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深入,以素质教育为主要目标的新课改已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与以往的教学改革不同,此次新课改在课程结构、教学模式、考试模式及管理模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转变。新课改的推行无疑对中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中学教师进行全面、有针对性的培训已迫在眉睫。
一、培训方式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教师培训是面向中学各学科在职教师的成人教育,受教育对象呈现较复杂的多层次性。主要表现为:在年龄上有老、中、青等年龄层次;在学历上有专科、本科及研究生等学历层次;在职称上有特级、高级、一级、二级等层次。不同层次的教师在教育理论基础、教学技能、记忆能力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别。同时,由于目前中学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较大,工学矛盾突出。因此,必须广开学路,采用多形式、多渠道、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和办班类型,才能切实搞好中学教师的培训工作。
目前,我国及我省中学教师培训的方式主要有以远程网络教学为主的业余进修、半脱产及全脱产学习三种。
远程网络业余培训是在一定的期限内,通过网上辅导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完成规定的自修课程。在发达国家中,较普遍地采用该培训方式,我国绝大部分省市也采用了这种方式。该培训方式的突出优点表现在灵活、自主、不影响教学等方面。但其也有明显的不足,如学员分散、不宜管理、易流于形式等。
半脱产培训一般采用集中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即利用寒暑假、双休日等时间集中面授辅导,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培训期限多为1~2年。半脱产培训的学习时间较为分散,学员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较灵活,对正常教学秩序影响不太大,但这种方式学习期限长,时间相对分散,效果并不理想。
全脱产培训一般是对教师进行短期的集中学习,时间多为1~2个月,这种培训方式学习时间集中,且暂时不受家庭事务干扰,考核制度和教学手段也相对规范,故培训效果比较突出。但全脱产培训方式对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较大。此前,笔者通过问卷的形式,分别对不同地区的近百名中学教师进行了调查,从所反馈的信息来看,有33.7%的中学教师赞成全脱产培训,15.4%的赞成半脱产,27.6%的赞成网络业余自学。由此可见,全脱产培训方式较受培训对象的欢迎。遗憾的是,我省中学校长对脱产培训方式赞成程度普遍不高,这显示出脱产培训方式对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确实存在一定的影响。
如何化解工学矛盾,摸索出适合我省省情的培训方式呢?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及我省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为减少工学矛盾,我们宜采用以网络业余教学为主,辅以寒暑期全脱产、周末半脱产学习的培训方式。暑期全脱产学习期限不宜超过两个月,短者也可为三四周。针对半脱产培训方式学习期限过长的劣势,在不降低培训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学习期限,一般以不超过两年为宜。针对网络业余自学易流于形式的弊端,应严格考核制度,加强学籍管理。通过不同的培训方式,可以切实解决我省中学教师培训中存在的困难。
二、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基本运作方式的设定和构筑。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育对象,对教学模式的要求和设定也不同。教师培训作为成人的学历后教育,自然不能沿袭学历教育体制下的教学模式,必须有新的教学模式。以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为着眼点,结合我省中学教师的实际工作状况,目前可尝试运用的教学模式有如下几种:
1.岗位自学模式。岗位自学模式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在职自学,实现培训目标。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该教学模式有着突出的优点。其一,在职学习不会造成工学矛盾。其二,教师可主动、灵活安排学习时间。然而,由于岗位自学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分散自学来进行,易出现放任自流、学习效果差等弊端。因此,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第一,设定明确的培训目标,使接受培训的教师学有所依,有所追求;第二,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第三,定期考核。
2.“讲授—讨论”模式。这是以课堂教学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师讲授、学员学习及师生之间的讨论为具体运作方式的培训模式。讲授与讨论两者间的时间比例一般为6∶2或5∶2。这种模式是对学员进行集中的讲授,与学员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具有突出的优点:一是可充分发挥施教者各方面的优势,学员接受效果好;二是反馈及时。通过讲授和师生间的讨论交流等,教师可及时得到学员的学习信息反馈,调整教学内容,满足学员的要求。
3.教研结合模式。前述岗位自学和“讲授—讨论”模式,主要是通过培训提高中学教师的业务水平,使其胜任教学工作。教研结合模式则是通过培训,一方面提高中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增强中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运作过程,一般表现为:选择科研方向—确定科研课题—寻求辅导教师—设计科研方案—实施课题研究—总结、实践科研成果。
这种教学模式对学员的学识、理论与修养要求较高,只适宜在骨干教师中进行。
4.微格教学模式。微格教学是侧重于培训学员教育教学技能的模式。它将课堂教学技能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的技能单元,对每一种技能进行逐个示范学习和训练。其运作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事先的学习、观摩—确定培训技能的目标—编写微格教案—微格教学实践(微型课堂、角色扮演、课堂录像)—研究、评价(重放录像、自我分析、讨论评价)—修改教案—教学实习。
