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体育学科的自身优势。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自身优势,体育活动大部分是在实践中进行的,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由于其它学科教学受室内教学场地的影响,实践方面的练习比较少,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频繁的观察、操作、合作的亲身体验机会。这使体育学科更接近研究性教學要求,置学生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由此可见,只要把握好体育学科特点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就能很好的开展探究性教学。体育学科的特性极为鲜明,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它的互动性、实践性、差异性、交叉性和整体性,对其学科特征的特点进行利用并进行研究教学。
1.1 利用体育的互动性进行教学。体育的互动性是指学生自己独立学习或与同学、老师一起讨论、练习、交流、再练习,以实现教与学的互动。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互相交往、互相沟通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将被动学习变成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学习活动。如:蹲踞式起跑教学中教师先提示学生观察的要求,并利用学生示范和教师示范,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然后教师再做示范,提示学生观察的重点:原地动作和起跑一瞬间动作。因为没有了教师的讲解,学生观察和示范特别认真,正确的概念很快形成。
1.2 加强实践性学习。实践性是体育教学的特性,也是研究性学习的特性。“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丰富多彩的探究发现,个体各异的实践体验,能够克服基础教育课程及教学中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为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思维创新能力的锻炼开辟渠道。
1.3 按差异性开展针对性教学。差异性是指体育学习常常受到人的身体、性别、气候、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就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内在差异和气候、场地等的影响,尽可能充分反映学生对体育学科的不同要求而开展教学。如:长跑练习中,不明确规定组数之间的间隔时间,而在每组练习结束后,由老师记时,学生自己测定脉搏,根据脉搏的多少来决定休息间隔的时间长短,保证不同体质的同学有不同的休息恢复时间。
2.体育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2.1 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多少年来体育教学内容的单一、枯燥、技术性偏强而趣味性不足等缺点仍然存在,且大部分学校受场地器材设施的影响与限制。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教师无论是在教材的理解、教学的组织,还是教学过程、教学风格上,都应强调个性风格,不能千篇一律。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仅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还要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方面考虑,灵活运用有限的条件,对现有教材进行重新组合、搭配,选择那些能较好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活动和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内容。如:对于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采取部分选修的办法,提出多种项目给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在平时正常的课堂内容中包涵具有时代性、传统性的体育项目,根据自身的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方法,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可由学生自己设想并提出具体的项目,让学生参与到自己设计的体育项目中去,不仅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这样体育学科教学内容不仅体现了时代性、健身性、趣味性、实用性,更着眼于掌握体育技能、技术,还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精神文明等方面促进提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用方法的灵活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启发引导,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能动性,并紧贴体育运动内容,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并通过学生自编游戏的方法、优化组合动作和重新排列动作组合,学会逆向思考问题等方法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2.2 注重体育场地、器材的设计。体育课和其它学科不同,它是在一个大环境下进行活动、教学的,如果这个环境永远是一样的,学生势必产生一种低落的情绪,这样必然影响到课的质量,也更谈不上创新了,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根据教学内容,参与设计教学场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激情。但由于受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许多学校都是成人化的体育场地,这实际上是忽视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因而未必受学生的喜欢。所以根据这些情况,有条件的学校将一些成人化的场地器材改造成适合学生活动的场地器材,努力开发体育场地器材参与体育活动。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且降低难度的运动场地和器材势必可以使学生更快掌握动作的技术、技能,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起到很大的提高作用。
3.体育学科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体育运动既是身体活动(生理活动),也是脑力活动(心理活动)。在教学的双向活动中,要使学生主动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改进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学生的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往的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用“强迫性”的教育对待学生,虽然上课秩序井然,但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入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要改变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所产生的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落后的教学方法,用素质教育的理念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的关系,切实把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到首要的位置上来,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思维由原来的被动思维,变为主动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激发他们学习体育的深层动机,从而使得学生更好的学习,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有所创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法有:
3.1 发现引导法。创新贵在发现,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萌芽,把他们的随意创新转变为有意创新。学生经常爱自发性开展游戏创新活动,教师要做有心人,细心观察,发现肯定,热情支持,积极引导,精心培育。例如:在跳绳活动中,学生基本掌握跳绳的方法技巧后,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创造其他用绳锻炼身体的方法,可自行寻找练习伙伴,学生积极参与,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如双人跳、一人摇绳两人跳,跳长绳、用绳跳高,拔河、开火车等练习方法。学生对于这种活动的形式非常活跃,热情高涨,对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2 团体教学法。团体教学就是不拘泥于教师“满堂灌”,学生“盲目练”,而是创设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着眼于各种不同结论的选择讨论。通过讨论、实践、理解、再讨论、再实践、逐步总结提高,在练习中掌握规律,并熟练运用。这是一种团队训练、集思广益的方式,使个体在小组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如:学习某一技术动作,可让学生组成若干小组,分组对技术动作的要领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充分发挥想象,创造出新的锻炼和学习手段,更好的促进技术动作的学习。
3.3 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强调借助各种暗示手段,发挥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和谐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潜力,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发挥其直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较快地掌握所学技术动作和有关知识、方法及原理。如:前滚翻、侧翻、斜台滚翻暗示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自我保护动作;跳跃可暗示为跳过小河,跳过障碍;变速跑、长跑可暗示学生是红军长征、急行军等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
3.4 问题教学法。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中,会遇到种种问题和困难。如体育锻炼的方法,提高成绩的途径,各种体育项目的技术、战术、规则、练习方式、场地器材等,老师应鼓励诱导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并可以解释性的回答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提问——假设——推理——验证”五步思维方法对问题反复地持续地进行研究、实践,逐步养成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中学女生体育课难上,教师可在学期初或期末的体育理论试题中出两道这样的题目:假如你是体育老师,将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活泼的女生体育课?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想象,提出了许多新奇有趣的方案,从而使女生体育课有了特色,也能开导学生参与思考,充分发挥创新思维能力。
