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脑中风及其康复治疗,走出康复误区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ilea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的脑中风,越来越制约着现代人的生活质量。然而,现代人对于脑中风的发生、发展和治疗的认识却显得匮乏。因此,加强对脑中风的正确认识,尤其是治疗过程的康复治疗,对于现代人应对脑中风这一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脑中风 康复 误区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06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065-02
  基于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情况,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已经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时期。然而老年人对脑中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过程认识不足,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脑中风疾患的预防和治疗,导致脑中风对我国居民健康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据统计,在我国每年脑中风新增病例约为200万,而且还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病人由于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而使得患者的致残率达到80%。研究发现,在脑中风的存活患者中,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使90%的存活者能够重新行走和生活自理,可使30%的存活者恢复一些较轻的工作,如果没有进行积极的早期康复治疗,则会使上述两方面的百分率下降到6%和5%[1]。因此,只有正确认识脑中风的发生、发展、治疗,才能更好的遏制脑中风对人们健康的危害,使患者更好的回归社会,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
  1 脑中风的损伤机制
  脑中风是一组突发性疾病,由于血管中出现血栓,而血栓以不同程度阻塞脑部血管,最终导致脑部组织供血不足,出现脑组织损伤,最终导致各种功能障碍的脑血管疾病。这种疾病具有四高的疾病特点:发病率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脑血管意外可划分为出血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短暂性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两大类,脑血栓是脑中风发病中最常见的一种。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瘤、血管畸形等,是脑部血管性疾病的主要原因。脑栓塞多见于中青年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如心脏瓣膜病、心肌梗死栓子脱落导致脑血管而导致。由于各种原因引发脑部血流量减少或中断,导致脑部供氧量不足,最终引起大脑相应部分脑组织的坏死。临床上表现为由于患者的脑部组织受损而引发的一系列功能障碍。
  2 脑中风中关于康复治疗的误区
  2.1 脑中风药物治疗就可以,不需要进行康复治疗。据调查,无论家庭月收入高低,大约80%的脑中风患者在治疗期间选择单纯的药物治疗,进行康复治疗的仅仅30%[1]。脑中风的药物治疗在急性期是很重要的,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它可以进行溶栓治疗,稳定患者的病情,防止患者病情的恶化和再次的复发,而且一些具有神经保护性作用的中药,具有很好的保护缺血后受损微血管的作用。但是,在发病期间造成的不可逆性脑细胞缺血性坏死,目前的药物是不起任何作用的。而脑损伤后,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可塑性[2],可以进行功能上的重组。进行有效的外界刺激,是这种功能重组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才能促进功能的良好代偿。否则,就会出现某些神经的萎缩坏死,并且影响新的神经突触联系的形成,造成患者的永久性瘫痪。只有正确处理康复治疗与药物治疗的关系,及时科学合理的进行康复治疗,并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才能更好的发挥治疗的效果。
  2.2 康复治疗就是简单的肢体活动,没有特定时间,特定方式。康复治疗是脑中风治疗中的重要一步,它不仅仅是随意进行一些肢体的活动,而是有目的地对特定功能障碍进行预防、诊断、评估、训练、处理的一门科学,它是一个系统、规范的复杂康复过程,它的个性化比较强,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康复的内容,强度,部位等等都会有所差异,需要康复医师的指导和帮助,切忌进行盲目的自我康复。例如,在Bobath疗法中,特定的肢体活动可以引发患者不同的正常肢体运动模式,进一步诱发机体的高级神经系统活动,如翻正反应、平衡反应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保护性反应。而在康复过程中我们要以抓握与放松等基本模式为基础,根据机体运动模式的正常发育进程,抑制机体异常的肢体运动模式,同时通过肢体关键点的平衡反应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保护性反应,使患者渐渐克服肢体的异常运动,恢复正常的运动感觉和活动。还有就是在康复训练中Bobath握手法的运用可以很好地防止由于联合反应而导致的患者患侧上肢的屈曲痉挛。但是如果患者及其家属对康复过程认识不足,不能掌握这些康复技术,就会出现患者上肢呈“挎篮”状屈曲,下肢呈“划圈”样行走的典型“偏瘫步态”。这种结果一旦出现,其纠正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患者一开始积极配合治疗,这种不正常的肢体运动模式是可以得到避免。
