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社会的转型,在高中校园中也出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贫困群体。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社会舆论的错误导向,使一部分贫困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一些偏差。他们对异彩纷呈、繁华多变的外部世界缺乏辨别和思考,各种各样不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影响高中校园贫困生的心理发育和健康成长急需引起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关注。文章从先进理念、学校层面、教师三方面提出解决高中“贫困学生”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关键词]贫困学生;先进理念;因材施教
随着社会的转型,我国的经济成分、收入分配、就业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贫困学生显现出来,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社会舆论的错误导向,使后进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一些偏差。他们对异彩纷呈、繁华多变的外世界缺乏辨别和思考,各种各样不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影响着他们稚嫩的心灵,使们失去人生的目标,缺乏上进心,更缺乏奋斗精神和远大的理想。加之家庭、社会的不利因素的催化作用,他们正在蜕变为拜金、拜物,贪图享乐,与他们相伴的是厌学、逃学、抽烟,聚众斗殴、勒索、偷盗、抢劫等。但是我们知道学习乃至终身教育成了人们安身立命的根本。由于高中教育只是在应试教育的大前提下求生存,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谋发展,学校又身不由已地不经意地忽视他们的教育和升学问题,客观上让他们成为高中生中的 “贫困学生”。
一、高中贫困学生的现状及给学校社会带来的后果
部分贫困生往往与社会接触较多,因此,其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成熟较一般学生明显,他们不想读书,不愿接受学校教师对他们的教育和约束,期望突破校园“疆域”,走向独立的愿望表现迫切。激烈的市场竞争,快节奏的工作方式,使许多家长无暇顾及自己孩子的生活、学习和精神世界。一些贫困生的家长有时早出暮归,整日忙于生存,有的甚至长期与子女分离,无法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从而导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淡化。令人忧虑的是家庭不和、破裂、离婚率近几年呈上升趋势,这些都严重创伤着孩子稚嫩的心,使他们忧郁、迷惘。家庭温暖的缺乏,导致他们性格内向,闭锁心扉,他们不愿向家长或教师倾诉心肠,而是敷衍、欺瞒师长。他们往往从“哥儿们义气”中寻找乐趣,在校内拉帮结伙,甚至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沆瀣一气,误入歧途。
由于上课听不懂,即使想学的学生也非常苦恼,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高考临近,就会产生很多心理疾病。有些学生走上极端,要么闹课堂,要么逃学、弃学。最后又受着社会环境及家长的压力,参加高考上大学,接下来只有高考这一“搏”了。据调查资料显示:在当今社会里,学生在学校违纪违规,在社会上打架斗殴,甚至因违法受到处罚的现象日趋增多,而在此类现象中,“贫困学生”所占比例居然高达98%以上。这不仅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和很坏影响,也严重影响学校声誉,而且给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解决 “贫困学生” 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要加强德育建设和教育工作,加强心理咨询与指导,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包括真善美、自强、自信、自贞、艰苦奋斗和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
(一)以先进理念引导高中生贫困学生
解决高中生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确立先进的工作理念。首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给学生贫困学生特殊的人文关怀,真正尊重、理解、关心、爱护和体贴学生,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树立现代学生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发展的能力,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再次,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培育学生远大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完善健康的人格。全体教职员工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己丰富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引导贫困学生学生。最后,树立全员育人的思想观念,形成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切实解决贫困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二)学校因材施教分层提高高中贫困学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为学校,要尊重“贫困学生”是我们应试教育与高中教育半市场化相结合的产物这一客观规律。具体地讲,将学生按文化基础成绩分层次分班级进行教学。同时学生可以根据各个学年阶段成绩的好差进行上下班级的浮动和调整,逐步建立起一个有利于教师因人因才教学,有利于学生同步听课学习,有利于学校同一层次管理的有效的教育教学竞争机制。这样做还有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有利于鼓励、激励学生更加勤奋学习,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二是有利于国家进一步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根据学生所在学校班级的具体真实情况
