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情像鬼,相信的人多,遇见的人少。仿佛陌上的繁花,柔情几许,细看才知,点点滴滴尽是离人泪。
南宋时的一个春天,谢希孟挂冠隐退乘舟归乡,江畔杨柳新新,一个女子追至江畔。兰舟将解,女子泪下沾襟,谢希孟取下头巾,草草题就一阕词。兰舟荡去,从此天涯陌路。
她遇见谢希孟时,正是女子最好的年纪。揽镜自照,芙蓉颜色柳叶眉,更有一腔女儿心事。
谢希孟那时在青楼姑娘间很有名,不单因为他日日流连红粉,更因为他敢为她们说话。她早就听说过临安有个才气甚高的谢希孟,常流连楚馆,还为一个青楼女子建了鸳鸯楼。
象山宗师陆九渊是他的师父,来信责备他违背理学之意,他却浑不在意,当下作了一篇《鸳鸯楼赋》。
赋里说“自逊抗机云之后,英灵之气,不钟于世之男子,而钟于妇人”,她听到这里忍俊不禁,想象着陆九渊知道自己的学生用陆家先人调侃自己时会是怎样的心情。笑过后又有一点好奇,这样不羁的人该是什么样子?
后来她见到了传言里的那个人。像坊间说的那样,他文采卓绝,落拓风流。才子总是要有美人相配,谢希孟寻芳而来,而她就是那枝灼灼芳华。
他为她作了很多词,歌女们都忍不住传唱。她面上仍是淡淡的,心里却像春水般一层层起了涟漪。夜深时,她在灯下练字,却不由另取了素笺,写就日间听到的那些辞赋。每写一句,心头就微微一颤,窗外月色浅淡杏花明艳,那花瓣白中含粉,是女儿的娇靥模样。
临安春雨初霁,谢希孟来看她时总是携一枝带露杏花,小楼春雨也滴答滴答地催人入梦。夏天西湖的荷花开得盛极了,他们放舟湖中,莲浦里荡出采莲女清越的歌声;秋天他带她去看钱塘浪潮,潮水打在堤上,细碎的水沫打湿裙裾;江南的冬天温软绵绵,桂花开尽了,灵隐寺的桂子在初冬时结得青碧圆润,一簇簇挂在枝上,她踮脚去摘,他就伸手为她挽下高枝。
这样的日子教人艳羡,她高兴却也隐隐不安。夜里常常醒来,凝视着枕边人的睡颜,她知道,他的眼睛总含着笑意,可她看不破他隐匿的情绪。白天熏风和暖,谢希孟坐在廊下听她弹琴,她弹着弹着琴声就乱了,忍不住想问他可否想过他们的将来。她知道自己身份卑贱,登不得谢家大门,那侍妾呢?他可否想过将她赎出青楼收在身边?
恩爱的日子能有几重?谢希孟宠爱她尽人皆知,可谁还记得那个鸳鸯楼的主人?鸳鸯,他当初取这个名字,可是取“得成比目何辞死,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意思?他那时许给那女子的,怕也是长相厮守的誓言吧。
她略通诗文。谢希孟给她画过一幅画,簪花的仕女倚栏而望。他笑着问她要题什么诗,不如题“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她看着画上倚栏的女子说,既然是倚栏而望,不如换作杜牧的“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说完她心里一跳,突然想起杜牧的很多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她摇了摇头,执意不让他题杜牧的诗上去。
她不敢老,有几个秦楼楚馆里的姑娘有薛涛那样的文采?她们能倚仗的不过是这一点韶华,和用韶华维系的恩客心意。再说,就算是薛涛也是一生寄人篱下,辗转飘零。
她一直担心朝廷将谢希孟调任他处,没想到先等来的却是他辞官归乡的消息。她惊恐,谢希孟之前没有告诉她,消息传到她这儿,谢希孟的船怕是已经走了。
那天临安的很多人都看见一个女子焦急地向渡头的方向奔去。她长在画楼许多年,从没这么狼狈地奔跑过,鬓发乱了,罗裙脏了,脚被路上石砾硌得生疼。
