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层面课程改革是整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重要而又关键的一环,它应该遵循在控制与反思基础上的“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工作轨迹。在具体实践中,必须运用洗脑策略、整体策略、行动策略、发展策略才能顺利实施、持续推进。
关键词:职业学校;课程改革;推进策略
学校是课程的基层实施单位,也是课程改革的主战场。学校层面课程改革不仅需要相关条件的支撑,而且需要一系列科学的推进策略。近年来,职业学校层面出现了一批课程改革的成果,但整体上看,普遍推进乏力,步履维艰,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在实践中深深感到,策略缺失是一个重要乃至关键的原因。
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实质是在遵循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前提下,运用先进的现代课程理念,创造性地进行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管理的过程。因而,无一例外地要遵循在控制与反思基础上的“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工作轨迹。为此,职业学校在推进课程改革中,必须抓住主要环节,采用相应的策略,形成具有贯通性、实效性的策略链,以确保课程改革在学校层面的可持续发展。
一、理念引领——洗脑策略
教师通常认为,课程改革是国家的事,是教育研究人员的事,教师只需讲清课本,上好课。但从课程的内涵上讲,课程与教师是密不可分的,因为课程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教师是课程的重要主体。教育理念支配教师的教育行为,教师没有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理念,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改革实践。因此,学校不能只是“理念先行”,而是必须自始至终用先进的课程理念武装、启迪、指导、引领教师。它实质上是一个不断咨询的过程,不断反复的过程,不断实践与深化的过程。
1.理念引领就是要让课程改革意识贯穿课程改革始终。一是始终要有职教课改的紧迫感。课程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一个学校培养怎样的学生,决定了一个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不适应,不改革不行,改革才有出路。二是始终要有职教课改的责任感。学校课程教学是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教师生活方式和生命价值的集中体现。教师进行课程改革责无旁贷。三是始终要有职教课改的自信心。教师生活在人民大众之中,能了解各种职业活动的规律,能把握各行各业的发展,能掌握学生的需求,也就最有可能做好课程改革。
2.理念引领就是要让课程改革理论指导课程改革始终。一要始终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有关精神为指引。《决定》中提出的“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内涵丰富,反映了职教课改的本质,是我们职业教育地方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我们学校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南。二要始终以“设计导向”的内涵为原则。当前世界职教界倡导的“设计导向”课程理论源于职业工作过程又高于职业工作过程,反映了职教课改的基本路径,为职教课改的实施提供了一个基本模板。其内涵是高度关注关键能力的培养,按照职业活动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在职业活动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为职教课改打开了广阔的思路和途径。
3.理念引领就是要让课程改革观念体现于课程改革始终。一要始终体现正确的能力观。即职业教育课程中,关键能力的培养比专业能力的培养更重要。二要始终体现正确的学生观。即职教的学生与普教的学生智能上的差异不是层次上的差异,而是类型上的差异:职教的学生能成为与普教学生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三要始终体现正确的教学观。即职教的课程是学生直接参与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形成的过程。
二、规划统构——整体策略
现行的学校课程改革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明显问题:一是把编写校本教材理解为课程改革的全部内容。一谈到课程改革,人们往往只顾和校本教材联系起来,其实,脱离了学校设备条件、师资基础、评价方式等课程内容的课程改革,是不会成功的。二是不注重课程改革下的评价体系设计。相比实验、实训设备的大量投入,在课程改革中普遍不注重课程改革下的评价体系设计,或沿袭旧的评价方法简单地评价新课程下的学生。我们认为,职教课改的规划应该包括组织、内容、设备、师资、评价体系的构建,其中,组织构建是课程改革的前提,内容、设备、师资、评价体系构建是课程改革的要素,四者缺一不可。规划统构关键在于,把职教课改计划与决策的过程变为整体构建课程改革体系的过程。
1.组织构建: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
组织构建是指教学组织的完善与课程改革组织的组建。一要加强教研室组织的建设。相近的专业教研室组建成专业部,行政上以专业部为单位实施教育、教学与管理。二要加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着力建设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实行专业辅导员制度等。三要加强课程改革组织机构的建设。成立以学校领导为主的领导小组和以教学骨干为主的工作小组,并聘请专家顾问指导课程改革工作,以形成多元一体化立体式组织领导网络。
2.内容构建:实施课程改革的核心
