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今年还办?真是意想不到。真的太好了!”当听说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将如期举行的时候,金敏流露出一些小惊讶。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全球大流行,上海电机学院材料学院教授金敏原以为今年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起码会延期。好在如今网络发达,许多科学家可以在线参会。这也让自2018年起在上海举行的这一论坛得以如期举行。“倒也未必说这个论坛在社会上会有多么火爆,但前两届的时候,11月前后,我们临港这一带,特别是在高校校园里、马路边、路灯杆子上,那些有关论坛的旗帜飘扬着,有种过节的感觉。”金敏告诉《新民周刊》。
心驰神往的年轻人
“前两届论坛,与世界顶尖科学家合个影,近距离接触一下,对于我们临港片区高校的许多年轻学子来说,是一件令人感到非常幸运的事!”金敏说,“回顾第一届、第二届论坛,我觉得,对于绝大多数本科生、年轻的研究生来说,顶尖科学家们在论坛上的发言,仍是相当艰深的。”
作为年方不惑的教授,金敏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于今年7月31日,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了重要研究成果——发现具有超常塑性的二维结构InSe半导体单晶材料等。这是上海电机学院一次非常大的突破——首次在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然而,即便如此,金敏仍称,自己对来参加顶尖科学家论坛的科学家们的研究项目,除了石墨烯等自己接触到的专业领域之外,绝大多数是不懂的,堪称隔行如隔山。
但年轻人参与到顶尖科学家论坛中,首先满足的是一种崇拜感的释放。来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等的得主们,对于临港片区高校的学子来说,原本只在媒体报道上见过,是自己心中的“神”。因为有了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让同学们距离他们是那么近。
2019年第二届论坛,位于水华路300号的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的图书馆成为分会场之一。金敏教授获得论坛现场的入场券。很遗憾因为课时安排的原因,他要上课,无法全程在现场。于是,他提前将入场券拿到课堂上,问有哪位同学有时间去听。没想到,大家纷纷举手,最后只得通过抓阄的方式确定这张入场券归谁。“我知道获得入场券的这位同学一定听不懂那场论坛主要说了些什么,其实我也不太懂——我是搞材料的,那场论坛主要是讲计算机领域的问题。但我觉得,这并不妨碍这位同学对论坛的心驰神往。”金敏说。
今年将在线上参加论坛的诺贝尔化学家得主伯纳德·费林加,去年5月就曾在华东理工大学与青年学子开展了一场对话。
“这辈子,能在大学求学阶段,见到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有什么比这个更令人兴奋的吗?”有同学如此表示。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举办三年来,着实拉近了沪上年轻人与世界顶尖科学家之间的距离。譬如今年将在线上参加论坛的诺贝尔化学家得主伯纳德·费林加(BernardLucasFeringa),去年5月就曾在华东理工大学与青年学子开展了一场对话。这不是一场纯粹的学术交流,而是一位诺贝尔奖得主、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多次参与者,与年轻人在一起感悟国际合作下的科研魅力,一起追逐夢想的学术精神。当时有华理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学生问费林加:“您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奖时的心情吗?”
费林加答:“我觉得应该可以向周围的人炫耀了,但却在电话里沉默了很久,不知道该说什么。挂断电话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竟然是让刚刚讨论的学生回来,继续被电话打断的课题讨论。”
还有同学问:“您成长于农场,这对您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您为什么选择化学作为研究方向?”
费林加答,自己出生在一个很小的乡村,12岁之前,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他说:“我有个很大的家庭,在9个兄弟姐妹中,我排行第二。我非常喜欢化学,喜欢合成新的化合物,漂亮的晶体,甚至是令人难忘的味道。”费林加当时还鼓励同学们:“即使你出生在贫困的家庭或是境遇不好,你也要努力追随自己的内心和天赋,把握好机遇。”
在金敏看来,年轻的本科生、研究生,往往会对“诺贝尔”三个字有种盲目崇拜,感觉“了不起”,然而究竟怎样了不起,却未必说得出个所以然。像他这样年纪的一些高校教师,又往往会觉得“诺贝尔奖跟我有啥关系”或者“我的学术水平距离诺贝尔奖太远”。而当大家近距离接触到这些顶尖科学家后,会发现,他们在研究领域以外,其实也是一如你我的普通人。他们有自己的情感世界、喜怒哀乐。甚至也会遇到未必是自己擅长解决的生活中的矛盾、麻烦。
“我知道,譬如在斯坦福大学的校园里,一些老教授们往往还是平易近人的。他们愿意和年轻人——研究生甚至本科生攀谈。”金敏告诉记者,“我也曾在国内顶尖高校近距离观察一些国外来做学术交流的顶尖学者,发现他们在茶余饭后大多愿意和师生交流,话题则大多离不开本行。”在金敏看来,即使在学术水平上有云泥之别,这样的攀谈也是很有益处的。“反观我们的一些院校,师生课后的交流还是少。而有的一些交流,又是与学术无关的。好像聊八卦新闻多一些。”金敏分析道,“当我们近距离接触到那些世界顶尖科学家后,首先在一些生活细节上就能够发现他们的成功是有路可循的。他们对待专业,对待学术的态度,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金敏还透露,比之像他这样身处临港的教授来,一些外地来沪出差的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对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有另一种方式的心驰神往。譬如在非论坛举办期间,有人会特意到顶尖科学家们住过的酒店“沾沾仙气儿”,甚至探究一番科学家们当时住哪间房,睡在哪张床。然后哪怕差旅费超标部分自己买单,也要订那间房、睡那张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