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问题 正确施肥

来源 :吉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ish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种植业生产资金的投入中,仅化肥一项就占50%。目前我国的化肥平均利用率只占30%,而发达国家则为50%~60% ,欧盟国家70%,可见我国化肥利用率很低,这一方面说明农民用于买肥料的支出约有2/3白白地浪费了;另一方面,大量流失的肥料破坏了土壤的理化性质,造成土壤板结、污染地下水等严重后果。由于肥料的不合理施用,使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比例失调,长期施用化肥,忽视有机肥,造成土壤恶性循环,直接导致耕地质量下降,肥料利用率低,致使作物难以增产或增产幅度不大。
  1.施肥中存在的问题
  1.1施肥结构不合理 氮、磷、钾(1∶0.51∶0.24)比例失调,与实际比例(玉米1∶0.33∶0.90)相差甚远,致使化肥利用率偏低。
  1.2盲目施肥现象严重 有些农民仍按传统的模式施肥,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机性。认为施肥越多越好,或施肥看邻居,人家施什么肥,施多少,他就施什么肥,施肥完全不按照自家地的养分状况来选肥、用肥。长期的盲目施肥,造成了化肥用量过大,有机肥用量过少甚至不施用有机肥,使得土壤肥力下降,致使投肥量虽加大,作物产量却不增加,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1.3施肥方法不科学 只注重底肥的施入,忽视种肥和追肥,使作物生长前期养分供应不良,或后期出现脱肥现象。在施肥方法上不能做到因土、因作物、因肥料施肥,极易造成化肥的浪费、挥发和流失。
  1.4对微量元素重视不足 由于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长期得不到补充,其含量已不能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根据“最小养分律学说”,即使氮、磷、钾的施入比例合理也会影响作物的产量。
  2.正确施肥方法
  2.1有机与无机相结合(不可替代律) 实施配方施肥,增加有机肥料的用量。若大量使用化肥,不用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微生物活性差,土壤生产能力下降。增施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生物性状,促进化肥利用率的提高,培肥地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2大量、中量、微量元素配合(同等重要律) 对农作物来说,随着产量的不断提高,无论大量元素还是中、微量元素,都同等重要、不可缺少。缺少任何一种微量元素,尽管它的需要量很少,仍会影响作物的某种生理功能而导致减产,如玉米缺锌,出现花白苗,棉花缺硼现蕾不开花等。
  2.3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投入与产出平衡(养分归还学说) 要使作物—土壤—肥料形成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必需坚持用养结合,保持土壤养分的携出与输入平衡。通过施肥,可以把被作物吸收的养分“归还”土壤,确保土壤肥力。
其他文献
1.环境条件1.1地块选择 选择周边2km之内无污染源(包括工矿区、医院)的地块。一般以玉米田做为保护带,尽量与菜田隔离,以免病虫害交叉感染。
2007年,在九台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九台市以全省乡镇企业“创业杯”竞赛活动为契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优化环境、强化服务、培育主体、
以硬叶斯垂科特种子为对象,将播种繁殖和组织培养相结合,研究适合的快繁条件。结果表明,硬叶斯垂科特种子培养理想的基本培养基是1/2 MS培养基;利用优化配方1/2MS+6-BA 2.0 mg
1.除草剂的选择 每种除草剂都有一定的选择性和防除对象,由于各地生态环境、杂草种类及分布存在差异,所以必须因地制宜,根据不同作物选择安全适用的品种。部分农民对除草剂的性能
示范试验表明,沃土工程能改善农田土壤条件,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春江18A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育成的早花时感温型中粳稻不育系,2010年9月通过浙江省鉴定。春江18A育性稳定,不育株率100%,花粉败育率99.98%,花时早,具有一
【正】说明:1、以池主体垂直高度确定加水、加菌种、加粪厚度,零气压时料水平衡总高始终保持1m,使液积不变。
期刊
中浦优华占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用中99A×华占组配而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表现抗倒性较好,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丰产性好,后期转色佳,米质优等特点。2011年通过浙江省农
玉米灰斑病又称尾孢菌叶斑病,是目前吉林省玉米种植发病最普遍的叶部病害,重病时叶片大部变黄枯焦,果穗下垂,籽粒松脱干瘪,百粒重下降,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1.发病症状  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熟期的叶片、叶鞘及苞叶上。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或褐色长条斑,与叶脉平行延伸,呈矩形,对光透视更为明显。病斑中间灰色,边缘有褐色线,病斑大小0.5~20mm×0.5
对近5年椒江区褐飞虱测报与防治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发生特点及治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