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代务农的霍家传统,在霍元甲曾孙霍自正那里自然遵循着,因为他一直在霍家祖居的小南河村,所以在霍元甲众多子孙中,不离乡土的他成为最好的代言人。
迷踪拳神话
迷踪拳这种家传绝技,到了霍自正这代人身上,还剩下多少?谁也不知道,因为霍家人早就不与外界人交手了。
上世纪80年代,香港电视剧《霍元甲》在大陆播放,每天从各地来霍家拜访的人曾络绎不绝,其中不乏来“访”者——霍家人们管上门来寻求交手的武林中人的到来称为来访。
当时令霍自正他们紧张的,倒不是来交手的人武功有多高,而是不堪承受的经济压力。当时家境窘迫,住宿在农村不成问题,当时霍家传下来的6间土房虽然破败,但是还在,“都睡在我们家的大土炕上”。
吃的勉强能供应,可是总凭白支出那么多东西,让人心中不甘,“有的人住上十天半月不肯离开,走的时候还要问你拿路费”。
怎么说都不走的最麻烦,当时有个厦门来的“戳脚派”高手,非要和霍自正动手,可是霍自正从小就被教育,练武是为扶贫济弱,强身健体,说什么都不肯交手,最后送了一套迷踪拳谱,对方才离开。
霍自正反复强调自己的武功练得不好。在乡村,迷踪拳还是采用师徒相传方式,霍自正的拳法就传自他父亲霍文亭。“他20岁时候就是村里的私塾老师,喜文不喜武,所以自他那里就没学好,我学得更不好了。”
霍家的尊严
在村里人看来,霍自正的脾气远比他的父亲随和,有一点却一样,就是对霍元甲的尊重,“在他们家人看来,霍元甲不仅是武功高手,也是使家族发扬光大的一位先祖”。
霍元甲的婚姻和影视剧传说的不同,他始终只有一个妻子:王氏,王氏是邻村村民,据说个头很高,因常年劳动而消瘦,她留下了一张照片,才使后人得以知道面貌,“看上去很慈善,她在与霍元甲成亲时住的土房里住了一辈子,后来修复的那种高大的砖瓦房和她毫不相干”。
霍家家境一直不富裕,1910年,霍元甲去上海打擂,病死在异乡后,她不得不支持门户,当时身上还有遗腹女霍东琴,“幸亏她性格坚强,才使霍家一直支持下来”。王氏直到1960年才去世。
也许就是因为王氏在家族留下的坚强形象,使霍家人一直对影视剧的表现不满,香港版电视剧上演后,来采访的记者对霍元甲的情史大为关心,霍元甲的女儿霍冰如当时还活着,很生气地说:“我爸爸从没娶过小老婆。”
当时已移居到天津市区的霍元甲另一个重孙霍自珍也对上世纪80年代电视剧引发的热潮很反感,“那些记者跑我们家住着,一住两三天,管吃管住,说是要宣扬霍元甲的精神,可是我看他们都是为了商业目的。他是国难时代的英雄,不是商业电影里描写的那么个人。”
霍自正和霍家很多后人一样,都不愿意在外面张扬露面,大家唯一对霍元甲的纪念方式,是春节时候去给霍元甲上坟,大年三十去小南河村放炮仗,然后亲戚们聚聚,完全是传统的乡村纪念方式。
迄今为止,霍家后人中吃武术饭的只有一个,是霍自正的表侄女,她很小时候上武术学校接受专业训练,现在是某大学的武术教练。
霍元甲活在霍家人的记忆中,平静如水。
(健 摄摘自《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