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考察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和考察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重要方式,学生平常所学的语文知识与技能是否真的被消化吸收,于笔下便可见真章。因此,教师当给予作文教学高度的重视。《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与高中作文教学相关的要求与指导思想,教师可以作为指导自己进行作文教学的思想。
一、新教育理念背景分析
新教育理念作为当前教育界改革推出的崭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其核心理念有五点,其一是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和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的发展。其二是传授给学生真正实用的知识,转变以升学高低论学生好坏的观念。其三是中学学生的精神状态,倡导成功的体验。其四是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教学的特色方式。其五是拓展师生的知识面,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的精神进行对话。新教育理念强调了以生为本、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教育观念,要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整体发展。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贯彻实施新教育理念便要求教师将新教育理念逐渐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这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拓展学生写作能力的良好途径,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而这对于学生的作文创作来说,将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在新教育理念下苏教版教材在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修订之后,强化了作文写作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同时也注重对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该教材还提出了三种主要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掌握:一是文本研习,二是问题探讨,三是活动体验。这要求教师重视作文创作的基本知识与技巧的传授,并要求在实践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实际创作能力,这将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提升机会。
二、新教育理念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策略分析
第一,使用情感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在进行作文创作时,一定要体现出真实情感,这不仅是学生对作文认真负责的一种良好学习态度,更是体现学生良好语文修养的方式。
为了引导学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使用情感教学法来逐渐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抓住写作的重点,明白自己每一次进行创作的目的,所有的内容就是围绕这样一个目的而展开的,是为这个最终目的而服务的,当明确这一点之后,再对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与知识进行筛选,选出其中最有助于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内容,这样就可以减少出现那种下文与上文互相对不上的问题了,也可以更好地突出自己的情感倾向,毕竟一篇作文只能为一个写作目标、一种思想情感而服务,这样文章才不会跑偏。如以必修一第一单元的作文题为例,该主题是“你的生活很重要”,教师引导学生認识到平时的生活除了学习之外,还有“生活”,点出此次作文题的核心“生活”,要求学生仅仅抓住“生活”这个主题,深入自己的生活实际,去发现自己的身边的生活细节,从自己熟悉的生活细节写起,将自己的生活积累作为一种值得书写的宝藏,鲜明地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有了生活材料,学生的情感就会因为自己的亲身经历而愈发显得真实、感人,而不会让人觉得空洞无物。
第二,重点抓住写作方法进行训练。写作手法作为写作的关键技巧,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与运用的话,是帮助学生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须十分重视锻炼学生掌握和运用写作技巧的方式。
如必修一第三单元的写作话题为“月是故乡明”,要求学生写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很显然,该主题是以“故乡”为写作主题的,突出的是一种浓浓的思乡之情。可是,“夹叙夹议”的文章该如何写呢?其写作手法是如何的呢?对于刚上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接触的几乎是单一的作文体裁,要么是议论文,要么是记叙文,或者说明文,夹叙夹议的比较少见。此时,教师就要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首先说明其写作手法:叙述一件事可以不完整但是必须有效,能够为自己的“议”做好铺垫,没有详实的叙述事件作为议论的基础,就会显得论证很苍白、很单薄;学生可以在叙述的过程中就尝试着融入议题,或者不时地将议论转入到叙述中,这样可以使得夹叙夹议的效果更加明显。在“议”的过程中就需要讲究议论的艺术,追求表达情感的多样化,避免在长篇叙述之后来一个突然的“结论”,以为这就是“议”,其实这是不完整的,而且显得过于突兀,这样就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了。鲁迅先生在写《故乡》时,写闰土这个人物便是以回忆的方式记叙了少年闰土的事迹,以此作为文章主旨的铺垫内容,这便是一种不错的夹叙夹议方式,值得学生模仿借鉴。但是,学生也需要通过多次的锻炼,来掌握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不断地在实践过程中获得启发,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三,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教学方式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建立在学生对写作产生深厚兴趣的基础上,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而在现实中,其实真正对作文创作感兴趣的学生很少,即使是语文成绩突出的学生也情愿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其他语文知识的学习方面,只是偶尔会动动笔写写周记、日记之类的,没有形成一种比较系统的自主学习习惯。因而教师需要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的方式便可作为一种良好的方式。
