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8年6月30日,苏联西伯利亚通古斯的塔伊加地区空域,一个规模巨大的物体发生了爆炸,6000多平方公里的森林毁于瞬间,动物和居民死伤无计。半个多世纪来,西方学者对通古斯事件的起因展开调查研究,并提出各种相悖的推测。
西德一位学者说,宇宙中存在着残余的反物质,西伯利亚上空发生的是一次反物质的大爆炸。
美国天文学家埃施巴赫等人认为那是宇宙中微型黑洞相撞事件。
不少研究者则推测说:1908年6月30日曾有一艘来自遥远星系的宇宙飞船发生故障,坠毁在通古斯林区。
法国天文学博士、小行星专家米歇尔·A·孔布最近在《被炸的地球》一书中指出,地球自诞生以来,一直处在太阳系小行星的轰炸之下,通古斯爆炸乃是一颗巨大的陨石同地球相撞所致。
事件概况
1908年6月30日当地时间7点17分,通古斯大陨石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坠落在叶尼塞河的一条支流——通古斯河谷。它的坠落点的精确位置是北纬60度55分,东经101度57分,距小城市瓦纳瓦拉约60公里处,离贝加尔湖约有800公里。那里是一个森林覆盖、万木峥嵘的地区。在沙皇尼古拉统治时期,那里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那天清晨,东方发白不久,一颗燃烧着的、发着蓝色火光的巨大流星,拖着长长的暗红色尾迹向通古斯林区直撞而来。
它同地球的撞击点周围,天空中火光通红,一个巨大的火球遮住了半边天。它在地面一声巨响,住户的玻璃窗被震碎,窗棂、门框被震散,随即从地面升起一团巨大的蘑菇云,旋风气浪将房顶掀走,树木连根拔起。接着,森林起火,百兽隐匿,凄惨残败。
这次陨星撞击地球的严重事件,波及的范围达方圆700公里。大量目击者证明,陨星先出现在贝加尔湖北边,沿东南至西北这个方向飞掠西伯利亚上空,来到离瓦纳瓦拉市60公里的地方。它的一系列巨大而低沉的爆炸,就是在1,000公里以外也听得十分清晰。火红的烟尘扶摇升腾,一直冲到20多公里的高空。
许多通古斯地区的房屋和大地一连摇晃了好几天。瓦纳瓦拉市的不少市民被一股股猛烈的热浪刮倒,地里的庄稼毁于分秒,颗粒无收。该市北郊外住在帐篷里的牧民在冲击波的袭击下,连帐篷一起卷入高空,带到数十公里之外的荒丘。爆炸点的正下方恰好有一群驯鹿,事后它们无一幸存。
通古斯陨石的坠落和爆炸引起了强烈的地震波。离震中893公里远的伊尔库次克市的地震仪,在爆炸后45分6秒时记录到了地震波。计算表明,这次地震波的传递速度达330米/秒,比气波还要快。环绕地球的地震波甚至还影响了东德波茨坦市地震台的记录仪。
值得指出的是大灾后的奇异现象。6月30日至7月1日那个夜里,整个西伯利亚西部和欧洲的天空极其明亮。高加索和俄罗斯南部的夜空亮得不用点灯便能阅读。在后来的数天夜晚,天空仍比平时亮得多。直到该年8月底,天幕才慢慢恢复常态。与此同时,天文学家们观察到大气的透明度大大减弱,严重地妨碍他们对星辰的观测。
通古斯大爆炸发生之后,科学家们一时摸不着头脑,说不清这是什么性质的事件。只是在全面深入地掌握了6月30日爆炸的种种现象之后,一些天文学家才得出合乎逻辑的假设:我们的地球在那一天遭到从宇宙中飞来的一颗巨大流星的袭击。
这一推测是否真有道理呢?迄今,以孔布为代表的一些天文学家还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假设上,原因是事情发生后的20来年里,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够深入到现场去考察。
首次考察
