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画画的人每天想的大多是有关画画的问题。有的艺术家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评艺文章,也有的只愿用画笔记录思想。由于自己不擅文采,也没有评职称的压力,至今没写下长篇大论。但是,毕竟天天想着画画这点事,经常会有记录思想火花的冲动。所以,留下的都是些思想的碎片。
一、粗粝的精致
在艺术道路上行走,对“美”的概念的理解也在不断变化。刚开始学画时,对古典的唯美的很有兴趣,对自然美进行提升,使之更加理想化,自以为在这方面是可塑之才,这种审美取向比较容易被大众所欣赏和接受。然而,渐渐地,唯美主义不能完全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了,它美化了生活,却放弃了对生活的反思和批判,而对于一个艺术工作者,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对生活做出自己的判断,发出自己的声音,使自己的劳动能够融入到人类精神建构的整体之中,不仅仅是画几张美女图挂客厅而已。
鉴于以上的认识,久而久之,自己的审美趣味也由唯美转向表现。心中敬重的艺术家也由安格尔、大卫、布格罗变为了伦勃朗、戈雅、柯勒惠支、巴巴、基弗、佩尔梅克等。对于精细、平滑、腻乎乎的作品不再欣赏,而对那些不拘小节,手法概括、简练、粗犷,直奔精神而去的作品神往痴迷。往往,这类作品有一个特质:粗粝的精致。
粗粝是表象,就是在语言上,不再注重客观物象的精细描绘,取而代之的是粗犷而概括的手法,看上去似乎过于草率,但是,作品的感情和精神表达却非常精致。由粗粝终达到精致,这是我神往的艺术。
二、合理的荒诞
艺术不是真正的生活,艺术是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荒诞在生活中被人嗤笑,但是,在艺术中荒诞有时可以变得合理,甚至能够带来某种独特的意味。
最具荒诞性的当然是超现实主义了,似乎越怎么离谱越怎么来,给人奇特之感。一块钟表绵软地挂在树枝上,一个人体也是一座山,人可以独步青云……有一种说法,艺术追求的就是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
荒诞本身可以给人新奇之感,但这并不是艺术的真正目的,一不小心,它也可以演变成一种好玩的游戏。游戏哪怕可以拓宽人的思维,让人享受到快乐,终究偏离了轨道。艺术中的荒诞,是通过某种不合常理的组合暗示出一个艺术家思考的问题,或者是一种不可言说的意味。刘小东就深谙荒诞的趣味。一个戴着大墨镜的盲人、拄着拐杖、手上提着一块猪肉走在大街上,远处一辆军车满载着一车军人……两个年轻人在河边烧耗子……一辆装满赤裸男人体和液化气瓶的货车……这些也许来源于生活,但是荒诞味十足。
荒诞的情趣大多是逆向思维,不按常理出牌。通常现实生活中根本不会在一起的事物,经艺术家的巧妙组合,奇迹般地合理共存了,而且生发出一种别样的趣味,值得观者慢慢品味。高级的荒诞是艺术家对生活深刻思考的体悟,目的不是让人惊奇,是让欣赏者久久回味。低级的荒诞只是逗人一笑,仅此而已。
三、精神的质感
初学素描,老师要求画出物品的质感,铁皮有铁皮的硬度,酒瓶有酒瓶的透明,苹果有苹果的香脆,衬布有衬布的绵软……当时眼前一亮,原来画画还有这么多讲究很长一段时间,都以画出物象的质感为乐,感觉像是掌握了一门绝活,不过这都是骗骗小孩的把戏,时间长了就不过瘾了,终究这是画画最基本的基本功,在艺术表达里并不是最重要的内容。写这个题目是看了俞哓夫的文章,发现了“质感”新的内涵。俞晓夫不仅画画让我折服,文章也足够犀利,常有匪夷所思之语。他说:“难的是你要画出你自己精神品质的质感。”这种表达道出了我久违的思考。
一个成熟的艺术家,无论他画什么,怎么画,一看,就是他的作品,似乎上面做了标记。从前,我认为是形式促成了一个艺术家的独特风格,又不见得准确,也想不出更好的表述。“精神品质的质感”很是精辟的表达。一个艺术家所画的题材可以变,画法可以变,唯独有一种东西必须贯穿始终,那就是精神品质的质感。这种质感是你画面上所独有的,它来自你精神世界的深处。如果你的画没有辨识度,说明你没有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精神架构。这种精神架构的形成,是多方面学养的化学反应。画人物也好,画风景也罢,都将是你精神品质的外化。只要用心去感悟和表达,终将彰显出你独有的精神品质的质感。
四、绘画与材料
