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挂乡下干娘情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e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些时候听一个乡下来的熟人说,干娘的眼瞎了,自己一个人摸索着捡柴火做饭。我心里一阵酸痛,干娘已经八十多岁了,真无法想象这种日子怎么过。
  三十多年前,我在乡下做手艺的时候,住在一户清贫的人家,并结拜了一个干娘。那是一个只有二十几户人家的小村落,穷山恶水,土地瘠薄,收成不好。然而贫穷的日子并没有改变人们淳朴厚道的本性。村里的老老少少没有谁把我当外人,他们甚至给我取绰号,亲切地叫唤着。干娘有一大群儿女,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却常常听到女孩儿们快乐的笑声。干爹是个剃头匠,人们叫他“刮佬”。他常年承包水东几个村庄的活,在家的时间很少,家务主要靠干娘操持。
  我曾偶尔地听干娘讲述过她的一些身世。她不是本地人氏,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带她逃难出来。她只知道自己姓黄,叫黄杏花。当时逃难的人很多,挤在一条从樟树开往赣州的小火轮上,可能是为了躲避飞机的轰炸,就在吉安上了岸。那时候干爹父母双亡,在吉安学徒,也是前世的缘分,两个苦命人就这样结成了姻缘,过上了一阵子比较安稳的生活。一谈到那时,干娘总是眉飞色舞,眼睛里闪着喜悦的泪花。
  我认识干娘的时候,她已是一个眯细着眼,头发枯黄,但衣衫还算整洁的老女人。她的气度,她的言谈,我敏锐地感受到很有些来历,她有一种乡下女人没有的、见过世面、为人处世豁达宽宏的胸襟。我在村里干活的第一天,因天色太晚,干娘便留我在她家住了。床铺虽然简陋,却拾掇得很干净,年轻的我很快地就悠然入梦了。
  不多时日,我和干娘一家人融洽起来,以干儿子自居,不分彼此,和干娘的儿女们厮混得如同一家人。我的手艺营生后来扩展到附近所有的村子,仍然以干娘家为根据地,早出晚归。我穿脏了的衣服,随手一撂,到了晚上收工回来,已浆洗干净,折叠得整整齐齐放在我的床头。每当我打开这些清洗过的衣服,就有一股甜甜的温馨透进我的心房。后来干娘又将床铺收拾了一番,并特意请人给我弹了一床新棉絮,而她们自己盖的依然是那些又旧又硬的老棉被。我躺在温软的被窝里,心头热腾腾的。一个小小的手艺人出门在外竟受到如此礼遇,我想,这个世上除了母亲对儿子的恩情,还会有谁?
  每年的三荒五月,我的活儿就要少些。没有手艺做,就没去处,就没钱挣没饭吃。我实际上成了流浪汉,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到处找活干,实在找不到活时,就在干娘家里吃和住。干娘依然好酒好菜款待着我。干爹是手艺人,干娘知道手艺人的难处,常说“端人的碗,受人的管,手艺的钱难挣啊”。为了给我揽活,到女儿家做客时她也忘不了给我大作广告,说我手艺好,干活又肯下力气,真是难得。
  乡间的日子静静地流淌,我总记得老娘亲唱的歌。在那些午后的阳光恬淡地洒落在墙跟下的时刻,白发老娘在补缀着儿女们的旧衣裳。日光轻泻,日影轻移,小猫咪在她的脚下已蜷卧好久了。不知为什么,一缕愁绪牵动了老娘亲的满腹心事,也许是苦难的身世,也许是不幸的往事,也许是拮据的日子,一起涌上了她的心头。她饱经风霜的脸上写着忧愁,泪眼婆娑,缓慢地抽针引线,轻轻地哼起了那支忧伤的民歌:
  “荆柴仔花,荆柴仔花,带崽带女结亲家。亲家屋里几个女?亲家屋里三个女。把一个柘塘,把一个麻塘,把一个屋里守爹娘。守得爹娘牙齿雪雪白,半斗谷来半斗麦,着发媒人走乡下。乡下水茫茫,浸煞一个好姑丈。大鲫鱼,拍巴掌;小鲫鱼,哭老娘。虾公仔,做媒人;螃蟹仔,当新娘;欢天喜地来拜堂……”
  歌声如泣如诉,老娘亲已成了一个泪人。
  一晃眼,来来往往,我在干娘家一住就是十几年。一个手艺人在外,伞把儿上拴着司命爷,把家带着到处走。云游四方,何处是家?没想到我这辈子在这里还有一个“家”,还有一个关爱我的老娘亲。
  又是二十多年过去了,我早已不做手艺了,在县城里安了家,我仍然时刻惦念着她。每年,当我开着小车备点小物品带点零花钱去看望她时,她总是紧紧抓住我的双手,话语未出,泪已满面:“儿啊,我怎能要你的好处呀!”我心头一阵滚烫,噙着热泪,泣不成声:“娘……我这一辈子……也报答不了您啊!”干娘的眼不好,牙也常疼痛。我就想把她接出来住上一段时间,到医院治疗和调养一下。干娘却说:“我是乡下人,在家生活随便惯了,脏呀。”我说:“你是我的娘,我不嫌弃你。”我终究没能说服她,深深地知道她是出于对我的爱护,不愿过多的麻烦我。平平淡淡才是真,老娘亲永远是一颗善良的心。
  2005年11月18日,我在北京进修,妻打来电话,说干娘去世了。我心头一阵揪痛,远在千里之外,无法再看一眼老娘亲,这一生的恩情无以再报了。我嘱妻买香烛钱纸代我去祭奠老人家。我又登上楼顶,面对南方,再三叩拜,轻声祷告说,儿不能亲身前往吊唁,请老娘亲一路走好。言未毕,泪如雨……
  与干娘的相处,是我人生中的一段难以忘却的宝贵情缘。她没有生我,却胜似生我的亲娘。这样的恩,这样的情,今生今世怕是再也难寻觅了。
  责编/何之
其他文献
小孙孙今年7岁,在小学二年级就读。他爸妈开一家夫妻小商店忙于生计,几年来,孙儿就和我吃住在一起。每天放学回家,他做完作业就看看电视,读读古诗,有时纠缠着我和他“接龙”。什么叫“接龙”?我不懂。在他的指导下,我们经常进行这种寓学习于游戏的活动。两个人轮流交替把词语接下去:   “祖国—国家—家庭—庭院—院落—落雨……”这是“头接尾”;“一锤定音—二话不说—三言两语—四季如春—五湖四海—六十而耳顺—七
期刊
叶剑英元帅    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叶剑英,其战斗生涯,充满传奇色彩。他从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革命,到投身共产主义的壮丽事业,戎马倥偬半个多世纪,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在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关头,他以极其敏锐的洞察力,睿智果敢的胆魄,扶危解难,力挽狂澜,为共和国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立下了伟绩奇勋。     危难之时献对策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着
