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7
[摘要]目的:觀察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3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中医治疗)15例、观察组(西医治疗)15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86.6%以上,对照组有效率66.6%。结论:应用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大大超过西医治疗,值得临床医师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益气滋肾化瘀汤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是由以下临床表现组成。①尿蛋白超过3.5g/日;②血浆白蛋白低于30g/dL;③水肿;④血脂升高。亦可伴有血尿和/或高血压和/或持续性肾功能损害。此病在肾小球疾病中最常见,并且疗程长,治疗难,治疗是否得当直接影响预后。笔者从2010年1月—2015年1月运用益气滋肾化瘀汤治疗肾病综合征3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一、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中医内科门诊及转入院患者,均有手足心热、腰膝酸软、大便干结、小便黄赤,或者上半身热下半身凉、或有口干而饮水不多、或有大便先干后稀等不典型症状之一者; 脉象沉细或沉弱,舌体稍大但质红或暗红有齿痕,中医辩证属气阴两虚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35—60岁之间,病程最长6年,最短2年。
二、治疗方法
本组15例均用自拟益气滋肾化瘀汤加减治疗,基本方:党叁15g、生黄芪15g、当归10g、赤芍15g、川芎10g、生地10g、女贞子10g、旱莲草10g、石苇30g、白花蛇舌草30g、益母草30g、白草根30g、桑寄生15g,加减运用。心悸症忡者,合生脉散,即加麦冬15g、五味子10g;小便清长者加菟丝子15g、复盆子15g,轻度水肿者,加牛膝10g、车前子15g(包煎);瘀血明显者,加丹参30g、泽兰10g;纳差腹胀者,加砂仁6g、白蔻仁6g;气虚明显者,加大参、芪用星至30g;阴虚内热者,加丹皮10g、地骨皮15g;兼肝阴上亢者,加生龟板15g、生鳖甲15g或加生石决明30g、草决明6g;兼下焦温热者,去女贞子、旱莲草,加知母10g、黄柏10g、滑石 15g、通草3g。
用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浸透后煎煮。第一次煎沸后用小火煎30分钟,第二次煎沸后用小火煎20分钟(如加用生地、丹皮者,第一次煎沸后用小火煎40分钟,第二次煎沸后用小火煎30分钟),煎好后两次药液混合,分两次服,总量约200—300ml即可,每日1剂。服药期间,停用其他中西医药物,忌烟酒辛辣之品,1—3个月为一个疗程。
三、治疗结果
治疗组:经过1—2个疗程后,15例中,13例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尿常规检查正常,2例有尿蛋白、血浆白蛋白低于30g/dL,总有效率86.6%),观察组:15例经过1—2个疗程(1—3个月为一疗程)的控制感染灶,利尿,肾上腺皮质糖类激素和细胞毒类药物的治疗,10例临床症状消失,尿常规正常,5例临床症状轻微缓解,尿常规未正常。
四、讨论、病案举例
郝某某,男,36岁,门诊病例。曾因慢性肾炎肾病型在其他医院住院中药治疗,水肿消退后出院。出院24小时尿蛋白总量3.8g,尿蛋白定性(++++),红细胞2——4,白细胞0—1,颗粒管型0—1,常因咽痛反复发作,影响尿蛋白的恢复。予麦味地黄汤、银蒲玄麦甘桔汤加味等治疗半年,咽痛基本控制,尿蛋白减为(++)—(+++),偶见红细胞及白细胞。又经过半年,尿蛋白稳定在(++),不再继续下降,亦未再感冒咽痛。由于患者全身乏力、腰膝酸软、口干喜饮、大便先干后稀、小便赤黄、脉象弦细、舌质暗红、舌体偏大有齿痕,病情转化,辨证脾肾气阴两虚,兼夹湿热、瘀血,乃予益气滋肾化瘀汤治之。服药3个月,尿检:蛋白痕迹,镜检(—)。以后多次检查,尿蛋白(—),乃改益气滋肾化瘀汤为丸剂常服,以巩固疗效。
五、方解
气阴两虚证是界于气虚和阴虚证之间的一个类型,脾肾气虚和脾气虚损,日久气损及阴,可出现气阴两虚证;肾阴不足或肝肾阴虚,肺肾阴虚等,日久阴损及气,可以出现气阴两虚证,故气阴两虚证临床上比较常见。在气阴两虚证中,一般以脾气虚,肾阴虚为多见,简称脾肾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则是气阴两虚证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脾肾气阴两虚证由于脾气虚损,可以兼夹水湿; 由于肾阴不足,阴虚内热,热与湿相合,故多见温热。由于病久入络,可以兼见瘀血,故本方除益冷气养阴外,还兼顾活血化瘀及清利湿热。本方对气阴两虚患者,有良好的消除尿蛋白及改善肾功能的作用。本方以参、芪健脾益气;四物,二至滋养肝肾;寄生以壮腰益肾,白花蛇舌草、石苇清热利湿; 益母草、白芽根活血清利,共奏益气滋肾,活血清利之效。
