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南缘天宫堂构造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

来源 :岩性油气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kaigu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及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西南缘天宫堂构造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的构造、沉积、储层及可改造性等基本地质特征,探讨了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天宫堂构造优质页岩集中分布在五峰组—龙马溪组龙一1亚段,Ⅰ类储层主要发育于龙一11—龙一13小层,厚度为0.8~17.0 m,具典型的高TOC含量、含气性好、高脆性矿物的特征.②天宫堂构造经历了晚白垩世前快速沉降、深埋藏和大量排烃阶段,形成早期富集型超压页岩气藏;晚白垩世后经2期抬升改造,早期富集型超压页岩气藏逐步向高压—常压页岩气藏调整.③研究区保存条件受地层倾角与宫1号断层的影响,造成不同构造部位页岩气差异富集.④研究区为“早期深埋藏促富集,后期隆升调富集、保存条件控富集”的背斜构造型成藏模式,构造南西翼是下步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潜在有利区.
其他文献
通过岩石学特征、主微量元素、碳氧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明确了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古近系沙四段湖相白云岩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白云岩沉积时,湖盆水体较咸,且处于强还原环境,以泥晶级白云岩为主,有均匀分散型、纹层状富集型2种产状.②研究区白云岩的δ18O值平均为-4.4‰,δ13C值平均为8.7‰,整体上具有“碳同位素偏正、氧同位素偏负”的特征,反映沉积水体整体上咸化的特征;阴极发光测试结果为不发光或发昏暗光、发暗红色、橘黄色光;稀土元素具有轻稀土相对富集、弱Eu正异常的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
考虑填埋场内垃圾土成分的复杂性和有机质降解产热导致的温度升高,根据不同温度不同纤维材料含量垃圾土的三轴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和纤维材料是影响垃圾土力学特性的关键因素,由此将垃圾土看作是类土材料和纤维材料的复合体.荷载作用下垃圾土的力学特性取决于类土材料和纤维材料的共同作用,认为温度变化只影响垃圾土的体积变形,提出了考虑温度效应的塑性体应变的硬化规律和纤维材料加筋作用的演化方程.通过构建一个新的反映温度效应和纤维加筋作用的塑性势函数,并依据相关联流动性法则导出了适用于垃圾土的热-弹塑性本构模型.通过对比文献中已
为研究强震作用下软土场地中桩基负摩阻力的产生机理及分布特性,设计开展了软土静力学试验、动三轴震陷试验和软土场地–单桩体系振动台试验,验证了震陷软土场地对桩基的负摩阻力作用,得到了软土的震陷特性、不同输入地震动下桩土体系地震动响应和桩负摩阻力分布发展规律,讨论了强震作用下负摩阻力的产生及发展过程.结果表明:①软土震陷的产生存在一定的屈服动应力,可利用动三轴试验来初步判断震陷引发负摩阻力的启动震级;②水平向地震动下负摩阻力主要产生在桩身的上部,竖向地震动下全桩均会产生负摩阻力;③震陷引发的桩基负摩阻力具有突发
黄土台塬地带频发的滑坡灾害与农业灌溉活动密切相关.为研究水分在原位黄土中的入渗规律,在陕西泾阳南塬开展了场地直径为20 m的灌溉入渗试验,分析了浸水过程中入渗水量,土体体积含水率、基质吸力和孔隙气压的变化规律,揭示了灌溉水在原位黄土中的入渗过程.监测结果表明:①持续灌溉条件下,湿润锋下移深度大于11.0 m,初始入渗率较高,随后降低并趋于稳定,稳定入渗率略小于表层土体的渗透系数.②马兰黄土中存在平行于塬边的竖向裂隙,裂隙最大宽度约为15.0 mm,灌溉水易沿贯通裂隙产生优势入渗.③第一层古土壤(S1)为透
