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上心头

来源 :旅游世界·旅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xiao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汤,本是热水之意,但在人类的聪明才智下,这热水却被赋予了神奇,经过与肉菜等混合煎煮后,汤变为了食物的精华、营养的汇集。
  中国的汤极具地域性,例如北京的火锅,黄铜或是景泰蓝的碳锅带着那么点皇城根的“贵气”;又如广东的老火靓汤,精细搭配的食材在数个小时的慢炖中,将岭南人的慢条斯理沉淀成汤品中的营养沉积。
  一种汤,代表了一个城市,一种汤,饱含了一份乡情。
  寒冷冬日,捧一碗精心烹制的营养美汤,或是与亲朋好友围桌吃顿火锅,温暖的情谊背后是随热汽氤氲的几缕乡情,此刻,不如尽情享受美汤,抛开烦扰,让家乡的味道肆意流淌上心头。
  闲话聊汤
  俗话说:“唱戏的腔,厨子的汤”,足见“汤”在厨师烹饪记忆中的重要性。
  考古发掘表明:在公元前8000年到7000年间,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地区的人就已学会了“煮汤”。由于当时陶器还没有产生,在地上挖一个坑,铺上兽皮,使之凹下一个坑,放入水和要煮的食物,然后在坑的附近燃起柴火,将两三块石头烧烫了投入坑内,至水煮开食物煮烂成汤喝。同时,国外历史学家在考古研究中发现,人类曾制作了一种菜肉浓汤,装在皮水袋中,喝前投入烫石子加热。这种奇特的喝法在美洲印第安人中也曾长期存在过。
  中国有世界上最早的汤菜记载
  世界上最古老的一本食谱是在公元2700年前在中国发现的。这本食谱上记载有十几道汤菜,其中有一道沿用至今,那就是“鸽蛋汤”,食谱中把它称之为“银海挂金月”。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美食家,有8名御厨为其做汤,她最喜欢喝的汤是“鸡茸鸭舌汤”,作料是鸡、鸭舌、火腿丝、鲍鱼、干贝等。
  汤在烹饪中有广泛的用途,按其用途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作为底汤、料汤,如同油盐味精一样,目的是增添菜肴的甘鲜,此类汤,将汤的精华完全融入到食材的内部,多“用汤不见汤”;一类用于制作汤菜,是汤菜的重要主料,此类菜肴“汤汤水水”,“用汤见汤”。以上两种汤主要起到“无味使之入”、“锦上添花”的作用,洛阳的“水席”、极具中国特色的火锅,都是“汤菜”的极致形态。第三类是独立成汤,提炼、融汇各种食材的风味,用水熬煮,制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喝汤,广东的“老火靓汤”即是代表。即使是边角料,中国人也能将其熬煮成美味的汤,吃“将军过桥”时,将黑鱼骨熬成汤,浓白香醇;吃烤鸭时,用鸭架熬汤,味道格外鲜美。
  宴上三道汤,宾朋保健康
  宴席上,一般可上三次汤,宴前喝汤是整个宴席的前奏曲,它可以刺激胃液的分泌,引起人们的食欲,清除口中的异味,便于品尝美味佳肴。这时的汤应注意清淡稀薄;菜吃一半,酒过三巡,宴席中间上一道汤菜,用于清除前边酒、菜之味,启后边佳肴之美,此时的汤一般应在吃完一个味较浓重的菜之后喝;酒足饭饱进,上点酸辣味稍浓的汤,用以解腻、醒酒、消食。近年来的研究认为,饭前喝汤是一种科学的饮食方法,不仅能润滑口腔与肠胃,还能刺激胃液的分泌,从而引起食欲,有助于肠胃消化。
  有关喝汤的好处,每个民族都有丰富的经验。日本人相信“海藻汤”有很好的医疗作用,直到现在,日本妇女还有产后喝这种汤的习惯。日本的相扑运动员每天在大运动后要吃一大碗有牛、羊肉之类的“什锦汤”,并说他们“发力”的诀窍在于喝汤。在地中海沿岸及北非国家的人民服用大蒜汤来防治疾病。在朝鲜,喝蛇汤被认为能提高性机能,并能延年益寿。苏格兰人则认为治疗感冒最好的方法是喝“洋葱麻雀汤”。越南人看重燕锅汤;美国许多家庭也坚信汤能健身和防治疾病,而其中以鸡汤最受追捧。
  中国民间流传各种“食疗汤”。如鲫鱼汤通乳水,墨鱼汤补血,鸽肉汤利于伤口的收敛,红糖生姜汤可驱寒发表等等。在日常的饮食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自己喜爱的汤。周恩来就十分喜欢喝他家乡的干菜汤,生前每次南行,只要有机会,都要喝上一碗。
  奇趣的各国名汤
  汤有一种魔力,即无论一顿饭多么丰富,汤作为最精彩的一道菜,总会十分突出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据美国《食谱大全》一书中记载,世界上共有一千多种味道鲜美的汤,一些国家较有名的汤有:俄罗斯的罗宋汤;意大利用青豆、通心粉作为佐料煮成的浓肉汁菜汤;西班牙有子鸡豆芽汤;德国有加鱼、肉蛋、蔬菜煮成的啤酒羹和酒糟鱼汤;英国和印度有咖喱汤;希腊有柠檬蛋卷汤;朝鲜的蛇羹汤;日本的索米汤;法国人引以为荣的洋葱汤……此外,奶油蛤蜊汤也是法国的名汤之一。美国每年要喝掉300多亿碗汤,在世界上可算是首屈一指,而其中鸡面汤又是美国人最喜爱的罐头汤。19世纪末,美国化学家约翰·多兰斯为约瑟夫·坎贝尔罐头公司制造的罐头汤里加入水,加热后即可食用。据调查,美国在1995年共售出近40亿个汤罐头。汤似乎已成各国饮食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在品尝这些口味各异的汤食时,也可领略其特有的奇趣。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