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了解慢性病危险因素在我辖区不同人群中的流行状况,为制定本地区的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一个自然村400名18岁及以上并居住满6个月以上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入户调查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空腹血糖检测等三方面的调查。
结果:69.74 %的监测人群有1种或1种以上的危险因素;监测人群的吸烟率、饮酒率、不合理饮食、超重、肥胖、体力活动不足等危险因素分别为 29.47%、19.74%、69.74%、32.89 %、14.47 %、31.05%;高血压患病率为22.11%;糖尿病发病率为4.21%;男性接触吸烟、饮酒两项危险因素大于女性;缺乏体力活动为女性高于男性;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加呈升高趋势;吸烟、肥胖、缺乏体力活动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结论:慢性病危险因素出于高水平状态,慢性病的发生与不良行为和社会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包括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等等。
关键词:监测人群 慢性病 危险因素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594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355-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行为方式和环境等因素的变化,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疾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给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解我辖区居民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探索慢性病与其危险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本辖区慢性病相关因素的变化趋势,预测本地区慢性病的流行,2013年4月在我辖区杨西园村开展了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核心指标监测调查。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与方法。确定样本量为400人,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个自然村(杨西园),按照调查样本量随机抽取若干个居民小组进行入户调查。
1.2 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糖检测三个部分。其中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年限、文化和婚姻)、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体育锻炼、饮食习惯及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等;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脉搏;血糖检测采用空腹血糖。
1.3 质量控制。为保证数据真实可靠,使用统一采购、校准人体测量工具的血压计、电子体重称、血糖仪;根据惠山区疾控中心的调查方案,由疾控专业人员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所有调查人员须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参与调查。对调查表进行现场审核。调查结束后对调查资料随机抽取5%进行电话核实。
1.4 判定标准。参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指导手册:过去12个月里,①吸烟:每天至少吸1支烟者;②饮酒:至少喝半两高度白酒,或一两低度白酒或1易拉罐啤酒,或1两半黄酒,或3两葡萄酒;③体力活动不足:轻体力活动强度或架机动车上下班或不参加体育锻炼者;④不合理饮食:摄入谷类、杂粮、薯类、蛋类、鱼类、畜肉类、奶类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每月少于3d或基本不吃者;或嗜盐、嗜油者;⑤肥胖: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⑥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⑦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
1.5 数据统计。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3.1数据录入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双人双机录入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监测人群人口学特征。共调查380人,其中男性187人,女性193人;18-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以上年龄组分别为73人、66人、82人、65人、53人、28人、13人;文盲、小学、初中、高中/职高/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分别为21人、76人、172人、57人、54人;未婚、已婚、丧偶/离异等婚姻状况人群分别为47人、310人、23人;监测任期内职业:企事业单位负责人10人、专业技术人员57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28人、商业/服务人员27人、农、林、牧、渔及水利业生产人员48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115人、学生7人、家务待业人员84人、军人(警察)2人,其他自由职业2人。
2.2 危险因素及慢性病流行情况。
从表3看出,吸烟、饮酒、缺乏体力活动、不合理饮食与高血压均密切相关,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3 讨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危险因素的流行早于疾病本身的流行,所以慢性病控制以预防和减少相关危险因素为重点。[1]
本次调查18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13.7%,低于2002年全国18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25.8%[2]。各种危险因素水平随着年龄增加呈升高趋势,超重肥胖率与1989-2000年中国18-45岁成年居民的超重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3]水平一致。
调查结果,有吸烟行为、BMI≥24、体力活动不足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直线相关,与世界卫生组织在阶梯式监测方法的文件中推荐了7种主要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吸烟、饮酒、体力活动不足、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相一致。
本调查对吸烟、饮酒、不合理饮食、体力活动不足、超重、肥胖、高血压等危险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有69.74 %的监测人群有1种或1种以上的危险因素。
一级预防优于二级预防。全人群的策略优于高危人群策略。整合的危险因素管理优于单个危险因素的干预[4]。针对目前的危险因素水平,应及时采取全人群和高危人群相结合的策略,将慢性病作为一组疾病针对共同的危险因素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控制慢性病的上升趋势。
4 结论
慢性病的发生与不良行为和社会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包括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等,监测人群普遍存在了这些危险因素,且处于高水平状态。需要对全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降低人群危险因素,降低慢性病的发病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秀霞、罗宗宾、张世真 等。广西宾阳县监测人群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现状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08年第21期
[2]杨功焕,马杰民,刘娜,周灵妮.中国人群2002年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现状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年02期
[3]王惠君,翟凤英,杜树发,王志宏,何宇纳;1989-2000年中国部分省份成人超重流行趋势分析[J];营养学报;2004年05期
[4]李立明,吕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新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3,11(3)
