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与社会密不可分,社会现象常通过语言体现。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喜剧小品台词所折射的社会现象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希望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品内涵及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关键词:小品台词;语言;社会现象;社会语言学
一、引言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语言系统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闭系统,而是无时无刻不受着社会的影响(邵茜,2009)。
作为我国观众喜闻乐见的舞台艺术,喜剧小品的题材贴近大众生活,雅俗共赏;台词则幽默风趣、发人深省;此外,小品还常常能够揭示一定的人生道理,讽刺不合理社会现象,同时褒扬社会正义,寓教于乐(谢旭慧,2004)。
二、喜剧小品台词的语言特色及社会现象
喜剧小品的成功,离不开小品演员夸张的体态语及舞台背景的帮助等,但台词的作用更为重要。可以说,语言是小品的灵魂。那么,小品台词是如何在幽默搞笑的前提下折射社会现象呢?
小品台词往往是夸张的,而夸张的喜剧效果常常通过语言偏离 (deviation)来实现,包括正话反说、成语或习语误用、方言和顺口溜等(谢旭慧,2008)。偏离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如语音、词汇、句法、修辞层面等。
(一)语音层面
Alexander Pope 说过:“The sound must seem an echo to the sense.”喜剧小品中的语音特征表现在很多方面,如押韵、谐音、方言等(秦秀白,1986)。这些语言的首发使用在小品中都会产生一定意义,达到某种艺术或美学效果,如渲染气氛、增加小品的音律美和幽默性等,如:
(1)押韵:小品中使用押韵,不仅有艺术效果,更能产生幽默。
例1:
A: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齐心合力跨世纪,一场大水没咋的。
当时我国改革开放20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又刚刚战胜百年不遇的洪水,这段押韵、朗朗上口的台词显示出中国人民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强大实力,幽默而不失内涵。
(2)谐音:喜剧小品中,谐音指利用语音形式的巧合,使理解与原意不一致或完全相反。
例2:
A:不是,没有,研究木乃伊。
B:哦,研究姨呢?
A:不是姨,是古尸。
B:古尸你上那研究啥啊,咱们国家就有古诗啊,唐诗三百首,床前明月光……
这段台词不仅利用谐音取得了幽默效果,同时也反映了这样的社会现象:交流中对话双方由于教育背景不同常常会导致交流障碍。
(3)方言:方言是语言的一种变体,当其被搬到舞台上就会有喜剧效果,小品主人公用各自方言交流时经常会产生歧义甚至交流上的障碍。
(二)词汇层面
老舍先生曾说:“幽默的文字不是老老实实的文字。” 小品中,旧词新用、俗语的误用或仿用,笑话的妙用等是偏离的,但却是小品成功的因素之一:它们机智新奇、俏皮含蓄,使观众忍俊不禁、开怀大笑。
例3:
A:那钱儿不是有个罪名叫—
B:挖社会主义墙角!
A:是,给我定的罪名就叫薅社会主义羊毛。
这些话听起来是不是别有风味?“挖社会墙角”指我国五、六十年代投机倒把的行为,当时我国处于新中国初级阶段,“挖社会主义墙角”的罪名是很严重的。看来“薅社会主义羊毛”的罪名也不轻呀。
(三)句法层面
小品句法层面的变异主要体现在某些词汇间的非常规搭配,及句子中出现的语法错误等,能收到新奇幽默的喜剧效果。
例4:
A: 其实小崔你应该有这种眼力,当时我用现在话说,小伙长的比较帅呆了,追的我。”
这句话中 “比较”和“呆”字显然是重复的,但也恰恰说明:一个人的社会角色、受教育程度会反映在其言语中。
(四)修辞层面
陈望道先生曾说:“积极修辞手法的辞格是修辞中魅力最深厚的部分。”喜剧小品往往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内容更深刻。
例5:
A:你这是癞蛤蟆插鸡毛掸子冒充大尾巴狼你知道吗?你这是癞蛤蟆趴在马路上,冒充迷彩小吉普你知道吗?
上述话语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刻画出了送礼者被欺骗后的愤怒及对冒充主任者的指责。
三、喜剧小品台词的社会功能
从前文分析不难看出,小品中的语言都具有一定社会功能,可分为三类:讽喻、赞扬及呼吁功能。
(一)讽喻功能
一些小品台词对生活中的不良现象或思想倾向进行了否定和批判,帮助人们分清楚真善美和假恶丑,唤起社会正义感。
例6:
A:知道不对,为什么你们还要送礼呢?
