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多数从教者所认可,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有被课文所打动,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然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如何运用情感教学,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本人就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以供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情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语言激情,启动情感
语文教学当然离不开语言,语言又离不开思维,思维离不开大脑,而大脑的思维表现形式都是喜怒哀乐。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欢快的语言环境的好氛围,正是上好语文课的基本格调,也就是说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激情,首先,上课就要富有吸引力,耐人寻味,让人有入胜的感觉。如我教《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开课我就问:“同学们,围绕太阳转的星体有很多,但是像地球这个有人类居住的有几个?”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好好讨论回答一下。非常简单而且非常好回答的问题,就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其次,语文教学中在提问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当个别学生回答不准确或回答不上来时,教师用什么样的语言去启发引导,以教师的语言点击学生的灵感;当学生不知如何回答时,为师者又要以什么样的语言引导学生以较高的热情继续学习,这是语言激发情感的关键,也能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艺术。为此,就要树立具体的问题因人而异,切不可满足于总是那一套“好,请坐,再想一想。”我们要有所指,如“请坐,听听别人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有点难度,同学们再读课文小组讨论一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去,使他感到虽然没回答上的问题是班级讨论的问题,我应该把这个问题讨论会了。充满激情的话语应贯穿于整个语文阅读教学始终,使阅读教学处于师生较高情感互动氛围之中。再有,教学中有些故事性很强、很感人的课文,通过栩栩如生的讲述,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如《小英雄雨来》讲的是雨来掩护李大叔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对雨来的钦佩之情,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有声有色地讲给别人听。在讲述的过程中,学生丰富了自己的情感,从而受到了更深的教育。
二、充分阅读,体验情感
三国时魏国名师董遇曾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苏东坡的“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可见,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读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在阅读教学中应逐步地挖掘课文的情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表情朗读、表达抒情等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课文情感,用课文的情感培育学生的情感,以达到与课文情感发生共鸣,一旦学生情感与课文情感发生共鸣,便会形成巨大的内驱力,驱使学生冲破时空束缚,张开想象的翅膀,穿越到更遥远的意境中。如《小珊迪》一课,我首先让学生听这篇课文的朗读录音,教学一开始,学生就被带入课文特定的情境之中,似乎看到一个穿着破衣服,打着赤脚,脚冻得又青又红的可怜的孩子,在街上乞求人们买火柴,似乎听到了小珊迪乞求那位先生的话语,学生们的同情之感油然而生。接着,让学生默读、齐读,分角色朗读最能揭示小珊迪美好品质的句段,当学生读到小珊迪被马车撞伤了,就要死了,临死前还让弟弟来还钱,还挂念着弟弟这部分内容时,都不禁潸然落泪,学生已入境入情了,感情的潮水奔涌着,一个可怜、可爱、可赞的小珊迪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最后,在让学生带着对小珊迪的同情、赞扬的炽烈的情感来阅读全文。小珊迪那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
三、品赏朗读,领悟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流利”是很容易做到的,而“有感情”的朗读也就是品读难度较大。品尝朗读,首先要弄清作者写文章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要说明的某种道理。即理解作者的意图,理解文章的中心;然后根据标点符号读出不同的语气。其次,朗读时眼前要浮现文章的情景。一篇好文章,我们读时应常常有文中的人物跃然纸上的感觉,文中的情景好像浮现在眼前。例如朗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时,首先应该理解对于敬爱的周总理的逝世,全国人民万分悲痛的心情,就可以想象出,长安街上数万群众等总理灵车,送总理灵车,灵车过去之后仍然不肯离去的场面。朗读时,全文的基调是低沉的。但是也要因具体的内容而有所区别。在等灵车时“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这些都体现了人们为看清灵车而有的动作。所以在品读时应突出“挤下”“探着”“扶着”“踮着”这些词。可是当灵车通过时,“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这些话语都反映出尽管灵车开得很慢,但是大家因为不忍心总理就这样离去,仍又希望车子停、时间停的强烈愿望,朗读时速度应快些。读到后面的转折词“可是”,因为实际情况不如愿,人们看着灵车走了,心情很沉重,读时不但速度转慢,而且“可是”这个词也应该重些。通过这样的品读能感悟到总理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领悟到对总理的深深怀念之情。
四、内容设计,贴近情感
小学阅读教学的内容最基本的就是课文,仔细体会,每篇课文都是实际生活的典型写照,非常贴近生活,富有真情实感。每篇课文有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必须能为学生所接受的思想教育情感,这是主流,是各种情感汇于一起的思想情操。如教《开国大典》一文时,不但利用文中激昂的语句时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关键用“升国旗”一段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先给学生讲1949年10月1日,那时我们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升国旗,所以意义重大,令人难忘。进行一次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知道国旗为什么是红色,五角星代表的是什么,当你每个星期一面对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在想些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学效果更佳。
