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理论对研究民间文学传承的启示

来源 :参花·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pkn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表演理论是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在民间文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表演理论进行分析,并以《聊斋俚曲集》为例,探究如何采用表演理论进行民间文学分析,从中归纳表演理论对研究民间文学传承的启示。
  关键词:表演理论 民间文学 聊斋俚曲
  表演理论是由美国民俗学派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的重要理论,是当代世界最富有影响力和活力的理论与方法之一。表演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后,受到了民俗学者的重视,并且在民间文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表演理论以表演为中心,关注口头艺术文本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动态形成过程和其形式的实际应用。表演理论中的“表演”一词具有双重意义:艺术行为和艺术事件。
  以《聊斋俚曲集》为例,我们在研究这部作品的时候,也可以采取表演理论。《聊斋俚曲集》是蒲松龄用淄川方言创作的作品集,主要以说唱和戏曲表演为主要表现形式,因为创作者是蒲松龄,因此后人将这种艺术命名为“聊斋俚曲”,也叫“蒲松龄俚曲”。从表演理论的角度对《聊斋俚曲集》的传承进行分析,与传统的研究方法相比,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不同。
  一是以往的研究将“作为事象的民俗”作为关注的重点,表演理论则关注的是“作为事件的民俗”。之前我们对于《聊斋俚曲集》的研究,采取的还是传统的研究方式,关注的重点是“对象”,我们可以采用表演理论进行研究,去对整个事件进行关注,而不是仅仅把其中的民俗当作一个个事象来研究,使《聊斋俚曲集》成为民俗事象的综合。我们应该以“事件”的角度进行研究,研究聊斋俚曲表演时场景、行为顺序、基本规则以及表演者和观众。
  二是以往的研究将“以文本为中心”作为关注的重点,表演理论则更注重文本与语境之间的互动。《聊斋俚曲集》虽然最初的形式是文本,但是蒲松龄先生为其做了曲谱,使得聊斋俚曲可以传唱,在演唱的过程中,可能又会对文本进行改动和创新,从而形成新的文本,因此,我们应该注重文本与语境之间的互动。
  三是以往的研究将传播和传承作为关注的重点,表演理论则更注重即时性和创造性。《聊斋俚曲集》是清初的作品,至今仍然能够在山东传播,且有蒲家村一代又一代的传人在继续传承下去。研究它的传承和传播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我们不能单纯地考虑传播原曲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变化,聊斋俚曲也衍生出了新的故事,我们也应该从聊斋俚曲的即时性和创新性角度对《聊斋俚曲集》进行研究,在创新中传承。
  四是以往的研究将集体性作为关注的重点,表演理论则更关注个人。我们以往在研究《聊斋俚曲集》的时候更多的是关注了其中所表达的山东淄博的地方特色、风土人情,但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的发挥同样重要,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因此,我们也应该关注表演中的个人。
  五是以往的研究致力于寻求普遍的分类体系和功能图式,表演理论则更注重民族志背景下的情境实践。我们在研究《聊斋俚曲集》的时候,应该进行大量的田野调查,亲自考察当地的习俗,才能更好地在民族志的背景下进行《聊斋俚曲集》的研究。
  表演理論与“口头程式理论”“民族志诗学”等共同构筑了民俗学科对口头语言艺术研究的新视点,使民间文学的研究变为动态化的过程,使得民间文学传承不再是呆板的继承,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丰富。通过表演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对民间文学的传承进行研究,也可以更好地将《聊斋俚曲集》这类民间艺术传播出去并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陈建宪,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3]杨利慧.语境、过程、表演者与朝向当下的民俗学——表演理论与中国民俗学的当代转型[J].民俗研究,2011(01).
  [4]覃继督,段静.“表演理论”在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中的应用述评[D].昆明:云南大学,2011.
  [5]张梦娜.谈表演理论在表演实践中的价值[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06).
