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会诊型教研;教研活动
【中图分类号】G472.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9-0052-01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校在课改中遇到了诸多困难问题,如果不能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就会使教师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否定课改。为此,江苏省东海县安峰镇中心小学定期召开“会诊式教研”活动,以执教追踪课和开展同课异构为会诊式行动研究的主要途径,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使教师们的专业能力得到成长。
“会诊式教研”活动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诊断阶段,重在分析问题,提出假设;第二是治疗阶段,重在实施或实验,以验证假设。主要操作程序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号脉探寻——“会诊式”教研活动的基柱
学校的各个教研组根据全镇教师的自身情况,制定出了相应的教研计划,依据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案,确定教研活动的领导小组,各成员手持“会诊病单”,每师一份课堂“病情档案”,设立个人成长档案袋,三年一个周期,然后再来审视自己这三年来的课堂视频,自我会诊分析。
(二)病情探视——“会诊式”教研活动的基槽
一个周期下来,全镇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问诊”,进行自我教学反思,“会诊领导小组”围绕各自“诊断目标”,根据问诊要求,细数“健康状况”,描述“病情表现”,组内达成一致意见,进行局部分析,初步提出诊疗建议。比如,在会诊活动中,需要诊断“教师提问”的会诊小组发现执教老师的“病状”,然后让这些求诊的教师上公开课,以求更好的探求病情,开具药方。
(三)药方探求——“会诊式”教研活动的框架
一节课下来以后,执教教师根据自己设计的意图和想法进行说课,让所有参加听课的老师进行“会诊”,讨论出会诊的方案,指出这节课“欠缺”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应该如何修改课堂教学,然后由“会诊”小组长把整个“会诊”的结果写出来,制定出“药方”的基本框架,最后再让执教老师“上出”修改后的课堂,以此来验证“会诊”小组所制定出的药方是否合适。
(四)药方验证——“会诊式”教研活动的混凝土浇筑
盖一栋房子,框架设好了,混凝土浇筑是至关重要的。上课的会诊也一样,执教老师首次会诊结束,自己要根据“会诊”小组的“诊疗方案”对所上的课例进行“反思、调理、修整”。经过一段时间有意识有目的“治疗”之后,执教老师再次上课,以“脱胎换骨”的全新面貌出现。这样,教师经过历练,对自己课堂教学的“病情”也有了一定的掌握。
(五)药方分析——“会诊式”教研活动的涂抹
执教老师对照一次会诊中的病情表现,对二次课例进行自我诊查反馈。参加二次会诊的成员还是原先的成员,但这一次会诊不分小组进行,而是形成一个“专家会诊团”,从课的整体着眼,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行为和无效性行为”的诊查,会诊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对重复出现的老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六)治愈疾病——“会诊式”教研活动的装修
执教老师根据反复修改调整的教案,再次上课,验证自己的“病症”是否完全治愈,是不是还会复发。这样再经过一次磨炼,达到了上课老师和听课教师“共赢”,真正让“会诊”教研起到预想的效果。
【中图分类号】G472.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9-0052-01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校在课改中遇到了诸多困难问题,如果不能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就会使教师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否定课改。为此,江苏省东海县安峰镇中心小学定期召开“会诊式教研”活动,以执教追踪课和开展同课异构为会诊式行动研究的主要途径,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使教师们的专业能力得到成长。
“会诊式教研”活动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诊断阶段,重在分析问题,提出假设;第二是治疗阶段,重在实施或实验,以验证假设。主要操作程序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号脉探寻——“会诊式”教研活动的基柱
学校的各个教研组根据全镇教师的自身情况,制定出了相应的教研计划,依据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案,确定教研活动的领导小组,各成员手持“会诊病单”,每师一份课堂“病情档案”,设立个人成长档案袋,三年一个周期,然后再来审视自己这三年来的课堂视频,自我会诊分析。
(二)病情探视——“会诊式”教研活动的基槽
一个周期下来,全镇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问诊”,进行自我教学反思,“会诊领导小组”围绕各自“诊断目标”,根据问诊要求,细数“健康状况”,描述“病情表现”,组内达成一致意见,进行局部分析,初步提出诊疗建议。比如,在会诊活动中,需要诊断“教师提问”的会诊小组发现执教老师的“病状”,然后让这些求诊的教师上公开课,以求更好的探求病情,开具药方。
(三)药方探求——“会诊式”教研活动的框架
一节课下来以后,执教教师根据自己设计的意图和想法进行说课,让所有参加听课的老师进行“会诊”,讨论出会诊的方案,指出这节课“欠缺”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应该如何修改课堂教学,然后由“会诊”小组长把整个“会诊”的结果写出来,制定出“药方”的基本框架,最后再让执教老师“上出”修改后的课堂,以此来验证“会诊”小组所制定出的药方是否合适。
(四)药方验证——“会诊式”教研活动的混凝土浇筑
盖一栋房子,框架设好了,混凝土浇筑是至关重要的。上课的会诊也一样,执教老师首次会诊结束,自己要根据“会诊”小组的“诊疗方案”对所上的课例进行“反思、调理、修整”。经过一段时间有意识有目的“治疗”之后,执教老师再次上课,以“脱胎换骨”的全新面貌出现。这样,教师经过历练,对自己课堂教学的“病情”也有了一定的掌握。
(五)药方分析——“会诊式”教研活动的涂抹
执教老师对照一次会诊中的病情表现,对二次课例进行自我诊查反馈。参加二次会诊的成员还是原先的成员,但这一次会诊不分小组进行,而是形成一个“专家会诊团”,从课的整体着眼,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行为和无效性行为”的诊查,会诊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对重复出现的老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六)治愈疾病——“会诊式”教研活动的装修
执教老师根据反复修改调整的教案,再次上课,验证自己的“病症”是否完全治愈,是不是还会复发。这样再经过一次磨炼,达到了上课老师和听课教师“共赢”,真正让“会诊”教研起到预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