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第四季度,悠视网实现首次盈利,短短的一年多时间,李竹就带领悠视网实现了中国网络视频业一个突破性的飞跃。李竹的成功让整个行业看到了希望
李竹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一脸的疲惫。他解释说,昨天他刚刚从国外飞回来,几乎没有休息就又开始忙起来。
悠视网的崛起
2001年,李竹离开清华同方,到信息产业部下属的一个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总裁,同时,他还在行业内尝试着进行了一些投资。在投资的过程中,他发现P2P流媒体技术有很好的发展前景。2003年,李竹毅然从信产部辞职开始二次创业的筹备。
李竹第一次创业是做多媒体数据库,但是行业形势不断发展,从图文时代向视频时代转化,互联网带宽越来越好,李竹当时正好在做技术,用P2P来传输视音频的内容,他们的客户是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通。在兜售技术的过程中,李竹发现,如果拿这些技术直接做内容运营,做成B2C的模式,发展前景会更大。于是他决定,自己建网站运营。
2005年10月,悠视网站正式开通上线。“当时是想在宽带的环境下,做一个视频的新媒体,这个新媒体是跨地域传播的。它和传统的电视产业不同,公众互联网视频传输这样一种新的方式,用当时的眼光看,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如果全球华语用户都能看到我们这个媒体传输的内容,这就说明我们的存在是非常有价值的”。虽然是第二次创业,但李竹的激情丝毫未减。
悠视网开通仅仅两个月,也就是同年12月,李竹就从红杉中国基金、SIG两个风头巨擘处获得了第一笔融资——1000万美元。李竹告诉记者:“之所以能短时间内获得风投的信任,主要是因为我们有着经验丰富、合作成熟的工作团队,另一方面,因为我们有着良好的商业模式,之前我们给央视和网通提供服务也证明我们这个模式和技术的可行性”。
2006年6月,悠视网收购了“呼啦在线”移动终端技术公司,这样一来普通用户就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来直接收看悠视网的视频内容;不久,李竹又将师弟创办的“星线空间”纳入旗下,从而完成了对全国100多个城市、5000多家网吧的网络电视解决方案的覆盖。在李竹的带领下,悠视网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增长态势强劲。
2007年3月,悠视网再获德丰杰成长基金、高原资本,以及思伟投资的青睐,共融资2350万元。这是2007年度中国网络视频行业规模最大的一笔融资。这笔资金的注入对于悠视网而言,无疑是对未来发展的有力推动。2007年第四季度,悠视网实现首次盈利,这个首次不仅仅属于悠视网自己,还属于中国的视频网站行业。悠视网是中国首个实现盈利的视频网站。一年多的时间,李竹就带领悠视网实现了中国网络视频行业一个突破性的飞跃。
成为国内第一个实现盈利的视频网站后,李竹有了新的目标。他希望两年内推动悠视网成功上市,“上市不过是一个驿站和一个公司获得长远发展的手段。它可以使公司的资金有更好的流动性,对员工有更好的激励机制,提高我们的知名度,但是上市后,企业才是真正开始踏上一段漫长的征程”。不过,李竹心中最大的目标就是把悠视网建成针对华语受众的全球最大的视、音频聚合和分发的平台,让所有目标用户都能看到最高质量的节目。
打开创业之门
“我喜欢思考,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也喜欢能主导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样的李竹注定要成为一个创业者。
大学毕业后,李竹被分配留在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紫光的前身),每个月拿着让人羡慕的薪水。受当时出国热的影响,李竹一边工作,一边办理出国手续。但办了一两年还是办不下来,当时中关村的发展越来越好,于是他开始寻找合适的创业机会。
李竹敏锐地发现一个契机,当时公司的紫光扫描仪销量不俗,因为当时的计算机系统只有能支持文本管理的数据库,缺乏管理声音和图像的数据库,而公安系统和教育系统都对能管理声音和图像的数据库有着巨大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关村市场的状况是,硬件产品居多且利润颇丰,但国内自研开发的软件较少,绝大部分产品依赖于进口。
