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西瓜、棉花两者生长发育特点进行套种试验,研究其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以西瓜行株距4.5m×0.65m,棉花行株距1.5m×0.45m的种植密度,西瓜与棉花之间互颉作用最小,西瓜和棉花的产量和产值在3个套种模式中位居第1,在5个处理中经济效益最高。
关键词:无籽西瓜;洞庭1号;套种;栽培模式
长期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与有经验的瓜农根据西瓜的生育特性,通过大量反复的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探索出小麦—西瓜、西瓜—水稻、西瓜—花生、西瓜—蔬菜、西瓜—棉花等行之有效的间作套种技术。华北地区的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区,以小麦—西瓜套种模式为主,约占套种面积的60%以上。20世纪80年代初期,湖南、湖北两省区借鉴上海市金山县60年代初期形成的小麦—西瓜—水稻套种模式,结合当地的生态条件和种植习惯,总结出油菜—西瓜—水稻、小麦—西瓜—水稻、西瓜—水稻等间作套种技术。据统计,2006年湖南、湖北杂交棉种植面积约82万hm2,西瓜种植面积在18万hm2左右,瓜棉套种面积约0.67万hm2。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无籽西瓜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无籽西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与粮、棉、油等作物争地矛盾日益突出。实行无籽西瓜套种杂交棉,可大大缓解无籽西瓜与其他作物争地的矛盾,是充分发挥立体空间效应,提高单位土地面积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为此,2003年以来,笔者针对长江中游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特点,选用洞庭1号无籽西瓜与博杂棉121套种,对其栽培模式、产量、品质、增效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成功探索出一套最佳增效栽培模式。试验与示范证明:采用此模式每hm2西瓜产量4.68万kg左右,皮棉产量1600~1800kg,产值6万元左右,纯利约5万元。2003—2007年在湖南岳阳、常德,湖北松滋、公安、石首、宜城、江陵等地推广示范,经济效益较好,深受农民青睐,迄今已累计推广面积约6000hm2。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西瓜品种为洞庭l号,棉花品种为博杂棉121。种子均由湖南博达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1.2 方法
1.2.1 试验处理 处理(模式)1:在华容、南县、西湖农场点进行。西瓜行株距4m×0.7m,双行对爬栽培,每hm2定植7200株:每厢瓜畦定植棉花2行,位于西瓜带地膜内边缘处,株距0.45m,每hm2定植棉花11000株。见图1。处理(模式)2:在松滋、澧县、公安点进行。西瓜行株距4.5m×0.6 m,双行对爬栽培,每hm2定植6750株:棉花行株距1.5m×0.45m,每厢瓜畦定植棉花3行,1行定植于瓜畦面中线处,另外2行定植位置同处理1,每hm2定植棉花14800株。见图2。处理(模式)3:在宜城、洪湖点进行。西瓜行株距5.5m×0.3m,瓜苗单行定植于畦面中间,每hm2定植6000株;每厢瓜畦定植棉花4行,株距0.45m,每hm2定植棉花16000株。见图3。处理4:纯种植西瓜,行株距4.5m×0.65 m,双行对爬栽培,每hm2定植6750株,为对照1。处理5:纯种植棉花,行株距0.8m×0.5m,每hm2定植24000株,为对照2。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3年试验结果表明,洞庭1号西瓜年平均产量处理1为47860kg/hm2,处理2为49995kg/hm2,处理3为42678kg/hm2处理4为54041kg/hm2;由高至低依次排列:处理4>处理2>处理1>处理3。各处理中博杂棉121年平均产量处理1为1610kg/hm2,处理2为1796kg/hm2,处理3为1770kg/hm2。处理5为1 912 kg]hm2;由高至低依次排列:处理5>处理2>处理3>处理1。
处理1比处理2每hm2西瓜3年平均减产2135kg,减幅为4.46%,棉花3年平均减产186kg,减幅11.55%:处理1比处理3每hm2西瓜3年平均增产5182kg,增幅12.14%,棉花3年平均减产160kg,减幅9.94%:比处理4每hm2西瓜3年平均减产6181kg,减幅为12.91%;比处理5每hm2棉花3年平均减产302kg,减幅18.76%。处理2比处理3,西瓜3年平均增产7 317kg,增幅17.14%,差异达显著水十,棉花3年平均壻严26kg,增幅1.47%;比处理4每hm2西瓜3年平均减产4046kg,减幅8.09%;比处理5,棉花3年平均减产116kg,减幅6.46%,处理3比处理4西瓜3年平均减产11363kg,减幅26.62%;比处理5棉花3年平均减产142kg,减幅8.02%。见表1。
