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定量分析类课程是公共管理专业重要的课程组成部分,该类课程的教学对学生理解与分析公共管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升定量分析类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充分体现定量分析类课程的教学价值,本文从定量分析类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着手分析,从教材选择、前置课程的安排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公共管理专业;定量分析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7-0072-01
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公共管理学科正从定性分析研究趋向定量化研究。定量分析方法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对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问题的技能,适应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新形势下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探讨公共管理专业定量分析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一、定量分析类课程教学的概况
首先,从实际需求看,在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背景下,对公共管理人才素质的要求也更高,不仅要求公共管理专业培养具备先进管理理念和服务精神,还要培养具备必要的数学、经济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够用定量技术以及数学或计算机模型对组织管理和公共管理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决策和组织实施的高级专门人才。定量分析能大大提高理论的抽象化和概括性程度,讲求严密的逻辑推理,因而其结论更准确、能够满足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能力与素质的培养需求。其次,从开设情况看,目前,国内多数公共管理专业开设了定量分析类课程,这些课程主要包括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统计学、运筹学、计量经济学等。
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设置缺乏逻辑性。
学好定量分析类课程,学生首先要有扎实的相关知识基础,如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相关统计软件等[2]。定量分析类课程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具有内在的相关性,尤其是计算机统计软件的应用,因为在信息化社会,问题处理通常都是以高效率的信息处理软件为核心。定量分析方法课程开设孰前孰后是课程体系设置需要考虑的问题,应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课时量与课程内容等因素综合考虑均衡分布在各个学期。但是某些高校由于时间冲突等原因,前置课程中未设置或全部学完定性分析分析类课程后才安排定量分析课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课程教材缺乏应用性。
教材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基础依据,因此每一门学科的教材在选择的过程中都要充分地考虑到课程特点。但现阶段定量分析方法课程教材中的内容通常字数比较多,涵盖内容大而全,针对性比较弱,未能考虑到现实所需[1]。另外,教材大多是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专业的通用教材,缺乏公共管理的专业特色性与针对性。同时,教材原理讲解不够透彻,繁琐的数学的推导和证明较多,而与专业案例相结合的内容较少。导致学生学会了理论知识 ,但应用能力不强,遇到实际问题束手无策。此外,定量分析方法与定性分析方法应该是统一的、相互补充的。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毫无价值的定量;定量分析使之定性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目前很多教材涉及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定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与定性方法的融合,对培养全方位的管理人才有消极影响。
(三)考核方法过于单一。
现阶段,各大高校对定量分析类课程的考核基本以闭卷考试为主,考试内容也主要是基础知识。此种方法优势在于简单统一,但劣势则有很多,如很多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期末考试努力背书,一样获得高分,这严重打击了那些平时努力学习的学生。除此之外,这样的考核方式过于注重理论,而忽视了学生实践性的考核,这对实现公共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十分不利[3]。
三、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优化设置前置课程。
为了让学生对定量分析方法课程有一个充分地了解与深入学习,高校应该將一些必要的前置课程如管理学、计算机、统计软件等课程,以选修和必修的方式在定量分析类课程之前学习。而在真正学习该课程时,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系统地认识学习,通过这样的铺垫,相信学生对该课程会有深入了解,学习起来也不会有太大困难。
(二)科学设置教材内容。
定量分析方法课程的教材应该依据课程本身特点与现实需求进行选择或编写,尤其是要考虑到政府、企事业单位对公共管理人才的具体需求,由此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为定量分析方法课程培养的是学生多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所以编写教师要多参考其他学科的特点,听取相关学科教师的意见[4]。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也要做到与时俱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多寻找一些反应实际问题的实例,而不拘泥于教材,提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三)丰富考核方式。
传统的闭卷考试的方式显然不利于定量分析方法课程的长久发展,因此增加考核方式势在必行。针对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高校可以适时增加一些实践性的考核方式,比如平时课堂上可以增加讨论环节,记录平时成绩;也可以在期末考试时选择一个选题,要求分组合作完成,最终以报告的形式上交作业。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利于考核学生,也利于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优化整个学科教育意义重大。
结束语:现阶段我国各大高校的公共管理专业中的定量分析类课程的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这些不足将影响并阻碍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对其进行改革与探索十分必要。但改革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各个高校依据课程特点,学校自身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逐步制定计划。相信在国家、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定量分析方法课程会发挥出最大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娟.定量分析方法课程在公共管理专业中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3,07(11):13-14
[2] 秦正为.公共管理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04):5-6
[3] 张家智.关于应用型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以滁州学院为例[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3(05):1-2
