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进展

来源 :心血管病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niyu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的血管内成像新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及良好的组织相关性,对于识别冠状动脉内不同斑块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现就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宫颈腺癌细胞中HPV18-E7介导的上皮间质化(EMT)与抑癌基因Rb之间的关系.方法 针对HPV18-E7的siRNA转染入人宫颈腺癌HeLa细胞运用Realtime PCR技术、免疫印迹实验在m
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的日益增高,其所带来的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在消耗国家公共资源的同时也阻碍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面对这一严峻局面,全球科
内脂素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近来,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内脂素与易损斑块形成、血管新生、血管炎症、内皮功能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变性等密切相关.内脂素
原发性高血压是人数最多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现在普遍认为,其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因此治疗方法也应该针对病理生理的多个方面.目前,尽管多种抗高血压药物联合的治疗策略取得了
目的 评价外用噻吗洛尔治疗浅表婴幼儿血管瘤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12年3月至2012年9月对109例浅表婴幼儿血管瘤根据家属自愿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外涂噻吗洛尔滴眼液)89例和观察组20例.记录患儿的姓名、性别、年龄、瘤体部位、瘤体大小、颜色、质地的改变及不良反应等.由3名具有临床经验的专科医生结合图片等相关资料,对患儿用药前及用药后1周、3个月的疗效分别进行评价.疗效评定分为三级,Ⅰ级(无
目的 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小儿血管瘤的发生、发展及消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未经其他治疗、单纯手术切除并病理诊断为血管瘤的标本,结合Mulliken分类法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对血管瘤进行分类和分期,抽取增生期与消退期血管瘤各20例,免疫组化检测增生期血管瘤和消退期血管瘤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p85)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水平,其中液氮冻存的增生期
醛固酮可以导致心肌纤维化的观点已被大量研究证实,但目前醛固酮导致心肌纤维化的炎症分子机制尚不清楚.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是一种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有丝分裂
目的 探讨小儿神经节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结合相关文献对我科18例小儿神经节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7例,女11例,年龄2~9岁,平均4岁.腹膜后8例,后纵膈6例,肾上腺4例.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及彩超、CT等影像学检查,14例术前考虑为神经节细胞瘤,2例误诊为神经母细胞瘤,1例误诊为嗜铬细胞瘤,1例误诊为肾母细胞瘤.结果 18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14例完整切除瘤体,2例椎管内残存有
目的 以自建的人神经母细胞瘤转移瘤细胞(QDDQ-NM1)及原位瘤细胞(QDDQ-NM2)为研究对象探讨KAI1/CD82在不同转移潜能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RT-PCR检测两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细胞KAI1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CD82的表达.结果 RT-PCR显示QDDQ-NM1细胞系KAI1 mRNA的相对含量为0.0748±0.0063,QDDQ-N
目的 观察可吸收固定系统在儿童后颅窝肿瘤开颅手术骨瓣复位固定中的作用.方法 对15例7个月~14岁开颅游离骨瓣成形切除颅内病变后需骨瓣复位固定的患儿,采用可吸收固定系统材料进行骨瓣复位固定,观察术后局部伤口及骨瓣复位和全身情况变化.结果 所有患儿术后1周CT复查显示骨瓣复位良好,无伤口红肿、疼痛和感染发生;1例皮下少量积液,经穿刺抽吸和加压包扎1周内消失.随访3~23个月,平均随访10.25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