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以学生主动参与,在活动中,积累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高效课堂
长期从事道德与法治教学,在教学中通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得出了一些經验,并在教学中应用,取得了一定得效果。下面,我就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谈谈我的认识与做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搭建学生平台,突出学生主体
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充分认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课堂教学模式。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时间,要适时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昔日那种端坐在教室里,双手背在身后的学生听课、两眼注视黑板的严厉要求,将由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身份是组织者、实施者,起着主导的作用。
二、认真研读课标,弄清编排体系,整合好教材
教师要认真研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新课程标准是编写课本的依据,也是进行思品课堂教学的准则。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在总的设计上,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以青春生命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以及全球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领域,凝练三年六册教材各个单元的学习主题,统筹安排各年级教育。
如:教材修订中落实的要求具体表现为:课程标准是唯一的、重要的依据,逐条对应,既有拆解也有整合;教育的内容方面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会议精神为题材,最终落实到立德树人,突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在国家意志、社会良序生活的需要与青少年生命成长之间、青少年自身的学习与生活需要之间找到一种既科学又艺术的联结与契合,让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之光照亮生命、进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突出了有专题、有渗透,显隐结合、多维展开,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三、结合课程标准,弄清学生学情,明确教学方向
组织选用教材内容,可以不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教学安排,结合学生不同学段所体现出来的主要问题,去确定各个年级的教育主题,围绕教育主题扩展教学内容。
我在教学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融入在教材中,以丰富和提升教材的思想性与人文性。注意选择适切的、在现代生活中仍富有生命活力的材料;多处行文使用思想深邃、语言凝练的古文句来表达;在相关链接、活动设计等栏目中采取多种形式有机渗透。“以有意义的生活主题”,作为独立的知识点来,组织课堂教学,按照《新课程标准》指出的“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来组织教学;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道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知识,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根据学生对价值取向的观点,让学生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来指导学生学习,这也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导向正确,内容科学”的要求。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闪光点,结合课标的要求,引导学生去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积极向上的观点,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呈现方式要生动活泼、丰富多样,有利于学生自学”。
四、明确学习重点,阶段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要明确各年级学习的重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实意义是在于培养学生对于实现社会的现代化,为今后在工作中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重要的铺垫。当今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实际上是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单一的教学方式的变革,要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通过学生的学习,着重从学生的能力培养着手。
我在教学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确立了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如:学生刚进入七年级,在心理上、身理上以及学习方法上,都有截然不同的感悟。于是乎,在七年级时,就要这里着力培养学生的适应环境的能力;适度调节学生的各方面的情绪;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独立处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自尊心,就要引导学生在对待同学关系时,应该如何去正确处理;而九年级是学生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学生面临自己独当一面的“十字路口”,即:升学与就业的选择,就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这两种路子的选择。
五、抓注课改方向,明确育人目标,有效提升能力
弄清教材各部分地位与作用。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本质上是对生活实践知识、实用知识的学习。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超越知识传递性的学习,必须改变简单告知对与错的方式,必须改变成人单方面的说教,走向双向平等的交流与开放的对话。为使教材不再成为学生用来记诵、应对考试的工具,为了进一步改变简单、表浅、枯燥的德育课程方式,探索教材的呈现形式,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探索道德价值观学习、法治意识形成、品德和人格形成的规律与机制。
考虑到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有一个观念认识、体验内化、践行反思相融合、循环的复杂过程,编写组努力搭建教和学的脚手架,在形态上不以对知识进行系统理论阐释为主,而是通过设计与青少年生活贴近、青少年喜爱的活动,在探究、体验、反思与分享中展开思维和情感过程,涵养品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认同。
我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将“运用你的经验”环节,或设置情境或活动导入,旨在进行学生经验的引入,与较为典型的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在此基础上,正文聚焦主题,正面陈述观点、原则;进一步展开讨论或对话,揭示矛盾、深入分析,思想交锋、聚焦,继续正面陈述更为普遍的价值通则;最后进行相关行为和行动能力方法的指导。
总之,新课改的浪潮,我们只有迎刃而上,用敏锐的时代意识、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开拓进取的精神,才能让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向着更科学、完善、实用、易教、乐学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7年 第4期;陈碧霞
[2]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分析;《情感读本》2017年 第30期;于广红
[3]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西部素质教育》 2018年03期;刘顺海
[4]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策略研究;《曲阜师范大学》 2018年;李金颖
