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高脂血症中的应用观察。方法 回顾分析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90例,其中显效7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90例中有4例患者出现谷丙转氨酶轻度增高,未因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的病例。结论 本组90例治疗后,其中显效7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90例中有4例患者出现谷丙转氨酶轻度增高,未因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的病例。总之,普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安全可靠。
【关键词】 普伐他汀;高脂血症;应用;疗效
高脂血症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可促使人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控制血脂水平,可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我们选择普伐他汀治疗90例高脂血症取得了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我院住院的9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其中男62例,女28例;年龄58~85岁。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按照1997年中国《血脂防治建议》标准;TC>5.72 mmol/,TG>1.7 mmol/,LDL-C>3.64 mmol/L。其中1项或3项均增高者入选。排除标准:排外家族性高脂血症、内分泌代谢失调及慢性肝、肾疾病,半年内有严重创伤者、授乳及有妊娠可能者,对该药物过敏者,正在或近2周采用其他降脂措施者,酗酒或有药物滥用史、甲状腺机能低下等患者不入选。
1.3 用药方法 患者自愿入选完成全疗程,采用直接观察法,普伐他汀剂量为20 mg每晚服用1次,连用8周。维持平常生活和饮食习惯,维持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继续服用不影响脂质代谢的药物和相关原发病的药物。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的患者维持原治疗,继续服用某些不干扰血脂代谢的药物。
1.4 观察项目 于治疗开始前及治疗期间第4周、第8周随访2次,测定血清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5 疗效标准 根据卫生部1988年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规定。显效:达以下任一项者,TC下降≥20%或HDL-C上升≥0.26 mmol/L;有效:TC下降≥10%,且<20%;HDL-C上升0.104~0.26 mmol/L;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恶化:达以下任一项者:TC上升≥10%,HDL-C下降>0.104 mmol/L。显效加有效为总有效率。
1.6 统计学处理 本组病例采用患者的自身对照血脂水平变化用t检验,参数以均值±标准差(x±s) 表示。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治疗前后指标对照 見表1。
2.2 疗效结果 本组90例,其中显效7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90例中有4例患者出现谷丙转氨酶轻度增高,未因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的病例。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高脂血症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血管内皮损伤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因此,降血脂治疗和保护血管内皮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中有重要的意义。普伐他汀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竞争性抑制剂,其通过可逆性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使细胞内胆固醇的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导致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的增加,从而加强了由受体介导的LDL-C的分解代谢和血液中LDL-C的清除;还可以通过抑制LDL-C前体极低密度脂蛋白在肝脏中的合成从而抑制LDL-C的生成。普伐他汀的药理研究证明,有明显降低实验动物血清TC、TG水平,并可抑制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脂质在肝脏沉积的作用。在普伐他汀作用下细胞内胆固醇的浓度降低,反馈刺激了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使受体合成增加,加速LDL进入细胞内降解、清除,使循环中的LDL水平降低。普伐他汀为水溶性,在外周组织分布较少,而有选择性的被肝细胞所摄取,因而在肝细胞内发挥最强的抑制HMGCoA还原酶的作用。本组90例治疗后,其中显效7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90例中有4例患者出现谷丙转氨酶轻度增高,未因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的病例。总之,普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血脂防治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169.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28.
[3] 薛铸,郑仕富.调脂片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江苏中医,2001,8:43.
[4] Henning B.Nutrition and endothelial cell integrity.implicationsin atherosclerosis.Prog Food Nutr Sci,2002,2:119-157.
[5] 朱燕,李长龄,王银叶.血脂康对高脂家兔、鹌鹑模型的降脂作用.中国药学杂志,1995,30:656.
【关键词】 普伐他汀;高脂血症;应用;疗效
高脂血症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可促使人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控制血脂水平,可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我们选择普伐他汀治疗90例高脂血症取得了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我院住院的9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其中男62例,女28例;年龄58~85岁。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按照1997年中国《血脂防治建议》标准;TC>5.72 mmol/,TG>1.7 mmol/,LDL-C>3.64 mmol/L。其中1项或3项均增高者入选。排除标准:排外家族性高脂血症、内分泌代谢失调及慢性肝、肾疾病,半年内有严重创伤者、授乳及有妊娠可能者,对该药物过敏者,正在或近2周采用其他降脂措施者,酗酒或有药物滥用史、甲状腺机能低下等患者不入选。
1.3 用药方法 患者自愿入选完成全疗程,采用直接观察法,普伐他汀剂量为20 mg每晚服用1次,连用8周。维持平常生活和饮食习惯,维持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继续服用不影响脂质代谢的药物和相关原发病的药物。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的患者维持原治疗,继续服用某些不干扰血脂代谢的药物。
1.4 观察项目 于治疗开始前及治疗期间第4周、第8周随访2次,测定血清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5 疗效标准 根据卫生部1988年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规定。显效:达以下任一项者,TC下降≥20%或HDL-C上升≥0.26 mmol/L;有效:TC下降≥10%,且<20%;HDL-C上升0.104~0.26 mmol/L;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恶化:达以下任一项者:TC上升≥10%,HDL-C下降>0.104 mmol/L。显效加有效为总有效率。
1.6 统计学处理 本组病例采用患者的自身对照血脂水平变化用t检验,参数以均值±标准差(x±s) 表示。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治疗前后指标对照 見表1。
2.2 疗效结果 本组90例,其中显效7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90例中有4例患者出现谷丙转氨酶轻度增高,未因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的病例。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高脂血症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血管内皮损伤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因此,降血脂治疗和保护血管内皮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中有重要的意义。普伐他汀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竞争性抑制剂,其通过可逆性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使细胞内胆固醇的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导致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的增加,从而加强了由受体介导的LDL-C的分解代谢和血液中LDL-C的清除;还可以通过抑制LDL-C前体极低密度脂蛋白在肝脏中的合成从而抑制LDL-C的生成。普伐他汀的药理研究证明,有明显降低实验动物血清TC、TG水平,并可抑制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脂质在肝脏沉积的作用。在普伐他汀作用下细胞内胆固醇的浓度降低,反馈刺激了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使受体合成增加,加速LDL进入细胞内降解、清除,使循环中的LDL水平降低。普伐他汀为水溶性,在外周组织分布较少,而有选择性的被肝细胞所摄取,因而在肝细胞内发挥最强的抑制HMGCoA还原酶的作用。本组90例治疗后,其中显效7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90例中有4例患者出现谷丙转氨酶轻度增高,未因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的病例。总之,普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血脂防治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169.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28.
[3] 薛铸,郑仕富.调脂片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江苏中医,2001,8:43.
[4] Henning B.Nutrition and endothelial cell integrity.implicationsin atherosclerosis.Prog Food Nutr Sci,2002,2:119-157.
[5] 朱燕,李长龄,王银叶.血脂康对高脂家兔、鹌鹑模型的降脂作用.中国药学杂志,1995,3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