B:你傻呀!不送礼办不成事呀!
A:哦,你们是从心里是不愿送这个礼的。
B:可不是嘛,谁愿意送礼呀,这不是没办法嘛。不为孩子嘛!
这段对话折射出了一个不良社会现象:无论考试、做官、升职、上学等,“不送礼办不成事”已成为潜规则。这类小品对当今社会送礼成风的不良现象进行了批判。
(二)赞扬功能
喜剧小品还经常歌颂好人好事,如对母爱的赞颂。
例7:
A:孩子,你上学那年你妈就下岗了,就怕你在外面不安心读书,所以撒谎说给你找了个后爸,根本就没这回事。你妈自谋职业,自己开了个成衣铺,供你上学啊,你看看她的手你就全清楚了。
B:妈!(痛哭)
A:小伙子,赶紧回来吧,好好孝敬孝敬你妈,这个家需要你,国家也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这部小品通过一个小故事赞扬了母亲无私的爱和崇高的人格,并表达出子女对父母的感激。 (三)呼吁功能
“呼吁功能”指的是喜剧小品对社会的积极教育作用,通过小品中的好人好事唤起人们内心深处最善良的一面。
例8:
A:嗯,大妈你福相啊,你说你是不是得信得啥吧?
B:我信良心。孩子,记住了,这做卖卖呀,这价格可以打折,做人这良心可不能打折啊,查查看够不够。
这部小品告诉观众:做人做事要讲良心,将心比心,良心不能打折。
四、结语
小品不仅是用来娱乐大众的,更具有社会功能。小品艺术雅俗共赏,其语言幽默、有内涵,值得深入研究。
Social Phenomenon in Sketch Lines
Abstract: Language and society are inseparable, social phenomenon is often reflected in people’s use of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inguistic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ocial phenomenon reflected in sketch lines and the influences that these lines have opposed to society. It hopes that the paper will shed light on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nsive properties of sketch comedies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y.
Key Words:sketch lines; language; social phenomenon; sociolinguistics
参考文献:
[1]邵茜.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春晚流行语[J].语文学刊,2009(11)
[2]谢旭慧.论喜剧小品语言的幽默特质[J].艺术晨家,2004(1)
[3]谢旭慧.喜剧小品的语言美[J].舞台研究,2008(2)
[4]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5]秦秀白.文体学概论[M].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
关键词:小品台词;语言;社会现象;社会语言学
一、引言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语言系统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闭系统,而是无时无刻不受着社会的影响(邵茜,2009)。
作为我国观众喜闻乐见的舞台艺术,喜剧小品的题材贴近大众生活,雅俗共赏;台词则幽默风趣、发人深省;此外,小品还常常能够揭示一定的人生道理,讽刺不合理社会现象,同时褒扬社会正义,寓教于乐(谢旭慧,2004)。
二、喜剧小品台词的语言特色及社会现象
喜剧小品的成功,离不开小品演员夸张的体态语及舞台背景的帮助等,但台词的作用更为重要。可以说,语言是小品的灵魂。那么,小品台词是如何在幽默搞笑的前提下折射社会现象呢?
小品台词往往是夸张的,而夸张的喜剧效果常常通过语言偏离 (deviation)来实现,包括正话反说、成语或习语误用、方言和顺口溜等(谢旭慧,2008)。偏离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如语音、词汇、句法、修辞层面等。
(一)语音层面
Alexander Pope 说过:“The sound must seem an echo to the sense.”喜剧小品中的语音特征表现在很多方面,如押韵、谐音、方言等(秦秀白,1986)。这些语言的首发使用在小品中都会产生一定意义,达到某种艺术或美学效果,如渲染气氛、增加小品的音律美和幽默性等,如:
(1)押韵:小品中使用押韵,不仅有艺术效果,更能产生幽默。
例1:
A: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齐心合力跨世纪,一场大水没咋的。
当时我国改革开放20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又刚刚战胜百年不遇的洪水,这段押韵、朗朗上口的台词显示出中国人民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强大实力,幽默而不失内涵。
(2)谐音:喜剧小品中,谐音指利用语音形式的巧合,使理解与原意不一致或完全相反。
例2:
A:不是,没有,研究木乃伊。
B:哦,研究姨呢?
