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析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为今后临床治疗该类疾病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依据。
方法:本研究随机收集2010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22例行腹部手术且术后早期发生炎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11例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1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大承气汤,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以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但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X2=0.1818,P=0.6698)。
結论:腹部手术后早期诊断炎性肠梗阻并积极进行临床常规处理,同时加用复方大承气汤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腹部手术 早期 炎性肠梗阻 疗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263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178-01
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是由于腹、盆腔手术创伤或者手术过程中肠管分离中广泛粘连和暴露过久,导致腹腔内无菌性炎性介质残留等原因所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增多,形成一种机械性和动力性共存的粘连性肠梗阻,也可认为是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障碍[1]。EPISBO患者常通过保守治疗便能恢复正常的胃肠道功能,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一旦发生腹胀和腹痛且进行性加重或者腹膜炎等病情恶化征象则要及时中转手术。本次研究笔者为进一步探析非手术治疗EPISBO的效果,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普外科腹部术后发生EPISBO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其中治疗11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本研究选取的22例EPISBO患者均来源于我院普外科,均行腹部手术,手术类型:5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2例阑尾切除术、3例胆道手术、4例外伤性小肠破裂修补术、2例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3例粘连性肠梗阻粘连松懈术、2例胃癌根治术、1例腹膜后肿瘤切除术、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11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55.64±8.58岁,病程5~28d,平均病程8.65±2.48d;治疗组22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54.86±8.68岁,病程5~29d,平均病程9.04±2.52d,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临床常规治疗[2],主要措施为:术后禁食6h,同时给与持续性胃肠减压;完全肠外营养,适量补充电解质、水、维生素;给与H2受体拮抗剂以及生长抑素抑制消化液的分泌,早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肠道渗出以及促进水肿消退,适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大承气汤,方药组成:20g莱菔子、15g川朴、15g大黄、15g枳实、12g赤芍、12g桃仁、9g芒硝,湿热壅滞患者加10g苍术、10g黄柏,痰湿内结者加12g茯苓、6g半夏,水煎30min,由胃管注入,注完药液之后夹闭胃管至少2h后开放,每日1剂,待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后停用。
1.3 疗效评价标准。痊愈:患者胃肠道功能完全恢复,进食时无梗阻症状,鼻胃管引流量<400ml/d,肠鸣音恢复正常,腹部柔软,X线和CT显示无肠梗阻征象;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和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甚至进一步加重,中转手术[3]。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X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3 讨论
以往传统观念认为腹部手术患者早期炎性肠梗阻抗病能力较弱,要早期行手术治疗,但是随着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手术治疗难度较大且在手术过程中极易损伤肠管,另外肠壁水肿导致其通透性增加,会增加新的梗阻机会,严重者可导致众多严重的并发症危及生命,由此,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只有在保守治疗无效时且具有明确的手术体征时方可进行手术解除梗阻。
临床常规的保守治疗手段主要包括禁食禁水、胃肠道减压、纠正内环境稳态,给予少量的生长抑素、放置静脉导管进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适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放置局部感染等。中医观点中,EPISBO是由于手术创伤、肠腔内炎症破坏了气机正常的运行,升降功能失衡,腑气通行不畅胆汁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本研究笔者采用复方大承气汤,方药中大黄为君药具有荡涤肠胃和清热解毒的功效,厚朴、枳实为臣药具有行气散结、消积除痞的功效,芒硝具有软件润燥之功可助大黄推荡胃肠积滞,通下阳明腑气,诸药合用,共奏通里攻下、泻热通便、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和行气散结之功。表1数据显示,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表2数据提示,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但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X2=0.1818,P=0.6698),可能和样本数量过少有关,尚需进一步扩大试验样本。
综上所述,腹部手术后早期诊断炎性肠梗阻并积极进行临床常规处理,同时加用复方大承气汤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廖龙凡.腹部手术早期炎性肠梗阻28例诊治疗体会[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3,19(2):114-115
[2] 邓衍标.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2例治疗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8):61-62
[3] 王刚成,韩广森,任莹坤等.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饮食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关系[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3,21(2):112-114