职业教育课程应该以职业活动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因此,课程内容的构建是实施课程改革的核心。第一,课程内容体系要彻底打破学科体系。应该着眼于“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的行动体系的重构。第二,课程内容选择要充分体现能力本位。在考虑教育对象与培养目标的前提下,课程内容以“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的技能为主,强调操作层面和策略层面能力的习得。第三,课程内容排序要坚决遵循工作过程。要着眼于蕴含在动态行动体系之中的隐性实践知识的生成与构建,要符合人的认知心理顺序,有利于“态度”的养成,有利于与职业活动相关的内容的学习。
3.师资构建: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
对教师团队的知识、能力、行为方式与价值观的重构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一要建立教师企业互动机制:“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教师经常化、制度化地到企业对口实践,感受工作过程的情境,获取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企业人员进校园、登讲台,传授企业文化与工作过程知识。二要建立教师技能培养机制:校本培养与校外培养相结合。提升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管理能力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能力。三要建立“双师型”教师团队培养机制:校外团队与校内团队相结合。营造职业活动情境,培养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团队、学校专业教师与实训教师团队。
4.媒体构建:实施课程改革的保障
教学媒体主要是指与专业有关的教学设备,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保障。一要以教学目标需要配置设备。以班级人数为基本依据,以小组轮换教学的要求为最低标准。围绕教学目标需要配置设备;专用工具每个工位一套,通用工具设立服务台。二要以生 产性与教学性相结合改造设备。设备既要与职业活动生产实际尽可能一致,又要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三要以教学配套性为目标建设设备。媒体配置要充分考虑与专门教学资料、教学方法相适合,体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学方针,真正做到教学有配套设备。
5.评价体系构建:实施课程改革的引擎
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实施课程改革的灵魂。评价的主体、形式、手段、结论都应是多元化的,既有学生的自评,也有学生之间的互评,还有师生面对面的评价等。一要突出关键能力的考核。理论教学考核包括课前准备、上课、平时作业、考试成绩、社会行为、学习内容记录六个方面;实践教学考核包括工作质量、工作速度、专业知识、培训态度、文明生产、社会行为、安全生产、培训内容记录八个方面。运用考核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尤其关注关键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二要重视考核结果的生成性应用。考核初步结果出来后,班主任、相关老师、企业人员等结合教学过程用积极的、发展的眼光逐项评述,学生可结合自评随时发表意见;师生之间达成共识后,才确认最终的考核成绩,从而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增长新知。三要与社会考证相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认可度高的考证,让社会来检验课程改革的成果。
三、制度推进——行动策略
职教课改的实施通常分课程开发、专家初审、正常教学、成果展示四个过程,是在科学规划基础上分模块逐步实施、螺旋上升的过程,是在课程改革理论指导下“行动”的过程。“行动”是其基本的策略。在此“行动”过程中,技术性的指导固然重要,而战略性的推动才是根本。战略性的推动必须要依靠制度来实现。通常,一般学校的课程改革以专家讲座开始,教师进行自主实践,最后呈现虎头蛇尾之势,就是缺少了制度的保证。为此,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必须建立以下制度:
1.实行专业带头人负责制。学校根据专业设备、师资等基本条件,确定进行课程改革试点的专业,公开“招标”,择优录用。“中标”者同时命名为学校专业带头人,负责课程方案、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专业课程资源开发的领导,通识课程实施性标准制定的协调。
2.实行模块分工制。根据课程方案,由专业带头人聘请若干教师组成工作团队,分工负责具体模块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教学。每个教师也就成为了具体模块的主讲教师。这样教师就能在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成就感引领下,在感受个人的智慧进发、专业研究的精神魅力及教育人生的职业幸福中成长与进步。
3.实行专业互动制。不同专业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思想是一致的,相近专业的某些模块是相同的,因此,专业之间的互动是十分必要的。由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专业带头人参与的“课改沙龙”是实行专业互动的好形式,是学习、探究、展示课程改革的有效平台。
以上是职教课改推进中必须实施的主要制度,但制度有规范性也有辨证性,故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四结合一分离”。
第一,专家引领与教师行动结合。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的教育,有它特有的规律,教师在“行动”中必须有专家的引领、理论的指导。第二,课程类型主体性与多样性结合。专业不同、课程内容不同,课程类型的选择是不同的。应在工作过程导向的前提下,确定学校的主体课程类型,允许百花齐放。第三,改革内容全面性与重点性结合。课程改革在操作中应在教学内容、教学设备、教学师资、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同时进行,在教程和学程上同时进行。但教学评价是灵魂,学程是关键。要作为改革的重点。第四,整体课题规划与分步实施结合。课程改革是当今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课题。学校要作为重点课题整体研究,分步实施。第五,改革权与执行权分离。课程改革是严肃的工作,改革权与执行权要分离。专业带头人拥有课程改革研究的权利和义务,但只有学校、专业部、教研室才有课程改革执行的权利。