自从公元15世纪早期,尼德兰画家凡·艾克兄弟发明调色油技法以来,油画已经走过了600年的发展历程。在漫长的发展中,从语言到审美积累了庞大而丰富的传统,这是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对它展开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了解不同流派与不同主义的各种艺术主张,主义与主义之间是如何反叛而革新的,掌握了期间的发展脉络,就像寻得了打开一扇扇艺术迷宫之门的钥匙。学习和继承是我们的手段,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理所当然要创造出属于我们时代的艺术。这时,你也许可以在大师如林的传统绘画生态中找到一片生存之地。但是,如果你既深深地喜爱着绘画又对油画的表现潜力感到不满,其他材料媒介的介入也许可以激活画面的视觉能量。
选择本身是自由的,一旦进入了选择的领地,就必须尊重它的规范。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的性能,需要通过大量的试验来了解。在当代,我们还得有这样的胸怀:传统的绘画语言我们要悉心研究和学习,以为创作服务,同时,新的材料媒介也可以积极地吸收进来,只要是精神表达的需要,是我们的兴趣所致。
五、严谨
一次,邢啸声先生给我们讲西班牙艺术,介绍到洛佩兹时说:他一张作品经常要画好几年,比如一幅春天写生的风景,随着季节的变化,景色也随之而变,他就把这幅半成品搁置起来,等来年的春天再去原地接着写生,要是还没画完,隔年再来,直到完成。画一棵树,为了使树枝树叶的位置不变,把每根树枝固定起来,以便写生。可谓严谨到刻板。
印象派画家们为了真实地记录某个特定时间的景色,一幅画经常许多天只在特定时间段去画。莫奈为了画鲁昂大教堂,在教堂对面租了一间房,天天细心观察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光线下教堂的色彩变化,画出了50多幅别样多彩的组画,叹为观止。乌格罗的作品每个造型都是用尺子量出来的,即使是完成的作品,也会留下许多丈量的痕迹。欧洲许多画家有一种很了不起的特质——严谨,有时严谨到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他们有发达的感觉,更有高度的理性。
当浮躁变成现实的主流,严谨就愈发变得可贵。严谨是一种画画的态度,人生的态度。
六、野性与国养
可以这样说,艺术有两种,一种是野性的艺术,一种是圈养的艺术。野性不是要装疯卖傻,故作疯狂,而是总带着点不走寻常路的意思。圈养的艺术像个新兵一样只会正步走,生怕走偏了道。
碎片虽然构不成宏大的整体,但是,他们像是黑夜里的点点星光,照亮着我前行的道路。
一、粗粝的精致
在艺术道路上行走,对“美”的概念的理解也在不断变化。刚开始学画时,对古典的唯美的很有兴趣,对自然美进行提升,使之更加理想化,自以为在这方面是可塑之才,这种审美取向比较容易被大众所欣赏和接受。然而,渐渐地,唯美主义不能完全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了,它美化了生活,却放弃了对生活的反思和批判,而对于一个艺术工作者,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对生活做出自己的判断,发出自己的声音,使自己的劳动能够融入到人类精神建构的整体之中,不仅仅是画几张美女图挂客厅而已。
鉴于以上的认识,久而久之,自己的审美趣味也由唯美转向表现。心中敬重的艺术家也由安格尔、大卫、布格罗变为了伦勃朗、戈雅、柯勒惠支、巴巴、基弗、佩尔梅克等。对于精细、平滑、腻乎乎的作品不再欣赏,而对那些不拘小节,手法概括、简练、粗犷,直奔精神而去的作品神往痴迷。往往,这类作品有一个特质:粗粝的精致。
粗粝是表象,就是在语言上,不再注重客观物象的精细描绘,取而代之的是粗犷而概括的手法,看上去似乎过于草率,但是,作品的感情和精神表达却非常精致。由粗粝终达到精致,这是我神往的艺术。
二、合理的荒诞
艺术不是真正的生活,艺术是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荒诞在生活中被人嗤笑,但是,在艺术中荒诞有时可以变得合理,甚至能够带来某种独特的意味。
最具荒诞性的当然是超现实主义了,似乎越怎么离谱越怎么来,给人奇特之感。一块钟表绵软地挂在树枝上,一个人体也是一座山,人可以独步青云……有一种说法,艺术追求的就是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
荒诞本身可以给人新奇之感,但这并不是艺术的真正目的,一不小心,它也可以演变成一种好玩的游戏。游戏哪怕可以拓宽人的思维,让人享受到快乐,终究偏离了轨道。艺术中的荒诞,是通过某种不合常理的组合暗示出一个艺术家思考的问题,或者是一种不可言说的意味。刘小东就深谙荒诞的趣味。一个戴着大墨镜的盲人、拄着拐杖、手上提着一块猪肉走在大街上,远处一辆军车满载着一车军人……两个年轻人在河边烧耗子……一辆装满赤裸男人体和液化气瓶的货车……这些也许来源于生活,但是荒诞味十足。
