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写作环境,感受现实生活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fentongx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重视加强训练,着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指导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洋溢着个性色彩的创新之作,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就了解学生心理,契合学生的个性需要;倡导个性化阅读,感受鲜活的现实世界;关注生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方面来展开分析,以使作文教学真正实现激发学生个性潜能,培养学生个性意识、表达个性情感的目的。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个性化作文 生活
  
  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作文教学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在作文时以他们的视角认识社会、思考人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与写作二者相辅相成,切实感受丰富的现实生活是个性化作文的源泉。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热点,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威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广阔、繁荣、充满生气又丰富多彩,同时也蕴藏矛盾、不断变换的大千世界和生活,永远都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一、了解学生心理,契合学生的个性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一书中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自己的心理世界,他们常常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写作的对象,并从写作中获得一种心理上的喜悦和满足,这是教师进行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前提。学生的作文过程是一个以学生的个体心理特点为中介进行的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所以我们更应立足长远,积极主动地建构以“人”为本的人文合一的作文机制,使学生处于主动、活泼的写作状态。
  教师的个性对学生具有示范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指出:“教师个性的教育就在于和取决于他身上把教师和教育者有机结合的程度如何。如果我们说,学校用知识进行教育,那么,知识的教育力量首先就在于教师的个性。”[1]可以说,没有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就没有学生的个性化写作。教师个性教学的引领,首先体现在教师对学生要有包容之心。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在平等交流、交往中展示自己的能力,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注重学生在心理特征、认知能力和社会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其次,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多给学生肯定、鼓励和引导。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表现在作文上就有了词汇的丰富性、风格的多样性,每一个学生的思路都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写出真正属于自己构思的文章,体现出鲜明的个性。最后,教师要不断开拓自己教学个性的天地,用自身的理念、创新意识,甚至语言、仪表、才学、气质、兴趣、爱好、情绪等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学生的写作个性得到张扬,才能写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富有真情实情意的好文章;才能调动作文的积极性,表现出个性和才能,学生也才能真正有所收益。
  二、倡导个性化阅读,感受鲜活的现实世界
  阅读是作文的根,根深才能叶茂。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它可以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那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呢?
  首先,应是“全体性的自由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該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阅历与生命体验,面对同一文本,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期待视野、不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我们所提倡的阅读应该是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更何况我们知道文本本身就具有生命性,它是作者的生命体验、人生追求的外现,它蕴藏着作者生命意识的律动,燃烧着作者爱与恨的情感,低徊着作者对悲欢离合的倾诉,而这一切,都在唤醒着学生的主体性,激发着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写作时写出自己独特的真实的感受。
  其次,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外读物。朱熹曰:“问渠哪得清为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千万不能断了学生头脑里“活水”的来源。我们可以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积累格言警句、名人轶事、典型事例、精辟议论和传神的描写,也可以向学生推荐古今中外的精典书目,学生循序渐进地阅读积累,必然会在阅读中认识人生、体会人生、感悟人生。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还给学生一个个性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在文化的长廊中徜徉。
  最后,阅读的延展是读书笔记。积累材料应牢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可运用“阅读卡”,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的精彩片断、好词佳句及时摘抄,分类整理,并写上简要的阅读批注或感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在潜移默化中,蕴育富有个性特色的人文气息,同时也积累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为写作提供材料与动力,厚实思想与情感底蕴,从而推动个性作品的形成,产生丰富和深邃的人生感悟,也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写作就可由生到熟、由粗到精,逐步长进,并逐渐在作文中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关注生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2]以丰富的审美情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并与之发生感情上的交流和心灵的感应,并在这种情感生活中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形成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进而才能变成写作的材料。
  首先,写作应回归生活,丰富生活。作家秦牧说过,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第一个仓库就是装生活中得来的材料,可见生活的体验是获得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是进行写作活动的基础。作文教学回归生活,就是让学生走入生活。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教师应多在文外下功夫,培养学生观察世界万物千差万别的能力,并在社会和生活中获得独特而鲜活的写作素作。“如果没有思考,观察者只能了解到事物的外部形态和表面特征,唯有与思考相结合,观察者才能深入透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才能从看似琐碎、平凡的生活中发掘出深刻的意蕴”。[3]有远见卓识的教师会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关注社会生活,扩展生活的空间,主动去感受和体验社会,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用眼去观察,用脑去思考,用心去感悟,学生会在生活实践中,透过平凡发现不平凡,在平淡中寻找新奇,增长见识,从而写出一篇篇形出神现、趣味盎然的个性化作文。
  其次,引导学生深切感受生活,表现生活。叶圣陶曾经指出:“我们作文应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他认为,写作应写出自己的东西。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对身边的一切,或喜或悲,或哀或乐,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第一手材料,这些都有益于为写好个性化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言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只有切身感受鲜活世界与现实生活,才能读懂生活,提升生命价值,使生活成为作文的真正源泉,使作文成为打开现实生活的钥匙,这必将是个性化作文教学得以实施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周蕖等译.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159.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326.
