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古至今,人类的不断发展中,艺术也在不断发展,中方西方不仅在文化上形成了差异,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也存在差异,但都代表着人类文化的进步。本文也分别从中西方绘画工具,画面透视形式,表现手法这三个方面来论述他们的异同点。中西方虽然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存在不同,但它们都是人类的精神创造,他们都是先人给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其终极目标都是表现美的形式,都是表现生活中的审美情怀和追求超现实生活的审美感受,这种美的感受将激励着人们去追求美的一切,中西绘画也会在未来的发展和传承中继续绽放各自的艺术光彩。
从早期人类的远古时代开始,艺术就在人类的生息繁衍中不断发展,早期作为一种粗犷、古朴、自然的方式来记录人类祖先的生活内容,后逐渐发展成装饰作用,成为丰富人类生命色彩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作为文明的承载形式的艺术,随着地域文化的衍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从而诞生了各种各样差异巨大的美术形式。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是两大绘画体系,一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另一种是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洋绘画。但由于东西方生活环境、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哲学观念的差异,使得它们在艺术创造和表现形式上形成了鲜明对比。
从绘画工具来看,对于中国绘画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毛笔和形如流水的笔触,一笔勾勒,所以对造型要求比较高,不易改动。西方绘画则重于用写实的光影和色彩来表现,他们通常会用油画笔、油画布和专门的油画颜料进行创作,通过油画笔与颜料的触碰表现形体,因为油画颜料鲜艳、富有质感,通常都会用颜料来表现事物形体,使其具有立体之感。而中国人在绘画中的表现感受则与西方完全不同,他们更注重简洁的表达,直抒胸臆,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反而在画面中没有过多的颜色。在西方特别是17世纪以后的西方,艺术家对色彩有着充分的认识,形成了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认为色彩可以表达人的感觉。因为绘画工具和表现媒介的差异使得中西绘画表现形式的差异。
从绘画透视效果来看,散点透视通常是中国画最常见的表现形式,画面中覆盖的事物较多,是一种自由的、移动的透视方法,它具有多个视点,多角度观察表现对象。其中典型代表作则是五代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画面呈现出整个夜宴的主要内容,全画卷共分夜宴、观舞、休息、演乐、迎宾共五段,每段都是互相联系而又自成一体,其采用散点透视进行构图,主人公韩熙载反复出现,通过不同的活动场面,串联成一个整体画面,使主体形象显得更加突出,堪称中国画史中的名作,并成为古代中国绘画中运用散点透视法则的重要代表作品。对于西方绘画来说,焦点透视则是最常见的绘画方式,你会在画面中抓住一个点在往周围扩散式观察。构图上它只有一个视点,一个视域、一条视平线。西方绘画中对于物体形象比较严谨,有严格的表现手法,对比例和透视也都有一定要求。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拉斐尔的油画《雅典学院》它的构图就是采用散点焦点透视的方法,我们能非常清晰的看出它与中国画透视效果的不同。
从表现手法来看,西方绘画为人物和景物的单纯组合,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拉斐尔《西斯廷圣母》中,通过圣母和简单背景的结合,塑造了伟大的圣母精神。在三百多年后的批判现实主义巨匠库尔贝的作品《石工》中,通过一老一少两个石工和烈日下的道路相结合,表现出他们贫穷的境况和低沉、悲哀的气氛。西方的绘画还强调色彩明暗、冷暖对比关系、注重光感、质感以及立体感。如鲁本斯的作品《劫夺留西帕斯的女儿》,将背景的冷色调与人物和马的暖色调魔术般的融合在一起,成为了一个自然地整体。可以看出,西方绘画作品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如果画面中暖色调面积较大就会给人愉悦、跳动的感觉;反之,如果画面中冷色调较多,就会给人沉静、理智的感觉。这好像就像音乐当中的节奏感,画面中冷暖色调的结合就好像音乐中快慢节奏的结合。
而中国画中却出现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综合表现手法,它们的结合可起到点题作用。中国绘画艺术最根本的特点是写意性,既强调了哲理性的表现又强调了抒情性的表達,这种偏重于主观情感的表达,最能体现中国绘画的艺术特色,如齐白石的《墨虾》,注重写意造型简练生动,色彩明丽轻快,笔下生物意趣横生,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最后,无论是东方绘画还是西方绘画,它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们都是以有形有色的具体形式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以及艺术家想要抒发的感情,这些感觉都是他们所感受到的,他们用绘画的形式,较为直观的来向人们展现他们心底的情感,来让我们感受着他们所感受的,了解他们所追求的。无论哪种绘画方式,作品中都赋予了最纯粹的感情投入,都是在追求艺术的“真、善、美”,都值得我们努力去学习、探究,并将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张纯桂.中西绘画艺术表现形式之比较[J].文艺评论,2009.11.