终于到了渡头,她远远看见船上那个熟悉的身影。可为什么,路上缭绕不绝的愤懑与哀戚,此刻涌到嘴边却说不出来了。谢希孟转身就看到了岸边的她,昨日还言笑晏晏的她如今云鬓散乱,捂着唇泪落如雨。他解开头巾,写就一阕词,让书童下船递给了她。
“双桨浪花平,夹岸青山锁。你自归家我自归,说着如何过。我断不思量,你莫思量我。将你从前与我心,付与他人可。”
读到“你自归家我自归”这句,她几乎握不住巾帕,你要南山归隐,所以就撵我回去?南山归隐?呵,不过是仕途无望,归隐倒能博个高洁傲物的好名声。是了,既是归隐又哪能留一个青楼女子在身边?她想过最坏的结果,想过他不要她,想过他会离开但至少会与她话别。读完后半阕,心已经凉了。“我断不思量,你莫思量我”,原来旧时恩爱不过梦幻泡影,一片痴心换得一个断不思量的结局。
最伤心的是末句—将你从前与我心,付与他人可。如何再付?她已过了韶华之年,容貌不再,这片心还有谁肯要?说得这样轻巧,原来心是可以轻付的,他的心曾经给过鸳鸯楼的那个女子,给过临安貌美的歌姬,也曾给过她。可她心若磐石,他却初心已变。
她握着巾帕,这块巾帕还是她送给他的,她说雨过天青色最衬他的气度。她凄然一笑,用力撕那巾帕,料子结实,她拔下钗子猛力一戳。“刺啦”一声,巾帕划作两片,“思量”两字被生生划开。她用尽力气将那帕子扔过去,帕子裹着金钗,“啪”的一声砸到船上。
谢希孟回头,正撞进她凄然的眼睛。他记得自己送给她的那支金钗,而她的眼神让他不安。他对书童耳语几句,书童便跑到船尾,系舟的绳子一解,小舟顺风而下。
两岸青山,双桨击破江水。他没有回头,而她也终于没有喊那个负心郎。
这一生,错,错,错。
南宋时的一个春天,谢希孟挂冠隐退乘舟归乡,江畔杨柳新新,一个女子追至江畔。兰舟将解,女子泪下沾襟,谢希孟取下头巾,草草题就一阕词。兰舟荡去,从此天涯陌路。
她遇见谢希孟时,正是女子最好的年纪。揽镜自照,芙蓉颜色柳叶眉,更有一腔女儿心事。
谢希孟那时在青楼姑娘间很有名,不单因为他日日流连红粉,更因为他敢为她们说话。她早就听说过临安有个才气甚高的谢希孟,常流连楚馆,还为一个青楼女子建了鸳鸯楼。
象山宗师陆九渊是他的师父,来信责备他违背理学之意,他却浑不在意,当下作了一篇《鸳鸯楼赋》。
赋里说“自逊抗机云之后,英灵之气,不钟于世之男子,而钟于妇人”,她听到这里忍俊不禁,想象着陆九渊知道自己的学生用陆家先人调侃自己时会是怎样的心情。笑过后又有一点好奇,这样不羁的人该是什么样子?
后来她见到了传言里的那个人。像坊间说的那样,他文采卓绝,落拓风流。才子总是要有美人相配,谢希孟寻芳而来,而她就是那枝灼灼芳华。
他为她作了很多词,歌女们都忍不住传唱。她面上仍是淡淡的,心里却像春水般一层层起了涟漪。夜深时,她在灯下练字,却不由另取了素笺,写就日间听到的那些辞赋。每写一句,心头就微微一颤,窗外月色浅淡杏花明艳,那花瓣白中含粉,是女儿的娇靥模样。
临安春雨初霁,谢希孟来看她时总是携一枝带露杏花,小楼春雨也滴答滴答地催人入梦。夏天西湖的荷花开得盛极了,他们放舟湖中,莲浦里荡出采莲女清越的歌声;秋天他带她去看钱塘浪潮,潮水打在堤上,细碎的水沫打湿裙裾;江南的冬天温软绵绵,桂花开尽了,灵隐寺的桂子在初冬时结得青碧圆润,一簇簇挂在枝上,她踮脚去摘,他就伸手为她挽下高枝。
这样的日子教人艳羡,她高兴却也隐隐不安。夜里常常醒来,凝视着枕边人的睡颜,她知道,他的眼睛总含着笑意,可她看不破他隐匿的情绪。白天熏风和暖,谢希孟坐在廊下听她弹琴,她弹着弹着琴声就乱了,忍不住想问他可否想过他们的将来。她知道自己身份卑贱,登不得谢家大门,那侍妾呢?他可否想过将她赎出青楼收在身边?