为研究渤海湾盆地埕北断阶带主干断层的发育特征及其与上古生界烃源岩二次生烃成藏的关系,开展了地震资料解释、钻井资料分析和各时代底面构造特征研究,精细刻画了区内张北、张东、赵北和羊二庄4条主干断层几何形态、活动性和封堵性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主干断层断面呈铲式或坡坪式,与两侧的次级断裂在剖面呈“Y”字型、花状等构造样式,在平面上呈羽状、雁列状;各主干断层在Es期内的活动性最强,Ng期最弱;张东断层和赵北断层在Ed期的封堵性较差,Ng期封堵性好;张北断层在Ed期的封堵性好,Ng期的封堵性较差;羊二庄断层在Ed
川东地区二叠系龙潭组属于过渡相—海相地层,页岩气勘探前景广阔.根据研究区页岩的矿物学、岩石学特征划分了岩相类型,利用地球化学数据重建了古沉积环境,并探讨了其有机质富集的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岩相、有机质富集与沉积环境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东龙潭组页岩主要发育硅质页岩、黏土质硅质混合页岩、黏土质钙质混合页岩和钙质硅质混合页岩等4种岩相,垂向上岩相分布可划分为早期相对富黏土阶段和晚期硅质含量相对较高阶段.②沉积环境分析表明,龙潭组沉积早期海平面低,主要处于氧化—次氧化环境,其U/Th平均为0.42,
近年来,变分自编码器(Variational auto-encoder,VAE)模型由于在概率数据描述和特征提取能力等方面的优越性,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并被引入到工业过程监测、诊断和软测量建模等应用中.然而,传统基于VAE的软测量方法使用高斯分布作为潜在变量的分布,限制了其对复杂工业过程数据,尤其是多模态数据的建模能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论文提出了一种混合变分自编码器回归模型(Mixture variational autoencoder regression,MVAER),并将其应用于复杂
为了厘清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东侧三叠系飞仙关组层序地层格架下鲕滩的时空分布特征,明确海平面变化对鲕滩迁移的控制机理,开展了岩性特征分析、沉积构造标志识别、层序界面层序地层格架划分等.结果表明:①开江—梁平海槽东侧飞仙关组在持续海退背景下发育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可进一步细分出5个四级层序(Ⅰ—Ⅴ).②研究区飞仙关组鲕滩主要分布于Ⅰ—Ⅳ层序,Ⅱ层序内的鲕滩最为发育,单体厚度大、连续性好,而Ⅲ,Ⅰ和Ⅳ层序内的滩体发育程度依次减弱,最差呈不连续的零星状分布.③鲕滩在垂向加积的同时也具有明显的侧向迁移
各向异性是珊瑚砂的固有属性.对饱和南沙珊瑚砂开展了一系列不排水单向剪切试验,探究了固结应力方向角α0和单向加载方向角αm对饱和珊瑚砂不排水反应的影响.α0和αm对饱和珊瑚砂的不排水反应均有显著影响,且α0与αm的耦合作用对其不排水反应的影响更为复杂.对所有试验的应力条件,饱和珊瑚砂的超静孔压ue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α0不同时饱和珊瑚砂的相变强度SPT、有效内摩擦角φ\'PT与αm的关系存在显著差异.发现饱和珊瑚砂的相变强度SPT与无量纲参数β存在事实上的线相关性,其中,β是以α0,αm为变量的
针对退化过程呈现两阶段特征的一类随机退化设备,现有剩余寿命预测方法不适用于测量间隔分布不均匀、监测数据的测量频率与历史数据频率不一致的情况,并且忽略了自适应漂移的可变性.鉴于此,提出了一种新的考虑个体差异性的两阶段自适应Wiener过程剩余寿命预测模型与方法.首先,基于自适应Wiener过程分阶段构建随机退化模型,在首达时间意义下推导出寿命和剩余寿命解析式.然后,结合Kalman滤波技术和期望最大化算法进行参数自适应更新,同时利用赤池信息准则实现退化模型变点的辨识.最后,通过蒙特卡洛仿真和锂电池实例,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