(作者单位:广安市广安区浓溪镇初级中学校)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高效课堂
长期从事道德与法治教学,在教学中通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得出了一些經验,并在教学中应用,取得了一定得效果。下面,我就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谈谈我的认识与做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搭建学生平台,突出学生主体
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充分认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课堂教学模式。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时间,要适时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昔日那种端坐在教室里,双手背在身后的学生听课、两眼注视黑板的严厉要求,将由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身份是组织者、实施者,起着主导的作用。
二、认真研读课标,弄清编排体系,整合好教材
教师要认真研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新课程标准是编写课本的依据,也是进行思品课堂教学的准则。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在总的设计上,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以青春生命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以及全球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领域,凝练三年六册教材各个单元的学习主题,统筹安排各年级教育。
如:教材修订中落实的要求具体表现为:课程标准是唯一的、重要的依据,逐条对应,既有拆解也有整合;教育的内容方面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会议精神为题材,最终落实到立德树人,突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在国家意志、社会良序生活的需要与青少年生命成长之间、青少年自身的学习与生活需要之间找到一种既科学又艺术的联结与契合,让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之光照亮生命、进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突出了有专题、有渗透,显隐结合、多维展开,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三、结合课程标准,弄清学生学情,明确教学方向
组织选用教材内容,可以不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教学安排,结合学生不同学段所体现出来的主要问题,去确定各个年级的教育主题,围绕教育主题扩展教学内容。
我在教学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融入在教材中,以丰富和提升教材的思想性与人文性。注意选择适切的、在现代生活中仍富有生命活力的材料;多处行文使用思想深邃、语言凝练的古文句来表达;在相关链接、活动设计等栏目中采取多种形式有机渗透。“以有意义的生活主题”,作为独立的知识点来,组织课堂教学,按照《新课程标准》指出的“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来组织教学;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道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知识,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根据学生对价值取向的观点,让学生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来指导学生学习,这也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导向正确,内容科学”的要求。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闪光点,结合课标的要求,引导学生去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积极向上的观点,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呈现方式要生动活泼、丰富多样,有利于学生自学”。
四、明确学习重点,阶段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要明确各年级学习的重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实意义是在于培养学生对于实现社会的现代化,为今后在工作中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重要的铺垫。当今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实际上是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单一的教学方式的变革,要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通过学生的学习,着重从学生的能力培养着手。
我在教学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确立了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如:学生刚进入七年级,在心理上、身理上以及学习方法上,都有截然不同的感悟。于是乎,在七年级时,就要这里着力培养学生的适应环境的能力;适度调节学生的各方面的情绪;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独立处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自尊心,就要引导学生在对待同学关系时,应该如何去正确处理;而九年级是学生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学生面临自己独当一面的“十字路口”,即:升学与就业的选择,就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这两种路子的选择。
五、抓注课改方向,明确育人目标,有效提升能力
弄清教材各部分地位与作用。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本质上是对生活实践知识、实用知识的学习。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超越知识传递性的学习,必须改变简单告知对与错的方式,必须改变成人单方面的说教,走向双向平等的交流与开放的对话。为使教材不再成为学生用来记诵、应对考试的工具,为了进一步改变简单、表浅、枯燥的德育课程方式,探索教材的呈现形式,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探索道德价值观学习、法治意识形成、品德和人格形成的规律与机制。
考虑到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有一个观念认识、体验内化、践行反思相融合、循环的复杂过程,编写组努力搭建教和学的脚手架,在形态上不以对知识进行系统理论阐释为主,而是通过设计与青少年生活贴近、青少年喜爱的活动,在探究、体验、反思与分享中展开思维和情感过程,涵养品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认同。
我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将“运用你的经验”环节,或设置情境或活动导入,旨在进行学生经验的引入,与较为典型的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在此基础上,正文聚焦主题,正面陈述观点、原则;进一步展开讨论或对话,揭示矛盾、深入分析,思想交锋、聚焦,继续正面陈述更为普遍的价值通则;最后进行相关行为和行动能力方法的指导。
总之,新课改的浪潮,我们只有迎刃而上,用敏锐的时代意识、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开拓进取的精神,才能让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向着更科学、完善、实用、易教、乐学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7年 第4期;陈碧霞
[2]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分析;《情感读本》2017年 第30期;于广红
[3]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西部素质教育》 2018年03期;刘顺海
[4]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策略研究;《曲阜师范大学》 2018年;李金颖
(作者单位:广安市广安区浓溪镇初级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