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是教育机构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在高校教育领域具有不可低估的育人教育价值,高校和社会应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指导,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不断丰富和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教育功能
一、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的概念
开展研究前需先明确相关概念和内涵,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一切客观物质的社会性活动,我国中宣部、教育部等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工作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指大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奉献爱心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概念起源于十九世纪初西方国家的宗教慈善活动,中国第一次正式提出志愿服务概念是在1994年,当时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而现在,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志愿服务的内容不断得到丰富,包括参与扶贫开发、社区建设,参与环保和大型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参与西部志愿服务计划以及参与国际志愿服务。
二、当前学生全面培育面临的挑战
当前学生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挑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不能忽视当前教育环境中复杂性和多变性。
(一)互联网的产生和兴起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互联网络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使得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更容易,但同时网络也充斥着不少虚假和低俗信息、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同时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个人对单个群体的依赖,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参与模式,有许多学生将时间浪费在网络游戏、浏览网页等活动中,人与人面对面的接触与活动机会减少,造成学生的团队意识不强、动手能力弱、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下降等现象。
(二)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
学校教育是一个知识积累的基础平台,教育的一般模式是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一定程度的理论知识,但对于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这些知识仍缺乏深刻理解和实践。传统应试教育还存在学生过于关注自我,忽视实践能力、社会责任,缺乏面向社会的眼光和热情等问题。学生就业难的根源之一在于现有高等教育模式下的许多大学毕业生,他们只是掌握一些书本知识,缺乏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对于企业和社会来说他们更像是一种“半成品”。
(三)学生自我发展的限制性
九零后青少年已成為大学生的主力军,这个时代的学生有其独特成长环境和个性,他们成长在优越的社会环境中,并伴随着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快速发展。学习被认为是第一位的事情,从小就承受着学习和考试的巨大压力,置身于高考指挥棒下的激烈竞争。在学习之外,他们独立生活能力、社会知识和经验,同时有的还以自我为中心,很容易把人生的全部意义,限制在一个狭窄的领域中。
三、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的育人功能
大学生实践和志愿服务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措施之一,只有实践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和志愿服务能帮助解决当下学生教育面临的诸多困难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育人和教育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部分
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可以对社会有全面正确的了解,并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们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探索真正的生命价值意义,促进自己对社会和国情的认知。
(二)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
社会实践过程也是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不断增强学习主动性和自我意识的过程。它可以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解决困难的毅力,同时也使学生懂得生活,做事,做人的道理。社会实践是真正的通识教育大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实践为未来走上专业岗位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为学生塑造了一个完整的灵魂,培养出学生的真才实干。
(三)社会实践积累是学生成长经历的重要平台
学生的成长不仅要接受理论教育,还可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个体特性,知识结构,成长背景等它特定条件让其参与不同的社会实践,它是学生社会经验积累和成长的重要平台。如可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选择开展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爱国教育活动、科技文化活动及更广泛的科技创新创业实践,使学生拓宽自己的视野,在实践中成长。
(四)志愿者服务促进正确世界观的形成
大学生活时期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负面影响放大时期,学生的价值体系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大的考验。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志愿者服务使学生能形成健康的道德意识,对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产生巨大的影响。
(五)志愿者服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是当代大学生的宝贵品质,在经济全球化和意识形态多样化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为学生提供了机会,通过奉献可以增强大学生社会意识,是对家庭和社会的人格素质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六)志愿者服务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人才的培育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是高校的主要任务。大学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知识,技能,更要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提。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可以清醒地看到需求和社会期望,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会促进学生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和素质的全面提升。
四、增强学生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一)大力营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氛围
我们应该全面发挥校园网,公示栏,报刊杂志等校园媒体的作用。全面宣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活动和精神,建立志愿服务模式,发扬志愿精神,营造校园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
(二)加强教育和引导,培养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意识
作为教育实践的有效载体,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提供了人才锻炼和道德宣传的重要实践平台。学校应该加强教育,培养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意识,促進志愿服务活动的自愿自觉参与。
(三)保持与时俱进,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我们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拓展实践空间和形式,与时俱进,将资源进一步整合,建立一些长期的活动项目,如社会实践基地,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进社区活动等。
(四)要发挥高校的主体作用,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
如今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渠道不够宽,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高校可依据中国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保障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权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进一步广泛推动和保护大学生志愿服务。
五、结论
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是提高学生自身认知能力和思想觉悟的必然选择,他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塑造自己的世界观,它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升华,如今,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并已安排到在大多数高校的日常教育计划。这已被实践证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为大学生在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的方式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也证明,只要通过正确的方向上引导,不断完善组织建设水平,加强管理,完善运行机制,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会推进高校的全面育人走向一个新辉煌。