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一个自然村400名18岁及以上并居住满6个月以上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入户调查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空腹血糖检测等三方面的调查。
结果:69.74 %的监测人群有1种或1种以上的危险因素;监测人群的吸烟率、饮酒率、不合理饮食、超重、肥胖、体力活动不足等危险因素分别为 29.47%、19.74%、69.74%、32.89 %、14.47 %、31.05%;高血压患病率为22.11%;糖尿病发病率为4.21%;男性接触吸烟、饮酒两项危险因素大于女性;缺乏体力活动为女性高于男性;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加呈升高趋势;吸烟、肥胖、缺乏体力活动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结论:慢性病危险因素出于高水平状态,慢性病的发生与不良行为和社会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包括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等等。
关键词:监测人群 慢性病 危险因素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594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355-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行为方式和环境等因素的变化,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疾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给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解我辖区居民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探索慢性病与其危险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本辖区慢性病相关因素的变化趋势,预测本地区慢性病的流行,2013年4月在我辖区杨西园村开展了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核心指标监测调查。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与方法。确定样本量为400人,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个自然村(杨西园),按照调查样本量随机抽取若干个居民小组进行入户调查。
1.2 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糖检测三个部分。其中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年限、文化和婚姻)、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体育锻炼、饮食习惯及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等;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脉搏;血糖检测采用空腹血糖。
1.3 质量控制。为保证数据真实可靠,使用统一采购、校准人体测量工具的血压计、电子体重称、血糖仪;根据惠山区疾控中心的调查方案,由疾控专业人员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所有调查人员须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参与调查。对调查表进行现场审核。调查结束后对调查资料随机抽取5%进行电话核实。
1.4 判定标准。参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指导手册:过去12个月里,①吸烟:每天至少吸1支烟者;②饮酒:至少喝半两高度白酒,或一两低度白酒或1易拉罐啤酒,或1两半黄酒,或3两葡萄酒;③体力活动不足:轻体力活动强度或架机动车上下班或不参加体育锻炼者;④不合理饮食:摄入谷类、杂粮、薯类、蛋类、鱼类、畜肉类、奶类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每月少于3d或基本不吃者;或嗜盐、嗜油者;⑤肥胖: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⑥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⑦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
1.5 数据统计。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3.1数据录入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双人双机录入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监测人群人口学特征。共调查380人,其中男性187人,女性193人;18-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以上年龄组分别为73人、66人、82人、65人、53人、28人、13人;文盲、小学、初中、高中/职高/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分别为21人、76人、172人、57人、54人;未婚、已婚、丧偶/离异等婚姻状况人群分别为47人、310人、23人;监测任期内职业:企事业单位负责人10人、专业技术人员57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28人、商业/服务人员27人、农、林、牧、渔及水利业生产人员48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115人、学生7人、家务待业人员84人、军人(警察)2人,其他自由职业2人。
2.2 危险因素及慢性病流行情况。
从表3看出,吸烟、饮酒、缺乏体力活动、不合理饮食与高血压均密切相关,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3 讨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危险因素的流行早于疾病本身的流行,所以慢性病控制以预防和减少相关危险因素为重点。[1]
本次调查18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13.7%,低于2002年全国18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25.8%[2]。各种危险因素水平随着年龄增加呈升高趋势,超重肥胖率与1989-2000年中国18-45岁成年居民的超重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3]水平一致。
调查结果,有吸烟行为、BMI≥24、体力活动不足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直线相关,与世界卫生组织在阶梯式监测方法的文件中推荐了7种主要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吸烟、饮酒、体力活动不足、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相一致。
本调查对吸烟、饮酒、不合理饮食、体力活动不足、超重、肥胖、高血压等危险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有69.74 %的监测人群有1种或1种以上的危险因素。
一级预防优于二级预防。全人群的策略优于高危人群策略。整合的危险因素管理优于单个危险因素的干预[4]。针对目前的危险因素水平,应及时采取全人群和高危人群相结合的策略,将慢性病作为一组疾病针对共同的危险因素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控制慢性病的上升趋势。
4 结论
慢性病的发生与不良行为和社会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包括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等,监测人群普遍存在了这些危险因素,且处于高水平状态。需要对全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降低人群危险因素,降低慢性病的发病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秀霞、罗宗宾、张世真 等。广西宾阳县监测人群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现状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08年第21期
[2]杨功焕,马杰民,刘娜,周灵妮.中国人群2002年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现状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年02期
[3]王惠君,翟凤英,杜树发,王志宏,何宇纳;1989-2000年中国部分省份成人超重流行趋势分析[J];营养学报;2004年05期
[4]李立明,吕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新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