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思进取的养乐多,为什么能在国内畅销55年?

来源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p1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今日饮咗未?(你今天喝了没有?)这是益力多的粤语广告词,其他省份的人更熟悉普通话版本:今天养乐多了没?
  益力多和养乐多,其实是日本Yakult品牌旗下的同一款活性乳酸菌饮品。益力多在广东和香港使用,养乐多则用于大陆其他城市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以下均用“养乐多”)。
  从进入中国开始,养乐多至今已经畅销了55年。一个产品,几十年不升级包装,不仅没衰落,还越活越滋润,得到“一个红瓶闯天下”的美称。它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来自日本,畅销中国


  养乐多起源于日本1930年代,当初医学博士代田稔在实验室成功培养出强化的乳酸菌,菌株可以经受人们胃液和胆汁的考验,顺利到达肠道发挥作用。
  基于实验成果,1935年养乐多首次问世,以助人类肠道健康为使命,并逐渐风靡日本。1964年,养乐多首次登陆中国,到2002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自此真正开始在全国畅销。
  养乐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平野晋近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养乐多在2002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初期,每天大約销售6万瓶,到2018年已经增加到了750万瓶。
  也就是说,每1分钟就卖出超过5200瓶养乐多,这还只是中国大陆市场的销售情况。根据养乐多官方数据,养乐多2019年3月在全球39个国家的日平均销量达到4067万瓶!
  然而,业绩如此亮眼的养乐多,一直以来却是“不求上进”的。

养乐多:史上最不思进取的产品


  说养乐多不思进取,是指产品策略几乎没有变化,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其一,红瓶包装不变。
  养乐多的小红瓶包装,自1953年启用以来已经有66年,已经成为许多人从小到大的记忆之一。如今,养乐多的小红瓶已经有很高的大众认知度,即便把所有产品信息去掉,仅凭瓶身线条依旧可以一眼辨认出来。这意味着养乐多已经拥有了专属的瓶身形状,正如其他畅销多年的品牌一样,可口可乐有弧形瓶,绝对伏特加是直线瓶,巴黎水则是绿色眼泪瓶。
  其二,规格含量不变。养乐多的瓶子规格,一直都是100ml一瓶。
  曾经有大约6.8万个菲律宾人在Facebook上请愿,要求养乐多生产1L装,然而养乐多公司愣是没有搭理。最后连菲律宾当地广播电视集团ABS-CBN也看不过去,特地找官方要说法,才得到了这样的回应:只生产小瓶是为了能一次性喝完,防止喝不完存放时滋生细菌、二次污染,同时活性乳酸菌数量也会下降。对普通人来说,一天一小瓶,所需的活性乳酸菌数量就已足够。
  其三,竞争激烈,不曾改变。
  养乐多所在的市场,竞争不可谓不激烈。养乐多2002年进入大陆时,光明、伊利、蒙牛、维维、三元5家的营业额,几乎占了乳品市场份额的一半。即使在乳酸菌这个细分领域,也早有巨头雄踞。1996年横空出世的太子奶,依靠乳酸菌饮料在巨头的市场夹缝里创造了一个品类奇迹。简而言之,巨头们几乎已经将乳品市场瓜分殆尽,留给新人的机会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养乐多既不对产品进行升级换代,又不增加新产品,却硬生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拿下了一席之地。

为什么养乐多能凭一个单品畅销多年?