如果能自行开发管理声音和图像的数据库,弥补多媒体数据库领域的空白,一定会很有前景。1992年,被一股创业热情激励着的李竹从清华科技总公司辞了职,当时李竹的月薪2000多。放弃高薪、分房等优厚的待遇,李竹和几个意气风发的同学一起凑足了10万元,办了一家公司。
对自己最初注册公司的名称,李竹现在已经记不清了,但是对于开发的产品,他却是记忆犹新,“我们开发的叫做新未来软件。我们在清华园宾馆租了一个房间,除了租赁费用,剩余的钱都用在《计算机世界》和《中国教育报》上为产品打广告了。当时,我们几个人都不拿工资,除了出来在清华园宾馆旁边的小饭馆吃饭,其余的时间,我们都是在没日没夜地编写软件。大概有半年的时间,我们的软件就开发出来了”。回忆起创业之初的那段岁月,李竹有一种掩饰不住的豪情。
因为对市场的准确把握,李竹和创业伙伴的付出得到可喜的回报。除了新未来软件,他们针对教育系统需求开发的园丁系列软件也得到广泛的青睐,因为这些软件产品弥补了市场空白,第一年公司就实现了不错的盈利,且当时也没有竞争对手,很短的时间内两个软件产品产品就覆盖到全国,名声大振。
1996年底,清华同方筹划上市。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清华同方对李竹的软件公司表示出收购意向。“从清华同方而言,他们希望有一个专门的团队来做国内业务;从我自己公司状况而言,我们当时已发展到一定程度,每年有两百多万元的收入,发展很稳定,但也到了需要再上一个台阶的时候了。我本身出自清华,对其有深厚的感情,清华同方方面也希望能集中优势做出全国最好的软件”,于是,李竹欣然带领自己的团队加入了清华同方的阵营。
李竹带着自己的团队并入同方后仍保持着相对独立的运作,清华同方对其非常重视,允许他带领自己的团队专门负责软件系统集成方面的业务。“公司并入同方之后发展还是很快的,因为毕竟平台不一样,我们是在跟行业、政府打交道,在同方我们也学到很多东西,很明显就是管理能力提高,同时也积累了很多人脉和经验。”
在清华同方这个良好的平台上,李竹实现了一个良好管理人素质的积累,这为他以后的二次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乐在其中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李竹一直很在意也很满意自己的工作团队。目前在悠视网,创业团队仍是公司发展的主导力量。对于如何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造就一支众志成城的团队,李竹有自己独特的心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家要相互信任,给每个人充分的自主发挥的空间。其次就是分享财富,盈利是大家的功劳,应该由大家来共同分享。大家既是经营者,也是公司股东或者老板。我信奉的原则就是多做一点事,少计较一分利”。
但一个创业团队要永远保持一致的前进速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时候也会在某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有团队成员跟不上节奏的情况。这个时候作为总裁的李竹就需要去做一个取舍的决定。李竹坦言,“因为大家有相互的信任和理解存在,当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是当事人自己已经意识到自己不能够满足这个岗位的要求,这样的话,就会在不伤和气的情况下,做出一些决定。有的时候也会产生个人的自我认识和别人认识产生分歧的情况,别人认为他做的不好,但他自己觉得做得挺好,这个时候我就会很痛苦,我需要很耐心、很诚恳地去做这个人的工作”。
在李竹的事业生涯里,他兼有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两种身份。李竹自认,做企业家更适合自己,“我思维比较跳跃,可能会看到很多机会,而且我都愿意去尝试,我希望自己能思考,在做事的过程中,更灵活、更自主地及时做一些调整”。事实上,企业家往往意味着承担更大的风险和压力,“的确,企业家需要自始至终对公司、员工负责,不管公司出现什么问题,他都要尽可能地力挽狂澜,坚持到最后。我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好,能够承受压力”。
“视频网站这几年的发展不错,我自己对这个行业也越来越喜欢,越做越觉得有意思。我觉得在这上面花费精力是很值得的,在工作的压力和乐趣之间,我更享受工作带给我的乐趣。目前悠视网是相对成功的,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李竹怡然自得地说。