与高考的成绩相结合,录取学生上大学。同样还有利于社会和学生家长,少花钱、读好书真正享受良好的教育。也便于学生在完成自己学业的前提下去发挥自己各方面的特长。
开展分层次分班级的教学工作,“贫困学生”都集中少数班级,管理与教学难度很大,班主任的工作较一般的班级要多要深要细。每一位任科教师不仅要完成好课堂教学任务,更要加强课堂的纪律管理等。在观念转变,办学理念,办学思路,教学常规以及管理方式上探索出一整套相适应的措施,在具体施教中不断寻求和完善班级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档案制、家长例会制、家访制、学生思想交流座谈制等辅助机制。
(三)教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贫困学生的心理素质
做好心理普查工作,建立贫困学生的心理档案,健全心理危机三级预警机制,并有针对性地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监督和预警。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心通过面对面、电话、QQ聊天等方式对贫困学生积极开展咨询辅导和成长训练,促使其心理、人格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再次,要引导贫困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保持心理平衡和内心和谐,培养其和谐的人际关系。最后,学校在评优、选干等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活动和工作中,一定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防止学生因心理不平衡而导致心理障碍现象的发生。
在贫困学生遭遇挫折时,多一些同情和帮助,少一些漠视和指责。往往高中阶段,学生特别是贫困学生在遭遇挫折时,习惯于退却和压抑自己,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严重的心理不平衡。长此以往,一旦负性情绪积聚到一定程度,爆发出来,又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破坏性。教师要做的不是在事情发生后去压制或逃避,而应该是在学生在遭遇挫折时给予帮助和支持。既要引导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在负面情绪出现的时候,及时得到疏导和宣泄,而达到新的平衡。并且在平时的教学中更有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挫折观,在遭遇挫折的时候,不是怨天尤人,颓废绝望,而是会主动地去面对现实,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将挫折变为生命的积累,前进的动力。教师的行为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区教师对贫困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将会引导所有学生对贫困学生的平等相待,从而形成一个有利于贫困学生成长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敏杰.中国贫困学生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
[2]林永柏.学生作为贫困学生的权利保护问题管见[J].教育探索,2005( 12).
[3]李正元,徐肇俊.试析贫困学生子女教育贫困成因及其救济途径[J].高等教育研究,2005(12).
[4]赖海燕,陆建平.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维护教育公平、理论观察.2005(5).
[5]李规.如何抓好贫困学生的教育管理[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5).
[6]梁明伟.论教育关怀的制度安排[J].教育科学,2006(1).
[作者简介]陈博,无锡市第一中学教师。
[关键词]贫困学生;先进理念;因材施教
随着社会的转型,我国的经济成分、收入分配、就业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贫困学生显现出来,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社会舆论的错误导向,使后进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一些偏差。他们对异彩纷呈、繁华多变的外世界缺乏辨别和思考,各种各样不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影响着他们稚嫩的心灵,使们失去人生的目标,缺乏上进心,更缺乏奋斗精神和远大的理想。加之家庭、社会的不利因素的催化作用,他们正在蜕变为拜金、拜物,贪图享乐,与他们相伴的是厌学、逃学、抽烟,聚众斗殴、勒索、偷盗、抢劫等。但是我们知道学习乃至终身教育成了人们安身立命的根本。由于高中教育只是在应试教育的大前提下求生存,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谋发展,学校又身不由已地不经意地忽视他们的教育和升学问题,客观上让他们成为高中生中的 “贫困学生”。
一、高中贫困学生的现状及给学校社会带来的后果
部分贫困生往往与社会接触较多,因此,其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成熟较一般学生明显,他们不想读书,不愿接受学校教师对他们的教育和约束,期望突破校园“疆域”,走向独立的愿望表现迫切。激烈的市场竞争,快节奏的工作方式,使许多家长无暇顾及自己孩子的生活、学习和精神世界。一些贫困生的家长有时早出暮归,整日忙于生存,有的甚至长期与子女分离,无法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从而导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淡化。令人忧虑的是家庭不和、破裂、离婚率近几年呈上升趋势,这些都严重创伤着孩子稚嫩的心,使他们忧郁、迷惘。家庭温暖的缺乏,导致他们性格内向,闭锁心扉,他们不愿向家长或教师倾诉心肠,而是敷衍、欺瞒师长。他们往往从“哥儿们义气”中寻找乐趣,在校内拉帮结伙,甚至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沆瀣一气,误入歧途。
由于上课听不懂,即使想学的学生也非常苦恼,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高考临近,就会产生很多心理疾病。有些学生走上极端,要么闹课堂,要么逃学、弃学。最后又受着社会环境及家长的压力,参加高考上大学,接下来只有高考这一“搏”了。据调查资料显示:在当今社会里,学生在学校违纪违规,在社会上打架斗殴,甚至因违法受到处罚的现象日趋增多,而在此类现象中,“贫困学生”所占比例居然高达98%以上。这不仅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和很坏影响,也严重影响学校声誉,而且给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解决 “贫困学生” 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要加强德育建设和教育工作,加强心理咨询与指导,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包括真善美、自强、自信、自贞、艰苦奋斗和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
