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启蒙习作,模仿入手
具体的做法,例如在每一单元的课文教学中,给学生定一篇习作例文,给学生一个习作的模式,在提倡模仿的同时,告诉学生模仿与抄袭的本质区别。另外,在写作文之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材、构思,在小组内说一说,力求做到说清楚。在说的过程中将口语更改为书面语,并在下笔时力求按照所说的去写,从而提高学生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优美的文章和语句,在课堂上读给学生听,让学生共同体会文章的内在美,引起学生的共鸣,然后让学生试着模仿去写。
兴趣最好的老师,初学写作文时,尽量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只要模仿着动笔就对他进行肯定,因为小学生在幼儿园阶段注重的是口语表达,在口语中存在大量不符合语法规范的现象,要纠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只有从接触大量的书面感性材料(典范性作品)开始,其中如句子、段落和作文训练得越多,掌握得越牢固、越熟练,书面语言的感性认知也就越丰富、越深刻。而这些训练往往从模仿开始,在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模仿过程中,学生才能把怎样表达书面语言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口头语言向书面的转化方式及书面语言的构成规律。也只有这样,才能认识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区别,澄清口头语言中的杂质,使口头语言书面化,从而使书面语言规范化。由此可见,我们说,从模仿典范性作品入手,是对小学生进行书面语言的启蒙,模仿贯穿由联词成句、积句成段到构段成篇训练的小学作文训练全过程,它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贴近生活,真实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发生活中的作文资源,让学生有话说、有想说的冲动。如找找身边的人或事,做做小游戏,搞搞小竞赛,养养金鱼,捡捡落叶,画画图,演演戏等等。引导学生写这些他们所熟悉的、理解的、特别是对他们有触动的、为他们所喜爱的、感兴趣的真人真事,实物实景,才能畅快地表达出真情实感。学生只有在这样没有束缚,没有压力下写作,才会感觉到作文是快乐的。
三、寫作技巧,优化指导
开拓学生的思路,启发联想,是指导学生写得生动形象,写出真情实感的重要一环。我一般分两步进行指导。第一步:引导回忆,再现情景。第二步:开拓思路,弄清主次。指导学生在描写事情的过程中穿插介绍人物外貌、对话、行动、心理活动可以表现人物的特点。在记叙一件事情时,要抓住事情的矛盾变化把情节展开,这样文章内容才会使人感到生动、难忘。如六年级的习作《老师不在场的时候》,习作前我故事制造“老师不在场”的机会,让孩子们发生故事。习作时我又有意唤起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回忆一下老师不在场时教室内发生的有趣故事,师生交流过后,我就顺势让学生再现当时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状,重新体味。这样学生的习作就水到渠啦。
四、组织活动,积累材料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组织学生开展“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平时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工厂、深入农村,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五、作文批改,因人而异
我认为批改作文不是作文教学的最后一道工序,而是學生习作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时也有可能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开始。所以作文批改的批语力争做到有个性,做到“一个钥匙开一把锁”。如对中差生的同学,他们的作文一定有很多不通顺语句,一定有很多错别字,如果每篇都帮他细批改,一定会把学生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一眼望去只见“红叉”不见“黑”,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的作文一无是处,可能既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又使他们丧失写好作文的信心。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我会尽量少改,要让他从你的评语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而对于优等生的作文,一定要精批细改,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作文存在什么不足。
作文是最富创造性的学习,是素质教育的最有利阵地。通过一系列的作文训练,我们肯定会看到学生的习作少了那份刻意的模仿和随意捏造,更多的是清纯自然的富有个性的有创造力的美文佳作。在这样的写作过程中,他们发展了能力,品味到了成功的喜悦、作文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启蒙习作,模仿入手
具体的做法,例如在每一单元的课文教学中,给学生定一篇习作例文,给学生一个习作的模式,在提倡模仿的同时,告诉学生模仿与抄袭的本质区别。另外,在写作文之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材、构思,在小组内说一说,力求做到说清楚。在说的过程中将口语更改为书面语,并在下笔时力求按照所说的去写,从而提高学生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优美的文章和语句,在课堂上读给学生听,让学生共同体会文章的内在美,引起学生的共鸣,然后让学生试着模仿去写。
兴趣最好的老师,初学写作文时,尽量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只要模仿着动笔就对他进行肯定,因为小学生在幼儿园阶段注重的是口语表达,在口语中存在大量不符合语法规范的现象,要纠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只有从接触大量的书面感性材料(典范性作品)开始,其中如句子、段落和作文训练得越多,掌握得越牢固、越熟练,书面语言的感性认知也就越丰富、越深刻。而这些训练往往从模仿开始,在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模仿过程中,学生才能把怎样表达书面语言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口头语言向书面的转化方式及书面语言的构成规律。也只有这样,才能认识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区别,澄清口头语言中的杂质,使口头语言书面化,从而使书面语言规范化。由此可见,我们说,从模仿典范性作品入手,是对小学生进行书面语言的启蒙,模仿贯穿由联词成句、积句成段到构段成篇训练的小学作文训练全过程,它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贴近生活,真实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发生活中的作文资源,让学生有话说、有想说的冲动。如找找身边的人或事,做做小游戏,搞搞小竞赛,养养金鱼,捡捡落叶,画画图,演演戏等等。引导学生写这些他们所熟悉的、理解的、特别是对他们有触动的、为他们所喜爱的、感兴趣的真人真事,实物实景,才能畅快地表达出真情实感。学生只有在这样没有束缚,没有压力下写作,才会感觉到作文是快乐的。
三、寫作技巧,优化指导
开拓学生的思路,启发联想,是指导学生写得生动形象,写出真情实感的重要一环。我一般分两步进行指导。第一步:引导回忆,再现情景。第二步:开拓思路,弄清主次。指导学生在描写事情的过程中穿插介绍人物外貌、对话、行动、心理活动可以表现人物的特点。在记叙一件事情时,要抓住事情的矛盾变化把情节展开,这样文章内容才会使人感到生动、难忘。如六年级的习作《老师不在场的时候》,习作前我故事制造“老师不在场”的机会,让孩子们发生故事。习作时我又有意唤起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回忆一下老师不在场时教室内发生的有趣故事,师生交流过后,我就顺势让学生再现当时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状,重新体味。这样学生的习作就水到渠啦。
四、组织活动,积累材料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组织学生开展“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平时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工厂、深入农村,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五、作文批改,因人而异
我认为批改作文不是作文教学的最后一道工序,而是學生习作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时也有可能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开始。所以作文批改的批语力争做到有个性,做到“一个钥匙开一把锁”。如对中差生的同学,他们的作文一定有很多不通顺语句,一定有很多错别字,如果每篇都帮他细批改,一定会把学生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一眼望去只见“红叉”不见“黑”,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的作文一无是处,可能既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又使他们丧失写好作文的信心。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我会尽量少改,要让他从你的评语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而对于优等生的作文,一定要精批细改,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作文存在什么不足。
作文是最富创造性的学习,是素质教育的最有利阵地。通过一系列的作文训练,我们肯定会看到学生的习作少了那份刻意的模仿和随意捏造,更多的是清纯自然的富有个性的有创造力的美文佳作。在这样的写作过程中,他们发展了能力,品味到了成功的喜悦、作文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