如以必修二第一单元的写作实践为例,该单元的写作要求比较开放,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提出的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进行创作,也可以根据其话题范围自行拟定题目。这里以第二个话题“同情与悲悯”为例进行阐述和说明,教材要求写一篇散文。同情与悲悯的情感使人的生命更加高贵美丽,人在珍爱个人生命的同时,也应该珍爱一切生命,那么你是怎么思考关于同情与悲悯这个问题的呢?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同情与悲悯的具体情感,寻找能够证明这一美丽情感的论据。同时教师还须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散文的写作手法,散文的基本要求是“形散神不散”,如何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呢?学生不应该将自己的思维禁锢在一个小小的圈子里面,可以转化不同的写作风格、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并将创造元素融合到文章中,将之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以突出文章对生命的热爱、珍惜之情。如朱自清先生在写《背影》这篇文章时,便以十分生动细腻的手法写了父亲穿过月台为自己买橘子这件小事,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由衷的怀念之情,父亲高大的形象也便通过这样细腻的刻画而凸显出来,给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第四,运用分层教学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分层教学法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而提出的教学方法,由于每一位学生的个体经历、情感态度各不相同,语文知识基础与结构也存在层次性,发展差异比较大,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才能提高作文教学的针对性,这也是因材施教原则的体现和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多元化的性格特征采取多元化命题的方式,改变作文教学单调的局面;多元化的命题方式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和层次出发进行命题,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活跃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如必修三第二单元的写作实践为例,该单元的主题是“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这刚好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观察人物的能力,每个人性格不一样,那么每个人笔下的人物形象也就不一样,教师当鼓励学生大胆地塑造具有鲜明特性的人物形象。教师还可以从多元文体方面出发锻炼不同层次的写作能力,体裁的自由为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写作能力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不限文体的方式也契合了新教育理念提倡的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观点,有利于学生突破思维的定势,让成绩稍微差点的学生也能够通过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和表达方式发出光芒,體会到写作成功的体验,从而促进这部分学生以更加端正的态度对待作文,对待学习,提高语文整体教学水平。
最后,要加强模仿训练,强调创新意识。仿写是一种较为基础的写作方式,适用范围较广。教师可以选择多种文学体裁的优秀篇章,以供学生进行仿写。初期阶段的仿写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技巧为主,这个阶段学生会觉得模仿起来有点吃力,因为知识的运用与技巧的锻炼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学会的;到了仿写后期,学生则应当将重点放在文章内在逻辑和内容之间的搭配与衔接之上,这对学生的要求就较高了,如何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这就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地创新自己的思维了。
如,讲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文章设想一下假如自己是一位失明者,该如何去适应这个世界,要求学生以创新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自己生来是一位盲人,以盲人的思维模式来想象这个世界的美好。或者想象自己是作者海伦·凯乐的好友,负责将世界的美好描述出来,带领她一起体会光明、体会幸福。又或者将故事进行续写:海伦接受了捐献者的眼精,通过手术第一次见到了光明的世界……这是由仿写过渡到自由发挥的体现。仿写有助于学生逐渐地展开写作思路、掌握写作技巧。
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相对应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对作文创作手法的理解,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学习能力,以达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高、综合素养强的教学目标。
严学娟,江苏灌云高级中学教师。
一、新教育理念背景分析
新教育理念作为当前教育界改革推出的崭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其核心理念有五点,其一是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和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的发展。其二是传授给学生真正实用的知识,转变以升学高低论学生好坏的观念。其三是中学学生的精神状态,倡导成功的体验。其四是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教学的特色方式。其五是拓展师生的知识面,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的精神进行对话。新教育理念强调了以生为本、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教育观念,要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整体发展。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贯彻实施新教育理念便要求教师将新教育理念逐渐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这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拓展学生写作能力的良好途径,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而这对于学生的作文创作来说,将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在新教育理念下苏教版教材在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修订之后,强化了作文写作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同时也注重对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该教材还提出了三种主要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掌握:一是文本研习,二是问题探讨,三是活动体验。这要求教师重视作文创作的基本知识与技巧的传授,并要求在实践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实际创作能力,这将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提升机会。
二、新教育理念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策略分析
第一,使用情感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在进行作文创作时,一定要体现出真实情感,这不仅是学生对作文认真负责的一种良好学习态度,更是体现学生良好语文修养的方式。
为了引导学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使用情感教学法来逐渐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抓住写作的重点,明白自己每一次进行创作的目的,所有的内容就是围绕这样一个目的而展开的,是为这个最终目的而服务的,当明确这一点之后,再对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与知识进行筛选,选出其中最有助于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内容,这样就可以减少出现那种下文与上文互相对不上的问题了,也可以更好地突出自己的情感倾向,毕竟一篇作文只能为一个写作目标、一种思想情感而服务,这样文章才不会跑偏。如以必修一第一单元的作文题为例,该主题是“你的生活很重要”,教师引导学生認识到平时的生活除了学习之外,还有“生活”,点出此次作文题的核心“生活”,要求学生仅仅抓住“生活”这个主题,深入自己的生活实际,去发现自己的身边的生活细节,从自己熟悉的生活细节写起,将自己的生活积累作为一种值得书写的宝藏,鲜明地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有了生活材料,学生的情感就会因为自己的亲身经历而愈发显得真实、感人,而不会让人觉得空洞无物。