(一)以先进理念引导高中生贫困学生
解决高中生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确立先进的工作理念。首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给学生贫困学生特殊的人文关怀,真正尊重、理解、关心、爱护和体贴学生,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树立现代学生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发展的能力,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再次,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培育学生远大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完善健康的人格。全体教职员工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己丰富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引导贫困学生学生。最后,树立全员育人的思想观念,形成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切实解决贫困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二)学校因材施教分层提高高中贫困学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为学校,要尊重“贫困学生”是我们应试教育与高中教育半市场化相结合的产物这一客观规律。具体地讲,将学生按文化基础成绩分层次分班级进行教学。同时学生可以根据各个学年阶段成绩的好差进行上下班级的浮动和调整,逐步建立起一个有利于教师因人因才教学,有利于学生同步听课学习,有利于学校同一层次管理的有效的教育教学竞争机制。这样做还有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有利于鼓励、激励学生更加勤奋学习,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二是有利于国家进一步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根据学生所在学校班级的具体真实情况
与高考的成绩相结合,录取学生上大学。同样还有利于社会和学生家长,少花钱、读好书真正享受良好的教育。也便于学生在完成自己学业的前提下去发挥自己各方面的特长。
开展分层次分班级的教学工作,“贫困学生”都集中少数班级,管理与教学难度很大,班主任的工作较一般的班级要多要深要细。每一位任科教师不仅要完成好课堂教学任务,更要加强课堂的纪律管理等。在观念转变,办学理念,办学思路,教学常规以及管理方式上探索出一整套相适应的措施,在具体施教中不断寻求和完善班级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档案制、家长例会制、家访制、学生思想交流座谈制等辅助机制。
(三)教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贫困学生的心理素质
做好心理普查工作,建立贫困学生的心理档案,健全心理危机三级预警机制,并有针对性地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监督和预警。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心通过面对面、电话、QQ聊天等方式对贫困学生积极开展咨询辅导和成长训练,促使其心理、人格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再次,要引导贫困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保持心理平衡和内心和谐,培养其和谐的人际关系。最后,学校在评优、选干等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活动和工作中,一定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防止学生因心理不平衡而导致心理障碍现象的发生。
在贫困学生遭遇挫折时,多一些同情和帮助,少一些漠视和指责。往往高中阶段,学生特别是贫困学生在遭遇挫折时,习惯于退却和压抑自己,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严重的心理不平衡。长此以往,一旦负性情绪积聚到一定程度,爆发出来,又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破坏性。教师要做的不是在事情发生后去压制或逃避,而应该是在学生在遭遇挫折时给予帮助和支持。既要引导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在负面情绪出现的时候,及时得到疏导和宣泄,而达到新的平衡。并且在平时的教学中更有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挫折观,在遭遇挫折的时候,不是怨天尤人,颓废绝望,而是会主动地去面对现实,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将挫折变为生命的积累,前进的动力。教师的行为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区教师对贫困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将会引导所有学生对贫困学生的平等相待,从而形成一个有利于贫困学生成长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敏杰.中国贫困学生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
[2]林永柏.学生作为贫困学生的权利保护问题管见[J].教育探索,2005( 12).
[3]李正元,徐肇俊.试析贫困学生子女教育贫困成因及其救济途径[J].高等教育研究,2005(12).
[4]赖海燕,陆建平.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维护教育公平、理论观察.2005(5).
[5]李规.如何抓好贫困学生的教育管理[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5).
[6]梁明伟.论教育关怀的制度安排[J].教育科学,2006(1).
[作者简介]陈博,无锡市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