对通古斯事件作第一次现场的科学考察,是在1927年的事。
这支科学考察队的队长是当时的陨星权威、苏联矿物学家L·库里克,队员都是各种学科的专家。一进入灾区,他们看到一个直径为60公里的区域,植物完全被弹道冲击波所毁。
早先存在的森林已经夷平,树根掀出地面,都朝向震中倒伏。这个现象有力地证明,陨星坠落时伴随着巨大的爆炸。在陨星着地点的中心部位,科学家们发现有一个直径为数公里的地表下陷圈,现在已成了积水的沼泽地。
探测者们在周围还看到有近百个小的坑穴,最小的直径只有几米,大的也不过几十米。他们起初误以为这些小坑也是陨石坑,库里克想,原初那颗流星在爆炸时一定碎成无数小块,造成一场严重的陨石雨。可是后来探明,这些小坑是自然坑穴,通古斯地区到处都有这种地表现象。
令考察队员们十分惊异的是,除少数几块陨石残片外,他们在当地没有找到任何陨石。这时他们如梦初醒,觉得库里克最初的结论是不对的,那个坠落的天体根本没有撞击地面,甚至它的碎片也没有落地。因此,这个天体不是前面所说的陨星。通古斯大爆炸依然是个谜。
接着,1928年到1930年这三年里又有两支考察队来到通古斯。后面这次考察持续了一年之久。队员们在爆炸区挖掘了许多陷坑,但依然没有找到陨石碎片。其中有一个地面陷坑引起了探索者们的注意,他们一直挖了34米深,结果仍一无所获。面对这种现实,科学家们不得不承认,这个地区的坑穴下陷现象是天然就有的。
1938年至1939年间,苏联当局对爆炸区域作了一次全面的空中摄影普查,这样,科学家们才比较准确地了解到受灾区的范围和精确位置。尽管事件的发生已有30个年头,但受灾的痕迹在照片上仍清晰可辨。
上述4次科学考察的结果排除了陨星或其他小天体同地球发生严重撞击的假设。这样,一部分科学家提出另一个推测:一颗活跃的小彗星的核在通古斯空中爆炸。
早在1930年,天文学家F·惠普尔就提出过这个解释,苏联学者I·阿斯塔波维奇发表文章,支持惠普尔的观点。
然而,当时人们对彗星的研究和认识尚很肤浅,还不可能肯定这类天体能够引起通古斯地区如此严重的灾害。因此,空中摄影的照片公布之后,科学界对爆炸物的性质众说纷纭,提出了一系列似乎都能成立的假设。
争论中的共同点
毋庸讳言,这些假设都是针锋相对的。科学家们就通古斯那颗“陨石”的真面目曾展开过一场持久的激烈争论。
其中有以下主要三种观点:1.通古斯爆炸物是一颗活跃着的彗星;2.是一颗失去了一切挥发性因素的彗星核;3.是一颗坠入地球大气层的小行星——这个观点在当时不久就被放弃了,可是最近几年又有人重新拿它来解释通古斯大爆炸。这三种观点都有一些可靠的依据,但同时也都有严重的不足之处。 在详细分析这三种假设之前,让我们先看一看学者们的一致看法和最近的见解。
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通古斯灾难是太阳系本身的一个物体造成的,至于反物质爆炸论和微型黑洞相撞论都是不可足取的奇谈怪论。
科学家们对爆炸物的威力的估计是十分相近的。第一个作出上述估计的是阿斯塔波维奇,他认为爆炸力可能在10的21次尔格至8×102的24次尔格之间。可是最近普遍认为,爆炸物的威力可能是5×10的23次尔格左右。这个数据是科学家们根据1908年6月30日地震仪记录的资料以及其他许多数据,同近年发生的地震的资料和核爆炸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后得出的。通古斯爆炸物放出的能量相当于1250万吨的TNT,约为扔在广岛的那颗原子弹能量的600倍。
至于爆炸物的重量,则说法不甚一致,幅度在1~100万吨之间。最近有人指出,那个物体在进入地球大气层之前应该是500000吨,这一估计受到科学家们的普遍注意。鉴于人们对这个物体的密度众说纷纭,因此,科学界就它的直径至今仍争论不休。