关键词: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教育功能
一、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的概念
开展研究前需先明确相关概念和内涵,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一切客观物质的社会性活动,我国中宣部、教育部等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工作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指大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奉献爱心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概念起源于十九世纪初西方国家的宗教慈善活动,中国第一次正式提出志愿服务概念是在1994年,当时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而现在,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志愿服务的内容不断得到丰富,包括参与扶贫开发、社区建设,参与环保和大型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参与西部志愿服务计划以及参与国际志愿服务。
二、当前学生全面培育面临的挑战
当前学生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挑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不能忽视当前教育环境中复杂性和多变性。
(一)互联网的产生和兴起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互联网络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使得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更容易,但同时网络也充斥着不少虚假和低俗信息、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同时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个人对单个群体的依赖,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参与模式,有许多学生将时间浪费在网络游戏、浏览网页等活动中,人与人面对面的接触与活动机会减少,造成学生的团队意识不强、动手能力弱、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下降等现象。
(二)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
学校教育是一个知识积累的基础平台,教育的一般模式是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一定程度的理论知识,但对于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这些知识仍缺乏深刻理解和实践。传统应试教育还存在学生过于关注自我,忽视实践能力、社会责任,缺乏面向社会的眼光和热情等问题。学生就业难的根源之一在于现有高等教育模式下的许多大学毕业生,他们只是掌握一些书本知识,缺乏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对于企业和社会来说他们更像是一种“半成品”。
(三)学生自我发展的限制性
九零后青少年已成為大学生的主力军,这个时代的学生有其独特成长环境和个性,他们成长在优越的社会环境中,并伴随着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快速发展。学习被认为是第一位的事情,从小就承受着学习和考试的巨大压力,置身于高考指挥棒下的激烈竞争。在学习之外,他们独立生活能力、社会知识和经验,同时有的还以自我为中心,很容易把人生的全部意义,限制在一个狭窄的领域中。
三、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的育人功能
大学生实践和志愿服务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措施之一,只有实践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和志愿服务能帮助解决当下学生教育面临的诸多困难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育人和教育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部分
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可以对社会有全面正确的了解,并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们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探索真正的生命价值意义,促进自己对社会和国情的认知。
(二)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
社会实践过程也是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不断增强学习主动性和自我意识的过程。它可以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解决困难的毅力,同时也使学生懂得生活,做事,做人的道理。社会实践是真正的通识教育大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实践为未来走上专业岗位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为学生塑造了一个完整的灵魂,培养出学生的真才实干。
(三)社会实践积累是学生成长经历的重要平台
学生的成长不仅要接受理论教育,还可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个体特性,知识结构,成长背景等它特定条件让其参与不同的社会实践,它是学生社会经验积累和成长的重要平台。如可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选择开展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爱国教育活动、科技文化活动及更广泛的科技创新创业实践,使学生拓宽自己的视野,在实践中成长。
(四)志愿者服务促进正确世界观的形成
大学生活时期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负面影响放大时期,学生的价值体系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大的考验。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志愿者服务使学生能形成健康的道德意识,对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产生巨大的影响。
(五)志愿者服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是当代大学生的宝贵品质,在经济全球化和意识形态多样化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为学生提供了机会,通过奉献可以增强大学生社会意识,是对家庭和社会的人格素质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六)志愿者服务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人才的培育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是高校的主要任务。大学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知识,技能,更要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提。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可以清醒地看到需求和社会期望,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会促进学生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和素质的全面提升。
四、增强学生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一)大力营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氛围
我们应该全面发挥校园网,公示栏,报刊杂志等校园媒体的作用。全面宣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活动和精神,建立志愿服务模式,发扬志愿精神,营造校园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
(二)加强教育和引导,培养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意识
作为教育实践的有效载体,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提供了人才锻炼和道德宣传的重要实践平台。学校应该加强教育,培养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意识,促進志愿服务活动的自愿自觉参与。
(三)保持与时俱进,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我们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拓展实践空间和形式,与时俱进,将资源进一步整合,建立一些长期的活动项目,如社会实践基地,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进社区活动等。
(四)要发挥高校的主体作用,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
如今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渠道不够宽,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高校可依据中国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保障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权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进一步广泛推动和保护大学生志愿服务。
五、结论
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是提高学生自身认知能力和思想觉悟的必然选择,他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塑造自己的世界观,它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升华,如今,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并已安排到在大多数高校的日常教育计划。这已被实践证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为大学生在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的方式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也证明,只要通过正确的方向上引导,不断完善组织建设水平,加强管理,完善运行机制,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会推进高校的全面育人走向一个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