1.1 利用体育的互动性进行教学。体育的互动性是指学生自己独立学习或与同学、老师一起讨论、练习、交流、再练习,以实现教与学的互动。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互相交往、互相沟通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将被动学习变成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学习活动。如:蹲踞式起跑教学中教师先提示学生观察的要求,并利用学生示范和教师示范,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然后教师再做示范,提示学生观察的重点:原地动作和起跑一瞬间动作。因为没有了教师的讲解,学生观察和示范特别认真,正确的概念很快形成。
1.2 加强实践性学习。实践性是体育教学的特性,也是研究性学习的特性。“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丰富多彩的探究发现,个体各异的实践体验,能够克服基础教育课程及教学中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为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思维创新能力的锻炼开辟渠道。
1.3 按差异性开展针对性教学。差异性是指体育学习常常受到人的身体、性别、气候、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就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内在差异和气候、场地等的影响,尽可能充分反映学生对体育学科的不同要求而开展教学。如:长跑练习中,不明确规定组数之间的间隔时间,而在每组练习结束后,由老师记时,学生自己测定脉搏,根据脉搏的多少来决定休息间隔的时间长短,保证不同体质的同学有不同的休息恢复时间。
2.体育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2.1 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多少年来体育教学内容的单一、枯燥、技术性偏强而趣味性不足等缺点仍然存在,且大部分学校受场地器材设施的影响与限制。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教师无论是在教材的理解、教学的组织,还是教学过程、教学风格上,都应强调个性风格,不能千篇一律。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仅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还要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方面考虑,灵活运用有限的条件,对现有教材进行重新组合、搭配,选择那些能较好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活动和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内容。如:对于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采取部分选修的办法,提出多种项目给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在平时正常的课堂内容中包涵具有时代性、传统性的体育项目,根据自身的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方法,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可由学生自己设想并提出具体的项目,让学生参与到自己设计的体育项目中去,不仅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这样体育学科教学内容不仅体现了时代性、健身性、趣味性、实用性,更着眼于掌握体育技能、技术,还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精神文明等方面促进提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用方法的灵活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启发引导,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能动性,并紧贴体育运动内容,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并通过学生自编游戏的方法、优化组合动作和重新排列动作组合,学会逆向思考问题等方法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2.2 注重体育场地、器材的设计。体育课和其它学科不同,它是在一个大环境下进行活动、教学的,如果这个环境永远是一样的,学生势必产生一种低落的情绪,这样必然影响到课的质量,也更谈不上创新了,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根据教学内容,参与设计教学场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激情。但由于受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许多学校都是成人化的体育场地,这实际上是忽视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因而未必受学生的喜欢。所以根据这些情况,有条件的学校将一些成人化的场地器材改造成适合学生活动的场地器材,努力开发体育场地器材参与体育活动。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且降低难度的运动场地和器材势必可以使学生更快掌握动作的技术、技能,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起到很大的提高作用。
3.体育学科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体育运动既是身体活动(生理活动),也是脑力活动(心理活动)。在教学的双向活动中,要使学生主动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改进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学生的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往的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用“强迫性”的教育对待学生,虽然上课秩序井然,但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入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要改变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所产生的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落后的教学方法,用素质教育的理念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的关系,切实把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到首要的位置上来,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思维由原来的被动思维,变为主动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激发他们学习体育的深层动机,从而使得学生更好的学习,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有所创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法有:
3.1 发现引导法。创新贵在发现,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萌芽,把他们的随意创新转变为有意创新。学生经常爱自发性开展游戏创新活动,教师要做有心人,细心观察,发现肯定,热情支持,积极引导,精心培育。例如:在跳绳活动中,学生基本掌握跳绳的方法技巧后,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创造其他用绳锻炼身体的方法,可自行寻找练习伙伴,学生积极参与,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如双人跳、一人摇绳两人跳,跳长绳、用绳跳高,拔河、开火车等练习方法。学生对于这种活动的形式非常活跃,热情高涨,对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2 团体教学法。团体教学就是不拘泥于教师“满堂灌”,学生“盲目练”,而是创设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着眼于各种不同结论的选择讨论。通过讨论、实践、理解、再讨论、再实践、逐步总结提高,在练习中掌握规律,并熟练运用。这是一种团队训练、集思广益的方式,使个体在小组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如:学习某一技术动作,可让学生组成若干小组,分组对技术动作的要领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充分发挥想象,创造出新的锻炼和学习手段,更好的促进技术动作的学习。
3.3 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强调借助各种暗示手段,发挥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和谐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潜力,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发挥其直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较快地掌握所学技术动作和有关知识、方法及原理。如:前滚翻、侧翻、斜台滚翻暗示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自我保护动作;跳跃可暗示为跳过小河,跳过障碍;变速跑、长跑可暗示学生是红军长征、急行军等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
3.4 问题教学法。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中,会遇到种种问题和困难。如体育锻炼的方法,提高成绩的途径,各种体育项目的技术、战术、规则、练习方式、场地器材等,老师应鼓励诱导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并可以解释性的回答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提问——假设——推理——验证”五步思维方法对问题反复地持续地进行研究、实践,逐步养成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中学女生体育课难上,教师可在学期初或期末的体育理论试题中出两道这样的题目:假如你是体育老师,将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活泼的女生体育课?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想象,提出了许多新奇有趣的方案,从而使女生体育课有了特色,也能开导学生参与思考,充分发挥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