专家们的另一个共同看法是,那个物体根本没有接触地面,在离地球5至10公里的大气中就爆炸了。这是一次低空爆炸。
一些科学家最近动用了电子计算机来检算那个爆炸物在大气层外的运行轨道。当然,这是极其困难的,因为1908年的科学不太发达,不可能为我们留下多少可靠的详尽资料,更何况爆炸过程只持续数十秒钟。
人们所能估计的只是“流星”的轨道同地面的夹角为10度,它同太阳的角距离也很小。这就说明为什么人们预先没有观测到这个物体——站在太阳光下的观察者是无法发现它的。
令人吃惊的是,1930年科学家们的计算都表明物体所循的是一个反向轨道,它是一颗早就存在的彗星。阿斯塔波维奇认为它的地心视速度为50~60公里/秒。
目前,科学家们一致认为,这个物体的地心视速度应该是30公里/秒,只有轨道的偏心率很大的物体才是这种运行速度。当然,彗星或坠入地球大气层的小行星有可能就是这种物体。
谈及进入大气层后的速度,首先应当排除迄今仍在流行的说法,即通古斯上空那个物体的运行轨迹是不规则的、变向的,说什么它在中欧上空拐了个弯。事实上,那颗“彗星”根本就没有出现在欧洲上空,它是从贝加尔湖北部坠入大气层的,看到它的人只局限在西伯利亚中部地区,所谓的欧洲地区的目击者都是些恶作剧者。
我们还要指出两点:首先,学者最近发现,1908年受灾地区的植物如今长得特别快,比周围地区的植物快5~10倍。在密切观察的200种植物中,他们发现灾后长出的茎叶中含有超量的砷、碘、溴、锌和碲。科学家们解释说,宇宙物体含有这些元素,爆炸之后,这些元素跑到土壤中去了,因而被植物所吸收。
其次,科学家业已查明,在灾区重新繁殖的好些昆虫也有变异现象。这种变异只能同当地放射线的增加有关。其实,这一点是不足为怪的,因为人们早就知道,放射线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动物和植物的基因的变化。
除了上述共同点外,学者们的观点是严重相悖的。我们不应否定前面提到的三种主要观点之间的分歧。
西德一位学者说,宇宙中存在着残余的反物质,西伯利亚上空发生的是一次反物质的大爆炸。
美国天文学家埃施巴赫等人认为那是宇宙中微型黑洞相撞事件。
不少研究者则推测说:1908年6月30日曾有一艘来自遥远星系的宇宙飞船发生故障,坠毁在通古斯林区。
法国天文学博士、小行星专家米歇尔·A·孔布最近在《被炸的地球》一书中指出,地球自诞生以来,一直处在太阳系小行星的轰炸之下,通古斯爆炸乃是一颗巨大的陨石同地球相撞所致。
事件概况
1908年6月30日当地时间7点17分,通古斯大陨石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坠落在叶尼塞河的一条支流——通古斯河谷。它的坠落点的精确位置是北纬60度55分,东经101度57分,距小城市瓦纳瓦拉约60公里处,离贝加尔湖约有800公里。那里是一个森林覆盖、万木峥嵘的地区。在沙皇尼古拉统治时期,那里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那天清晨,东方发白不久,一颗燃烧着的、发着蓝色火光的巨大流星,拖着长长的暗红色尾迹向通古斯林区直撞而来。
它同地球的撞击点周围,天空中火光通红,一个巨大的火球遮住了半边天。它在地面一声巨响,住户的玻璃窗被震碎,窗棂、门框被震散,随即从地面升起一团巨大的蘑菇云,旋风气浪将房顶掀走,树木连根拔起。接着,森林起火,百兽隐匿,凄惨残败。
这次陨星撞击地球的严重事件,波及的范围达方圆700公里。大量目击者证明,陨星先出现在贝加尔湖北边,沿东南至西北这个方向飞掠西伯利亚上空,来到离瓦纳瓦拉市60公里的地方。它的一系列巨大而低沉的爆炸,就是在1,000公里以外也听得十分清晰。火红的烟尘扶摇升腾,一直冲到20多公里的高空。