期刊
刘道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原副司令员。他在人民海军初建之时,被任命为海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53年赴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回国后任海军副司令员、海军第一副司令员,直到1982年离任。   刘道生副司令员在回忆人民海军的建设、发展和壮大的过程时,深情地叙述朱德总司令对海军建设的多次关怀、视察和期盼。   刘道生副司令员说,朱德总司令对海军建设十分关心,多次到海军视察,多次作过重要指示。
期刊
我是云南边疆的一年轻语文教师,自小喜欢读革命回忆录之类的书。一个偶然的机会从电脑上认识《老友》,便一见钟情。总的印象是:内容丰富、编排精美、文章朴实感人,是一块不可多得的精神家园。“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征文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大饱眼福,深受教育。长征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巍巍丰碑。《老友》开辟专栏纪念,可谓匠心独运,功德无量!自去年12期至今年各期的十多篇征文,我几乎篇篇熟读
期刊
采访手记:长征是艰苦的历程,是残酷的体验,更是感情的流淌。2006年5月19日,笔者在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采访了长征战士杨永财。采访中,我不知不觉地走进了杨老的情感世界----     离家参军母断肠     1920年3月,杨永财生于四川阆中。父亲英年早逝,家境贫寒,是瘦弱的母亲把他们三兄妹拉扯大的。生存上的无奈使10来岁的杨永财学会了扶犁耕田,上场打谷。在家里,年幼的杨永财成了母亲的得力帮
期刊
红军在长征中,十分重视同各族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注重军民团结。他们所到之处,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建立少数民族游击队,没收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和土豪劣绅的财产,分配给人民群众,赢得了各族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诸如“彝海结盟”,至今传为佳话。   “彝海结盟”,是中央红军长征中的一件大事,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胜利的见证。红军长征进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后,按照党的历来主张,四
期刊
结肠直肠糜烂怎样调治     和××同志:     你来信诉说患表浅性胃炎和结肠及直肠有点糜烂。现分别解答如下:   关于表浅性胃炎。表浅性胃炎的症状常难以一次性治愈,不少病人须经常服药。信中提到“复方胃友”是否可长期服食,我尚不了解该药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理。不过,有一点可供参考,即表浅性胃炎若查出有幽门螺杆菌(Hp)则应根除治疗Hp,治疗后如有胃黏膜糜烂者可继续服食抑酸剂如雷尼替丁或质子泵抑制剂
期刊
多年来,我在临床实践中采用补肾法治疗老年人多种疾病,延缓衰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肾阳不足 多见于久病不愈、年老体弱,或慢性肾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机能减退、神经衰弱等病症。证见腰脊疼痛,双膝发凉,软弱无力,性欲减退,阳痿早泄,全身浮肿,或食少便溏,形寒肢冷,面色苍白或晦暗、苔薄白,舌质淡胖嫩,脉沉迟滞弱。治宜温补肾阳。药用:制附片10克、肉桂10克(另包后放)、仙
期刊
一、党中央对老干部离退休后继续发挥作用有哪些基本要求?     1982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中发[1982]13号)规定:   对于一切已经和即将离休退休的老干部,中央寄予殷切的期望。这些老同志,在他们工作的几十年时间里,用巨大的精力和热情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并以此写成了他们自己的光荣历史。离休退休以后,党交给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健康长寿,继续写完他们的光
期刊
吟诗赏月话中秋  文陈宏德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据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八月十五日,三秋恰半,故谓中秋……此夜月亮倍明于常时,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飘香,银蟾光满。”面对如此良夜美景,人们总要欢聚在融融月色之下观赏月亮,或品茶吃饼,开怀畅谈,或触景生情,对月赋诗。   古往今来,多少骚人墨客遥望明月,提笔疾书,写就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在浩如烟海的咏月诗词中,有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