方法:本研究随机收集2010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22例行腹部手术且术后早期发生炎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11例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1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大承气汤,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以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但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X2=0.1818,P=0.6698)。
結论:腹部手术后早期诊断炎性肠梗阻并积极进行临床常规处理,同时加用复方大承气汤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腹部手术 早期 炎性肠梗阻 疗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263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178-01
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是由于腹、盆腔手术创伤或者手术过程中肠管分离中广泛粘连和暴露过久,导致腹腔内无菌性炎性介质残留等原因所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增多,形成一种机械性和动力性共存的粘连性肠梗阻,也可认为是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障碍[1]。EPISBO患者常通过保守治疗便能恢复正常的胃肠道功能,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一旦发生腹胀和腹痛且进行性加重或者腹膜炎等病情恶化征象则要及时中转手术。本次研究笔者为进一步探析非手术治疗EPISBO的效果,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普外科腹部术后发生EPISBO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其中治疗11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本研究选取的22例EPISBO患者均来源于我院普外科,均行腹部手术,手术类型:5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2例阑尾切除术、3例胆道手术、4例外伤性小肠破裂修补术、2例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3例粘连性肠梗阻粘连松懈术、2例胃癌根治术、1例腹膜后肿瘤切除术、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11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55.64±8.58岁,病程5~28d,平均病程8.65±2.48d;治疗组22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54.86±8.68岁,病程5~29d,平均病程9.04±2.52d,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临床常规治疗[2],主要措施为:术后禁食6h,同时给与持续性胃肠减压;完全肠外营养,适量补充电解质、水、维生素;给与H2受体拮抗剂以及生长抑素抑制消化液的分泌,早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肠道渗出以及促进水肿消退,适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大承气汤,方药组成:20g莱菔子、15g川朴、15g大黄、15g枳实、12g赤芍、12g桃仁、9g芒硝,湿热壅滞患者加10g苍术、10g黄柏,痰湿内结者加12g茯苓、6g半夏,水煎30min,由胃管注入,注完药液之后夹闭胃管至少2h后开放,每日1剂,待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后停用。
1.3 疗效评价标准。痊愈:患者胃肠道功能完全恢复,进食时无梗阻症状,鼻胃管引流量<400ml/d,肠鸣音恢复正常,腹部柔软,X线和CT显示无肠梗阻征象;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和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甚至进一步加重,中转手术[3]。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X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3 讨论
以往传统观念认为腹部手术患者早期炎性肠梗阻抗病能力较弱,要早期行手术治疗,但是随着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手术治疗难度较大且在手术过程中极易损伤肠管,另外肠壁水肿导致其通透性增加,会增加新的梗阻机会,严重者可导致众多严重的并发症危及生命,由此,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只有在保守治疗无效时且具有明确的手术体征时方可进行手术解除梗阻。
临床常规的保守治疗手段主要包括禁食禁水、胃肠道减压、纠正内环境稳态,给予少量的生长抑素、放置静脉导管进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适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放置局部感染等。中医观点中,EPISBO是由于手术创伤、肠腔内炎症破坏了气机正常的运行,升降功能失衡,腑气通行不畅胆汁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本研究笔者采用复方大承气汤,方药中大黄为君药具有荡涤肠胃和清热解毒的功效,厚朴、枳实为臣药具有行气散结、消积除痞的功效,芒硝具有软件润燥之功可助大黄推荡胃肠积滞,通下阳明腑气,诸药合用,共奏通里攻下、泻热通便、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和行气散结之功。表1数据显示,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表2数据提示,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但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X2=0.1818,P=0.6698),可能和样本数量过少有关,尚需进一步扩大试验样本。
综上所述,腹部手术后早期诊断炎性肠梗阻并积极进行临床常规处理,同时加用复方大承气汤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廖龙凡.腹部手术早期炎性肠梗阻28例诊治疗体会[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3,19(2):114-115
[2] 邓衍标.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2例治疗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8):61-62
[3] 王刚成,韩广森,任莹坤等.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饮食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关系[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3,21(2):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