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作业改革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ky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小学生需要学习的重点科目之一,也是我国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开展的重点任务。而数学作业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部分,教师本应当对此部分加强研究,探索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科学的作业设置方式。但是,很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却陷入了“题海战术”的逻辑,认为学生做题越多,学习能力就会越强。但是实际执行时却是很多学生对繁重的课后作业叫苦不迭。因此,本文将具体探究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设置,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改革;小学生;教师
  一、提升作业的趣味性
  课后作业一直给学生造成巨大困扰的重要原因就是内容非常枯燥且数目繁多,针对同一种类型的题目,却布置了很多道练习题,学生的解题过程非常枯燥。所以,教师首先要提升课后作业布置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以下形式的作业:放学回家后找到自己的父母,并了解他们预计到菜市场买哪些菜以及要带多少钱去买菜。根据这些已知条件设置一道作业题并解答。这道题目的设置具有非常强烈的创新性和代表性,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并把数学元素充分融合其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状况编写出题目。例如有学生做出:已知西红柿每千克5元,鸡蛋每千克4.5元,生抽每瓶6元,猪肉每千克25元,今晚全家西红柿鸡蛋肉丝面,请问如何采购最为合理?这道题目来自学生的实际生活,虽然与专业出题人编写的题目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学生在自己编写这些题目的过程中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出题和做题的成就感以及课后作业带来的快乐,而这也有利于教师课后作业设置效率的提升。
  二、设置多层次的作业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发展能力是不相同的,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方式、效果等一系列的表现也是不相同的。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每一名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提升作业设置的层次性和合理性。针对每一名学生布置具有很强特色和针对性的作业是提升课后作业完成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的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需求和实际特征,最大程度上杜绝一刀切的作业设置原则。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差异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哪些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哪些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待提高等等,这一系列的基本情况都需要教师熟稔于心。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展开分析进而实现在作业布置时的区别对待。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和一般状况把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对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小组学生,教师侧重数学能力的强化与培养,但是对那些学习能力有待提升的学生,教师要坚持以基础知识教学为重点的教学理念。在课后作业布置环节同样也是如此,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练习一些强化基础的题目,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练习一些训练数学思维与数学学科综合素养的题目,真正实现作业设置的层次化,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效率。
  三、提升作业的合作性
  上文所述,课后作业设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数学综合素养,所以我们要充分注重学生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培养,真正实现学生课后作业设置效率的提升与均衡发展。在以前布置课后作业时,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经常会感到排斥,甚至教师布置的作业太过繁重,导致学生之间“合作”完成作业:假设一共有20道题,这个题目量对学生而言是繁重的。但是两名同学合作完成作业,每人负责写10个题,然后交换答案,相互抄袭,这种不良现象在学生群体间并不是个别案例。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为了真正实现课后作业效用的最大化,教师可以提升作业设置的合作性。这里所指的合作性并不是要求学生分工完成,然后相互抄袭,而是完成一些任务之后各自完成作业或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探索行为。例如在小学数学中的重点应用题——相遇问题,一直以来给学生造成了巨大困扰。很多学生不能理解计算公式的真正内涵,导致在解题过程中一直出错。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合作类型的作业。比如要求两名学生实地模拟一下,一名学生从家里出发向学生走,一名学生从学校出发向另一名学生家的方向走,每一名學生控制好自己的走路速度,在已知两地距离的前提下,可以测算出时间。这种开展合作完成题目解答的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深度和认识程度。而合作行为本身,也促进了学生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行为,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同学关系,形成优良的互助学习文化,从而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有效的帮助作用。
  四、结束语
  课后作业伴随了学生的整个求学生涯,也是学生强化数学知识理解和记忆深度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教师要强化学生的课后作业设置力度,通过科学合理的作业设置方式为学生准备出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的课后作业,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彻底发挥出课后作业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这也是新时代教育理念指引下的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置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苏雪琴.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探索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25):114+116.
  [2]王丹.小学低年级数学家庭作业的设计现状与策略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20(16):27-28.
其他文献
摘 要:课程思政理念要求各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相互融合。高职英语翻译课程有助于为国家培养跨文化交际型人才,因此应当积极与思政理论相结合,将专业知识技能与文化自信、政治认同相结合,达到思政育人的目标。本文将首先对课程思政这一理念融入高职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进而探究融合的具体策略,旨在通过本文的介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方向。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教育;英语翻译
期刊
在进行英语教育教学的工作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十分重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就是使得课堂教育更有效率,学生在相同的一节课程的时间内可以接受到更多、更深层次的知识。教师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标准,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思想进行大胆的革新,改善教学模式。那么教师具体应该如何做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育的有效性呢?本文作者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感悟,以“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组合作,提升英语有效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任务驱动教学理论,结合英语新课程标准具体要求,对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初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英语;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文本阅读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转变,从一味地听讲和记笔记到自主探究式学习,真正实现了指导阅读到独立阅读的跳跃。与此同时,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以及学生对于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也都得到了极大改善。  一、阅
期刊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地渗透审美教育是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通过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们具有足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们不断地发现语文之美,不断地领悟美的内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够让学生们得到长期的熏陶,自身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感也会得到很大的升华,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
期刊
摘 要: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教学效率偏低的问题,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会严重影响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本人认为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需要教师采用先进的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本文中对初中数学运用多媒体教学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问题作一浅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学习兴趣;课堂时间  面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提高数
期刊
摘 要:合作是新时代人才必备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学习,正是体现了这一时代精神,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更好地发挥自身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提高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认为,小学数学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可以达到“调动热情”“查漏补缺”和“资源共享”的学习效果,从而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渗透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资源共享  随着新课改运动的持续推行,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影响下,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其中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不仅要做好学生理论知識的传授,同时更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也同样如此。初中教育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学习阶段,无论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还是发展,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则必须要注重一些多样化教学方法手段的采用,以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期刊
摘 要:课堂是一个生态系统,教师要从生命的高度树立起新的教学观,动态备课,预设生成;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有意识地抓住“意外的通道”,并运用教学睿智,采取有效策略,使“预设”与“生成”激情共舞,课堂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新的教学观 动态备课 捕捉动态  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文中主张:“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
期刊
摘 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古诗词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部分,与此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在初中阶段学生应当具备鉴赏古诗词的能力。随着新课标的改革,语文教学中鉴赏古诗词能力已经成为了教学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除此之外,更希望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来了解诗人的情怀,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这篇文章从根据诗词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合理拓宽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三个方面讲解了提升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  关键
期刊
摘 要:老师们在教学解决问题时,总会碰到这样的困境:“上课时能准确表述运算意义,到解决实际问题时却识别不出”,“明明用一样的方法,换一个情境却不会了”,“两个无关的信息,学生在解题时却用两者做运算”,“孩子们能轻易解决计算教学中的问题,却对这样的实际问题有着难以言喻的障碍”……  正是因为教师不理解孩子想法,所以在思维上无法达成“共鸣”,教师在教学处理时常出现“思维过程不足”,“体验过程替代”现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