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治疗烧伤创面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nstop_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在烧伤后期各种创面感染中,MRSA占多数。由于MRSA呈多重耐药性,菌株的增加已成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难题。在烧伤治疗中,残余创面一旦发生MRSA感染,其治疗难度较大。2006年5月-2007年5月,笔者单位应用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治疗10例烧伤创面MRSA感染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期刊
2006年7月,笔者单位收治了一批因1400℃高温黄磷泄漏造成磷烧伤伴不同程度吸人性损伤患者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19~38岁,烧伤总面积1%~30%TBSA,均为深Ⅱ度,4例有眼结膜烧伤。入院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气道痉挛、哮鸣,依据吸人性损伤分度标准判定,2例患者重度、3例中度、2例轻度;患者均出现肝酶谱异常,心肌酶谱异常6例,血气分析异常4例,血清无机磷异常2例,肾功能无异常,胸部X线
2008年1月中旬,我们分别组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烧伤科医师和浙江省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委员,对《中华烧伤杂志》2007年第23卷第6期《烧伤感染术语及诊断标准的商榷》一文进行了讨论,形成以下意见。
《中华烧伤杂志》2006年第22卷第2期刊登了《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或定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患者48例分析》一文,该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内容,文中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之处。
患者男,21岁,不慎跌入80℃氯化钡溶液(500g/L)池中致全身烧伤,接触氯化钡时间约6min,误吸氯化钡溶液约20mL。伤后自觉创面疼痛剧烈及呼吸困难,未作任何处理即收入笔者单位。入院前补液约500mL。查体:患者意识不清楚,表情淡漠,体温36℃,脉搏108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80/60mmHg(1mmHg=0.133kPa)。微血管充盈较差,手足温度较低,四肢乏力,大便失禁,
人脐带血是胎儿出生时脐带内及胎盘近胎儿一侧血管内的血液,富含干细胞和祖细胞,其中主要是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MSC)。MSC是目前备受关注、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组织干细胞,与骨髓来源的MSC相似,但来源更充足、抗原性更低,能无创获取并规避伦理学困扰。本文就脐带血MSC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感染是烧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70%左右的死亡病例与烧伤感染密切相关,防治感染是烧伤救治工作的主要内容。诚然,抗生素的应用是抗感染的重要手段,但不是惟一也并非最重要的方法。过分看重抗生素的“黄金时代”已过去,“后抗生素时代”当把烧伤患者的抗感染策略定位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治疗体系上。
通常认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但在实际工作中按照药物敏感判断标准,仍有2%~20%的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细菌耐药主要与其产金属酶有关,很多人以为几乎所有的SMA都产金属酶,但我们用金属13内酰胺酶E试验法仅能检测到约44%的SMA菌株产金属酶。可能原因如下。
为探讨烧伤患者感染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变化与感染的关系,笔者进行了如下研究。
2000-2007年,笔者单位收治烧伤合并腹部外伤患者4例,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10~46岁。烧伤总面积23%~71%TBSA,均为浅Ⅱ~Ⅲ度。腹部致伤原因为:爆炸伤2例,挤压伤、摔伤各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