[4] 钟蔚,李斌.关于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及其优化的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01(02):56-57
关键词: 公共管理专业;定量分析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7-0072-01
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公共管理学科正从定性分析研究趋向定量化研究。定量分析方法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对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问题的技能,适应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新形势下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探讨公共管理专业定量分析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一、定量分析类课程教学的概况
首先,从实际需求看,在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背景下,对公共管理人才素质的要求也更高,不仅要求公共管理专业培养具备先进管理理念和服务精神,还要培养具备必要的数学、经济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够用定量技术以及数学或计算机模型对组织管理和公共管理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决策和组织实施的高级专门人才。定量分析能大大提高理论的抽象化和概括性程度,讲求严密的逻辑推理,因而其结论更准确、能够满足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能力与素质的培养需求。其次,从开设情况看,目前,国内多数公共管理专业开设了定量分析类课程,这些课程主要包括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统计学、运筹学、计量经济学等。
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设置缺乏逻辑性。
学好定量分析类课程,学生首先要有扎实的相关知识基础,如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相关统计软件等[2]。定量分析类课程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具有内在的相关性,尤其是计算机统计软件的应用,因为在信息化社会,问题处理通常都是以高效率的信息处理软件为核心。定量分析方法课程开设孰前孰后是课程体系设置需要考虑的问题,应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课时量与课程内容等因素综合考虑均衡分布在各个学期。但是某些高校由于时间冲突等原因,前置课程中未设置或全部学完定性分析分析类课程后才安排定量分析课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课程教材缺乏应用性。
教材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基础依据,因此每一门学科的教材在选择的过程中都要充分地考虑到课程特点。但现阶段定量分析方法课程教材中的内容通常字数比较多,涵盖内容大而全,针对性比较弱,未能考虑到现实所需[1]。另外,教材大多是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专业的通用教材,缺乏公共管理的专业特色性与针对性。同时,教材原理讲解不够透彻,繁琐的数学的推导和证明较多,而与专业案例相结合的内容较少。导致学生学会了理论知识 ,但应用能力不强,遇到实际问题束手无策。此外,定量分析方法与定性分析方法应该是统一的、相互补充的。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毫无价值的定量;定量分析使之定性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目前很多教材涉及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定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与定性方法的融合,对培养全方位的管理人才有消极影响。
(三)考核方法过于单一。
现阶段,各大高校对定量分析类课程的考核基本以闭卷考试为主,考试内容也主要是基础知识。此种方法优势在于简单统一,但劣势则有很多,如很多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期末考试努力背书,一样获得高分,这严重打击了那些平时努力学习的学生。除此之外,这样的考核方式过于注重理论,而忽视了学生实践性的考核,这对实现公共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十分不利[3]。
三、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优化设置前置课程。
为了让学生对定量分析方法课程有一个充分地了解与深入学习,高校应该將一些必要的前置课程如管理学、计算机、统计软件等课程,以选修和必修的方式在定量分析类课程之前学习。而在真正学习该课程时,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系统地认识学习,通过这样的铺垫,相信学生对该课程会有深入了解,学习起来也不会有太大困难。
(二)科学设置教材内容。
定量分析方法课程的教材应该依据课程本身特点与现实需求进行选择或编写,尤其是要考虑到政府、企事业单位对公共管理人才的具体需求,由此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为定量分析方法课程培养的是学生多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所以编写教师要多参考其他学科的特点,听取相关学科教师的意见[4]。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也要做到与时俱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多寻找一些反应实际问题的实例,而不拘泥于教材,提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三)丰富考核方式。
传统的闭卷考试的方式显然不利于定量分析方法课程的长久发展,因此增加考核方式势在必行。针对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高校可以适时增加一些实践性的考核方式,比如平时课堂上可以增加讨论环节,记录平时成绩;也可以在期末考试时选择一个选题,要求分组合作完成,最终以报告的形式上交作业。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利于考核学生,也利于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优化整个学科教育意义重大。
结束语:现阶段我国各大高校的公共管理专业中的定量分析类课程的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这些不足将影响并阻碍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对其进行改革与探索十分必要。但改革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各个高校依据课程特点,学校自身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逐步制定计划。相信在国家、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定量分析方法课程会发挥出最大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娟.定量分析方法课程在公共管理专业中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3,07(11):13-14
[2] 秦正为.公共管理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04):5-6
[3] 张家智.关于应用型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以滁州学院为例[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3(05):1-2
[4] 钟蔚,李斌.关于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及其优化的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01(0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