许多通古斯地区的房屋和大地一连摇晃了好几天。瓦纳瓦拉市的不少市民被一股股猛烈的热浪刮倒,地里的庄稼毁于分秒,颗粒无收。该市北郊外住在帐篷里的牧民在冲击波的袭击下,连帐篷一起卷入高空,带到数十公里之外的荒丘。爆炸点的正下方恰好有一群驯鹿,事后它们无一幸存。
通古斯陨石的坠落和爆炸引起了强烈的地震波。离震中893公里远的伊尔库次克市的地震仪,在爆炸后45分6秒时记录到了地震波。计算表明,这次地震波的传递速度达330米/秒,比气波还要快。环绕地球的地震波甚至还影响了东德波茨坦市地震台的记录仪。
值得指出的是大灾后的奇异现象。6月30日至7月1日那个夜里,整个西伯利亚西部和欧洲的天空极其明亮。高加索和俄罗斯南部的夜空亮得不用点灯便能阅读。在后来的数天夜晚,天空仍比平时亮得多。直到该年8月底,天幕才慢慢恢复常态。与此同时,天文学家们观察到大气的透明度大大减弱,严重地妨碍他们对星辰的观测。
通古斯大爆炸发生之后,科学家们一时摸不着头脑,说不清这是什么性质的事件。只是在全面深入地掌握了6月30日爆炸的种种现象之后,一些天文学家才得出合乎逻辑的假设:我们的地球在那一天遭到从宇宙中飞来的一颗巨大流星的袭击。
这一推测是否真有道理呢?迄今,以孔布为代表的一些天文学家还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假设上,原因是事情发生后的20来年里,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够深入到现场去考察。
首次考察
对通古斯事件作第一次现场的科学考察,是在1927年的事。
这支科学考察队的队长是当时的陨星权威、苏联矿物学家L·库里克,队员都是各种学科的专家。一进入灾区,他们看到一个直径为60公里的区域,植物完全被弹道冲击波所毁。
早先存在的森林已经夷平,树根掀出地面,都朝向震中倒伏。这个现象有力地证明,陨星坠落时伴随着巨大的爆炸。在陨星着地点的中心部位,科学家们发现有一个直径为数公里的地表下陷圈,现在已成了积水的沼泽地。
探测者们在周围还看到有近百个小的坑穴,最小的直径只有几米,大的也不过几十米。他们起初误以为这些小坑也是陨石坑,库里克想,原初那颗流星在爆炸时一定碎成无数小块,造成一场严重的陨石雨。可是后来探明,这些小坑是自然坑穴,通古斯地区到处都有这种地表现象。
令考察队员们十分惊异的是,除少数几块陨石残片外,他们在当地没有找到任何陨石。这时他们如梦初醒,觉得库里克最初的结论是不对的,那个坠落的天体根本没有撞击地面,甚至它的碎片也没有落地。因此,这个天体不是前面所说的陨星。通古斯大爆炸依然是个谜。
接着,1928年到1930年这三年里又有两支考察队来到通古斯。后面这次考察持续了一年之久。队员们在爆炸区挖掘了许多陷坑,但依然没有找到陨石碎片。其中有一个地面陷坑引起了探索者们的注意,他们一直挖了34米深,结果仍一无所获。面对这种现实,科学家们不得不承认,这个地区的坑穴下陷现象是天然就有的。
1938年至1939年间,苏联当局对爆炸区域作了一次全面的空中摄影普查,这样,科学家们才比较准确地了解到受灾区的范围和精确位置。尽管事件的发生已有30个年头,但受灾的痕迹在照片上仍清晰可辨。
上述4次科学考察的结果排除了陨星或其他小天体同地球发生严重撞击的假设。这样,一部分科学家提出另一个推测:一颗活跃的小彗星的核在通古斯空中爆炸。
早在1930年,天文学家F·惠普尔就提出过这个解释,苏联学者I·阿斯塔波维奇发表文章,支持惠普尔的观点。
然而,当时人们对彗星的研究和认识尚很肤浅,还不可能肯定这类天体能够引起通古斯地区如此严重的灾害。因此,空中摄影的照片公布之后,科学界对爆炸物的性质众说纷纭,提出了一系列似乎都能成立的假设。
争论中的共同点