  2.3 康复治疗不用着急,后期进行也可以。有大量的病人及其家属认为,康复治疗只是一种辅助治疗的手段,什么时候想做了,都可以,没有早晚的差异,部分患者甚至认为自己刚刚得病,身体状况各方面都不是很好,应该在床上好好休息,而且还要加强营养,减少不必要的肢体活动。显然,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脑中风的患者,如果长期躺在床上,不进行适当的肢体康复训练,就非常容易产生肢体以及器官的“废用性改变”,如肌肉萎缩、关节挛缩、肩手综合征、深静脉血栓,以及其他的一些全身性并发症,如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障碍、肾功能衰竭及其电解质紊乱,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据报道,安静卧床的患者,肌萎缩、关节挛缩的发生是很快的,如由于安静卧床而引起的肌力减退,一周可减退20%,两周和四周可分别减退40%~60%[3]。这些“废用性改变”一旦产生,就非常的难以治疗,而患者如果及时的进行早期的康复介入训练,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
  2.4 患者对康复效果不认同,缺乏信心。这一误区对于脑中风的患者来说是比较普遍的,主要是因为患者不能正确的把握这一疾病,而仅仅知道这是一种疾病。脑中风不像我们平时的发烧感冒,只要你把药吃了,过几天就会有明显的效果,甚至于不吃药过段时间也会好了。脑中风后一般都会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发生也特别快,而这些功能障碍的康复过程确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再学习过程,据临床实践证明,脑中风的肢体恢复在三个月内效果是最明显的,但运动功能的恢复可持续到伤后1年或2年,甚至有研究证实可持续到形成固定损害之后5年以上,还有语言,感觉等其他功能障碍的恢复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脑中风中形成的脑损伤,恢复过程是终生的,只有坚持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康复效果。所以患者要加强与治疗医师的沟通,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足够的了解,坚持主动的康复训练,争取早日回归家庭日常生活,参加部分社会娱乐活动。   3 脑中风的积极康复治疗
  3.1 康复治疗的机制。脑中风后康复治疗的基础机制是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原理。脑中风后,患者会出现脑部以及相关部位的神经受损,导致上运动神经元支配的肢体随意运动丧失,下运动神经元支配的原始运动模式释放,而随着药物治疗的进行,患者脑部病变区域水肿渐渐消退、血肿被逐渐吸收、颅内压下降,患者的功能有一定的恢复。但是这仅仅是很少一部分的功能恢复,有效的功能恢复需要充分发挥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而这需要一些特定肢体活动的不断刺激。我们通过早期运动,按摩治疗,使瘫肢关节的被动运动与其主动意念相结合,通过本体感受的传入冲动,促使相关神经元的轴突发芽,形成新的突触,经反复运动使这些突触建立接近正常功能的新的神经环路网络——突出链,使中枢神经功能重新组合,同时抑制异常的低位中枢控制的运动,使其突触链处于受抑制的高阈值状态,进而改善瘫肢的运动能力[4]。其次,脑中风的患者还可以加强健侧脑对肢体的控制能力,从而建立代偿机制,加强对患侧肢体的控制能力,更好的完成肢体的功能恢复。大脑血管侧枝循环的建立也是康复机制的重要部分,通过康复训练,促进大脑侧枝循环的重建,使脑部有足够的血液供应,维持供氧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神经系统的功能重组。脑中风后,半暗区的细胞复活也是康复治疗的重要机制,脑中风会导致某些部位的脑组织出现不可逆性坏死,而在这些坏死脑组织周围有部分脑细胞的电生理活动消失,出现传导衰竭,但是这些脑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继续维持自身的离子平衡,还有一定的可修复性。这些细胞的电生理活动的出现需要早期的干预治疗,通过外界某些特定的肢体刺激可以加速半暗区细胞的复活。还有研究表明在缺血性半暗带存在有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于细胞外蓄积并达到中毒的水平,结果在神经元内产生过多的自由基,最终导致细胞死亡[5],因此“细胞保护类药物”的应用也是一种有效地治疗措施,我们要在急性期及时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改善“半暗区”细胞的生理活动。
  3.2 脑中风的三期康复治疗关键。
