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对事物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自主意识强烈,但因为生活和社会经验欠缺,部分认知会出现偏差与不足,并且高中生还要面临较沉重的课业负担与巨大的升学压力,这些都是影响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高中学校在关注学生学习状况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性与品格。本文即讨论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 积极心理学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在不断提升,且向着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发展,社会大前提便是如此,高中生由于正处在青春叛逆期,且要承受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1 积极心理学理念概述以及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1]
积极心理学,是指从积极角度研究心理学的新兴科学,以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应用,核心是“健康”、“勇气”、“关怀”、“爱”等等,在以往的心理学研究中,主要研究消极情绪背后的规律与内涵,而积极心理学则研究积极情绪,不断挖掘人性中较为积极的部分,研究其形成方式和规律,以此更好地提升研究对象的主观幸福感,进而推动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在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会更有效。
而分析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首先要从高中生自身开始分析,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虽说有了完善的思维方式,但缺少对社会的基础认知,很容易误入歧途,用“南辕北辙”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学生不缺少驾车的能力,缺的是驾车的经验,而且高中生还要担负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身心俱疲的情况下很可能导致心理素质衰减,甚至步入歧途。其次,需要从社会角度分析,当前社会高度发展,互联网的应用遍地都是,互联网内容也五花八门,对学生的诱惑非常之大,里面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素质扭曲,因此,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2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析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无非就是两类,1.语言正面教育;2.活动侧面教育,语言正面教育即开展心理教育宣传会,或是教师平常的口头教育,帮助学生疏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养,活动教育即开展一些能提高心理素养的活动,比如图书会、辩论比赛、拓展体育、野外活动等,在活动中慢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两者相比较,活动教育在表现形式上没有正面教育直观,但效果却不在口头教育之下,而且如果一味对学生说教,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叛逆心理,反而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利,因此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都是侧面为主,例如在班级内开展了一个“父母不易”的主体班会,通过多媒体放映了父母与孩子在日常中的点点滴滴,里面都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而教师不会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怎么样,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的,而是从侧面引导学生思考,当他们成家立业,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当父母老去需要照顾,那时候老去的父母更像是“孩子”,而他们则是担负家庭重则的“家长”,他们会怎么做?无疑,从侧面引导的教学模式是更优秀的。
而积极心理学应用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阶段、各个教学模式中。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在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下,心理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扭曲的现象,而积极心理学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即从积极的角度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程度,倡导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对学生加以引导,树立更强、更光明的信念,减缓学生负担,例如,同样是升学考试的话题,积极心理学是引导学生畅想:当考试考好了,一家人开开心心,举办庆功会,和亲朋好友开怀畅饮,消极心理学则是告诫学生考试不好,父母不开心,学生前途也会受影响,相比较无疑前者更能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效果更佳。
3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
3.1 说教和活动结合
单纯的说教肯定会引发学生反感,而与活动结合,能暂时减少学生课业负担,舒缓精神,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不至于引发学生反感,例如“信任背摔”活动,让学生反身从高台上仰落,下方学生联手接住,目的是为攻破学生心理防线,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提升心理承受能力,有助于高中生心理健康。说教与活动相结合,教育模式才能更有效,上文有过描述,这里不再过多赘述。
3.2 分层关注原则
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对心理健康程度高的学生可以稍微放松警惕,而将关注点更多放在心理健康程度不足的学生,这一类学生在行为上都有一定反应,比如在校园内拉帮结派、不守校纪校规、性格孤僻不爱交友、生活圈子窄等,对这些学生关注力度更大,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治理。
3.3 家校结合[2]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实际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完整,更有效用,这需要班主任或教师与家长建立联系,通过微信群等方式联系,分享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动态。另外,现代社会还存在不少家庭“棍棒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消极心理学内容,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教师有必要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分享给家长,让家长对学生多关怀,让家庭充满爱与和善,多给学生鼓励而不是惩罚,例如某一次考试,家长做出承诺,学生考好了有哪些奖励,而尽量减少没考好的消极惩罚,学生的压力变轻,心理健康程度也会相应提升。
4 结语
高中学生承受较为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心理健康教育是必须的且迫切的,而积极心理学理念研究人的积极心态,以及积极行为下的含义与规律,从而提高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程度,应用在高中阶段的学生身上非常有效。
参考文献:
[1] 李凤艳.積极心理学理念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J].新课程,2017(9):228-228.