四、评价多元——发展策略
职教课改的评价实质上是一个检查与评估的过程。以“三以一化”为主要标志的职教课改是革命性的改革,学校必须采用多种形式,多角度地加强对课程评价的改革,并用发展性的策略引导课程改革健康前进。职教课改可采用专家评审、实践检验、同行使用、专项督导四种主要的评价形式。
1.专家评审。是指专业带头人或主讲教师开发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部分模块的课程资源向专家演示与演讲,由专家打分决定是否合格。在具体过程中,专业带头人要按层次逐步进行开发,每一步都要进行专家审核,才能进入下一个层次的工作。特别是主讲教师要定期发布自己开发和研究的成果,请有关领导、专家和教师参加评定。评定合格后由学科带头人签字才能投入教学。
2.实践检验。是指专业带头人或主讲教师将开发合格的模块投人教学,听取学生反馈。新课程概念下的“教材”是教师自行开发的,融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于一体的“教师用工作页”,包括“理论工作页”、“实践工作页”、“教学评分页”等。“理论工作页”、“实践工作页”都设有“学生日志”栏目,供学生书写学习心得和教学意见。“教学评分页”用多种形式,从多个角度测定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进而反馈课程开发的合理程度。
3.同行使用。是指主讲教师开发完成并合格的模块资料和录像成果归学校所有,归所有教师所有;其他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应用,并拿出评价意见与改进建议。前提是合格的模块资料和录像成果由学校存档,学校根据工作量大小、技术难度高低给学科带头人或主讲教师兑现奖励;同行教师对课程改革有一定的认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技术与方法。
4.专项督导。是指学校组织教学督导,专门检查专业带头人或主讲教师的课程改革实施情况。学校组织一些具有课程概念、课程改革理念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成立专项督导组,听取专题汇报,随堂检查课堂教学,收集学生教学反馈等,在此基础上整理出课程改革评价意见。
在课程改革评价的过程中。除了要突出多元评价外,还要做到以下两个结合:一是方向性与不成熟性相结合。只要专业带头人或主讲教师课程改革的大方向正确,学校就要予以充分肯定,允许某些暂时不成熟的东西存在。二是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对专业带头人或主讲教师既要进行精神奖励,又要进行物质奖励。并且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并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17-232.
[2]周新源.现代职教课程观与模块化教学[J].《职教通讯》.2007(6):37—38.
关键词:职业学校;课程改革;推进策略
学校是课程的基层实施单位,也是课程改革的主战场。学校层面课程改革不仅需要相关条件的支撑,而且需要一系列科学的推进策略。近年来,职业学校层面出现了一批课程改革的成果,但整体上看,普遍推进乏力,步履维艰,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在实践中深深感到,策略缺失是一个重要乃至关键的原因。
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实质是在遵循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前提下,运用先进的现代课程理念,创造性地进行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管理的过程。因而,无一例外地要遵循在控制与反思基础上的“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工作轨迹。为此,职业学校在推进课程改革中,必须抓住主要环节,采用相应的策略,形成具有贯通性、实效性的策略链,以确保课程改革在学校层面的可持续发展。
一、理念引领——洗脑策略
教师通常认为,课程改革是国家的事,是教育研究人员的事,教师只需讲清课本,上好课。但从课程的内涵上讲,课程与教师是密不可分的,因为课程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教师是课程的重要主体。教育理念支配教师的教育行为,教师没有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理念,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改革实践。因此,学校不能只是“理念先行”,而是必须自始至终用先进的课程理念武装、启迪、指导、引领教师。它实质上是一个不断咨询的过程,不断反复的过程,不断实践与深化的过程。
1.理念引领就是要让课程改革意识贯穿课程改革始终。一是始终要有职教课改的紧迫感。课程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一个学校培养怎样的学生,决定了一个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不适应,不改革不行,改革才有出路。二是始终要有职教课改的责任感。学校课程教学是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教师生活方式和生命价值的集中体现。教师进行课程改革责无旁贷。三是始终要有职教课改的自信心。教师生活在人民大众之中,能了解各种职业活动的规律,能把握各行各业的发展,能掌握学生的需求,也就最有可能做好课程改革。