2.2 效益
2.2.1 各处理的效益 由表2可知:处理1每hm2西瓜和棉花3年平均产值为5.92万元,处理2为6.3万元,处理3为5.61万元:处理4洞庭1号西瓜3 年平均产值为4.86万元;处理5博杂棉121的3年平均产值为1.91万元。产值由高至低依次排列为:处理2>处理1>处理3>处理4>处理5。
2.2.2 各处理之间效益比较 处理1比处理2每hm23年平均产值减少0.38万元,减幅为6.42%;比处理3增加产值0.31万元,增幅5.53%:比处理4增加1.06万元,增幅21.81%:比处理5增加了4.01万元,增幅为209.94%。处理2比处理3增加产值0.69万元,增幅12.30%:比处理4增加产值1.44万元,增幅29.63%:比处理5增加4.39万元,增幅为229.84%,处理3比处理4增加0.75万元,增幅15.43%;比处理5增加3.70万元,增幅193.720%。处理4比处理5增加值2.95万元,增幅154.45%。见表2。
3 结 论
2003-2005年瓜套棉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瓜棉套种模式2,即西瓜行株距4.5m×0.65m、6 750株/hm2,棉花行株距1.5m×0.45m、14800株/hm2种植密度,西瓜与棉花间互颉作用最小,西瓜和棉花的产量和产值在3个套种模式中位居第1,在5个处理中经济效益最高,比单一种植西瓜增效约29.63%,比单一种植棉花增效约229.84%,为最佳推广套种模式。
4 模式应用效益
2005-2007年,通过采用瓜棉套种模式2分别在洞庭湖地区和江汉平原地区及安徽淮北进行了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其中湖南岳阳市华容县800hm2、益阳市南县400hm2、常德市澧县1000hm2、常德市西湖农场500hm2,湖北松滋市1500hm2、公安县400hm2、宜城市200hm2、洪湖市200hm2,安徽淮北500hm2,累计推广面积5500hm2,创经济效益在3.2亿元以上。
作者简介:周泉,男,湖南博达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研究员,主要从事西瓜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的研究推广工作。
关键词:无籽西瓜;洞庭1号;套种;栽培模式
长期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与有经验的瓜农根据西瓜的生育特性,通过大量反复的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探索出小麦—西瓜、西瓜—水稻、西瓜—花生、西瓜—蔬菜、西瓜—棉花等行之有效的间作套种技术。华北地区的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区,以小麦—西瓜套种模式为主,约占套种面积的60%以上。20世纪80年代初期,湖南、湖北两省区借鉴上海市金山县60年代初期形成的小麦—西瓜—水稻套种模式,结合当地的生态条件和种植习惯,总结出油菜—西瓜—水稻、小麦—西瓜—水稻、西瓜—水稻等间作套种技术。据统计,2006年湖南、湖北杂交棉种植面积约82万hm2,西瓜种植面积在18万hm2左右,瓜棉套种面积约0.67万hm2。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无籽西瓜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无籽西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与粮、棉、油等作物争地矛盾日益突出。实行无籽西瓜套种杂交棉,可大大缓解无籽西瓜与其他作物争地的矛盾,是充分发挥立体空间效应,提高单位土地面积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为此,2003年以来,笔者针对长江中游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特点,选用洞庭1号无籽西瓜与博杂棉121套种,对其栽培模式、产量、品质、增效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成功探索出一套最佳增效栽培模式。试验与示范证明:采用此模式每hm2西瓜产量4.68万kg左右,皮棉产量1600~1800kg,产值6万元左右,纯利约5万元。2003—2007年在湖南岳阳、常德,湖北松滋、公安、石首、宜城、江陵等地推广示范,经济效益较好,深受农民青睐,迄今已累计推广面积约6000hm2。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西瓜品种为洞庭l号,棉花品种为博杂棉121。种子均由湖南博达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1.2 方法