第二,重点抓住写作方法进行训练。写作手法作为写作的关键技巧,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与运用的话,是帮助学生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须十分重视锻炼学生掌握和运用写作技巧的方式。
如必修一第三单元的写作话题为“月是故乡明”,要求学生写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很显然,该主题是以“故乡”为写作主题的,突出的是一种浓浓的思乡之情。可是,“夹叙夹议”的文章该如何写呢?其写作手法是如何的呢?对于刚上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接触的几乎是单一的作文体裁,要么是议论文,要么是记叙文,或者说明文,夹叙夹议的比较少见。此时,教师就要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首先说明其写作手法:叙述一件事可以不完整但是必须有效,能够为自己的“议”做好铺垫,没有详实的叙述事件作为议论的基础,就会显得论证很苍白、很单薄;学生可以在叙述的过程中就尝试着融入议题,或者不时地将议论转入到叙述中,这样可以使得夹叙夹议的效果更加明显。在“议”的过程中就需要讲究议论的艺术,追求表达情感的多样化,避免在长篇叙述之后来一个突然的“结论”,以为这就是“议”,其实这是不完整的,而且显得过于突兀,这样就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了。鲁迅先生在写《故乡》时,写闰土这个人物便是以回忆的方式记叙了少年闰土的事迹,以此作为文章主旨的铺垫内容,这便是一种不错的夹叙夹议方式,值得学生模仿借鉴。但是,学生也需要通过多次的锻炼,来掌握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不断地在实践过程中获得启发,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三,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教学方式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建立在学生对写作产生深厚兴趣的基础上,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而在现实中,其实真正对作文创作感兴趣的学生很少,即使是语文成绩突出的学生也情愿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其他语文知识的学习方面,只是偶尔会动动笔写写周记、日记之类的,没有形成一种比较系统的自主学习习惯。因而教师需要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的方式便可作为一种良好的方式。
如以必修二第一单元的写作实践为例,该单元的写作要求比较开放,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提出的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进行创作,也可以根据其话题范围自行拟定题目。这里以第二个话题“同情与悲悯”为例进行阐述和说明,教材要求写一篇散文。同情与悲悯的情感使人的生命更加高贵美丽,人在珍爱个人生命的同时,也应该珍爱一切生命,那么你是怎么思考关于同情与悲悯这个问题的呢?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同情与悲悯的具体情感,寻找能够证明这一美丽情感的论据。同时教师还须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散文的写作手法,散文的基本要求是“形散神不散”,如何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呢?学生不应该将自己的思维禁锢在一个小小的圈子里面,可以转化不同的写作风格、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并将创造元素融合到文章中,将之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以突出文章对生命的热爱、珍惜之情。如朱自清先生在写《背影》这篇文章时,便以十分生动细腻的手法写了父亲穿过月台为自己买橘子这件小事,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由衷的怀念之情,父亲高大的形象也便通过这样细腻的刻画而凸显出来,给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第四,运用分层教学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分层教学法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而提出的教学方法,由于每一位学生的个体经历、情感态度各不相同,语文知识基础与结构也存在层次性,发展差异比较大,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才能提高作文教学的针对性,这也是因材施教原则的体现和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多元化的性格特征采取多元化命题的方式,改变作文教学单调的局面;多元化的命题方式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和层次出发进行命题,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活跃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如必修三第二单元的写作实践为例,该单元的主题是“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这刚好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观察人物的能力,每个人性格不一样,那么每个人笔下的人物形象也就不一样,教师当鼓励学生大胆地塑造具有鲜明特性的人物形象。教师还可以从多元文体方面出发锻炼不同层次的写作能力,体裁的自由为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写作能力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不限文体的方式也契合了新教育理念提倡的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观点,有利于学生突破思维的定势,让成绩稍微差点的学生也能够通过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和表达方式发出光芒,體会到写作成功的体验,从而促进这部分学生以更加端正的态度对待作文,对待学习,提高语文整体教学水平。
最后,要加强模仿训练,强调创新意识。仿写是一种较为基础的写作方式,适用范围较广。教师可以选择多种文学体裁的优秀篇章,以供学生进行仿写。初期阶段的仿写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技巧为主,这个阶段学生会觉得模仿起来有点吃力,因为知识的运用与技巧的锻炼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学会的;到了仿写后期,学生则应当将重点放在文章内在逻辑和内容之间的搭配与衔接之上,这对学生的要求就较高了,如何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这就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地创新自己的思维了。
如,讲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文章设想一下假如自己是一位失明者,该如何去适应这个世界,要求学生以创新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自己生来是一位盲人,以盲人的思维模式来想象这个世界的美好。或者想象自己是作者海伦·凯乐的好友,负责将世界的美好描述出来,带领她一起体会光明、体会幸福。又或者将故事进行续写:海伦接受了捐献者的眼精,通过手术第一次见到了光明的世界……这是由仿写过渡到自由发挥的体现。仿写有助于学生逐渐地展开写作思路、掌握写作技巧。
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相对应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对作文创作手法的理解,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学习能力,以达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高、综合素养强的教学目标。
严学娟,江苏灌云高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