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新文化入手创建大学和谐校园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b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和谐的校园文化需要精心创建。文章从创新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三方面入手,论述了河北科技大学倡导的树立“和而不同”的宽容心态,建设内和外顺的发展环境,创造和谐发展的大好局面。
  [关键词]创新文化 大学 和谐校园
  [作者简介]计卫舸(1955- ),男,河北承德人,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河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教授,研究方向为危机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湖北 武汉 430074)胡金秀(1951- ),女,河北大名人,河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和道德教育;薛晓萍(1968- ),女,河北滦县人,河北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长,教授,研究方向为党建和高等教育;张建功(1970- ),男,河北藁城人,河北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大学生创新素质评价研究”(课题编号:200204021)子课题“创新素质培养不可忽视的因素:创新环境”(编号:4021031)的研究成果,获河北省2006年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一等奖。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3-0059-02
  
  建设和谐校园,既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又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和谐校园的灵魂是民主的气氛、公平的理念、关爱的精神、进取的态度,外在表现为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学校、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安定有序,实质是实现教育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和谐的校园文化既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又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理论指导、精神支持和舆论保障。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河北科技大学围绕和谐校园的建设目标,从创新文化入手,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构筑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不断增强师生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为创建和谐校园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促进了学校的快速、和谐发展。
  
  一、创新观念文化,以“和而不同”为基础,确立“内和外顺”保发展的价值取向,确立“进取、协作、奉献”的科大精神
  
  观念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与神韵,支撑着广大师生的精神世界,给人们以信念和力量,它是人们行为的导航标,对师生思想和行为进行评判、凝聚、教化和定向。一所学校正是在观念文化的建构中走出与众不同的道路,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精神风貌。河北科技大学校党委明确提出,要以“进取、协作、奉献”三种精神为内核,积极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精华,逐渐养成“和而不同”的宽容心态,建设内和外顺的发展环境,创造和谐发展的大好局面。这为校园文化建设确立了目标、指明了方向。这一思想的提出,特别是“进取、协作、奉献”的科大精神以及“和而不同”价值取向的确立,是学校校园文化内涵的一次提升和创新。
  1.“进取、协作、奉献”的科大精神的提出,对推进学校和谐校园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第一,它是对学校历史传统的凝练和继承,是科大优秀传统积淀的必然结果,凝结了科大传统文化的精华。第二,它是当代科大人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从这种精神中,我们获得了三种力量,即党委的号召力、科大人群体的凝聚力和教职工团队的战斗力。可以说,“进取、协作、奉献”是科大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三,它是激励科大人战胜困难,推进学校发展的意志之剑。
  2.“和而不同”核心价值理念的提出将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导向作用。第一,“和而不同”追求一种境界,即团结。学校经过合校后十年来的建设、发展和融合,需要进一步整合文化资源,增强师生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是学校发展的活力和源泉。第二,“和而不同”表达了一个理念,即包容。这是一种心态。高校在发展中需要海纳百川、和谐共处的胸怀,一是包容世界先进文化;二是包容地方先进文化,打破区域的界限,广泛汲取地方文化营养,把校园文化做活、做大、做强;三是包容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四是包容学校各校区、各学科、各层次的文化。第三,“和而不同”蕴涵着一种精神,即创新。“和而不同”的理念容纳各种不同的主张共存,这就为个性的产生、存在、发展提供了条件。它鼓励求异、崇尚创新,以创新为荣,以创新为乐。这一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造就创新型人才;有利于推动校园文化的创新,不断提升学校的文化品味;有利于推动办学理念的创新,走出一条个性鲜明、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和谐发展之路。
  在“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指导下,学校确立了大开放的战略目标,与企业、兄弟高校科研院所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努力营造“内和外顺”的发展环境,学校在原有基础上与经济发达的14个国家和地区的四十余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关系,并积极推进 “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费互免”的“三互”关系的建立。与此同时,招收了来自英、德、法、希腊、加拿大、日本、韩国等11个国家的留学生,长、短期语言生和本科生,使校园内形成了汇集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同在河北科技大学学习、生活、交往的场景。在相互交流中,学校的办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都在不断进行调整,逐步与国际接轨。与此同时,学校还积极鼓励和倡导将民间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校园。目前,学校已引进了包括井陉拉花、常山战鼓等在内的多种民间艺术,为丰富和发展学校文化揭开了新的篇章。大学生通过学、演、看这些河北民间特有的艺术形式,感受到了祖国文化遗产的魅力,焕发出爱国的热情,增强了对燕赵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创新制度文化,突出专家、教职工和学生党员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制度文化是用来协调和统领各种关系的规范体系。创建和谐校园工作的主体是教职工和学生。要达到和谐校园建设的各项目标,就必须妥善处理好创建主体之间以及主体与学校之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多方面、多层次、多方位的,这决定了学校制度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其中最主要的包括专家的学术权力与学校的行政权力、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与学校发展的整体利益、学生个人利益与学校集体利益这三个方面的关系。为此,我们從建立、健全专家治校制度、二级教代会制度和学生党员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三个方面入手,创新制度文化,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
  1.建立、健全专家治教制度,突出专家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是大学的两种公权。行政权力旨在实现大学的效率与秩序,学术权力有利于学术自由与“以人为本”理念的实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协调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也是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大学的学术机构和行政机构重叠设置一直是一种普遍现象,在具体运行中,由于行政权力的惯性作用,经常存在着行政权力影响学术权力,甚至取代学术权力的现象,不利于专家治教的实行。为了进一步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发挥委员会在审议学科、专业设置、教学、科研计划,评定职称、评定教学科研成果等学术工作中的作用,学校大胆实行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分离政策,校领导一律不加入学术委员会,体现专家、教授在学术委员会中的学术地位和影响。
  2.建立、健全二级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随着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学校工作重心不断下移,院级单位的管理权限逐步扩大,二级教代会制度应运而生。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凡是涉及学院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涉及师生重大利益的决策和政策的出台,包括资金的使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都要向二级教代会做出报告,以接受教代会的评议、监督和质询。因此,它扩大了教职工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范围,使民主参与更加深入。实践证明,二级教代会将越来越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在维护公平和正义方面,从维护和实现实质正义向实现程序正义迈进了一大步。
  3.建立、健全学生党员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强化学生党员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育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代表。我校本着对学生党员重点培养的原则,出台了《河北科技大学委员会关于建立大学生共产党员教育和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方案设立六个关键点:建立党员接待制度;建立有效的帮助制度;建立学校与学生党支部、党员定期联系制度;强化党员意识;实行目标管理;以党建带团建。这一方案的实施,使学生党员从入学开始就有归属感,自觉依靠党组织,从而实现更好、更快地成才,并自觉为维护党的利益而努力,同时也增强了党组织在青年学生中的吸引力。
  
