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是根据场地的特点划分区域,以年龄段为单位开展的混班活动,根据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投放各种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在课程游戏化理念下,我们从理论引领、环境设置、材料投放、观察指导、回归自主等方面实践、反思,让课程游戏化中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在幼儿心中生根。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户外;自主游戏
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是幼儿园根据场地的特点划分区域,以年龄段为单位开展混班活动,根据各年龄段幼儿动作发展目标投放各种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户外自主游戏,强调的是幼儿的自主性,即自己选择游戏、与同伴合作、自主创设游戏情境、创新游戏玩法,在运动中不断提升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理论引领、内化课程游戏化认识。
自主游戏是以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主体性活动,即幼儿自己决定和谁玩、怎么玩。幼儿的快乐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主体性体验。
1.学习《指南》,了解幼儿。在《指南》背景下,如何让户外自主游戏发挥其特有的教育价值? 如何让幼儿在拥有“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 的基础上,又避免教师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通过对《指南》的学习,教师可以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有所了解。
2.领会支架,解读幼儿。为了让老师们进一步厘清游戏化精神,我们每周组织教师围绕“课程游戏化实施的第一步支架”学习、讨论,每月一个切入点,重点围绕户外自主游戏设置、材料投放、观察指导、安全管理等,每周四组织教师针对户外游戏开展进行阶段性研讨。
二、环境设置,立足课程游戏化建设。
我园户外场地非常宽敞,我们充分挖掘现有空间与材料,将小山坡、沙池、小树林、草地、戏水池合理规划,巧妙利用,做到既让环境充满童趣,又在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幼儿各种游戏活动。
首先我们将幼儿园南北楼之间的东西草地,进行规划设计,东草地为小班户外自主游戏区域:设置角色扮演区、戏水区、快乐涂鸦区等。
幼儿园西草地和操场为为中、大班混龄游戏区域:沙水建构区、野战区、攀爬区、泥土砖头建构区等,大操场草地上设置成集平衡区、钻爬区、攀爬区为一体的综合游戏区,摆上长木梯、竹梯、油桶、轮胎等供幼儿进行自由组合攀爬。
我们还将幼儿园外围的一圈500米环形通道改造成了一条缩小版的生活中马路,并绘制了人行道、斑马线、马路上的各种标线、在马路四周添置了大小不一的帐篷、木质屋子、种植园地等,孩子们每天骑着自行车、滑板车、三轮车、扭扭车等在马路上飞驰着,随着游戏水平的不断推进,孩子们在游戏過程中生成了一系列的游戏场所。
三、观察指导,推进课程游戏化进程。
教师是环境的提供者,也是户外游戏活动的观察者、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有责任对幼儿的户外游戏活动进行有效观察与指导,帮助幼儿提高游戏的计划性、目的性、有效性,引导幼儿学会选择,学会共处与分享。
1.挖掘材料,引发幼儿游戏发展。
(1)“举一反三”的创意空间。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举一反三地运用游戏材料,使活动持续有效、创意无限。
(2)“有机整合”的组合运用。单一的玩法会让人倦怠,而富有变化的组合则会创造精彩。幼儿园有宽阔的户外场地,有多样化的游戏区域,将它们进行有机整合,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有效观察,提高幼儿游戏水平。
在户外宽敞、自由的空间里,要求教师具备善于观察、适时指导的能力。因为只有认真、完整观察幼儿,关注幼儿的一言一行,对于其能力的发展,我们才有客观的认识,指导时做出适宜的调整策略。教师要善于观察、敢于放手,在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的基础上,对幼儿的行为做出回应,巧妙介入,有效指导,提升幼儿游戏水平。
四、回归自主,诠释课程游戏化精神。
游戏作为幼儿主动的、独立的、创造性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自由、自主的机会。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尝试各种玩法,主动地与材料互动,充分体验游戏的成功感和愉悦感感。
1.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地选择相应的游戏内容及玩伴。教师应尊重幼儿的选择,凸显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2.自主探索,自我挑战。教师可以创设趣味性游戏情境,为幼儿自主探索提供有利条件,如有趣的板凳游戏中利用平衡木、轮胎、板凳、垫子等多种材料,不断调整、丰富游戏情境,从而增加游戏难度。
3.自主评价,自信分享。每天户外游戏结束后是“快乐分享10分钟”时间,教师带领幼儿围绕游戏主题,同伴合作,玩法、材料组合运用、情境创设、材料整理,游戏常规等进行评价,鼓励幼儿大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经验。教师给予肯定、鼓励,激发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对下次游戏充满兴趣与期待。