毋庸讳言,这些假设都是针锋相对的。科学家们就通古斯那颗“陨石”的真面目曾展开过一场持久的激烈争论。
其中有以下主要三种观点:1.通古斯爆炸物是一颗活跃着的彗星;2.是一颗失去了一切挥发性因素的彗星核;3.是一颗坠入地球大气层的小行星——这个观点在当时不久就被放弃了,可是最近几年又有人重新拿它来解释通古斯大爆炸。这三种观点都有一些可靠的依据,但同时也都有严重的不足之处。 在详细分析这三种假设之前,让我们先看一看学者们的一致看法和最近的见解。
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通古斯灾难是太阳系本身的一个物体造成的,至于反物质爆炸论和微型黑洞相撞论都是不可足取的奇谈怪论。
科学家们对爆炸物的威力的估计是十分相近的。第一个作出上述估计的是阿斯塔波维奇,他认为爆炸力可能在10的21次尔格至8×102的24次尔格之间。可是最近普遍认为,爆炸物的威力可能是5×10的23次尔格左右。这个数据是科学家们根据1908年6月30日地震仪记录的资料以及其他许多数据,同近年发生的地震的资料和核爆炸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后得出的。通古斯爆炸物放出的能量相当于1250万吨的TNT,约为扔在广岛的那颗原子弹能量的600倍。
至于爆炸物的重量,则说法不甚一致,幅度在1~100万吨之间。最近有人指出,那个物体在进入地球大气层之前应该是500000吨,这一估计受到科学家们的普遍注意。鉴于人们对这个物体的密度众说纷纭,因此,科学界就它的直径至今仍争论不休。
专家们的另一个共同看法是,那个物体根本没有接触地面,在离地球5至10公里的大气中就爆炸了。这是一次低空爆炸。
一些科学家最近动用了电子计算机来检算那个爆炸物在大气层外的运行轨道。当然,这是极其困难的,因为1908年的科学不太发达,不可能为我们留下多少可靠的详尽资料,更何况爆炸过程只持续数十秒钟。
人们所能估计的只是“流星”的轨道同地面的夹角为10度,它同太阳的角距离也很小。这就说明为什么人们预先没有观测到这个物体——站在太阳光下的观察者是无法发现它的。
令人吃惊的是,1930年科学家们的计算都表明物体所循的是一个反向轨道,它是一颗早就存在的彗星。阿斯塔波维奇认为它的地心视速度为50~60公里/秒。
目前,科学家们一致认为,这个物体的地心视速度应该是30公里/秒,只有轨道的偏心率很大的物体才是这种运行速度。当然,彗星或坠入地球大气层的小行星有可能就是这种物体。
谈及进入大气层后的速度,首先应当排除迄今仍在流行的说法,即通古斯上空那个物体的运行轨迹是不规则的、变向的,说什么它在中欧上空拐了个弯。事实上,那颗“彗星”根本就没有出现在欧洲上空,它是从贝加尔湖北部坠入大气层的,看到它的人只局限在西伯利亚中部地区,所谓的欧洲地区的目击者都是些恶作剧者。
我们还要指出两点:首先,学者最近发现,1908年受灾地区的植物如今长得特别快,比周围地区的植物快5~10倍。在密切观察的200种植物中,他们发现灾后长出的茎叶中含有超量的砷、碘、溴、锌和碲。科学家们解释说,宇宙物体含有这些元素,爆炸之后,这些元素跑到土壤中去了,因而被植物所吸收。
其次,科学家业已查明,在灾区重新繁殖的好些昆虫也有变异现象。这种变异只能同当地放射线的增加有关。其实,这一点是不足为怪的,因为人们早就知道,放射线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动物和植物的基因的变化。
除了上述共同点外,学者们的观点是严重相悖的。我们不应否定前面提到的三种主要观点之间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