  (作者简介:翟家齐,女,本科,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故宫是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见证,故宫文物是富有生命意蕴的,从文化视角看,故宫博物院同时具有历史、艺术、建筑、宫廷文化等特点,是世界上极少数同时具备这些特色的博物馆,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本文从设计的角度出发,浅谈《故宫三部曲》之《承载》对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故宫三部曲》 《承载》 設计启示  一、概述  章剑华花费近十年时间,写出了由《变局》《承载》和《守望》三部长篇纪实文学组
期刊
那时候 红船很孤獨  像一片 飘摇的叶子  悄悄地 抖动出共和国的希望  那时候 井冈山很险峻  像一团 黑暗中的星火  默默地 燃烧着革命的信仰  那时候 长征很悲壮  像一条 崎岖蜿蜒的羊肠小路  慢慢地 迈出了雄关漫道  那时候 延安很艰苦  像一个 贫瘠的土窟  渐渐地 诞生了“三大法宝”  那时候 西柏坡很清醒  像一股 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风  静静地 通过了“两个务必”的大考  那时候
期刊
摘要:《绝望主妇》作为在美国市场大获成功的美剧,也成功地吸引了我国相当一部分受众。其噱头般的私域题材、跌宕起伏的叙述、独特的编制模式往往是最吸引观众时刻关注剧情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以《绝望主妇》为例,来分析美剧的编剧模式在文化思想上的工业化输出,以及给我国影视剧创作带来的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电视剧 编剧 《绝望主妇》  近年来,国外的电视剧在中国市场的受欢迎程度很高,美剧、韩剧、日剧尤其如此。
期刊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难忘的岁月,难忘的歌。每当听到这首歌,心中总是涌起一幕幕动人的情景,勾起我无限的回忆。  一九二一年,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她走过了多少个春秋夏冬,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又有多少名共产党人奋勇争先,前赴后继,到如今的一百周年里,开创了多少个可歌可泣的传奇……  是他们雄心勃勃,克服困难,铸造了我们现在的美好,是他们“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规划着未来的辉煌。  二
期刊
摘要:特级教师薛法根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在他质朴灵动的课堂中,我们能很鲜明地感受到他巧用课堂资源,激活生活经验——准确表达,突破惯性思维——精准表达,提供语言体验——丰富表达,提炼核心信息——唯美表达,为如何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提升学生言语品质给出了实实在在的答案。他的课例极具参考价值,也为广大语文教师进一步思考语用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关键词:课堂资源 言语品质 薛法根  2011年
期刊
雪,落在了我的梦里  小寒刚过,日子  走成白色  闪着耀眼的白,绝美而舞  落在我的梦里  放学后的孩子  就像我小时候,赤裸的小手  开着红色的花  棋盘山  几片落叶,在风中翻飞  寻觅梦的出口  这个冬天的寒冷  呼唤一场雪的  柔情……  大自然的眼光  正在描述冬天的风姿绰约  那一块巨石,深情地  仰望,夕阳西沉  江水沉静,在清寂里  越陷越深  华严塔亮起了灯光  我听见,崇仁寺
期刊
盛世赞歌  那年,口粮三百六  那月,牛耕田马拉车  那时,左手锄头右手镐头  等待春暖花开的季节  把温饱的梦种在心里  祈祷苍天施舍风调雨顺  那年那月那天大地无眠  那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  吹醒了大地的梦  告别了眼角结冰的冬季  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  正在走向改革开放的深远  纵观民族复兴的豪迈  记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书写四十年不懈的历程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惠农政策把美
期刊
石头房  石头垒成的房  沉甸如书  青藤爬满  缠绕如蛇  在孤寂中守候  守候你来  血梅  在雪峰顶端抓一道血痕  像一朵血淋淋的梅  燃烧  山腰的绿被风吹碎了  黑织的网  春光渗漏  嘶吼一声  春一软就酥了  我仍酣睡不醒  街角  斑驳的黑  刺刺作响  镂刻的屋檐  化成鞋底留痕  街頭一角  仿佛人的内心  谷雨  城市笼在雨雾中  风撕扯闪电  窥视静默的黑  街道楼房树木 
期刊
纸上  我想写下很多很多的东西,  它们也许不那么令人感伤。  但我想把——  人走茶凉,痴人流浪,月照长廊,何处去往;  人世无常,险象暗藏,金戈铁马,刀影锋芒;  魑魅魍魉,幽魂未亡,白驹过隙,大梦一场;  盛如李唐,败转殷商,月明万里,何处春江;  谁言帝王,两鬓染霜,深宫人往,无人身旁;  佳人媚妆,妖冶脸庞,风起祸殃,卷祸心肠;  青山灞上,枯木新桑,荼蘼盛放,两处阴阳;  无尽狂妄,终
期刊
彼时,这是一个夏天,一个普通的夏天,但却是我们的“最后一个夏天”,也是所有准备高考的高三学子们的“最后一个夏天”。这个夏天,和太多的人说了再见,和太多的人见了最后一面,说了再见的,可能真的就再也不见,见了最后一面的,可能真的就是最后一面。  這个夏天,有笑有泪,有汗水有辛酸,有坦然有不舍。这个夏天的我们,一边忙着备战高考,一边又要珍惜每一天与同学相处的日子。这个夏天,我们百感交集,高考临近的紧张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