  [3]张南平.作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小中见大,平中见奇的能力[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87,(2),20.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职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应具备区域针对性,在“大纲”指导下制定更符合地域特点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才能较好地发挥其作为教学活动导向、激发学习内需、评价依据的功能。在将中职与普高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相比较的基础上明确中职语文口语交际的目标特点,结合江阴地区的区域特点,根据交际者的交际需求、学习需求,从三个模块出发,结合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要求,构建江阴地区中
摘 要: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我国高校艺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专业方向,属于新兴学科,在专业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作为一个“年轻”的艺术设计交叉性学科,受社会各领域、行业的重视。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仍在积极探索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点,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兴趣,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和市场对学生的需求是教学的最
摘 要: 《聊斋志异》里的侠女形象和唐传奇中的侠女形象相比既有传承之处,又有新变的地方。传承之处主要体现在对传统侠义精神的沿袭上,如有仇必报、行侠仗义、功成身退;新变体现在侠女的范围更宽泛,并以传承子嗣为最终极的行侠方式。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唐传奇 侠女形象 传承新变    作为写女性的圣手,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为我们刻画了大量光彩照人、性格鲜明的女子。不管是花妖
摘 要: 我校响应教育局号召,每年暑期组织学生分别赴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日本修学旅行。这样的形式能增进中外学生之间的了解,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他们的眼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锻炼学生综合能力,正所谓走出去,“别有洞天”。  关键词: 境外修学旅行 素质教育 综合能力 爱国情感  组织学生赴境外开展修学旅行活动,能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培养跨文化能力,是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又一有效举措。近年来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农民的重视,农村教育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把促进教育公平定为国家的教育基本政策。制约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教师队伍的质量问题、教育经费问题。远程教育作为对传统教育的补充和支持,成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它通过三种传递模式,有效地将优秀的教育资源从先进地区传递到西部农村地区,在某种程度上实
摘 要: 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学校音乐教育作为提高人的总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间音乐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主要渠道。积极利用上杭客家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开展地方音乐教育,是上杭音乐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地方音乐教育 上杭客家山歌 民间音乐文化资源    二十一世纪人类正走进知识经济时
摘 要: 不少中学生怕写记叙文,提笔找不到素材,文章也缺乏真情实感。因此,作者在平时写作教学中尝试了几种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常用的方法,并从教师角度探求有效的指导方法。  关键词: 作文教学 生活素材 积累本 指导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级)“写作”的要求中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摘 要: 语文教师要有一颗努力追寻语文本真的心,不懈求索,“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蕴含在教材中的美感因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在吟哦讽诵中培养学生对文章风格、语言句式的审美感受能力;在情操陶冶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在鉴赏作品中自然美的过程中求“真”,启发学生在鉴赏作品中社会美的过程中追求“善”;在驰骋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关键词:
摘 要: 本文结合学生管理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六个问题逐一进行探讨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学生自治的六个关键词:信赖,责任,落实,内容,学生利益,教师利益。此六者是高校学生自治得以实现的核心保障。  关键词: 高校学生自治 质疑探讨 核心保障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中国高校进入了膨胀式发展阶段,全国各地涌现出许多大学城,新校园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老校园也在到处施工,一边拆
摘 要: 文章从电影《观音山》出发,重新审视高考结束后面临各种压力的年轻人。这是一个被称作青春祭奠场的世界,这些年轻人的冲动背后是青春的躁动,展现了更真实的生命的韵律,展现了生命的自强不息。  关键词: 《观音山》 青春 冲突 成长  电影《观音山》中的南风,她来自一个母爱压制、父爱缺失的暴力酗酒家庭,她整个人格的主线沉浸在想要依赖又不得不独立的矛盾之中,想要安全却无法信任的迷失之中。正如她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