恩爱的日子能有几重?谢希孟宠爱她尽人皆知,可谁还记得那个鸳鸯楼的主人?鸳鸯,他当初取这个名字,可是取“得成比目何辞死,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意思?他那时许给那女子的,怕也是长相厮守的誓言吧。
她略通诗文。谢希孟给她画过一幅画,簪花的仕女倚栏而望。他笑着问她要题什么诗,不如题“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她看着画上倚栏的女子说,既然是倚栏而望,不如换作杜牧的“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说完她心里一跳,突然想起杜牧的很多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她摇了摇头,执意不让他题杜牧的诗上去。
她不敢老,有几个秦楼楚馆里的姑娘有薛涛那样的文采?她们能倚仗的不过是这一点韶华,和用韶华维系的恩客心意。再说,就算是薛涛也是一生寄人篱下,辗转飘零。
她一直担心朝廷将谢希孟调任他处,没想到先等来的却是他辞官归乡的消息。她惊恐,谢希孟之前没有告诉她,消息传到她这儿,谢希孟的船怕是已经走了。
那天临安的很多人都看见一个女子焦急地向渡头的方向奔去。她长在画楼许多年,从没这么狼狈地奔跑过,鬓发乱了,罗裙脏了,脚被路上石砾硌得生疼。
终于到了渡头,她远远看见船上那个熟悉的身影。可为什么,路上缭绕不绝的愤懑与哀戚,此刻涌到嘴边却说不出来了。谢希孟转身就看到了岸边的她,昨日还言笑晏晏的她如今云鬓散乱,捂着唇泪落如雨。他解开头巾,写就一阕词,让书童下船递给了她。
“双桨浪花平,夹岸青山锁。你自归家我自归,说着如何过。我断不思量,你莫思量我。将你从前与我心,付与他人可。”
读到“你自归家我自归”这句,她几乎握不住巾帕,你要南山归隐,所以就撵我回去?南山归隐?呵,不过是仕途无望,归隐倒能博个高洁傲物的好名声。是了,既是归隐又哪能留一个青楼女子在身边?她想过最坏的结果,想过他不要她,想过他会离开但至少会与她话别。读完后半阕,心已经凉了。“我断不思量,你莫思量我”,原来旧时恩爱不过梦幻泡影,一片痴心换得一个断不思量的结局。
最伤心的是末句—将你从前与我心,付与他人可。如何再付?她已过了韶华之年,容貌不再,这片心还有谁肯要?说得这样轻巧,原来心是可以轻付的,他的心曾经给过鸳鸯楼的那个女子,给过临安貌美的歌姬,也曾给过她。可她心若磐石,他却初心已变。
她握着巾帕,这块巾帕还是她送给他的,她说雨过天青色最衬他的气度。她凄然一笑,用力撕那巾帕,料子结实,她拔下钗子猛力一戳。“刺啦”一声,巾帕划作两片,“思量”两字被生生划开。她用尽力气将那帕子扔过去,帕子裹着金钗,“啪”的一声砸到船上。
谢希孟回头,正撞进她凄然的眼睛。他记得自己送给她的那支金钗,而她的眼神让他不安。他对书童耳语几句,书童便跑到船尾,系舟的绳子一解,小舟顺风而下。
两岸青山,双桨击破江水。他没有回头,而她也终于没有喊那个负心郎。
这一生,错,错,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