[2] 轩玉琴.论现代壁画创作中的构图特征[J].中国科技博览,2010.11.
[3] 吴学忠.试论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J].学习方法报(教研版),2012.07.
作者简介:
魏鑫(1994.10—),男,汉族,籍贯:河南省郑州市,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从早期人类的远古时代开始,艺术就在人类的生息繁衍中不断发展,早期作为一种粗犷、古朴、自然的方式来记录人类祖先的生活内容,后逐渐发展成装饰作用,成为丰富人类生命色彩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作为文明的承载形式的艺术,随着地域文化的衍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从而诞生了各种各样差异巨大的美术形式。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是两大绘画体系,一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另一种是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洋绘画。但由于东西方生活环境、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哲学观念的差异,使得它们在艺术创造和表现形式上形成了鲜明对比。
从绘画工具来看,对于中国绘画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毛笔和形如流水的笔触,一笔勾勒,所以对造型要求比较高,不易改动。西方绘画则重于用写实的光影和色彩来表现,他们通常会用油画笔、油画布和专门的油画颜料进行创作,通过油画笔与颜料的触碰表现形体,因为油画颜料鲜艳、富有质感,通常都会用颜料来表现事物形体,使其具有立体之感。而中国人在绘画中的表现感受则与西方完全不同,他们更注重简洁的表达,直抒胸臆,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反而在画面中没有过多的颜色。在西方特别是17世纪以后的西方,艺术家对色彩有着充分的认识,形成了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认为色彩可以表达人的感觉。因为绘画工具和表现媒介的差异使得中西绘画表现形式的差异。
从绘画透视效果来看,散点透视通常是中国画最常见的表现形式,画面中覆盖的事物较多,是一种自由的、移动的透视方法,它具有多个视点,多角度观察表现对象。其中典型代表作则是五代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画面呈现出整个夜宴的主要内容,全画卷共分夜宴、观舞、休息、演乐、迎宾共五段,每段都是互相联系而又自成一体,其采用散点透视进行构图,主人公韩熙载反复出现,通过不同的活动场面,串联成一个整体画面,使主体形象显得更加突出,堪称中国画史中的名作,并成为古代中国绘画中运用散点透视法则的重要代表作品。对于西方绘画来说,焦点透视则是最常见的绘画方式,你会在画面中抓住一个点在往周围扩散式观察。构图上它只有一个视点,一个视域、一条视平线。西方绘画中对于物体形象比较严谨,有严格的表现手法,对比例和透视也都有一定要求。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拉斐尔的油画《雅典学院》它的构图就是采用散点焦点透视的方法,我们能非常清晰的看出它与中国画透视效果的不同。
从表现手法来看,西方绘画为人物和景物的单纯组合,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拉斐尔《西斯廷圣母》中,通过圣母和简单背景的结合,塑造了伟大的圣母精神。在三百多年后的批判现实主义巨匠库尔贝的作品《石工》中,通过一老一少两个石工和烈日下的道路相结合,表现出他们贫穷的境况和低沉、悲哀的气氛。西方的绘画还强调色彩明暗、冷暖对比关系、注重光感、质感以及立体感。如鲁本斯的作品《劫夺留西帕斯的女儿》,将背景的冷色调与人物和马的暖色调魔术般的融合在一起,成为了一个自然地整体。可以看出,西方绘画作品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如果画面中暖色调面积较大就会给人愉悦、跳动的感觉;反之,如果画面中冷色调较多,就会给人沉静、理智的感觉。这好像就像音乐当中的节奏感,画面中冷暖色调的结合就好像音乐中快慢节奏的结合。
而中国画中却出现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综合表现手法,它们的结合可起到点题作用。中国绘画艺术最根本的特点是写意性,既强调了哲理性的表现又强调了抒情性的表達,这种偏重于主观情感的表达,最能体现中国绘画的艺术特色,如齐白石的《墨虾》,注重写意造型简练生动,色彩明丽轻快,笔下生物意趣横生,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最后,无论是东方绘画还是西方绘画,它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们都是以有形有色的具体形式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以及艺术家想要抒发的感情,这些感觉都是他们所感受到的,他们用绘画的形式,较为直观的来向人们展现他们心底的情感,来让我们感受着他们所感受的,了解他们所追求的。无论哪种绘画方式,作品中都赋予了最纯粹的感情投入,都是在追求艺术的“真、善、美”,都值得我们努力去学习、探究,并将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张纯桂.中西绘画艺术表现形式之比较[J].文艺评论,2009.11.
[2] 轩玉琴.论现代壁画创作中的构图特征[J].中国科技博览,2010.11.
[3] 吴学忠.试论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J].学习方法报(教研版),2012.07.
作者简介:
魏鑫(1994.10—),男,汉族,籍贯:河南省郑州市,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