李竹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一脸的疲惫。他解释说,昨天他刚刚从国外飞回来,几乎没有休息就又开始忙起来。
悠视网的崛起
2001年,李竹离开清华同方,到信息产业部下属的一个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总裁,同时,他还在行业内尝试着进行了一些投资。在投资的过程中,他发现P2P流媒体技术有很好的发展前景。2003年,李竹毅然从信产部辞职开始二次创业的筹备。
李竹第一次创业是做多媒体数据库,但是行业形势不断发展,从图文时代向视频时代转化,互联网带宽越来越好,李竹当时正好在做技术,用P2P来传输视音频的内容,他们的客户是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通。在兜售技术的过程中,李竹发现,如果拿这些技术直接做内容运营,做成B2C的模式,发展前景会更大。于是他决定,自己建网站运营。
2005年10月,悠视网站正式开通上线。“当时是想在宽带的环境下,做一个视频的新媒体,这个新媒体是跨地域传播的。它和传统的电视产业不同,公众互联网视频传输这样一种新的方式,用当时的眼光看,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如果全球华语用户都能看到我们这个媒体传输的内容,这就说明我们的存在是非常有价值的”。虽然是第二次创业,但李竹的激情丝毫未减。
悠视网开通仅仅两个月,也就是同年12月,李竹就从红杉中国基金、SIG两个风头巨擘处获得了第一笔融资——1000万美元。李竹告诉记者:“之所以能短时间内获得风投的信任,主要是因为我们有着经验丰富、合作成熟的工作团队,另一方面,因为我们有着良好的商业模式,之前我们给央视和网通提供服务也证明我们这个模式和技术的可行性”。
2006年6月,悠视网收购了“呼啦在线”移动终端技术公司,这样一来普通用户就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来直接收看悠视网的视频内容;不久,李竹又将师弟创办的“星线空间”纳入旗下,从而完成了对全国100多个城市、5000多家网吧的网络电视解决方案的覆盖。在李竹的带领下,悠视网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增长态势强劲。
2007年3月,悠视网再获德丰杰成长基金、高原资本,以及思伟投资的青睐,共融资2350万元。这是2007年度中国网络视频行业规模最大的一笔融资。这笔资金的注入对于悠视网而言,无疑是对未来发展的有力推动。2007年第四季度,悠视网实现首次盈利,这个首次不仅仅属于悠视网自己,还属于中国的视频网站行业。悠视网是中国首个实现盈利的视频网站。一年多的时间,李竹就带领悠视网实现了中国网络视频行业一个突破性的飞跃。
成为国内第一个实现盈利的视频网站后,李竹有了新的目标。他希望两年内推动悠视网成功上市,“上市不过是一个驿站和一个公司获得长远发展的手段。它可以使公司的资金有更好的流动性,对员工有更好的激励机制,提高我们的知名度,但是上市后,企业才是真正开始踏上一段漫长的征程”。不过,李竹心中最大的目标就是把悠视网建成针对华语受众的全球最大的视、音频聚合和分发的平台,让所有目标用户都能看到最高质量的节目。
打开创业之门
“我喜欢思考,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也喜欢能主导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样的李竹注定要成为一个创业者。
大学毕业后,李竹被分配留在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紫光的前身),每个月拿着让人羡慕的薪水。受当时出国热的影响,李竹一边工作,一边办理出国手续。但办了一两年还是办不下来,当时中关村的发展越来越好,于是他开始寻找合适的创业机会。
李竹敏锐地发现一个契机,当时公司的紫光扫描仪销量不俗,因为当时的计算机系统只有能支持文本管理的数据库,缺乏管理声音和图像的数据库,而公安系统和教育系统都对能管理声音和图像的数据库有着巨大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关村市场的状况是,硬件产品居多且利润颇丰,但国内自研开发的软件较少,绝大部分产品依赖于进口。
如果能自行开发管理声音和图像的数据库,弥补多媒体数据库领域的空白,一定会很有前景。1992年,被一股创业热情激励着的李竹从清华科技总公司辞了职,当时李竹的月薪2000多。放弃高薪、分房等优厚的待遇,李竹和几个意气风发的同学一起凑足了10万元,办了一家公司。