  三、创新环境文化,营造真、善、美和谐统一的文化氛围
  
  审视一所大学气质的最直接的视角,就是校园环境文化。大学的人文特征、办学理念、文化品味、审美取向,都在校园环境文化中做着无声的表达。
  1.创建有特色的文化标识系统。经过一年多在全校范围内讨论,确立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方针、科大精神、校训、校风以及发展愿景,创建了行为规范、校园标识,确定了标准色等,整合了学校的文化资源,推动了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增强了师生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树立了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
  2.营造尊师重教、和谐向上的校园风气。不断加强师德教育,制定了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以多种形式宣传师德建设先进典型,积极营造优良教风。大力加强学风建设,注重教育引导,努力建设“勤于学习、奋发向上、诚实守信、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
  3.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大力开展学术讲座、学术研讨、学术报告等活动,倡导科学精神,培育人文素养,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人文环境。通过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不断丰富和活跃师生员工的文化生活。积极扶持高水平的大学生艺术团体,以弘扬优秀燕赵文化为主旨,努力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感。
  4.加强对学校文化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强对校园网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提高内容的文化品位,体现知识性,突出时代性,注重时效性,不断增强校园网在师生员工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校园网、宣传橱窗等的建设,发挥宣传舆论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更大作用。
  5.营造浓厚的学校人文环境氛围。学校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在校园的规划设计与建设中,充分考虑环境育人的特殊功能,自觉、合理地渗透人文内涵,使校园建设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用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师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师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DB/OL].http://www.people.com.cn/GB/jiaoyu/1055/8920198.html.2004-10-14.
  [2]教育部、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DB/OL].http://www.moe.edu.cn.2004-12-13.
  [3]夏敏.现代大学制度与大学文化[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
  [4]段建国.构建大学和谐校园[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5]薛晓萍.文化自觉与构建“和而不同”的校园文化理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09).
  [6]薛晓萍.对“和而不同”校园文化理念的理解[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會科学版),2006(01).
  [7]胡金秀.以“营销”观念经营学校形象,做好新时期高校宣传工作[J].教育与职业,2006(09).
其他文献
时下,社会舆论对大学老师的收入议论颇多。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教育行业成了社会投诉率最高的领域和税务局征收的重点对象;另一方面,各类“学术大腕”、“天价讲师”或“学术超女”与因贫困而失学的学子成立了鲜明的对比。  那么,究竟该如何判断我国大学教师的收入水平呢?对于这个相对敏感的话题,笔者认为或许应该从国际比较、国内阶层分析的角度来看待。    “中产”阶层    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学教师的收入(理
许多家长存在着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的孩子在小学时数学成绩优异,到了初中之后成绩明显下降?是何原因?其实就是没有处理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问题。所以,作为小学毕业班的教师,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重点论述了校园体育文化所包含的层次、特点及作用,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认识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以及对推动校园文化
[摘要]师资队伍建设是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系统规划、精心设计,对在职教师要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加大引进行业、企业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的力度,并在政策、措施上加以激励和引导。  [关键词]示范高职院校 师资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周进民(1962- ),男,重庆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工作处处长、示范建设办公室副主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诚信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从现实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学生自身等方面探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建大学生诚信道德的方法和对策,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建设提供了较好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诚信问题  [作者简介]余修日(1963- ),男,江西九江人,东华理工学院学生工作处处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
图书馆教育作为整个社会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教育功能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和学习型社会形势下必须得到加强。本文在分析图书馆教育的特点、内容及我国图书馆教育现状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