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13课《夜莺的歌声》这一节课例,探讨如何从巧朗读、传学法两大方面着手,实现阅读教学中教与学的统一。
【关键词】巧读 学法 角色扮演 想象拓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056-02
古语有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鱼”,学生收获的是“鱼”,即现成的答案、结论,久之,学生也只是“知识篓子”;“授之以渔”,学生收获的是捕“鱼”之“渔”,即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久之,学生善于自能学习。教会学生阅读,必须“授之以渔”,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逐步掌握学法,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以有效地获得语文知识与技能,发展语文素养。笔者以《夜莺的歌声》阅读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让学生在巧读中妙得学法。
一、“授之以渔”必先“巧读入境”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段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把教学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夜莺的歌声》这一课的“读”,笔者主要从两方面着力。一是巧初读,把准篇章概要。二是巧品读,感悟夜莺内涵,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分角色朗读,让遥远的卫国战争时期的对话重返现代,加深对人物处境、情感的体验,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授之以漁”重在“妙传学法”
为了让学生有“渔”而捕获更多的“鱼”,基于本学期教学要求、本单元教学要点,笔者设计了三大学法的学习。
1.拟小标题法:理清脉络
《夜莺的歌声》一文有一个很好的篇章结构训练点。全文一共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由“隔行分段”的标志隔开。因此文章的结构相当清晰,有利于训练孩子利用小标题概括的能力。考虑到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概括小标题,需要老师的示范引领,所以在教学中笔者用导放结合的教学方式。先示范,让学生读第一部分,用短词短句进行概要概括出“诱敌带路”,教师总结拟小标题的方法——先读懂,再基于内容拟定。在总结完小标题的妙处后,再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其他部分的概括,达到以一文带一类的好处。
2.联系上下文法:品味词句
要使学生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法”,需要从两方面下功夫:一是教师要做必要的提示和点拨,尤其是当学生“扯不出来”或看得不够全面时,教师要做正确的引导;二是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学生充分读书。教学中,笔者采取先导后放的方式进行。
师:夜莺的歌声在文中出现了很多次,是本文的一条线索。请默读全文,用线条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看看小男孩是怎样用“夜莺的歌声”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传递情报的?
生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师:很好,你能说说“沉寂”的意思吗?
生1:安静。
师:到底安静到什么程度?请联系上下文,看看课文中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沉寂”?
生2: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师:你真会读书!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和发现呢?
生1:“空旷”让笔者感受到了花园的冷清,没有生气。
生2:笔者感受到了战斗后的村庄损失惨重。
……
师总结:真了不起,大家是否发现了,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可以帮助你理解一些关键词语的含义。
3.想象拓展法:说写结合
《夜莺的歌声》一课,用了浓重的笔墨大量描写了小夜莺用歌声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埋伏圈,而对游击队的描写则着墨极少。游击队的这处“留白”正好可以成为训练表达的桥梁。于是,在最后部分里设计了“游击队员夸夸小夜莺”说写环节,为了让这一说写训练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应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引导。一是“夸”的形式。笔者在课件中特别标注上语言、动作、神态等方式,为的是提醒学生尝试着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二是“夸”的内容。夸之前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针对小男孩的所作所为做具体的夸奖。同时,引导学生注意用语的得体性。学生进行想象练说进而写出来,让本课教学余音绕梁。
正如叶圣陶所说:“教学的本旨在于养成能力,形成习惯,且使学生终生受用之。”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引导学生学会方法,才能使学生不仅乐于学习而且善于学习。
参考文献:
[1]肖建民:《研究性学习与创造性思维策略》,《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2年第11期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3月
[3]宋乃庆等:《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8月
【关键词】巧读 学法 角色扮演 想象拓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056-02
古语有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鱼”,学生收获的是“鱼”,即现成的答案、结论,久之,学生也只是“知识篓子”;“授之以渔”,学生收获的是捕“鱼”之“渔”,即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久之,学生善于自能学习。教会学生阅读,必须“授之以渔”,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逐步掌握学法,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以有效地获得语文知识与技能,发展语文素养。笔者以《夜莺的歌声》阅读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让学生在巧读中妙得学法。
一、“授之以渔”必先“巧读入境”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段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把教学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夜莺的歌声》这一课的“读”,笔者主要从两方面着力。一是巧初读,把准篇章概要。二是巧品读,感悟夜莺内涵,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分角色朗读,让遥远的卫国战争时期的对话重返现代,加深对人物处境、情感的体验,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授之以漁”重在“妙传学法”
为了让学生有“渔”而捕获更多的“鱼”,基于本学期教学要求、本单元教学要点,笔者设计了三大学法的学习。
1.拟小标题法:理清脉络
《夜莺的歌声》一文有一个很好的篇章结构训练点。全文一共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由“隔行分段”的标志隔开。因此文章的结构相当清晰,有利于训练孩子利用小标题概括的能力。考虑到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概括小标题,需要老师的示范引领,所以在教学中笔者用导放结合的教学方式。先示范,让学生读第一部分,用短词短句进行概要概括出“诱敌带路”,教师总结拟小标题的方法——先读懂,再基于内容拟定。在总结完小标题的妙处后,再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其他部分的概括,达到以一文带一类的好处。
2.联系上下文法:品味词句
要使学生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法”,需要从两方面下功夫:一是教师要做必要的提示和点拨,尤其是当学生“扯不出来”或看得不够全面时,教师要做正确的引导;二是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学生充分读书。教学中,笔者采取先导后放的方式进行。
师:夜莺的歌声在文中出现了很多次,是本文的一条线索。请默读全文,用线条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看看小男孩是怎样用“夜莺的歌声”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传递情报的?
生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师:很好,你能说说“沉寂”的意思吗?
生1:安静。
师:到底安静到什么程度?请联系上下文,看看课文中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沉寂”?
生2: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师:你真会读书!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和发现呢?
生1:“空旷”让笔者感受到了花园的冷清,没有生气。
生2:笔者感受到了战斗后的村庄损失惨重。
……
师总结:真了不起,大家是否发现了,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可以帮助你理解一些关键词语的含义。
3.想象拓展法:说写结合
《夜莺的歌声》一课,用了浓重的笔墨大量描写了小夜莺用歌声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埋伏圈,而对游击队的描写则着墨极少。游击队的这处“留白”正好可以成为训练表达的桥梁。于是,在最后部分里设计了“游击队员夸夸小夜莺”说写环节,为了让这一说写训练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应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引导。一是“夸”的形式。笔者在课件中特别标注上语言、动作、神态等方式,为的是提醒学生尝试着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二是“夸”的内容。夸之前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针对小男孩的所作所为做具体的夸奖。同时,引导学生注意用语的得体性。学生进行想象练说进而写出来,让本课教学余音绕梁。
正如叶圣陶所说:“教学的本旨在于养成能力,形成习惯,且使学生终生受用之。”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引导学生学会方法,才能使学生不仅乐于学习而且善于学习。
参考文献:
[1]肖建民:《研究性学习与创造性思维策略》,《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2年第11期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3月
[3]宋乃庆等:《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