  3.2.1 急性期的康复治疗。急性期的康复治疗是早期康复治疗的关键时刻,其康复效果比较理想。急性期是指发病6小时至2周这一段时期内,根据临床统计,脑中风恶化现象多发生在较重的患者且发病一周内,约占脑中风住院病人的25%左右[6]。在此期间进行头部上举、坐立、起立等康复训练,会很容易出现颅内血流量下降,体位性低血压,而使原发性病灶损伤加重。这种现象在临床上是客观存在的,但不应该阻碍我们的早期康复介入治疗,急性期应该以临床抢救为主,在不影响临床抢救的前提下,待病情稳定48-72h(目前还有人提出超早期康复训练时间的说法,即在病情稳定后12内)后,即可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早期康复训练的主体内容主要有被动肢体的屈伸运动,床上体位转化及抗痉挛躯体姿势摆放。早期治疗的目的有:预防肌萎缩、关节痉挛等继发性障碍及“废用性改变”。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环,维持细胞的活性,预防褥疮和静脉炎。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尤其要注意肩及下肢的康复,康复过程一定要轻柔,使其放松,以防肌肉萎缩,并注意中风患者肢体功能位的摆放。
  3.2.2 恢复期的康复治疗。一般是指患者病后1-3周(脑出血2-4周,脑血栓1周左右),这时中风患者的生命体征已经基本稳定,可以进行加大强度的肢体功能训练。进入恢复期的患者,由于顺利通过急性期的康复训练,各方面功能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患者的心情也逐渐好转,积极配合治疗。在这一时期,患者要根据康复医师的指导进行系统、规范的肢体康复训练。逐渐实现患者肢体的被动运动到辅助运动到自主运动的过渡,提高中风患者家庭生活自理能力,更好的回归家庭。
  3.2.3 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有部分脑中风患者虽然进行了有效的治疗,但大多数患者会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后遗症或功能恢复不完全。在这一时期,患者仍有较大的功能改善空间。患者应继续进行康复训练,加强对现有功能的利用,防止功能退化,并辅助后遗症的转好。这时的康复训练要更加注重社区和家庭的康复,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增强患者康复信心,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家庭成员要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继续加强患者的康复训练,使患者肢体功能可以更好地恢复,患者能够进行一些社会娱乐活动,增进身心健康。
  4 综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在医疗卫生事业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国居民对脑中风这一疾病的认识明显加强,且康复治疗效果大有提升,但是这与国外一些发达地区相比较,我国康复治疗还有待于继续发展和不断完善。脑中风作为我国居民的高发性疾病,首先要得到国家的重视,加强我国居民对脑中风及其康复的认识,只有人们在思想上对脑中风的认识增强,才能更好的用行动预防脑中风的发生并在疾病发生后及时、积极、主动的进行临床康复治疗。
  参考文献
  [1] 冯海霞.何君芳.胡晓斌.李亚斌.曹宏泰.白佳佳.徐搜.姚惠侠.何连秀.甘肃省脑卒中患者对卒中及康复认知现状调查.Chin J Rehabil Theory Pract.Sep.2012 Vol.18.No
  [2] Teasell R.Stroke recovery and rehabmtation[J].Stroke,2003,34:365— 366
  [3] 笹生俊一.脑中风急性期的康复治疗.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2年.第9卷.第2期
  [4] 魏玉兰.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5,10(2):65
  [5] 王茂斌.高谦.高霞.脑卒中康复医疗.继续医学教育.第21卷第15期
  [6] NIH Peport:Stroke.21:637-676.1990
  [7] 宋文颖.郝超.脑中风的康复治疗与误区.临床合理用药.2012年8月5日.第5卷.第8C期
  [8] 焦雪林.卒中偏瘫患者尽早规范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1月第8卷第2期
  [9] 朱建国,魏琰,袁栋才.现代综合康复疗法积极序贯治疗对急性脑中风运动功能的影响[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16(4):496-497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逐步提高,在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得以保证的情况下,期待疗法与其他的治疗方法相比,不但可以使疾病带给患者的痛苦降低,还可以使病人在住院期间所需的花销有效的减少,使病人的生存品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期待疗法在对妇产科的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殊的优势,近些年来应用于妇产科疾病的治疗之中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了解和接受。  关键词:期待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长效干扰素与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在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予对照组普通干扰素治疗,给予观察组长效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HBV-DNA和HBeAg转阴率,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HBV-DNA和HBeAg转阴率分别为73.3%和76.7%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人均生活水平的改善,冠心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危险评估及合理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冠状动脉造影一直被誉为是诊断冠心病血管病变的“金标准”。