  养乐多能够单凭一个小红瓶畅销几十年,长期稳坐低温乳酸菌市场的龙头,在我看来,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单一产品,强势定位。
  养乐多是最早定位“活性乳酸菌饮品”的品牌,此后就牢牢占据了这一品类。正如定位理论所提到的,品牌要专注于某一产品品类,才能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占据该品类第一的位置,而一旦占据成功,就要牢牢抓住,不要因为产品多元化而稀释品牌力。养乐多坚持产品不升级,包装不变化,正是定位理论的实践,因此成功地让消费者认为:养乐多=乳酸菌饮料。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当初国内乳业普遍奉行产品多子多孙的战略。
  例如,伊利的产品涵盖常温液态奶、酸奶、冷冻食品、乳饮料接近100多种、数千种规格,蒙牛和光明同样如此。就算是身处乳酸菌领域的太子奶,也细分出“日出”“太子”两个子品牌,以及10多种规格的常温乳酸菌角逐市场。
  结果呢?养乐多一直是乳酸菌饮料的代名词,而蒙牛、伊利等巨头一直没有一款人们熟知的乳酸饮料。



  第二,独特的直销渠道。
  在快消品行业,有一条人尽皆知的铁律:产品未动,渠道先行。比如,蒙牛用了短短十年就把产品铺到了全国的每一个乡村,伊利只用了5年就占据了全国大大小小的超市终端。然而,养乐多却没有广泛建立渠道,进行大面积铺货,而是打造自己的直销团队。这个团队叫“养乐多小姐YakultLady”,最早是1963年在日本发展起来的。在日本她们被叫作“养乐多妈妈”,因为工作时间灵活、工作范围就近而吸引了大批宝妈和家庭主妇入职。
  在国内,养乐多妈妈家庭配送模式在2003年首先登陆广州,随后走进上海、北京、天津、厦门和福州,目前已有3000多名养乐多妈妈。
  由于养乐多单价高,盈利也高,同时50%的利润会作为奖金,所以养乐多妈妈的热情很高。在早期,就是由她们推着装有养乐多的手推车在社区促销,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的同时,也依靠自身在街坊邻里的口碑为产品背书。
  这支直销团队的战斗力一直很强悍,相关数据显示,除去商场、超市和零售店等传统渠道,在全世界每天销售的养乐多当中,养乐多妈妈的销售业绩接近三分之二。