微格教学能够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过程进行反复练习,培训效果比较理想。但其对教学设备的要求较高,如必须有摄像设备、教学实验室。因此,这种教学模式目前只适宜在小范围内开展。
5.远距离教学模式。远距离教学模式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传输手段,建立起一个开放式的课堂。它完全没有时间和距离的限制,使教师不离开工作岗位便可接受培训。对在职教师来讲,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比较灵活的教学模式。
远距离教学模式同其他教学模式一样,具有完整的教学运作程序,主要包括:确定培训目标—学员收听、收看或调用软件—自学教材—完成作业或实践—参加考核。笔者认为,远距离教学模式应是我省中学教师培训发展的主要方向。
三、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一项学术性很强的工作,它既涉及教育科学的发展现状,又涉及教育对象的实际要求。要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首先必须明确课程设置的指导原则。
根据教育科学的有关理论和新课改的目标要求,中学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针对性与实用性、科学性与先进性统一的原则。针对性与实用性是中学教师培训的出发点。强调针对性,就是要根据中学的实际教学需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强调实用性,是要求教师培训必须能够切实提高学员的教育教学能力,使学到的技能、知识能在本职工作中得到应用。但强调针对性与实用性,并不意味着忽略科学性与先进性,科学性与先进性是教师培训能否持续发展的动力保证。教师培训一方面要贴近中学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同时,又要在理论体系、知识结构等方面高于中学教育教学的现状。
二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的原则。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性,而且要注重其具体运作过程的可操作性,尽量通过教学实习和操作训练,切实提高中学教师的教学技能。
三是规范性与应变性统一的原则。为保证教师培训工作的正常教学秩序,必须制定一定的规范要求。但是,针对中学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在不影响培训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允许对原有的教学课程进行应变性调整,从而使教师培训不脱离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
依据上述指导原则,参考或借鉴其他省市教师培训的实践经验,我省中学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课程的总体设置应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三大类。通过必修课,一方面加强进修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另一方面使其掌握基础教学理论及相关专业知识,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奠定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基础。开设选修课主要侧重于帮助学员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实践课主要立足于学用结合,强化实际教学能力的训练和操作。
2.具体的课程内容设置应由四大模块构成,即专业知识、教育理论、教育教学实践及教育科研。“专业知识”以学科专业知识的补充、更新或拓宽为主,应严格区别于学历教育。“教育理论”的内容主要为中学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等。“教育教学实践”着重中学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训练,所设内容除各学科必修的专业课教学实践外,还应针对中学教学实际,设置一些公共选修课。“教育科研”的内容主要为教育科研方法、教育教学科研的新趋势、新成果介绍等,以培养中学教师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并使教师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
3.应确定若干门主干课程,分别作为相应层次进修教师的必修课。需要指出的是,科学的课程设置,应在满足新课改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与我省中学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按需设置课程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四、考核方式
当前,我省中学教师培训尚未形成一套有序的考核制度,考核方式较为单调,一般情况下,脱产班采用的是考试制,半脱产班为考试与开卷考查相结合。随着教师培训工作的全面展开,这种沿袭学历教育体制下的考核方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师培训的实际要求,因而,探索合理、科学的考核方式,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从此前我们进行的问卷调查反馈的信息来看,赞成闭卷考试的比例仅为9.9%,33.7%的人希望开卷考试,52.5%的人希望采用综合考核方式。就考核方式,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考核应是闭卷考试、开卷考查和实践考核三位一体。对主干必修课和某些公共必修课,可保留闭卷考试的方式。公修课和专业理论课的考核宜采用能显示理论分析能力的调研报告、研究论文等开卷考查方式。某些专业选修课(如观摩课、技能演示、实验设计等)的考核宜采用能显示教育教学实际操作能力的实践考核方式。
2.建立跟踪考核考查制度。对于接受业余培训的中学教师,要建立考核档案,一方面按计划对培训课程的内容进行考试和考查,成绩记录在案。另一方面,对其日常的教学工作实践进行跟踪考查。具体可分为三个步骤:一是接受培训的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定期写出教育教学实践报告或上交一份教案;二是由接受培训教师任职的学校组成评课小组,进行听课、评议,并对其日常教学工作成绩作出评价;三是由施教院校根据进修教师的实践报告和所在学校的评价,作出综合考核,评出等级。
3.考核的计分标准,应取消百分制。无论是闭卷考试、开卷考查,还是实践考核,均应以优、良、合格、不合格的等级评定。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培训是一项开拓性的教育实践,同时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调查和研究,有许多做法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检验。本文只是对其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一些还不成熟的看法。随着我省中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全面展开和深入发展,对教师培训的理论探索也必将得到深化。
