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特看大卫·霍克尼回顾展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ungmg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英国泰特美术馆看大卫·霍克尼大型回顾展是要提前预约的。在我抵伦敦前一周,朋友已为我预约好了,让我在伦敦短短几天的游览期间能欣赏一次慕名已久的画展,也不虚此行了。当天参观画展的观众谈不上人山人海,但还是比肩继踵的,果然不负“英国最伟大的在世画家”的盛名。
  很多年前,我曾在一本介绍西方现代艺术的书上看到过霍克尼的作品《我们两个男孩粘在一起》。那时虽记不得作者的名字,但画面给我留下了一丝的印象,这次在进入展厅不久就见到这件原作。展厅被分割成12个小区间,展示了霍克尼还是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生时的创作,一直到现在近60年来的逾200多件艺术作品。除第一个展厅集中列举了霍克尼在不同时期的创作外,其他展厅基本是按创作的时间顺序排列的。在霍克尼的艺术生涯中,他的作品涉及各种媒材、多个领域,展出的作品涵盖了布面油画、水彩、素描、印刷版画、多视角的摄影拼贴、影像装置等他所有使用过的媒材,以及他使用时代最前沿的科技参与创作作品,如传真机、激光影印机等和近年来运用自如的视频、iPhone手机、iPad等设备及软件创作的作品。
  霍克尼1937年生于英格兰布拉德福德,是一个公开同性恋身份的艺术家。上世纪60年代在伦敦学习期间就创作了许多表露出对男性的仰慕及描绘同性恋生活的作品,所以,他在出道一开始就被称作是“叛逆”的画家。毕业后,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美国,其最出名的“泳池系列”就是在加州居住时的作品。60年代,霍克尼受英国汉密尔顿的波普艺术影响,以日常生活为绘画对象,采用实物拼贴、环境设计的方法,具有广告设计的性质,画风较为简约超然。以后数十年,霍克尼的绘画都吸取了这种波普艺术的特点,又创造性地融入他的绘画之中。霍克尼偏爱画和自己关系亲密的人,他的作品记录了50多年来与他发生过社会关系甚至肉体关系的所有人,他所做的就是要画出与他面对的这个人的内心。
  纵观霍克尼的艺术,他在创作上颇具野心地进行多途径尝试,在广泛运用各种媒介和技术手段的同时,却始终根植于造型和与造型相关的表现方式。即使生活在以抽象表现主义为主导时代的美国,他也始终没有放弃对具体形象的描绘,坚持了绘画性的造型原则,如在波普时期,他就思考怎样才能扑捉玻璃的透明特性、水纹水花的运动特性……
  上世纪80年代,霍克尼认为传统的单点透视摄影,不符合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观察经验,无法让他与世界更好地沟通。他描述传统摄影类似“以瘫痪的独眼巨人视角看世界——一瞬间”,他不滿足这样“一瞬间”的摄影方法,试图创建一个同时能容纳不同角度和不同时间段变化的摄影空间。毕加索及其立体主义绘画给了霍克尼很多启发,同时,中国绘画中没有焦点透视的视觉呈现方式以及“移步换景”的观看体验,也让霍克尼着迷。霍克尼从起初使用有边界的宝丽来胶片到转向无边界的35mm胶卷,创造了用不同摄影角度的碎片来构建的主题。于是面对同一对象,他拍摄了不同角度的局部,然后在这堆照片中收集、挑选,重新拼贴成他一直所追求的复杂的、由多重视角组成的空间。重叠、错位或视觉偏移的拼贴,让人们体验到了与以往画面不同的视觉效果。这种他自己创造的摄影观察之道和表现理念,很快被他运用到了人像、风景和静物的主题绘画中。
  在回归风景画主题后,霍克尼行车记录仪般地观察事物之道,也让作品的尺幅被越画越大。在这些画面中,平面与空间深度的错觉相互碰撞,线条的边缘相互交叉,他的创作方式被外界称之为“通过眼睛的舞蹈”来创作作品。这样多视点完成的作品,也把观众带到了移目换景的变化空间中。无论是忽略传统造型中的明暗关系,还是自由而稚拙的纯色平涂和线条穿插,都流露了一个艺术家童趣般的天真。
  在浏览了展厅作品后,可以发现从开始到现在,霍克尼的色彩运用越来越鲜艳明亮,同时表达的空间更加广阔,笔触线条也更加自由灵活。而自2009年后使用iPhone或iPad创作,他的画面又立刻透明了起来。霍克尼于2015年在北京办过画展,展出的就是这些在iPad上创作的作品,曾引起不小的轰动,他的多视角观察方式、肆意平涂的光鲜色彩和轻松自由的写意表达,也掳获了许多国内粉丝的心。
  在霍克尼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艺术家如何用自己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如何捕捉时间和空间,在一个二维平面中不断寻求方法去表达三维或四维的世界,更重要的是如何创造自己的艺术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态度。他的艺术有细致的一面,也有写意超脱的,同时又显现了他的自信。
其他文献