通过一年时间的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当幼儿拥有自由时……,油桶、木梯、轮胎、积木、锅碗瓢盆能成为真正的玩具,自编自导自演无处不在——每个人都在“傻玩”中长大,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默许与微笑、点头与鼓励越来越多,给予幼儿默默的关注与支持。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户外;自主游戏
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是幼儿园根据场地的特点划分区域,以年龄段为单位开展混班活动,根据各年龄段幼儿动作发展目标投放各种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户外自主游戏,强调的是幼儿的自主性,即自己选择游戏、与同伴合作、自主创设游戏情境、创新游戏玩法,在运动中不断提升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理论引领、内化课程游戏化认识。
自主游戏是以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主体性活动,即幼儿自己决定和谁玩、怎么玩。幼儿的快乐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主体性体验。
1.学习《指南》,了解幼儿。在《指南》背景下,如何让户外自主游戏发挥其特有的教育价值? 如何让幼儿在拥有“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 的基础上,又避免教师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通过对《指南》的学习,教师可以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有所了解。
2.领会支架,解读幼儿。为了让老师们进一步厘清游戏化精神,我们每周组织教师围绕“课程游戏化实施的第一步支架”学习、讨论,每月一个切入点,重点围绕户外自主游戏设置、材料投放、观察指导、安全管理等,每周四组织教师针对户外游戏开展进行阶段性研讨。
二、环境设置,立足课程游戏化建设。
我园户外场地非常宽敞,我们充分挖掘现有空间与材料,将小山坡、沙池、小树林、草地、戏水池合理规划,巧妙利用,做到既让环境充满童趣,又在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幼儿各种游戏活动。
首先我们将幼儿园南北楼之间的东西草地,进行规划设计,东草地为小班户外自主游戏区域:设置角色扮演区、戏水区、快乐涂鸦区等。
幼儿园西草地和操场为为中、大班混龄游戏区域:沙水建构区、野战区、攀爬区、泥土砖头建构区等,大操场草地上设置成集平衡区、钻爬区、攀爬区为一体的综合游戏区,摆上长木梯、竹梯、油桶、轮胎等供幼儿进行自由组合攀爬。
我们还将幼儿园外围的一圈500米环形通道改造成了一条缩小版的生活中马路,并绘制了人行道、斑马线、马路上的各种标线、在马路四周添置了大小不一的帐篷、木质屋子、种植园地等,孩子们每天骑着自行车、滑板车、三轮车、扭扭车等在马路上飞驰着,随着游戏水平的不断推进,孩子们在游戏過程中生成了一系列的游戏场所。
三、观察指导,推进课程游戏化进程。
教师是环境的提供者,也是户外游戏活动的观察者、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有责任对幼儿的户外游戏活动进行有效观察与指导,帮助幼儿提高游戏的计划性、目的性、有效性,引导幼儿学会选择,学会共处与分享。
1.挖掘材料,引发幼儿游戏发展。
(1)“举一反三”的创意空间。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举一反三地运用游戏材料,使活动持续有效、创意无限。
(2)“有机整合”的组合运用。单一的玩法会让人倦怠,而富有变化的组合则会创造精彩。幼儿园有宽阔的户外场地,有多样化的游戏区域,将它们进行有机整合,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有效观察,提高幼儿游戏水平。
在户外宽敞、自由的空间里,要求教师具备善于观察、适时指导的能力。因为只有认真、完整观察幼儿,关注幼儿的一言一行,对于其能力的发展,我们才有客观的认识,指导时做出适宜的调整策略。教师要善于观察、敢于放手,在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的基础上,对幼儿的行为做出回应,巧妙介入,有效指导,提升幼儿游戏水平。
四、回归自主,诠释课程游戏化精神。
游戏作为幼儿主动的、独立的、创造性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自由、自主的机会。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尝试各种玩法,主动地与材料互动,充分体验游戏的成功感和愉悦感感。
1.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地选择相应的游戏内容及玩伴。教师应尊重幼儿的选择,凸显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2.自主探索,自我挑战。教师可以创设趣味性游戏情境,为幼儿自主探索提供有利条件,如有趣的板凳游戏中利用平衡木、轮胎、板凳、垫子等多种材料,不断调整、丰富游戏情境,从而增加游戏难度。
3.自主评价,自信分享。每天户外游戏结束后是“快乐分享10分钟”时间,教师带领幼儿围绕游戏主题,同伴合作,玩法、材料组合运用、情境创设、材料整理,游戏常规等进行评价,鼓励幼儿大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经验。教师给予肯定、鼓励,激发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对下次游戏充满兴趣与期待。
通过一年时间的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当幼儿拥有自由时……,油桶、木梯、轮胎、积木、锅碗瓢盆能成为真正的玩具,自编自导自演无处不在——每个人都在“傻玩”中长大,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默许与微笑、点头与鼓励越来越多,给予幼儿默默的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