但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医生逐渐认识到对于复杂的冠状动脉病变、急性冠脉事件的启动和转归、PCI术后的即刻评价等重要诊断、治疗指标,仅从冠状动脉造影单方面进行说明存在一定局限性。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介入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确诊的4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超声学资料。结果:本组48例患者中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者45例,漏诊3例,诊断准确率为93.8%。结论:超声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超声诊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 价值探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066  【中图分类号】R4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术中血液回输技术对脊柱外科围术期病人出凝血和血携氧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骨科住院就诊的100例本市脊柱损伤患者,根据手术的方法平均分为5组,分别是脊柱骨折前路手术组、脊柱骨折后路手术组、腰椎滑脱内固定手术组、脊柱侧弯矫治术组、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组、检测各组患者术前、术后24小时、术后7天血液中血红蛋白(Hb)、氧分压(PaO2)、血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宫外孕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01月到2013年02月收治的140例疑为宫外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经腹部超声诊断,观察组患者给予经阴道超声诊断。结果:观察组经过阴道超声诊断为宫外孕的患者占69例,检出率为98.6%。对照组经过腹部超声诊断为宫外孕的患者占59例,检出率为84.3%,观察组临床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
期刊
摘要:相关统计数据及资料显示我国大约40%人群存在各种各样的睡眠障碍情况,但是大部分都没有正确认识到这种疾病的潜在危害,医疗工作者也没有给予充分重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作性睡病、失眠等常见睡眠障碍疾病如果没有及时获得诊治将会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威胁,而且会成为妨碍公共卫生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阐述临床领域中常见的几种睡眠障碍类型,然后针对其病发机制、临床诊断、科学治疗措施等进行分析,最后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低血糖指数饮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4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住院治疗患者40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对照组按食物交换份法给予饮食,实验组在使用食物交换份法的基础上给予低血糖指数饮食2个月,观察饮食治疗前后两组的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的变化。结果:两组进行膳食干预后,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有下降,实验组的变化显著大于对照组的变化。结
期刊
摘要: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是临床用于抢救和改善急慢性呼吸衰竭的常用有效辅助治疗方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为接受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院内感染,患者一旦发生VAP,极易导致MV通气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和病死率增加。呼吸机管道系统是细菌感染的重要场所,细菌随气溶胶流入机械通气流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腺癌的手术方式的区别。方法:选取原发性甲状腺癌142例,复发性甲状腺癌122例,将两种甲状腺癌的不同手术方式的人数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原发性和复发性甲状腺癌两组的手术方式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P1.5厘米,面积副作用较大的乳头状瘤和淋巴结转移发生在颈部的现象;④甲状腺全切除术:主要临床表现为严重的浸润性乳头状,滤泡状癌,表现多灶性,双边淋巴结肿大部位,肿瘤范围已侵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