清初瓷器取得令世界和后人瞩目的成就,固然与当时国家稳定,经济复苏的大背景有关,与皇帝自身重视和艺术品位密不可分,但是这些成就的背后,有一个人的贡献更是功不可没,他就是雍正和乾隆时期的督陶官——唐英。  | 从养心殿到御窑厂 |  唐英,字俊公,祖籍沈阳,早在清朝统治者入关前就成为汉军包衣旗鼓人,通常是八旗皇亲贵族的家仆。康熙三十六年,16岁的唐英进入内务府养心殿工作,一直在康熙身边伺候,曾跟随康熙
期刊
刘琴 漆器艺术家  在多种多样的中国红当中我最爱朱砂,大约是做漆之人对朱砂总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它鲜活、贵气、且沉稳,不似金银般夺目,又不像黑白灰般含蓄,是一种自然绚丽的美。可以比作热血,又可以比作娇滴滴的花,是一种张扬力,又是一种柔媚。它的美因时间、环境而定,亦动、亦静、亦刚、亦柔,包容性较强。  漆器当中大多数以朱砂色为主,因为其产量小、制作工艺复杂,所以在古代大多为王公贵族所用,所以有《抱朴
期刊
“玉,石之美者”。虽然新石器时代大洋洲的毛利人与中美洲的玛雅人曾有过短暂的佩玉历史,但只有在中国,玉的发展贯穿了中华文明史的整个进程,可谓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基因。  正在广州博物馆举办的一场名为“美丽的石头会说话——中国古代玉文化”的专题展览,讲述了玉器蕴含的弥足珍贵的中国传统文化。  此次展览由广州博物馆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联合举办,展出两馆珍藏的200余件(套)史前至现代独具特色的玉器藏品
期刊
室外,鸟语花香,春风温和;室内,12位中国20世纪艺术才子的作品正上演一次“大聚”,更有其中数位的后人来到这里,睹画思情,与观众一道忆旧时……  日前,“光华之路——中国现代艺术展”在北京势象空间开幕,带来了卫天霖、吴大羽、张光宇和张正宇兄弟、丘堤和庞薰琹夫妇、沙耆、祝大年、张仃、古元、吴冠中和苏天赐共12位中国20世纪重要艺术家的作品。更为难得的是,展览还呈现了记录艺术家人生片段的珍贵老照片、书
期刊
虽然,钟馗在历史上并无其人,然而千百年来,在戏曲、小说的广为流传中,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神祇,并且在岁月的变换中,也由岁末的辟邪招福之神,转变为端午驱魔招祥的人物。  | 从守护神到吉祥神 |  从文献记载,钟馗画始于唐代。相传吴道子是钟馗画的创始者,画家根据唐玄宗奇异的梦境进行艺术想像创作而成(唐玄宗封钟馗为“嫉恶状元,斩邪将军”),其形象甚为威严。自唐代以后,民间挂钟馗的风俗日益兴盛,钟馗迅
期刊
唐英作为督陶官,每年向宫廷呈交数以万计的美瓷精品,仿古采今,备诸巧妙。那些精工細作的日用瓷和美轮美奂的赏玩器物,更多的是代表了皇家的需求和审美风尚。而鉴于唐英本人对于瓷器的偏好和热衷,他在完成督陶任务之余,也亲手自制了许多署名款的瓷器,以自用或馈赠亲友,此类器物无须刻意迎合皇帝的喜好,而更加符合唐英自身的审美趣味和人生阅历。通过这些器物,可以品读唐英的艺术追求和文人品位。  现存唐英名款的传世瓷器
期刊
《礼记·月令》中有记载:“天子居名堂太庙,乘朱路,驾赤骝,载红旗,衣朱衣,服赤玉,食菽与鸡。”可见在明黄色成为天子之色以前,靓丽的红色一直是天子身份的重要象征。红色的传统工艺制品因其色泽鲜亮、制作费工、成品可人,自古以来便得到中国贵族的喜爱和追捧,由此在我国工艺美术领域成就了数种红色“奢侈品”。这些古物的红色主要源于矿物和植物染料、宝石、珊瑚、朱砂以及铜还原物。以宋为开端,经过元明清三朝的历练和试
期刊
以陶人自称的唐英,为宫廷制瓷呕心沥血,每一件作品都融汇了他对瓷器的无限挚爱,折射出其过人的艺术造诣和清逸脱俗的审美品位。而“唐英出品”也代表了清代时期官窑瓷器的最高水平。因此,许多藏家都会有着浓浓的“唐英情结”,希望能够拥有一件“偶像督窑官”署名的作品,每当有唐英器出现在拍场上,都会成为爱瓷之人争相竞夺的对象。现挑出几件曾在拍场上“显山显水”的唐英器以飨读者。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纹花觚  北京匡
期刊
今年是昆曲申遗成功十六年。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国的昆曲艺术以全票入选。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已有600年的历史。而自清末民国初年中国唱片开始,尽管昆曲逐渐走向衰落,但也留下了至今令人回味的经典之作。  昆曲唱片发行很少,根据朱复汇集的离山堂昆曲唱片目录计算,大概有一百七八十张,包括皮簧名伶所灌录的昆曲唱片,牌子唱段,京、昆于
期刊
有“英国艺术教父”称谓的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7月9日将迎来其80大寿。对于艺术家来说,回顾展无疑是庆生的最好方式。不久前,大卫·霍克尼60年艺术生涯回顾展就率先在英国泰特美术馆展出,将持续到5月29日。随后,这个回顾展还将在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进行巡展。  此次回顾展汇集了大卫·霍克尼不同时期的重要作品,全面回顾其60年来在绘画、版画、摄影和视频领域所取得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