[摘要]目的:觀察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3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中医治疗)15例、观察组(西医治疗)15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86.6%以上,对照组有效率66.6%。结论:应用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大大超过西医治疗,值得临床医师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益气滋肾化瘀汤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是由以下临床表现组成。①尿蛋白超过3.5g/日;②血浆白蛋白低于30g/dL;③水肿;④血脂升高。亦可伴有血尿和/或高血压和/或持续性肾功能损害。此病在肾小球疾病中最常见,并且疗程长,治疗难,治疗是否得当直接影响预后。笔者从2010年1月—2015年1月运用益气滋肾化瘀汤治疗肾病综合征3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一、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中医内科门诊及转入院患者,均有手足心热、腰膝酸软、大便干结、小便黄赤,或者上半身热下半身凉、或有口干而饮水不多、或有大便先干后稀等不典型症状之一者; 脉象沉细或沉弱,舌体稍大但质红或暗红有齿痕,中医辩证属气阴两虚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35—60岁之间,病程最长6年,最短2年。
二、治疗方法
本组15例均用自拟益气滋肾化瘀汤加减治疗,基本方:党叁15g、生黄芪15g、当归10g、赤芍15g、川芎10g、生地10g、女贞子10g、旱莲草10g、石苇30g、白花蛇舌草30g、益母草30g、白草根30g、桑寄生15g,加减运用。心悸症忡者,合生脉散,即加麦冬15g、五味子10g;小便清长者加菟丝子15g、复盆子15g,轻度水肿者,加牛膝10g、车前子15g(包煎);瘀血明显者,加丹参30g、泽兰10g;纳差腹胀者,加砂仁6g、白蔻仁6g;气虚明显者,加大参、芪用星至30g;阴虚内热者,加丹皮10g、地骨皮15g;兼肝阴上亢者,加生龟板15g、生鳖甲15g或加生石决明30g、草决明6g;兼下焦温热者,去女贞子、旱莲草,加知母10g、黄柏10g、滑石 15g、通草3g。
用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浸透后煎煮。第一次煎沸后用小火煎30分钟,第二次煎沸后用小火煎20分钟(如加用生地、丹皮者,第一次煎沸后用小火煎40分钟,第二次煎沸后用小火煎30分钟),煎好后两次药液混合,分两次服,总量约200—300ml即可,每日1剂。服药期间,停用其他中西医药物,忌烟酒辛辣之品,1—3个月为一个疗程。
三、治疗结果
治疗组:经过1—2个疗程后,15例中,13例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尿常规检查正常,2例有尿蛋白、血浆白蛋白低于30g/dL,总有效率86.6%),观察组:15例经过1—2个疗程(1—3个月为一疗程)的控制感染灶,利尿,肾上腺皮质糖类激素和细胞毒类药物的治疗,10例临床症状消失,尿常规正常,5例临床症状轻微缓解,尿常规未正常。
四、讨论、病案举例
郝某某,男,36岁,门诊病例。曾因慢性肾炎肾病型在其他医院住院中药治疗,水肿消退后出院。出院24小时尿蛋白总量3.8g,尿蛋白定性(++++),红细胞2——4,白细胞0—1,颗粒管型0—1,常因咽痛反复发作,影响尿蛋白的恢复。予麦味地黄汤、银蒲玄麦甘桔汤加味等治疗半年,咽痛基本控制,尿蛋白减为(++)—(+++),偶见红细胞及白细胞。又经过半年,尿蛋白稳定在(++),不再继续下降,亦未再感冒咽痛。由于患者全身乏力、腰膝酸软、口干喜饮、大便先干后稀、小便赤黄、脉象弦细、舌质暗红、舌体偏大有齿痕,病情转化,辨证脾肾气阴两虚,兼夹湿热、瘀血,乃予益气滋肾化瘀汤治之。服药3个月,尿检:蛋白痕迹,镜检(—)。以后多次检查,尿蛋白(—),乃改益气滋肾化瘀汤为丸剂常服,以巩固疗效。
五、方解
气阴两虚证是界于气虚和阴虚证之间的一个类型,脾肾气虚和脾气虚损,日久气损及阴,可出现气阴两虚证;肾阴不足或肝肾阴虚,肺肾阴虚等,日久阴损及气,可以出现气阴两虚证,故气阴两虚证临床上比较常见。在气阴两虚证中,一般以脾气虚,肾阴虚为多见,简称脾肾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则是气阴两虚证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脾肾气阴两虚证由于脾气虚损,可以兼夹水湿; 由于肾阴不足,阴虚内热,热与湿相合,故多见温热。由于病久入络,可以兼见瘀血,故本方除益冷气养阴外,还兼顾活血化瘀及清利湿热。本方对气阴两虚患者,有良好的消除尿蛋白及改善肾功能的作用。本方以参、芪健脾益气;四物,二至滋养肝肾;寄生以壮腰益肾,白花蛇舌草、石苇清热利湿; 益母草、白芽根活血清利,共奏益气滋肾,活血清利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