2.理念引领就是要让课程改革理论指导课程改革始终。一要始终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有关精神为指引。《决定》中提出的“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内涵丰富,反映了职教课改的本质,是我们职业教育地方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我们学校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南。二要始终以“设计导向”的内涵为原则。当前世界职教界倡导的“设计导向”课程理论源于职业工作过程又高于职业工作过程,反映了职教课改的基本路径,为职教课改的实施提供了一个基本模板。其内涵是高度关注关键能力的培养,按照职业活动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在职业活动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为职教课改打开了广阔的思路和途径。
3.理念引领就是要让课程改革观念体现于课程改革始终。一要始终体现正确的能力观。即职业教育课程中,关键能力的培养比专业能力的培养更重要。二要始终体现正确的学生观。即职教的学生与普教的学生智能上的差异不是层次上的差异,而是类型上的差异:职教的学生能成为与普教学生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三要始终体现正确的教学观。即职教的课程是学生直接参与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形成的过程。
二、规划统构——整体策略
现行的学校课程改革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明显问题:一是把编写校本教材理解为课程改革的全部内容。一谈到课程改革,人们往往只顾和校本教材联系起来,其实,脱离了学校设备条件、师资基础、评价方式等课程内容的课程改革,是不会成功的。二是不注重课程改革下的评价体系设计。相比实验、实训设备的大量投入,在课程改革中普遍不注重课程改革下的评价体系设计,或沿袭旧的评价方法简单地评价新课程下的学生。我们认为,职教课改的规划应该包括组织、内容、设备、师资、评价体系的构建,其中,组织构建是课程改革的前提,内容、设备、师资、评价体系构建是课程改革的要素,四者缺一不可。规划统构关键在于,把职教课改计划与决策的过程变为整体构建课程改革体系的过程。
1.组织构建: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
组织构建是指教学组织的完善与课程改革组织的组建。一要加强教研室组织的建设。相近的专业教研室组建成专业部,行政上以专业部为单位实施教育、教学与管理。二要加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着力建设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实行专业辅导员制度等。三要加强课程改革组织机构的建设。成立以学校领导为主的领导小组和以教学骨干为主的工作小组,并聘请专家顾问指导课程改革工作,以形成多元一体化立体式组织领导网络。
2.内容构建:实施课程改革的核心
职业教育课程应该以职业活动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因此,课程内容的构建是实施课程改革的核心。第一,课程内容体系要彻底打破学科体系。应该着眼于“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的行动体系的重构。第二,课程内容选择要充分体现能力本位。在考虑教育对象与培养目标的前提下,课程内容以“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的技能为主,强调操作层面和策略层面能力的习得。第三,课程内容排序要坚决遵循工作过程。要着眼于蕴含在动态行动体系之中的隐性实践知识的生成与构建,要符合人的认知心理顺序,有利于“态度”的养成,有利于与职业活动相关的内容的学习。
3.师资构建: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
对教师团队的知识、能力、行为方式与价值观的重构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一要建立教师企业互动机制:“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教师经常化、制度化地到企业对口实践,感受工作过程的情境,获取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企业人员进校园、登讲台,传授企业文化与工作过程知识。二要建立教师技能培养机制:校本培养与校外培养相结合。提升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管理能力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能力。三要建立“双师型”教师团队培养机制:校外团队与校内团队相结合。营造职业活动情境,培养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团队、学校专业教师与实训教师团队。
4.媒体构建:实施课程改革的保障
教学媒体主要是指与专业有关的教学设备,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保障。一要以教学目标需要配置设备。以班级人数为基本依据,以小组轮换教学的要求为最低标准。围绕教学目标需要配置设备;专用工具每个工位一套,通用工具设立服务台。二要以生 产性与教学性相结合改造设备。设备既要与职业活动生产实际尽可能一致,又要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三要以教学配套性为目标建设设备。媒体配置要充分考虑与专门教学资料、教学方法相适合,体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学方针,真正做到教学有配套设备。
5.评价体系构建:实施课程改革的引擎
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实施课程改革的灵魂。评价的主体、形式、手段、结论都应是多元化的,既有学生的自评,也有学生之间的互评,还有师生面对面的评价等。一要突出关键能力的考核。理论教学考核包括课前准备、上课、平时作业、考试成绩、社会行为、学习内容记录六个方面;实践教学考核包括工作质量、工作速度、专业知识、培训态度、文明生产、社会行为、安全生产、培训内容记录八个方面。运用考核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尤其关注关键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二要重视考核结果的生成性应用。考核初步结果出来后,班主任、相关老师、企业人员等结合教学过程用积极的、发展的眼光逐项评述,学生可结合自评随时发表意见;师生之间达成共识后,才确认最终的考核成绩,从而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增长新知。三要与社会考证相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认可度高的考证,让社会来检验课程改革的成果。