结语


  如今在消费升级的大势下,消费者越来越挑剔,需求也越来越细分,养乐多的不思进取的策略或许已经不是最好的选择。近几年,养乐多就逐渐推出一些特定配方的版本,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可见,养乐多也意识到了品牌升级的必要性。作为一个风靡了几十年的传奇单品,未来养乐多还能不能再续传奇,我们拭目以待。(徐立,微信号:mkt2000)
其他文献
一个经济体要想基业常青,你必需的依存条件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很多人会认为,投入的资源越多越好,拿钱、拿人砸就行。  其实不然。要想存活,你依赖的条件越少越好。那么,少到多少才合适呢?  少到用小的要素完成某一件事情,一定不能增加额外要素(奥卡姆剃刀原理)的程度。奥卡姆剃刀原理用到极致,就是简一律,即任何一个理性系统,它都运行在一条基本原理之上。  这时候也许你会问了,简一律和商业有什么关系? 
期刊
在人文与科学两个领域,人们对经典有不同的感受,畅游于人文,我们更容易对经典高山仰止,那些人文范畴的经典往往诞生于某个特定的时代,一旦时过境迁,那门技艺的最高峰往往也就一去不回了。中国古典文学有唐诗、宋词、元曲,西方有古典音乐和古典绘画。中国诗词的最高峰一定在唐宋,无论后世如何攀登,我们只能感叹唐宋经典的不可超越。同样西方的后世也从来没有再出现过贝多芬和莫扎特。在数码相机的时代,我们不可能再期待出现
期刊
历数历年的国产可乐品牌,从早年的崂山到娃哈哈旗下的非常可乐,虽有过百鸟齐鸣之景,但在百事与可口可乐两大巨头的压迫之下,大部分都销声匿迹。而近期,广药集团在世界经济论坛上又正式推出了一款名为“王老吉可乐”的可乐型凉茶饮料。  该款新型饮料,虽名曰可乐,但仍以凉茶作为主打,只在其中辅以二氧化碳,使其更有气泡的口感。与以往的国产可乐品牌不同,“王老吉可乐”从发布起就瞄准海外市场,用可乐这一国际元素带动民
期刊
发轫于西方国家的经典营销理论,走过了100多年的路,却在中国这个神奇的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之大争鸣:面对巨变的环境,不同行业新物种、新品牌的诞生和奇迹般的发展,旧有的营销理论是否还奏效?是否还能指导新环境下的营销?是否能指导新物种的营销活动?营销的底层逻辑是否发生了变化?将给市场、实业、营销从业人员等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中国营销第一刊《销售与市场》特辟專栏,为营销“新思想源泉”的产生尽微薄之力
期刊
“经营自闭症”与“经营多动症”  尽管企业经营失败的表现五花八门,但归结起来无非两大重要病因:其一是“经营自闭症”,没有能够因时而变、因势而动,企业的经营管理因循守旧多年不变,像一潭死水。其二是“经营多动症”。和有些企业因循守旧,死在长期缺乏创新变革的“自闭症”不同,一些企业死在频繁瞎折腾的“多动症”。  “经营自闭症”也可称之为“经营痴呆症”,指的是企业因循守旧,缺乏必要的创新变革意识,产品(服
期刊
喜茶一夜火遍全球、胡桃里两年开店200多家、悦诗风吟年轻女郎人手一支、小茗同学与新时代年轻人形影相伴直冲饮品当红一哥……当传统的老大哥们业绩不敢大大方方秀出来时,这些产品、品牌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崭露头角,一鸣惊人。  这就是大单品的魅力!  所谓大单品,说得通俗点,就是产品中的佼佼者、高销售占比产品、品牌的立足根基,或者是企业特有的、别人难以胜过的、销售额巨大的看家产品。  一个球队,需要拥有众多
期刊
自动驾驶是近些年来汽车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各大汽车厂商都已经纷纷进场布局,作为日系车第一阵营的日产,虽不常露脸,但也有着拿手绝活。近日,日产在度假胜地箱根开了一家主题旅馆,看似不务正业,其实玩的是高招!  这家主题旅馆以日产的智能驾驶系统ProPilot命名,从外看上去和当地普通的温泉旅店并无二致,但一推开门,就发现大有不同。当有客人踏入ProPilot旅馆门厅时,拖鞋就会自动“驾驶”到旅客跟前,
期刊
《人类简史》用充满情感的笔触描述:充满想象的公司概念、货币和文字,让原本弱小的人类获得无比强大的工具赋能,形成庞大的组织化力量,迅速成为地球霸主。农业文明时代,社会是小单元一体化组织的。工业化时代,社会走向大分工。农业化时代,人们守望相助,虽社会效率低下,但供需一体。工业化时代,人们专业分工,社会效率大幅度提升,但供需背离。伟大的思想家,都在致力于解决这个社会问题。  低效的农业文明时代,社会的稳
期刊
如果有人问你现在的消费者和以前相比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在1分钟内回答出来,我相信很多人脑海里蹦出来的第一个词要么是“社交”,要么是“网红”,毕竟这两个概念每天出现在我们的信息流次数实在太多。从百度指数也可以看出来,在2015年以前主导的是“社交”,从2015年到现在主打的热词就成了“网红”。  但是要理解现在的消费者为什么要做某项消费决策,仅仅到这里并不够。因为这样我们解释不了很多现象,比如:我们会
期刊
提到千味央厨,你可能很陌生,但下面这些片段你一定很熟悉:约三两好友到火锅店撮一顿,点上个茴香小油条,酥脆可口;早起喝碗胡辣汤,配上点油馍头;想吃甜品了,肯德基买上一盒蛋挞解解馋......每次你都吃得很香,但可曾想过,这根油条、这盒蛋挞的前世今生?原来它们到达餐厅时已是半成品,而且还是来自同一家餐饮供应企业,便是千味央厨。  2012年千味央厨成立,2018年获得京东领投1亿元,一天最高曾卖出3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