1.2.1 试验处理 处理(模式)1:在华容、南县、西湖农场点进行。西瓜行株距4m×0.7m,双行对爬栽培,每hm2定植7200株:每厢瓜畦定植棉花2行,位于西瓜带地膜内边缘处,株距0.45m,每hm2定植棉花11000株。见图1。处理(模式)2:在松滋、澧县、公安点进行。西瓜行株距4.5m×0.6 m,双行对爬栽培,每hm2定植6750株:棉花行株距1.5m×0.45m,每厢瓜畦定植棉花3行,1行定植于瓜畦面中线处,另外2行定植位置同处理1,每hm2定植棉花14800株。见图2。处理(模式)3:在宜城、洪湖点进行。西瓜行株距5.5m×0.3m,瓜苗单行定植于畦面中间,每hm2定植6000株;每厢瓜畦定植棉花4行,株距0.45m,每hm2定植棉花16000株。见图3。处理4:纯种植西瓜,行株距4.5m×0.65 m,双行对爬栽培,每hm2定植6750株,为对照1。处理5:纯种植棉花,行株距0.8m×0.5m,每hm2定植24000株,为对照2。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3年试验结果表明,洞庭1号西瓜年平均产量处理1为47860kg/hm2,处理2为49995kg/hm2,处理3为42678kg/hm2处理4为54041kg/hm2;由高至低依次排列:处理4>处理2>处理1>处理3。各处理中博杂棉121年平均产量处理1为1610kg/hm2,处理2为1796kg/hm2,处理3为1770kg/hm2。处理5为1 912 kg]hm2;由高至低依次排列:处理5>处理2>处理3>处理1。
处理1比处理2每hm2西瓜3年平均减产2135kg,减幅为4.46%,棉花3年平均减产186kg,减幅11.55%:处理1比处理3每hm2西瓜3年平均增产5182kg,增幅12.14%,棉花3年平均减产160kg,减幅9.94%:比处理4每hm2西瓜3年平均减产6181kg,减幅为12.91%;比处理5每hm2棉花3年平均减产302kg,减幅18.76%。处理2比处理3,西瓜3年平均增产7 317kg,增幅17.14%,差异达显著水十,棉花3年平均壻严26kg,增幅1.47%;比处理4每hm2西瓜3年平均减产4046kg,减幅8.09%;比处理5,棉花3年平均减产116kg,减幅6.46%,处理3比处理4西瓜3年平均减产11363kg,减幅26.62%;比处理5棉花3年平均减产142kg,减幅8.02%。见表1。
2.2 效益
2.2.1 各处理的效益 由表2可知:处理1每hm2西瓜和棉花3年平均产值为5.92万元,处理2为6.3万元,处理3为5.61万元:处理4洞庭1号西瓜3 年平均产值为4.86万元;处理5博杂棉121的3年平均产值为1.91万元。产值由高至低依次排列为:处理2>处理1>处理3>处理4>处理5。
2.2.2 各处理之间效益比较 处理1比处理2每hm23年平均产值减少0.38万元,减幅为6.42%;比处理3增加产值0.31万元,增幅5.53%:比处理4增加1.06万元,增幅21.81%:比处理5增加了4.01万元,增幅为209.94%。处理2比处理3增加产值0.69万元,增幅12.30%:比处理4增加产值1.44万元,增幅29.63%:比处理5增加4.39万元,增幅为229.84%,处理3比处理4增加0.75万元,增幅15.43%;比处理5增加3.70万元,增幅193.720%。处理4比处理5增加值2.95万元,增幅154.45%。见表2。
3 结 论
2003-2005年瓜套棉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瓜棉套种模式2,即西瓜行株距4.5m×0.65m、6 750株/hm2,棉花行株距1.5m×0.45m、14800株/hm2种植密度,西瓜与棉花间互颉作用最小,西瓜和棉花的产量和产值在3个套种模式中位居第1,在5个处理中经济效益最高,比单一种植西瓜增效约29.63%,比单一种植棉花增效约229.84%,为最佳推广套种模式。
4 模式应用效益
2005-2007年,通过采用瓜棉套种模式2分别在洞庭湖地区和江汉平原地区及安徽淮北进行了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其中湖南岳阳市华容县800hm2、益阳市南县400hm2、常德市澧县1000hm2、常德市西湖农场500hm2,湖北松滋市1500hm2、公安县400hm2、宜城市200hm2、洪湖市200hm2,安徽淮北500hm2,累计推广面积5500hm2,创经济效益在3.2亿元以上。
作者简介:周泉,男,湖南博达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研究员,主要从事西瓜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的研究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