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代的历史教师除了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还要做“时间的逆行者”,要带领学生一同“穿越”时空,铭记民族大义与民族气节,树立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本文从延展生命的长度、拓宽思维的广度、增加思想的深度三个层面,叙述新时代历史教师应注重的教学方向与教学意义。
关键词:历史教师 教学意义 教学方向
历史是什么?我想它不仅仅是一个个逝去的灵魂,也不仅仅是一段段尘封的往事,更不仅仅是碑文上冰冷的文字。真正的历史,就如雨果所说:“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历史是贯通古今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豪情万丈,与古人谈笑风生;也可以真切地经历一次次黄沙百战的豪迈与惨烈,还可以让每一个有记载的文字显得更加真实。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愿做时间的“逆行者”,带领学生追根溯源,找寻时代的脊梁,民族的精神。
一、延展生命的长度
哲学上有三个基本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想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或许可以让学生们在这样深奥的问题中找到灵感。例如:对于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我同他们上的第一节历史课要怎样切入呢?首先,我与学生聊沧海桑田,世事變换,我们从古猿人进化到今天的现代人,从元谋人的发展聊到后来的山顶洞人,从被迫迁徙聊到沿河定居。未知的领域总是能够轻易地勾起好奇心,更何况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呢。接下来,我提议学生们试着背一背《百家姓》,我们一起细数班级内的姓氏,讨论自己的祖先,分享自己家族的变迁史。最后,我问了学生几个问题:历史于我们而言陌生吗?回顾过往有意义吗?昨天、今天和明天能够分割吗?
学生的答案自然是五花八门,但在我看来,历史就是无数像我们一样平凡的人架构起来的电影,滚动播放,生生不息。“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把遗闻旧事保留下来,它是往古的迹象,当代的鉴戒,后世的教训”(塞万提斯)。个人的生命虽短短数十载,却能借助历史的车轮延展生命的长度,各个时代都有这样那样的风云人物,他们的某些特质总会与现在的我们有着些许相似,通过学习历史,便能让我们了解不同时期的每一个相似的“自己”。身为一名历史教师,我希望通过生动的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个体生命在历史长河中均是渺小而伟大的,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努力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发挥长远的价值。
二、拓宽思维的广度
有学生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还要学习历史呢?”这个问题可大可小,解释也可以有很多种。习近平主席曾强调:“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这是理论层面上的解答。再联系当下,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从历代医药书籍、民间药方入手,在收集到2000多方药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研究与试验最终成功提取青蒿素,我想:在这个过程中,借鉴历史,从而拓宽思维,体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在新时代学习历史的重要。历史发展的循环往复让我们看到了解决每件事不同的可能性,让我们能够知一反三,在危急之时不至于束手无策。
三、增加思想的深度
多年前当我还是一名初中生的时候,学到九一八事变,全面抗战爆发,同学们群情激愤,无不愤怒于日本侵略者的恶行与国民党的“纵容”。反观当下,现在的学生却麻木了许多,我们谈疫情之下各界人士的奉献,谈危难之时的大国精神,很多学生毫不在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然而当我们说起某一个天团、某一个明星时,却又不得不惊叹平时不善表达的学生竟也可以“滔滔不绝”“能言善辩”。我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这种娱乐至上的状态有着深深的担忧,大量外来文化的涌入,使我国的社会文化变得更加多元,由于很多初中学生判断和辨别外来文化的能力还非常薄弱,对外来流行文化盲目追捧,却忽视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因此,加强对初中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就需要我们通过历史教学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历史、敬畏历史,使学生知道谁才是真正的“明星”,进而增加他们思想的深度。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身上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书”这么简单,我们要站在学科的角度,通过历史上一个个鲜活而生动的英雄人物,引导学生积极弘扬斗争精神,敢于、善于斗争,勇于担当作为,坚持正确方向,把握正确导向,在大是大非、重大原则面前敢于“亮剑”、甘当“战士”,不做爱惜羽毛的“太平绅士”,在斗争风雨中提高本领、发展自己,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明白到底什么人才应该被推崇、被铭记,谁才是真正能够代表中国形象的人。
人们常说历史是厚重的,我想这份厚重不仅是时间、事件的简单堆砌。而是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能够在相似中找到区别,在诱惑中理清思路,在选择中找到最优解。历史可以让我们知是非,明荣辱,不至于麻木冷血,迷失方向。身为历史教师,除了授业解惑,我更希望通过历史的引领,让学生了解民族历史的厚重,同时也厚重他们的思想。
郭沫若在答记者问时说:“一个民族只有了解了自己的过去,才能脚踏实地地走向未来!”而我,愿做时间的“逆行者”,带领学生们一起追溯历史,体会先贤人生百味,理清每个故事的因果始末;感叹弱国无外交,庆幸大国之崛起。
夫史者,民族之精神,而民人之龟鉴也。泱泱中华,厚德载物,愿更多的人做时间的逆行者,透过历史,展望未来。
参考文献:
[1] 徐国栋《历史教学融入文化自信教育方法初探》,《学
周刊》2020年第5期。
[2] 张政文《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人民政协报》2019年
9月18日。
关键词:历史教师 教学意义 教学方向
历史是什么?我想它不仅仅是一个个逝去的灵魂,也不仅仅是一段段尘封的往事,更不仅仅是碑文上冰冷的文字。真正的历史,就如雨果所说:“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历史是贯通古今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豪情万丈,与古人谈笑风生;也可以真切地经历一次次黄沙百战的豪迈与惨烈,还可以让每一个有记载的文字显得更加真实。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愿做时间的“逆行者”,带领学生追根溯源,找寻时代的脊梁,民族的精神。
一、延展生命的长度
哲学上有三个基本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想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或许可以让学生们在这样深奥的问题中找到灵感。例如:对于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我同他们上的第一节历史课要怎样切入呢?首先,我与学生聊沧海桑田,世事變换,我们从古猿人进化到今天的现代人,从元谋人的发展聊到后来的山顶洞人,从被迫迁徙聊到沿河定居。未知的领域总是能够轻易地勾起好奇心,更何况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呢。接下来,我提议学生们试着背一背《百家姓》,我们一起细数班级内的姓氏,讨论自己的祖先,分享自己家族的变迁史。最后,我问了学生几个问题:历史于我们而言陌生吗?回顾过往有意义吗?昨天、今天和明天能够分割吗?