对自己最初注册公司的名称,李竹现在已经记不清了,但是对于开发的产品,他却是记忆犹新,“我们开发的叫做新未来软件。我们在清华园宾馆租了一个房间,除了租赁费用,剩余的钱都用在《计算机世界》和《中国教育报》上为产品打广告了。当时,我们几个人都不拿工资,除了出来在清华园宾馆旁边的小饭馆吃饭,其余的时间,我们都是在没日没夜地编写软件。大概有半年的时间,我们的软件就开发出来了”。回忆起创业之初的那段岁月,李竹有一种掩饰不住的豪情。
因为对市场的准确把握,李竹和创业伙伴的付出得到可喜的回报。除了新未来软件,他们针对教育系统需求开发的园丁系列软件也得到广泛的青睐,因为这些软件产品弥补了市场空白,第一年公司就实现了不错的盈利,且当时也没有竞争对手,很短的时间内两个软件产品产品就覆盖到全国,名声大振。
1996年底,清华同方筹划上市。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清华同方对李竹的软件公司表示出收购意向。“从清华同方而言,他们希望有一个专门的团队来做国内业务;从我自己公司状况而言,我们当时已发展到一定程度,每年有两百多万元的收入,发展很稳定,但也到了需要再上一个台阶的时候了。我本身出自清华,对其有深厚的感情,清华同方方面也希望能集中优势做出全国最好的软件”,于是,李竹欣然带领自己的团队加入了清华同方的阵营。
李竹带着自己的团队并入同方后仍保持着相对独立的运作,清华同方对其非常重视,允许他带领自己的团队专门负责软件系统集成方面的业务。“公司并入同方之后发展还是很快的,因为毕竟平台不一样,我们是在跟行业、政府打交道,在同方我们也学到很多东西,很明显就是管理能力提高,同时也积累了很多人脉和经验。”
在清华同方这个良好的平台上,李竹实现了一个良好管理人素质的积累,这为他以后的二次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乐在其中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李竹一直很在意也很满意自己的工作团队。目前在悠视网,创业团队仍是公司发展的主导力量。对于如何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造就一支众志成城的团队,李竹有自己独特的心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家要相互信任,给每个人充分的自主发挥的空间。其次就是分享财富,盈利是大家的功劳,应该由大家来共同分享。大家既是经营者,也是公司股东或者老板。我信奉的原则就是多做一点事,少计较一分利”。
但一个创业团队要永远保持一致的前进速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时候也会在某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有团队成员跟不上节奏的情况。这个时候作为总裁的李竹就需要去做一个取舍的决定。李竹坦言,“因为大家有相互的信任和理解存在,当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是当事人自己已经意识到自己不能够满足这个岗位的要求,这样的话,就会在不伤和气的情况下,做出一些决定。有的时候也会产生个人的自我认识和别人认识产生分歧的情况,别人认为他做的不好,但他自己觉得做得挺好,这个时候我就会很痛苦,我需要很耐心、很诚恳地去做这个人的工作”。
在李竹的事业生涯里,他兼有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两种身份。李竹自认,做企业家更适合自己,“我思维比较跳跃,可能会看到很多机会,而且我都愿意去尝试,我希望自己能思考,在做事的过程中,更灵活、更自主地及时做一些调整”。事实上,企业家往往意味着承担更大的风险和压力,“的确,企业家需要自始至终对公司、员工负责,不管公司出现什么问题,他都要尽可能地力挽狂澜,坚持到最后。我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好,能够承受压力”。
“视频网站这几年的发展不错,我自己对这个行业也越来越喜欢,越做越觉得有意思。我觉得在这上面花费精力是很值得的,在工作的压力和乐趣之间,我更享受工作带给我的乐趣。目前悠视网是相对成功的,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李竹怡然自得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