(责 编 流 水)
一、培训方式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教师培训是面向中学各学科在职教师的成人教育,受教育对象呈现较复杂的多层次性。主要表现为:在年龄上有老、中、青等年龄层次;在学历上有专科、本科及研究生等学历层次;在职称上有特级、高级、一级、二级等层次。不同层次的教师在教育理论基础、教学技能、记忆能力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别。同时,由于目前中学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较大,工学矛盾突出。因此,必须广开学路,采用多形式、多渠道、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和办班类型,才能切实搞好中学教师的培训工作。
目前,我国及我省中学教师培训的方式主要有以远程网络教学为主的业余进修、半脱产及全脱产学习三种。
远程网络业余培训是在一定的期限内,通过网上辅导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完成规定的自修课程。在发达国家中,较普遍地采用该培训方式,我国绝大部分省市也采用了这种方式。该培训方式的突出优点表现在灵活、自主、不影响教学等方面。但其也有明显的不足,如学员分散、不宜管理、易流于形式等。
半脱产培训一般采用集中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即利用寒暑假、双休日等时间集中面授辅导,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培训期限多为1~2年。半脱产培训的学习时间较为分散,学员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较灵活,对正常教学秩序影响不太大,但这种方式学习期限长,时间相对分散,效果并不理想。
全脱产培训一般是对教师进行短期的集中学习,时间多为1~2个月,这种培训方式学习时间集中,且暂时不受家庭事务干扰,考核制度和教学手段也相对规范,故培训效果比较突出。但全脱产培训方式对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较大。此前,笔者通过问卷的形式,分别对不同地区的近百名中学教师进行了调查,从所反馈的信息来看,有33.7%的中学教师赞成全脱产培训,15.4%的赞成半脱产,27.6%的赞成网络业余自学。由此可见,全脱产培训方式较受培训对象的欢迎。遗憾的是,我省中学校长对脱产培训方式赞成程度普遍不高,这显示出脱产培训方式对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确实存在一定的影响。
如何化解工学矛盾,摸索出适合我省省情的培训方式呢?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及我省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为减少工学矛盾,我们宜采用以网络业余教学为主,辅以寒暑期全脱产、周末半脱产学习的培训方式。暑期全脱产学习期限不宜超过两个月,短者也可为三四周。针对半脱产培训方式学习期限过长的劣势,在不降低培训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学习期限,一般以不超过两年为宜。针对网络业余自学易流于形式的弊端,应严格考核制度,加强学籍管理。通过不同的培训方式,可以切实解决我省中学教师培训中存在的困难。
二、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基本运作方式的设定和构筑。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育对象,对教学模式的要求和设定也不同。教师培训作为成人的学历后教育,自然不能沿袭学历教育体制下的教学模式,必须有新的教学模式。以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为着眼点,结合我省中学教师的实际工作状况,目前可尝试运用的教学模式有如下几种:
1.岗位自学模式。岗位自学模式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在职自学,实现培训目标。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该教学模式有着突出的优点。其一,在职学习不会造成工学矛盾。其二,教师可主动、灵活安排学习时间。然而,由于岗位自学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分散自学来进行,易出现放任自流、学习效果差等弊端。因此,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第一,设定明确的培训目标,使接受培训的教师学有所依,有所追求;第二,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第三,定期考核。
2.“讲授—讨论”模式。这是以课堂教学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师讲授、学员学习及师生之间的讨论为具体运作方式的培训模式。讲授与讨论两者间的时间比例一般为6∶2或5∶2。这种模式是对学员进行集中的讲授,与学员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具有突出的优点:一是可充分发挥施教者各方面的优势,学员接受效果好;二是反馈及时。通过讲授和师生间的讨论交流等,教师可及时得到学员的学习信息反馈,调整教学内容,满足学员的要求。
3.教研结合模式。前述岗位自学和“讲授—讨论”模式,主要是通过培训提高中学教师的业务水平,使其胜任教学工作。教研结合模式则是通过培训,一方面提高中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增强中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运作过程,一般表现为:选择科研方向—确定科研课题—寻求辅导教师—设计科研方案—实施课题研究—总结、实践科研成果。
这种教学模式对学员的学识、理论与修养要求较高,只适宜在骨干教师中进行。
4.微格教学模式。微格教学是侧重于培训学员教育教学技能的模式。它将课堂教学技能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的技能单元,对每一种技能进行逐个示范学习和训练。其运作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事先的学习、观摩—确定培训技能的目标—编写微格教案—微格教学实践(微型课堂、角色扮演、课堂录像)—研究、评价(重放录像、自我分析、讨论评价)—修改教案—教学实习。
微格教学能够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过程进行反复练习,培训效果比较理想。但其对教学设备的要求较高,如必须有摄像设备、教学实验室。因此,这种教学模式目前只适宜在小范围内开展。
