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捧读着《石壕吏》这首诗篇,遐思便穿越时间隧道,不觉来到了大诗人杜甫笔下的石壕村,竟不由得自然闪现出来这样一个问题:石壕老翁今安在?
自从唐代这位大诗人杜甫“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之后,可说最牵扯不下这位老人的历代无数读者一直都在叹忧着石壕老翁的孤苦命运。石壕老翁本来生活得平和安定,其乐融融,享受着家庭的天伦之乐。然而突如其来的安史之乱以及由此引发的平叛战争,使得老翁一家陷入到了灾难和痛苦的深渊,一个本来还算幸福的家庭便荡然无存。石壕老翁一家从此便跌落到了人生之中谁也不愿遭遇的鳏寡孤独的悲惨境况之中。
老翁一家的现实是明摆着的:老翁成了鳏夫。年迈的老伴被迫独自一人前去“急应河阳役”是死是存则生死难料。三个儿子应征前去“邺城戍”已是两死一存,活着的也只能是“存者且偷生”,说不定不知哪一天也将会阵亡而去。儿媳年纪轻轻的眨眼间便成为了寡妇。处于襁褓之中还在吃奶的孙子也已成了孤儿。再说儿媳迟早是会另谋生路改嫁而去,眼下只是因为孩子尚幼还在吃奶暂未离去。就这样,好端端的一家七口眼看着就将只剩下老翁孤单一人了,如果孙子被儿媳带走的话;即便留下来不带走,试想老翁又怎么能喂养得了?就算是老翁能够喂养得了,那情形也够悲凉凄苦----只能是祖孙二人,一老一小,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如果石壕老翁尚且能够侥幸再次“逾墙走”而逃过官吏“夜捉人”的话。正是这场战争造成无数的“石壕老翁”家破人亡,无依无靠,老无所赡,少无所抚。石壕老翁的悲惨命运正是当时千千万万个无数家庭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
对于唐朝社会的这场平叛战争,尽管大诗人杜甫在诗中没有做出任何丝毫的评说,但仅就诗篇所留下的思索空间来看,大诗人的情感倾向应该说还是不言而喻的——无评胜有评。何以如此言之呢?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虽然这是一场关涉到天下安危和唐代王朝存亡的平叛战争,但不可否认,只要是战争就必然会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灾难,无疑是要落到黎民百姓身上的。问题就在于唐朝社会爆发的这场战争并非是不可避免的,只是由于当时的“最高层统治者”用人不当,执政失策,未能在盛世之际看到潜伏的政治危机,未能掌控日渐膨胀的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从而才导改了安史之乱的必然爆发。因此不管怎么说,是这场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落到了黎民百姓的身上,让他们承受着本不应该承担的痛苦和灾难,付出了本不应该付出的流血和牺牲,这便是对天下百姓的最大摧残和不公!大诗人杜甫正是意在通过战争所带给石壕老翁一家这样悲惨命运的客观描叙,当然不仅仅只是石壕老翁一家,还有杜甫他所写的“三吏”“三别”所反映的其他家庭,他其实是在“史诗”般的提醒着当朝的统治者们并真诚地为黎民百姓们祈祷着:让战争远离天下的黎民百姓吧。这种“言志”般的心声不正是诗人杜甫所一贯表现和抒发的忧国忧民的主旨和情怀吗?
(作者单位:湖北省汉川市新堰镇九联小学)
自从唐代这位大诗人杜甫“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之后,可说最牵扯不下这位老人的历代无数读者一直都在叹忧着石壕老翁的孤苦命运。石壕老翁本来生活得平和安定,其乐融融,享受着家庭的天伦之乐。然而突如其来的安史之乱以及由此引发的平叛战争,使得老翁一家陷入到了灾难和痛苦的深渊,一个本来还算幸福的家庭便荡然无存。石壕老翁一家从此便跌落到了人生之中谁也不愿遭遇的鳏寡孤独的悲惨境况之中。
老翁一家的现实是明摆着的:老翁成了鳏夫。年迈的老伴被迫独自一人前去“急应河阳役”是死是存则生死难料。三个儿子应征前去“邺城戍”已是两死一存,活着的也只能是“存者且偷生”,说不定不知哪一天也将会阵亡而去。儿媳年纪轻轻的眨眼间便成为了寡妇。处于襁褓之中还在吃奶的孙子也已成了孤儿。再说儿媳迟早是会另谋生路改嫁而去,眼下只是因为孩子尚幼还在吃奶暂未离去。就这样,好端端的一家七口眼看着就将只剩下老翁孤单一人了,如果孙子被儿媳带走的话;即便留下来不带走,试想老翁又怎么能喂养得了?就算是老翁能够喂养得了,那情形也够悲凉凄苦----只能是祖孙二人,一老一小,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如果石壕老翁尚且能够侥幸再次“逾墙走”而逃过官吏“夜捉人”的话。正是这场战争造成无数的“石壕老翁”家破人亡,无依无靠,老无所赡,少无所抚。石壕老翁的悲惨命运正是当时千千万万个无数家庭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
对于唐朝社会的这场平叛战争,尽管大诗人杜甫在诗中没有做出任何丝毫的评说,但仅就诗篇所留下的思索空间来看,大诗人的情感倾向应该说还是不言而喻的——无评胜有评。何以如此言之呢?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虽然这是一场关涉到天下安危和唐代王朝存亡的平叛战争,但不可否认,只要是战争就必然会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灾难,无疑是要落到黎民百姓身上的。问题就在于唐朝社会爆发的这场战争并非是不可避免的,只是由于当时的“最高层统治者”用人不当,执政失策,未能在盛世之际看到潜伏的政治危机,未能掌控日渐膨胀的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从而才导改了安史之乱的必然爆发。因此不管怎么说,是这场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落到了黎民百姓的身上,让他们承受着本不应该承担的痛苦和灾难,付出了本不应该付出的流血和牺牲,这便是对天下百姓的最大摧残和不公!大诗人杜甫正是意在通过战争所带给石壕老翁一家这样悲惨命运的客观描叙,当然不仅仅只是石壕老翁一家,还有杜甫他所写的“三吏”“三别”所反映的其他家庭,他其实是在“史诗”般的提醒着当朝的统治者们并真诚地为黎民百姓们祈祷着:让战争远离天下的黎民百姓吧。这种“言志”般的心声不正是诗人杜甫所一贯表现和抒发的忧国忧民的主旨和情怀吗?
(作者单位:湖北省汉川市新堰镇九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