三、制度推进——行动策略
职教课改的实施通常分课程开发、专家初审、正常教学、成果展示四个过程,是在科学规划基础上分模块逐步实施、螺旋上升的过程,是在课程改革理论指导下“行动”的过程。“行动”是其基本的策略。在此“行动”过程中,技术性的指导固然重要,而战略性的推动才是根本。战略性的推动必须要依靠制度来实现。通常,一般学校的课程改革以专家讲座开始,教师进行自主实践,最后呈现虎头蛇尾之势,就是缺少了制度的保证。为此,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必须建立以下制度:
1.实行专业带头人负责制。学校根据专业设备、师资等基本条件,确定进行课程改革试点的专业,公开“招标”,择优录用。“中标”者同时命名为学校专业带头人,负责课程方案、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专业课程资源开发的领导,通识课程实施性标准制定的协调。
2.实行模块分工制。根据课程方案,由专业带头人聘请若干教师组成工作团队,分工负责具体模块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教学。每个教师也就成为了具体模块的主讲教师。这样教师就能在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成就感引领下,在感受个人的智慧进发、专业研究的精神魅力及教育人生的职业幸福中成长与进步。
3.实行专业互动制。不同专业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思想是一致的,相近专业的某些模块是相同的,因此,专业之间的互动是十分必要的。由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专业带头人参与的“课改沙龙”是实行专业互动的好形式,是学习、探究、展示课程改革的有效平台。
以上是职教课改推进中必须实施的主要制度,但制度有规范性也有辨证性,故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四结合一分离”。
第一,专家引领与教师行动结合。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的教育,有它特有的规律,教师在“行动”中必须有专家的引领、理论的指导。第二,课程类型主体性与多样性结合。专业不同、课程内容不同,课程类型的选择是不同的。应在工作过程导向的前提下,确定学校的主体课程类型,允许百花齐放。第三,改革内容全面性与重点性结合。课程改革在操作中应在教学内容、教学设备、教学师资、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同时进行,在教程和学程上同时进行。但教学评价是灵魂,学程是关键。要作为改革的重点。第四,整体课题规划与分步实施结合。课程改革是当今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课题。学校要作为重点课题整体研究,分步实施。第五,改革权与执行权分离。课程改革是严肃的工作,改革权与执行权要分离。专业带头人拥有课程改革研究的权利和义务,但只有学校、专业部、教研室才有课程改革执行的权利。
四、评价多元——发展策略
职教课改的评价实质上是一个检查与评估的过程。以“三以一化”为主要标志的职教课改是革命性的改革,学校必须采用多种形式,多角度地加强对课程评价的改革,并用发展性的策略引导课程改革健康前进。职教课改可采用专家评审、实践检验、同行使用、专项督导四种主要的评价形式。
1.专家评审。是指专业带头人或主讲教师开发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部分模块的课程资源向专家演示与演讲,由专家打分决定是否合格。在具体过程中,专业带头人要按层次逐步进行开发,每一步都要进行专家审核,才能进入下一个层次的工作。特别是主讲教师要定期发布自己开发和研究的成果,请有关领导、专家和教师参加评定。评定合格后由学科带头人签字才能投入教学。
2.实践检验。是指专业带头人或主讲教师将开发合格的模块投人教学,听取学生反馈。新课程概念下的“教材”是教师自行开发的,融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于一体的“教师用工作页”,包括“理论工作页”、“实践工作页”、“教学评分页”等。“理论工作页”、“实践工作页”都设有“学生日志”栏目,供学生书写学习心得和教学意见。“教学评分页”用多种形式,从多个角度测定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进而反馈课程开发的合理程度。
3.同行使用。是指主讲教师开发完成并合格的模块资料和录像成果归学校所有,归所有教师所有;其他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应用,并拿出评价意见与改进建议。前提是合格的模块资料和录像成果由学校存档,学校根据工作量大小、技术难度高低给学科带头人或主讲教师兑现奖励;同行教师对课程改革有一定的认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技术与方法。
4.专项督导。是指学校组织教学督导,专门检查专业带头人或主讲教师的课程改革实施情况。学校组织一些具有课程概念、课程改革理念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成立专项督导组,听取专题汇报,随堂检查课堂教学,收集学生教学反馈等,在此基础上整理出课程改革评价意见。
在课程改革评价的过程中。除了要突出多元评价外,还要做到以下两个结合:一是方向性与不成熟性相结合。只要专业带头人或主讲教师课程改革的大方向正确,学校就要予以充分肯定,允许某些暂时不成熟的东西存在。二是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对专业带头人或主讲教师既要进行精神奖励,又要进行物质奖励。并且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并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17-232.
[2]周新源.现代职教课程观与模块化教学[J].《职教通讯》.2007(6):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