5.远距离教学模式。远距离教学模式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传输手段,建立起一个开放式的课堂。它完全没有时间和距离的限制,使教师不离开工作岗位便可接受培训。对在职教师来讲,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比较灵活的教学模式。
远距离教学模式同其他教学模式一样,具有完整的教学运作程序,主要包括:确定培训目标—学员收听、收看或调用软件—自学教材—完成作业或实践—参加考核。笔者认为,远距离教学模式应是我省中学教师培训发展的主要方向。
三、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一项学术性很强的工作,它既涉及教育科学的发展现状,又涉及教育对象的实际要求。要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首先必须明确课程设置的指导原则。
根据教育科学的有关理论和新课改的目标要求,中学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针对性与实用性、科学性与先进性统一的原则。针对性与实用性是中学教师培训的出发点。强调针对性,就是要根据中学的实际教学需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强调实用性,是要求教师培训必须能够切实提高学员的教育教学能力,使学到的技能、知识能在本职工作中得到应用。但强调针对性与实用性,并不意味着忽略科学性与先进性,科学性与先进性是教师培训能否持续发展的动力保证。教师培训一方面要贴近中学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同时,又要在理论体系、知识结构等方面高于中学教育教学的现状。
二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的原则。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性,而且要注重其具体运作过程的可操作性,尽量通过教学实习和操作训练,切实提高中学教师的教学技能。
三是规范性与应变性统一的原则。为保证教师培训工作的正常教学秩序,必须制定一定的规范要求。但是,针对中学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在不影响培训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允许对原有的教学课程进行应变性调整,从而使教师培训不脱离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
依据上述指导原则,参考或借鉴其他省市教师培训的实践经验,我省中学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课程的总体设置应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三大类。通过必修课,一方面加强进修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另一方面使其掌握基础教学理论及相关专业知识,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奠定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基础。开设选修课主要侧重于帮助学员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实践课主要立足于学用结合,强化实际教学能力的训练和操作。
2.具体的课程内容设置应由四大模块构成,即专业知识、教育理论、教育教学实践及教育科研。“专业知识”以学科专业知识的补充、更新或拓宽为主,应严格区别于学历教育。“教育理论”的内容主要为中学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等。“教育教学实践”着重中学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训练,所设内容除各学科必修的专业课教学实践外,还应针对中学教学实际,设置一些公共选修课。“教育科研”的内容主要为教育科研方法、教育教学科研的新趋势、新成果介绍等,以培养中学教师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并使教师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
3.应确定若干门主干课程,分别作为相应层次进修教师的必修课。需要指出的是,科学的课程设置,应在满足新课改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与我省中学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按需设置课程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四、考核方式
当前,我省中学教师培训尚未形成一套有序的考核制度,考核方式较为单调,一般情况下,脱产班采用的是考试制,半脱产班为考试与开卷考查相结合。随着教师培训工作的全面展开,这种沿袭学历教育体制下的考核方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师培训的实际要求,因而,探索合理、科学的考核方式,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从此前我们进行的问卷调查反馈的信息来看,赞成闭卷考试的比例仅为9.9%,33.7%的人希望开卷考试,52.5%的人希望采用综合考核方式。就考核方式,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考核应是闭卷考试、开卷考查和实践考核三位一体。对主干必修课和某些公共必修课,可保留闭卷考试的方式。公修课和专业理论课的考核宜采用能显示理论分析能力的调研报告、研究论文等开卷考查方式。某些专业选修课(如观摩课、技能演示、实验设计等)的考核宜采用能显示教育教学实际操作能力的实践考核方式。
2.建立跟踪考核考查制度。对于接受业余培训的中学教师,要建立考核档案,一方面按计划对培训课程的内容进行考试和考查,成绩记录在案。另一方面,对其日常的教学工作实践进行跟踪考查。具体可分为三个步骤:一是接受培训的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定期写出教育教学实践报告或上交一份教案;二是由接受培训教师任职的学校组成评课小组,进行听课、评议,并对其日常教学工作成绩作出评价;三是由施教院校根据进修教师的实践报告和所在学校的评价,作出综合考核,评出等级。
3.考核的计分标准,应取消百分制。无论是闭卷考试、开卷考查,还是实践考核,均应以优、良、合格、不合格的等级评定。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培训是一项开拓性的教育实践,同时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调查和研究,有许多做法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检验。本文只是对其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一些还不成熟的看法。随着我省中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全面展开和深入发展,对教师培训的理论探索也必将得到深化。
(责 编 流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