[2] 顾银.积极心理学下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学子:理论版》,2015(22):39-39.
关键词:高中 积极心理学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在不断提升,且向着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发展,社会大前提便是如此,高中生由于正处在青春叛逆期,且要承受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1 积极心理学理念概述以及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1]
积极心理学,是指从积极角度研究心理学的新兴科学,以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应用,核心是“健康”、“勇气”、“关怀”、“爱”等等,在以往的心理学研究中,主要研究消极情绪背后的规律与内涵,而积极心理学则研究积极情绪,不断挖掘人性中较为积极的部分,研究其形成方式和规律,以此更好地提升研究对象的主观幸福感,进而推动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在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会更有效。
而分析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首先要从高中生自身开始分析,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虽说有了完善的思维方式,但缺少对社会的基础认知,很容易误入歧途,用“南辕北辙”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学生不缺少驾车的能力,缺的是驾车的经验,而且高中生还要担负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身心俱疲的情况下很可能导致心理素质衰减,甚至步入歧途。其次,需要从社会角度分析,当前社会高度发展,互联网的应用遍地都是,互联网内容也五花八门,对学生的诱惑非常之大,里面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素质扭曲,因此,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2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析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无非就是两类,1.语言正面教育;2.活动侧面教育,语言正面教育即开展心理教育宣传会,或是教师平常的口头教育,帮助学生疏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养,活动教育即开展一些能提高心理素养的活动,比如图书会、辩论比赛、拓展体育、野外活动等,在活动中慢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两者相比较,活动教育在表现形式上没有正面教育直观,但效果却不在口头教育之下,而且如果一味对学生说教,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叛逆心理,反而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利,因此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都是侧面为主,例如在班级内开展了一个“父母不易”的主体班会,通过多媒体放映了父母与孩子在日常中的点点滴滴,里面都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而教师不会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怎么样,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的,而是从侧面引导学生思考,当他们成家立业,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当父母老去需要照顾,那时候老去的父母更像是“孩子”,而他们则是担负家庭重则的“家长”,他们会怎么做?无疑,从侧面引导的教学模式是更优秀的。
而积极心理学应用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阶段、各个教学模式中。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在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下,心理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扭曲的现象,而积极心理学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即从积极的角度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程度,倡导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对学生加以引导,树立更强、更光明的信念,减缓学生负担,例如,同样是升学考试的话题,积极心理学是引导学生畅想:当考试考好了,一家人开开心心,举办庆功会,和亲朋好友开怀畅饮,消极心理学则是告诫学生考试不好,父母不开心,学生前途也会受影响,相比较无疑前者更能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效果更佳。
3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
3.1 说教和活动结合
单纯的说教肯定会引发学生反感,而与活动结合,能暂时减少学生课业负担,舒缓精神,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不至于引发学生反感,例如“信任背摔”活动,让学生反身从高台上仰落,下方学生联手接住,目的是为攻破学生心理防线,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提升心理承受能力,有助于高中生心理健康。说教与活动相结合,教育模式才能更有效,上文有过描述,这里不再过多赘述。
3.2 分层关注原则
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对心理健康程度高的学生可以稍微放松警惕,而将关注点更多放在心理健康程度不足的学生,这一类学生在行为上都有一定反应,比如在校园内拉帮结派、不守校纪校规、性格孤僻不爱交友、生活圈子窄等,对这些学生关注力度更大,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治理。
3.3 家校结合[2]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实际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完整,更有效用,这需要班主任或教师与家长建立联系,通过微信群等方式联系,分享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动态。另外,现代社会还存在不少家庭“棍棒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消极心理学内容,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教师有必要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分享给家长,让家长对学生多关怀,让家庭充满爱与和善,多给学生鼓励而不是惩罚,例如某一次考试,家长做出承诺,学生考好了有哪些奖励,而尽量减少没考好的消极惩罚,学生的压力变轻,心理健康程度也会相应提升。
4 结语
高中学生承受较为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心理健康教育是必须的且迫切的,而积极心理学理念研究人的积极心态,以及积极行为下的含义与规律,从而提高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程度,应用在高中阶段的学生身上非常有效。
参考文献:
[1] 李凤艳.積极心理学理念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J].新课程,2017(9):228-228.
[2] 顾银.积极心理学下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学子:理论版》,2015(22):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