A:不是姨,是古尸。
B:古尸你上那研究啥啊,咱们国家就有古诗啊,唐诗三百首,床前明月光……
这段台词不仅利用谐音取得了幽默效果,同时也反映了这样的社会现象:交流中对话双方由于教育背景不同常常会导致交流障碍。
(3)方言:方言是语言的一种变体,当其被搬到舞台上就会有喜剧效果,小品主人公用各自方言交流时经常会产生歧义甚至交流上的障碍。
(二)词汇层面
老舍先生曾说:“幽默的文字不是老老实实的文字。” 小品中,旧词新用、俗语的误用或仿用,笑话的妙用等是偏离的,但却是小品成功的因素之一:它们机智新奇、俏皮含蓄,使观众忍俊不禁、开怀大笑。
例3:
A:那钱儿不是有个罪名叫—
B:挖社会主义墙角!
A:是,给我定的罪名就叫薅社会主义羊毛。
这些话听起来是不是别有风味?“挖社会墙角”指我国五、六十年代投机倒把的行为,当时我国处于新中国初级阶段,“挖社会主义墙角”的罪名是很严重的。看来“薅社会主义羊毛”的罪名也不轻呀。
(三)句法层面
小品句法层面的变异主要体现在某些词汇间的非常规搭配,及句子中出现的语法错误等,能收到新奇幽默的喜剧效果。
例4:
A: 其实小崔你应该有这种眼力,当时我用现在话说,小伙长的比较帅呆了,追的我。”
这句话中 “比较”和“呆”字显然是重复的,但也恰恰说明:一个人的社会角色、受教育程度会反映在其言语中。
(四)修辞层面
陈望道先生曾说:“积极修辞手法的辞格是修辞中魅力最深厚的部分。”喜剧小品往往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内容更深刻。
例5:
A:你这是癞蛤蟆插鸡毛掸子冒充大尾巴狼你知道吗?你这是癞蛤蟆趴在马路上,冒充迷彩小吉普你知道吗?
上述话语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刻画出了送礼者被欺骗后的愤怒及对冒充主任者的指责。
三、喜剧小品台词的社会功能
从前文分析不难看出,小品中的语言都具有一定社会功能,可分为三类:讽喻、赞扬及呼吁功能。
(一)讽喻功能
一些小品台词对生活中的不良现象或思想倾向进行了否定和批判,帮助人们分清楚真善美和假恶丑,唤起社会正义感。
例6:
A:知道不对,为什么你们还要送礼呢?
B:你傻呀!不送礼办不成事呀!
A:哦,你们是从心里是不愿送这个礼的。
B:可不是嘛,谁愿意送礼呀,这不是没办法嘛。不为孩子嘛!
这段对话折射出了一个不良社会现象:无论考试、做官、升职、上学等,“不送礼办不成事”已成为潜规则。这类小品对当今社会送礼成风的不良现象进行了批判。
(二)赞扬功能
喜剧小品还经常歌颂好人好事,如对母爱的赞颂。
例7:
A:孩子,你上学那年你妈就下岗了,就怕你在外面不安心读书,所以撒谎说给你找了个后爸,根本就没这回事。你妈自谋职业,自己开了个成衣铺,供你上学啊,你看看她的手你就全清楚了。
B:妈!(痛哭)
A:小伙子,赶紧回来吧,好好孝敬孝敬你妈,这个家需要你,国家也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这部小品通过一个小故事赞扬了母亲无私的爱和崇高的人格,并表达出子女对父母的感激。 (三)呼吁功能
“呼吁功能”指的是喜剧小品对社会的积极教育作用,通过小品中的好人好事唤起人们内心深处最善良的一面。
例8:
A:嗯,大妈你福相啊,你说你是不是得信得啥吧?
B:我信良心。孩子,记住了,这做卖卖呀,这价格可以打折,做人这良心可不能打折啊,查查看够不够。
这部小品告诉观众:做人做事要讲良心,将心比心,良心不能打折。
四、结语
小品不仅是用来娱乐大众的,更具有社会功能。小品艺术雅俗共赏,其语言幽默、有内涵,值得深入研究。
Social Phenomenon in Sketch Lines
Abstract: Language and society are inseparable, social phenomenon is often reflected in people’s use of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inguistic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ocial phenomenon reflected in sketch lines and the influences that these lines have opposed to society. It hopes that the paper will shed light on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nsive properties of sketch comedies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y.
Key Words:sketch lines; language; social phenomenon; sociolinguistics
参考文献:
[1]邵茜.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春晚流行语[J].语文学刊,2009(11)
[2]谢旭慧.论喜剧小品语言的幽默特质[J].艺术晨家,2004(1)
[3]谢旭慧.喜剧小品的语言美[J].舞台研究,2008(2)
[4]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5]秦秀白.文体学概论[M].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