荒诞的情趣大多是逆向思维,不按常理出牌。通常现实生活中根本不会在一起的事物,经艺术家的巧妙组合,奇迹般地合理共存了,而且生发出一种别样的趣味,值得观者慢慢品味。高级的荒诞是艺术家对生活深刻思考的体悟,目的不是让人惊奇,是让欣赏者久久回味。低级的荒诞只是逗人一笑,仅此而已。
三、精神的质感
初学素描,老师要求画出物品的质感,铁皮有铁皮的硬度,酒瓶有酒瓶的透明,苹果有苹果的香脆,衬布有衬布的绵软……当时眼前一亮,原来画画还有这么多讲究很长一段时间,都以画出物象的质感为乐,感觉像是掌握了一门绝活,不过这都是骗骗小孩的把戏,时间长了就不过瘾了,终究这是画画最基本的基本功,在艺术表达里并不是最重要的内容。写这个题目是看了俞哓夫的文章,发现了“质感”新的内涵。俞晓夫不仅画画让我折服,文章也足够犀利,常有匪夷所思之语。他说:“难的是你要画出你自己精神品质的质感。”这种表达道出了我久违的思考。
一个成熟的艺术家,无论他画什么,怎么画,一看,就是他的作品,似乎上面做了标记。从前,我认为是形式促成了一个艺术家的独特风格,又不见得准确,也想不出更好的表述。“精神品质的质感”很是精辟的表达。一个艺术家所画的题材可以变,画法可以变,唯独有一种东西必须贯穿始终,那就是精神品质的质感。这种质感是你画面上所独有的,它来自你精神世界的深处。如果你的画没有辨识度,说明你没有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精神架构。这种精神架构的形成,是多方面学养的化学反应。画人物也好,画风景也罢,都将是你精神品质的外化。只要用心去感悟和表达,终将彰显出你独有的精神品质的质感。
四、绘画与材料
自从公元15世纪早期,尼德兰画家凡·艾克兄弟发明调色油技法以来,油画已经走过了600年的发展历程。在漫长的发展中,从语言到审美积累了庞大而丰富的传统,这是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对它展开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了解不同流派与不同主义的各种艺术主张,主义与主义之间是如何反叛而革新的,掌握了期间的发展脉络,就像寻得了打开一扇扇艺术迷宫之门的钥匙。学习和继承是我们的手段,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理所当然要创造出属于我们时代的艺术。这时,你也许可以在大师如林的传统绘画生态中找到一片生存之地。但是,如果你既深深地喜爱着绘画又对油画的表现潜力感到不满,其他材料媒介的介入也许可以激活画面的视觉能量。
选择本身是自由的,一旦进入了选择的领地,就必须尊重它的规范。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的性能,需要通过大量的试验来了解。在当代,我们还得有这样的胸怀:传统的绘画语言我们要悉心研究和学习,以为创作服务,同时,新的材料媒介也可以积极地吸收进来,只要是精神表达的需要,是我们的兴趣所致。
五、严谨
一次,邢啸声先生给我们讲西班牙艺术,介绍到洛佩兹时说:他一张作品经常要画好几年,比如一幅春天写生的风景,随着季节的变化,景色也随之而变,他就把这幅半成品搁置起来,等来年的春天再去原地接着写生,要是还没画完,隔年再来,直到完成。画一棵树,为了使树枝树叶的位置不变,把每根树枝固定起来,以便写生。可谓严谨到刻板。
印象派画家们为了真实地记录某个特定时间的景色,一幅画经常许多天只在特定时间段去画。莫奈为了画鲁昂大教堂,在教堂对面租了一间房,天天细心观察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光线下教堂的色彩变化,画出了50多幅别样多彩的组画,叹为观止。乌格罗的作品每个造型都是用尺子量出来的,即使是完成的作品,也会留下许多丈量的痕迹。欧洲许多画家有一种很了不起的特质——严谨,有时严谨到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他们有发达的感觉,更有高度的理性。
当浮躁变成现实的主流,严谨就愈发变得可贵。严谨是一种画画的态度,人生的态度。
六、野性与国养
可以这样说,艺术有两种,一种是野性的艺术,一种是圈养的艺术。野性不是要装疯卖傻,故作疯狂,而是总带着点不走寻常路的意思。圈养的艺术像个新兵一样只会正步走,生怕走偏了道。
碎片虽然构不成宏大的整体,但是,他们像是黑夜里的点点星光,照亮着我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