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论中国社会学的田野调查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7506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野调查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在中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居于核心位置.恢复重建后的社会学田野调查在挖掘中国社会结构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揭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的一些重要特征.新时代要求社会学的田野调查更加深入地把握时代脉搏,需要通过总结田野调查的发展经验,提倡继承和发展费孝通“将心比心”的田野调查,推动迈向人民的社会学的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关于信息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主要从立足于信源到立足于信号,再到立足于信宿的信息理解过程.三类基本的信息理解为信息理解的范式转换奠定了基础,将三类信息理解看作三个“桥墩”,就可以架起通向信息更到位理解的“桥梁”,超越目前关于信息普遍的信息编码理解.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展开中,信息的感受性关系日益开显: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而是一种基于物能的感受性关系,其成熟形态即信宿和信源间的感受性关系过程.而作为机器信宿与信源相互作用的产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及其发展使信息不断展开,从而不仅涉及哲学和科
韩国与拉美之间的经贸合作是20世纪末以来韩国积极向发展中国家市场拓展的重要体现.韩国积极进军拉美主要出于获取初级产品和原材料、扩大韩国在拉美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的考量.拉美国家为了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并更多地获取高附加值产品,也普遍实行“向东看”的对外经济战略.韩国与拉美的经贸合作为双方创造了诸多机会,提升了各自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和影响力,同时也实现了优势互补.但双方差距也逐渐拉大,“南北差异”较为明显.未来一段时间,基础设施将成为推动双方经贸关系的重要抓手,韩国会与更多拉美国家尤其是古巴和中美洲国家
中国的减贫成就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但中国的贫困治理不是一个单维度的减贫政策,而是一个以消除贫困为目标的国家主导的系统治理工程.贫困治理的渐进平衡模式发轫于中国的发展减贫经验,通过联动、协同和演进三重机制的共同影响,推动中国经济从不平衡增长过渡到平衡发展.这个模式既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也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普遍性逻辑.通过对埃塞俄比亚、加纳和尼日利亚三个非洲国家减贫实践的分析可以发现,渐进平衡模式为理解发展中国家贫困治理效果提供了一般性分析框架,揭示了政府、社会和市场在经济增长和减贫之间的互动关系
启蒙时代早期,由于国际局势的变化与科学研究的需要,欧洲掀起了知识人赴殖民地探险的热潮,1735年法国科学院派出的秘鲁大地测量团正是其中一例.拉·孔达米纳作为该测量团的领袖,领导了地球赤道弧度的测量,并且撰写了沿亚马孙河流域的旅行文学作品.拉·孔达米纳将探险活动的全部荣誉和成果都冠以法国国王的名字,并将探险目的 的科学性视为法兰西文化先进性的表现.在探险过程中,拉·孔达米纳对殖民地的植物进行了整理分类,试图借助殖民地测量数据定义公制度量单位,并且对原住民族群展开观察.其旅行书写则记录了这些活动,并用启蒙话语
2019年,美国正式推出“美洲增长”倡议,在参与国、战略意图、集中领域等方面都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存在相似性,让人不禁怀疑这一倡议是否对中国与拉美共建“一带一路”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基于两者的异同,在阐释“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拉美经贸发展特征的基础上,重点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检验“美洲增长”倡议对中拉进出口贸易及投资合作的影响,发现“美洲增长”倡议显著地阻碍了中国对拉美的直接投资,却未对中国与拉美的贸易带来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一结果可能是三方面的原因所致:一是“美洲增长”倡议提出的时间较短,经济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给拉美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冲击,在贫困率大幅攀升的同时,收入不平等状况加剧,整个社会阶层收入结构向下移动.疫情造成的健康损失、经济停摆、大规模失业以及社会隔离措施的实施,使社会弱势群体遭受到更大的冲击,生活状况恶化.为应对疫情,拉美各国出台了大规模的应急性社会保护措施,包括现金和实物转移支付计划以及缴费型社会保险项目两大类,对于保障特殊时期低收入、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起到一定作用.但这场危机与拉美地区固有的经济社会不平等、财富分配不公、劳动力市场非正规化、卫生建康体系薄弱以及社会保障制度
“这次全会决议对百年奋斗历程中党注重进行党史学习教育作了全面总结”,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体现了我们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的新认识,这方面更要深入学习领会,以利于更好认识和把握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在良法善治的理想下,如何实现法治与效能的并行共进是政府治理现代化必须面对的大问题.不同于西方语境中基于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互动所形成的“法治—效能”张力,中国政府治理中的“法治—效能”关系内生于法治建设与效能建设相交织的政府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因此,法治政府建设与政府效能建设既相互依存,又引发了行政自制与权能扩容、刚性法律与动态治理、封闭结构与开放系统、个体权利与技术特权等多重紧张关系.既有的法治评估、包容性法治与技术规制调适框架对规则、程序与证据等关键统合要素均有不同程度的遗漏或疏忽,而法社会学、元治理思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刻总结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百年历程,明确将“坚持理论创新”作为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突显了理论创新在推进党的伟大事业中的关键作用,揭示了我们党不断从成功走向成功的制胜密码.深入学习、全面领会并自觉运用这条历史经验,必须坚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二战期间,阿根廷的中立立场以及对“泛美主义”的抵制与美国构建美洲安全防御体系的目标相背离,促使美国诉诸经济制裁、武器禁运、拒绝外交承认等强硬措施对阿根廷进行制裁.为提升制裁效果,美国寻求英国的合作,要求英国在阿根廷问题上与之步调一致,甚至建议英国将英阿肉类贸易合同作为筹码,威胁阿根廷尽快改弦易辙.然而,由于英国在阿根廷存在巨大经济利益,致使它对阿根廷中立立场的解读以及在肉类贸易合同谈判、对阿外交措施等方面的主张和看法,与美国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分歧.这些分歧主要源于在对阿政策上,英美两国的立场和出发点迥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