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在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对国外互助养老模式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中国近年农村互助养老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综述;调查中国西部农村失独老人的养老现状,提出中国西部农村失独老人互助养老的理论依据,并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中国西南山区自发互助型养老路径、中国西北山区政府主导型互助养老路径和中国西部城市近郊地区半市场化互助养老路径,为解决中国西部农村失独老人养老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社区自组织以社区居民为主体、以社区公共事务为目标、以社区活动为抓手而建立,培育和发展社区自组织是扩大有序社区参与、积极推进社区自治、塑造和谐政社关系的重要举措。当前社区自组织培育通常通过“政府购买”项目来进行,然而这一培育途径多数依靠行政力量驱动、社会力量协同的项目运作方式开展,使得社区自组织存在行政介入性强而社会自主性弱的发展风险。因此需进一步厘清社区自组织培育过程中政府、社区、社工、居民等各主
差序政府信任是我国公众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度高于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度的现实写照。通过分析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问卷,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从个人、政府和社会等三个维度探讨差序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因素是引起差序政府信任变化的关键变量,中央政府的反腐倡廉力度与回应性、地方政府的经济绩效等因素会对差序政府信任产生显著影响;个人的人际信任水平、政治效能感、生活满意度和政府满意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令世人瞩目,也积累了大量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以何种方法论对这些特色实践进行理论总结是管理学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扎根理论是得到国际学术界广泛认可的优秀方法论,但其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学派的"丛林",使初学者望而却步。本文在充分回顾国内外有关扎根理论的代表性研究基础上,梳理了扎根理论发展的脉络及不同学派,对最具代表性的经典扎根理论、程序化扎根理论、建构型扎根理论的数据编码
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老龄化在中等收入群体扩大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从微观家庭层面出发,借助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4期混合截面数据,通过有序Logit模型估计,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显著降低了家庭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概率;人口老龄化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与东部地区家庭相比,人口老龄化对中西部地区中等收入群体的负面影响更大;与沿海地区家庭相比,人口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和比重是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手段。未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关键在于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和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要以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作为基础,以多维制度体系构建作为保障,以分异化的精准施策作为手段,以人力资本的优化政策作为支撑,以有序畅通的社会流动格局作为条件,来推动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和倍增。
中等收入群体的发展壮大是中国实现中等收入阶段跨越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相关调查数据表明,中等收入群体的潜在人群主要包括城市中的中低收入人群和农村中的中低收入人群。人力资本的不断提升是人们收入稳步提高的根本保障,发展和壮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关键在于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高潜在中等收入人群的人力资本水平,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技术进步的需要,获得稳定收入,逐渐进入中等收入群体。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的对标任务。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战略依然面临很多制约因素,如中等收入群体的相对比例比较低,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构成不合理,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模式存在风险等。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应主要着力在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进城农民工这样几类人群。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难点,则在于对具有绝对数量优势的农村居民人口进行系统性、制度性、长期性扶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