学生的答案自然是五花八门,但在我看来,历史就是无数像我们一样平凡的人架构起来的电影,滚动播放,生生不息。“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把遗闻旧事保留下来,它是往古的迹象,当代的鉴戒,后世的教训”(塞万提斯)。个人的生命虽短短数十载,却能借助历史的车轮延展生命的长度,各个时代都有这样那样的风云人物,他们的某些特质总会与现在的我们有着些许相似,通过学习历史,便能让我们了解不同时期的每一个相似的“自己”。身为一名历史教师,我希望通过生动的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个体生命在历史长河中均是渺小而伟大的,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努力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发挥长远的价值。
二、拓宽思维的广度
有学生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还要学习历史呢?”这个问题可大可小,解释也可以有很多种。习近平主席曾强调:“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这是理论层面上的解答。再联系当下,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从历代医药书籍、民间药方入手,在收集到2000多方药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研究与试验最终成功提取青蒿素,我想:在这个过程中,借鉴历史,从而拓宽思维,体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在新时代学习历史的重要。历史发展的循环往复让我们看到了解决每件事不同的可能性,让我们能够知一反三,在危急之时不至于束手无策。
三、增加思想的深度
多年前当我还是一名初中生的时候,学到九一八事变,全面抗战爆发,同学们群情激愤,无不愤怒于日本侵略者的恶行与国民党的“纵容”。反观当下,现在的学生却麻木了许多,我们谈疫情之下各界人士的奉献,谈危难之时的大国精神,很多学生毫不在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然而当我们说起某一个天团、某一个明星时,却又不得不惊叹平时不善表达的学生竟也可以“滔滔不绝”“能言善辩”。我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这种娱乐至上的状态有着深深的担忧,大量外来文化的涌入,使我国的社会文化变得更加多元,由于很多初中学生判断和辨别外来文化的能力还非常薄弱,对外来流行文化盲目追捧,却忽视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因此,加强对初中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就需要我们通过历史教学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历史、敬畏历史,使学生知道谁才是真正的“明星”,进而增加他们思想的深度。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身上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书”这么简单,我们要站在学科的角度,通过历史上一个个鲜活而生动的英雄人物,引导学生积极弘扬斗争精神,敢于、善于斗争,勇于担当作为,坚持正确方向,把握正确导向,在大是大非、重大原则面前敢于“亮剑”、甘当“战士”,不做爱惜羽毛的“太平绅士”,在斗争风雨中提高本领、发展自己,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明白到底什么人才应该被推崇、被铭记,谁才是真正能够代表中国形象的人。
人们常说历史是厚重的,我想这份厚重不仅是时间、事件的简单堆砌。而是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能够在相似中找到区别,在诱惑中理清思路,在选择中找到最优解。历史可以让我们知是非,明荣辱,不至于麻木冷血,迷失方向。身为历史教师,除了授业解惑,我更希望通过历史的引领,让学生了解民族历史的厚重,同时也厚重他们的思想。
郭沫若在答记者问时说:“一个民族只有了解了自己的过去,才能脚踏实地地走向未来!”而我,愿做时间的“逆行者”,带领学生们一起追溯历史,体会先贤人生百味,理清每个故事的因果始末;感叹弱国无外交,庆幸大国之崛起。
夫史者,民族之精神,而民人之龟鉴也。泱泱中华,厚德载物,愿更多的人做时间的逆行者,透过历史,展望未来。
参考文献:
[1] 徐国栋《历史教学融入文化自信教育方法初探》,《学
周刊》2020年第5期。
[2] 张政文《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人民政协报》2019年
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