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空间分维Dq及b值的临震变化特征及其非线性机制分析

来源 :地震研究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einstein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云南省几个不同地区的强震孕震阶段及临震时的地震空间分维Dq(q=0,1,2,)及b值进行了计算和研究,发现虽然在孕震阶段各地区的Dq及b值均有着共同的下降主趋势,但临震时不同区域的Dq及b的变化形态却存在着差异,大地震可能发生在Dq及b值均降至最低时,也可能发生在Dq及b值下降后又回升之时,还可能发生在Dq回升而b值仍保持最低时。本文着重对Dq及b值的临震变化特征及其个体差异从非线性的角度作了物理机制上的探讨,这些特征及差异与孕震系统内部的非线性本质及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同时还讨论了地震空间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分型辨治联合西药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将66例中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眼)与对照组(32眼),治疗组按渗出型、陈旧型口服中药加味苓桂术甘
胆腑病症包括胆囊炎、胆石症等,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病症。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胆汁滞留、细菌感染和代谢障碍有关,其隶属中医“胆胀”、“胁痛”、“黄疸”等范畴。愚于临
以格点尝试法求解的小区域平均震源机制解资料,研究了1983年菏泽5.9级地震前、后震源附近及其外围不同区域应力场的变化,发现震前震中附近约3°×3°范围内小震应力场有异常变化,开始出现时间为震前5-6年。主要表现为主压应力轴P轴向大区域应力场方向“集中”继而“转向”、恢复-发震的变化过程,主张应力轴T轴仰角和矛盾符号比也出现时间上大体同步的变化,且震源附近与外围区变化特点不同。反映了震源附近复杂的
通过对威特DI2002测距仪的实测资料的分析,认为(1)DI2002测距仪实测精度较高,与ME-3000测距仪具有同等的实测精度,(2)DI2002仪器性能稳定,加、乘常数变化幅度小,频率变化也很小,其频率的稳定性远比ME-3000测距仪匹配的测频
我国西南部鲜水河断裂带、红河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和龙门山断裂带四个测区内,用X射线法测得的宏观残余应力场和用震源机制解P轴显示的发震时现今应力场的水平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基本吻合。这种叠加应力场的水平最大主压力分布方向与发震断裂带总体走向的交角约为40~55°左右,使断裂带易于发生剪切错动。宏观残余水平最大剪应力高值区的分布,也与区内大震震中的分布基本吻合。岩石裂面在300℃和300MPa围压下经10
本文根据丽江地震区113个自然村震害调查资料,对不同烈度区土木房屋不同破坏等级破坏比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对破坏比与烈度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统计关系,另外
本文主要论述了孟连西南7.3级、武定6.5级和丽江7.0级三次强烈地震孕育过程中近源区中小地震的展示守频特点和临震前大气压力的突变共性,并据此提出了强震的发生乃是地壳内,外动力涨落加
依据频率域磁化强度反演方法和程序,对唐山滦县震区航磁资料进行了数据处理,求取了该区视磁化强度的水平分布。反演结果反映了震区地壳内不同规模、不同物性的地壳岩体在平面上
对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多年来观测的Ar、N2、CO2等断层气体及水氡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与朔望月密切相关的13.4—15天及27.7—30天周期。它是断层气体的潮汐响应,可称之为“断层气体潮”。这为研究地震异常提供了一项新的对比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