作者简介:段丽娟,女,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根河市第二小学校教师,小教高级。
(编辑:刘影)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情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语言激情,启动情感
语文教学当然离不开语言,语言又离不开思维,思维离不开大脑,而大脑的思维表现形式都是喜怒哀乐。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欢快的语言环境的好氛围,正是上好语文课的基本格调,也就是说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激情,首先,上课就要富有吸引力,耐人寻味,让人有入胜的感觉。如我教《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开课我就问:“同学们,围绕太阳转的星体有很多,但是像地球这个有人类居住的有几个?”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好好讨论回答一下。非常简单而且非常好回答的问题,就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其次,语文教学中在提问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当个别学生回答不准确或回答不上来时,教师用什么样的语言去启发引导,以教师的语言点击学生的灵感;当学生不知如何回答时,为师者又要以什么样的语言引导学生以较高的热情继续学习,这是语言激发情感的关键,也能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艺术。为此,就要树立具体的问题因人而异,切不可满足于总是那一套“好,请坐,再想一想。”我们要有所指,如“请坐,听听别人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有点难度,同学们再读课文小组讨论一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去,使他感到虽然没回答上的问题是班级讨论的问题,我应该把这个问题讨论会了。充满激情的话语应贯穿于整个语文阅读教学始终,使阅读教学处于师生较高情感互动氛围之中。再有,教学中有些故事性很强、很感人的课文,通过栩栩如生的讲述,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如《小英雄雨来》讲的是雨来掩护李大叔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对雨来的钦佩之情,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有声有色地讲给别人听。在讲述的过程中,学生丰富了自己的情感,从而受到了更深的教育。
二、充分阅读,体验情感
三国时魏国名师董遇曾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苏东坡的“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可见,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读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在阅读教学中应逐步地挖掘课文的情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表情朗读、表达抒情等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课文情感,用课文的情感培育学生的情感,以达到与课文情感发生共鸣,一旦学生情感与课文情感发生共鸣,便会形成巨大的内驱力,驱使学生冲破时空束缚,张开想象的翅膀,穿越到更遥远的意境中。如《小珊迪》一课,我首先让学生听这篇课文的朗读录音,教学一开始,学生就被带入课文特定的情境之中,似乎看到一个穿着破衣服,打着赤脚,脚冻得又青又红的可怜的孩子,在街上乞求人们买火柴,似乎听到了小珊迪乞求那位先生的话语,学生们的同情之感油然而生。接着,让学生默读、齐读,分角色朗读最能揭示小珊迪美好品质的句段,当学生读到小珊迪被马车撞伤了,就要死了,临死前还让弟弟来还钱,还挂念着弟弟这部分内容时,都不禁潸然落泪,学生已入境入情了,感情的潮水奔涌着,一个可怜、可爱、可赞的小珊迪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最后,在让学生带着对小珊迪的同情、赞扬的炽烈的情感来阅读全文。小珊迪那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
三、品赏朗读,领悟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流利”是很容易做到的,而“有感情”的朗读也就是品读难度较大。品尝朗读,首先要弄清作者写文章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要说明的某种道理。即理解作者的意图,理解文章的中心;然后根据标点符号读出不同的语气。其次,朗读时眼前要浮现文章的情景。一篇好文章,我们读时应常常有文中的人物跃然纸上的感觉,文中的情景好像浮现在眼前。例如朗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时,首先应该理解对于敬爱的周总理的逝世,全国人民万分悲痛的心情,就可以想象出,长安街上数万群众等总理灵车,送总理灵车,灵车过去之后仍然不肯离去的场面。朗读时,全文的基调是低沉的。但是也要因具体的内容而有所区别。在等灵车时“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这些都体现了人们为看清灵车而有的动作。所以在品读时应突出“挤下”“探着”“扶着”“踮着”这些词。可是当灵车通过时,“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这些话语都反映出尽管灵车开得很慢,但是大家因为不忍心总理就这样离去,仍又希望车子停、时间停的强烈愿望,朗读时速度应快些。读到后面的转折词“可是”,因为实际情况不如愿,人们看着灵车走了,心情很沉重,读时不但速度转慢,而且“可是”这个词也应该重些。通过这样的品读能感悟到总理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领悟到对总理的深深怀念之情。
四、内容设计,贴近情感
小学阅读教学的内容最基本的就是课文,仔细体会,每篇课文都是实际生活的典型写照,非常贴近生活,富有真情实感。每篇课文有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必须能为学生所接受的思想教育情感,这是主流,是各种情感汇于一起的思想情操。如教《开国大典》一文时,不但利用文中激昂的语句时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关键用“升国旗”一段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先给学生讲1949年10月1日,那时我们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升国旗,所以意义重大,令人难忘。进行一次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知道国旗为什么是红色,五角星代表的是什么,当你每个星期一面对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在想些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学效果更佳。
作者简介:段丽娟,女,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根河市第二小学校教师,小教高级。
(编辑: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