对于知名度的在意永远不会超过演戏本身。所以我们能在演戏之外很多的地方看到他的身影,窦骁的朋友从蒙古的驯马师到龙泉的铁匠,国内的、国外的应有尽有。他不愿意把自己当做明星或男神,希望和所有人一样,恋爱、交友、无拘无束。“演员也是在演人,你天天把自己架在神的位置,怎么去体会角色。”
在户外极限运动中,窦骁曾不止一次地体会到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感觉。“登哈巴雪山的时候,我第一次尝试到了九死一生的感觉。我是咬着牙、流着眼泪上去的,能不能下来,那一刻不知道。但确实下来了,已经力竭了,我一整天十几个小时喝了一升水,真的已经力竭了。”一个人接触的东西越多,内心越丰富,就越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不会被外界绑架。或许喜欢窦骁的人会比他自己着急,你这么优秀,怎么不赶紧多拍几部戏,炒炒人气,但他不会这么想,他有自己的取舍,并且很享受所做的一切。“我觉得我现在的生活,我现在做的事情,我执着地去做当下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会认为我舍得的其他机遇,是值得的。”
拍《狼图腾》的时候,窦骁喜欢上了摄影,草原上那种“一天四季”的变化让他产生了记录下来的强烈欲望,直到现在,他都保持着这种记录的习惯和欲望,攀登乞力马扎罗山的过程中,窦骁也是相机不离手,随时记录着让自己产生触动的一切。“我希望能够记录下来,通过我的照片,可以传递给大家看。工作以外,世界那么大,你为什么不出去走一走。”
有方向,但不急于抵达终点,他的脚下是一片外围不断增长的实心圆,而不是一条线。对于未来,窦骁会设想,但不会设限,他澄澈的心中所倒映出的原野,究竟还有着怎样的风景,是迷人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