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泳工夫兴味长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c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重视听说读写训练,引导学生咬住精彩语言,通过最基本的方法,或诵读,或赏析,或训练,挖掘文本中蕴含的语言美,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篇章结构,培养和发展自身的语言和语文能力。
   课堂上,不仅要重视发现课文中优美语言,引导学生发掘其中语言资源的价值,而且要通过一些最基本的做法和酝酿巧妙的方法,或诵读,或赏析,或训练。
   一、诵读品味法
   许多文句的文字美、意境美、韵律音调美、表现美,只有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品味,才能品出语感。可以用鉴别、替换、反问等方法与诵读结合进行品味。譬如《吴松道中》一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此景在诗人笔下不事雕琢,浅近自然,在我们读者面前才可见形象生动之味。
   课堂上,教师立足文本,使美读与品味语言有机融合,引领学生从文本中的重点字、关键词出发,注重对这些字词的品读、揣摩与推敲,挖掘出整篇文本的意蕴,就能够在课堂上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情感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中,走入文本的深处,从而创造出真正有“语文味”的有效课堂。
   二、赏析审美法
   在阅读课文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课文,对其中一些成功运用语言的词句和语段,进行分析鉴赏,体会运用语言之精妙,这样不仅能加深对文本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强化学生的语言意识,这种语言意识对学生无论是提高素养还是高考增分都是有益的。
   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样一幅农村秋景图上,再撒上一层细得同粉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
   这段文字三美,可以从三个角度提示学生进行赏析。首先是色彩美。雨是白的,背景是淡黑色,小船的篷是乌黑的,天边的云是红黄的,灯光是朦胧的月晕色,巧妙的构成一幅乡村水墨画,渲染着娴雅的氛围。其次是景物美。长桥、远阜、杂木、树林、乌篷小船、喧哗的宾客、朦胧的灯光,烘突出安静娴雅的氛围。再次是动词美。如“泊”字写出小船的安闲。
   三、点评批注法
   点评批注是一种既传统又新鲜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以点评批注的形式,评赏玩味语言资源。用简练书面语或符号在文章旁做注释、写评语、留标记,记录自己读书联想感悟。加深学生独特的语言感悟及学用体验,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荷花淀》的一段: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批注——知道前两位的话不能“自圆其说”,只好另想办法,搬出“婆婆”做理由,最后还不忘加一句“有什么看头啊!”表白自己,颇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
   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生活化的人物语言,含蓄而又委婉地表达了妇女思念丈夫但又不便明说的复杂内心。
   四、推敲比较法
   教学中,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对个别词语反复比较推敲,在比较中鉴别文字、词语境界的高下。比较出词语或结构的不同,思考其中不同的意义。比如类比品味,就是将某一类的语言材料归类进行鉴赏品味。
   例1: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
   例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例1、例2都是送别诗中的千古佳句,但表现手法是有很大差异的。例1突出一个“望”字,望了又望,望久了以致把眼睛望花了。而例2则不同,虽然作者是站在黄鹤楼上送孟浩然乘船到广陵去,也同样是望了又望,只望见孟浩然乘坐的船沿长江东去,一直消失在天边,但却不见一个“望”字。其奥妙之处在于没有“望”字,却有望的内容,望的意味,望的感情。
   五、设题练习法
   只要是有利于学生语言感悟、文本解读的,尽可能去安排,譬如:
   1.指向性词语的品味。品味词语的语意内在逻辑之美;
   2.要求学生仿课文中的词语使用,围绕中心造句或写一段话;
   3.安排定量成语定写有一定中心思想的语段;
   4.选择有表现力的古诗词给学生诵读后表达想象性的描述内容;
   5.提问文本中某个字词或句子可否替换,好在哪里。
   在阅读教学中,语文课就是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反复咀嚼、深入品味,从而感悟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即要咀嚼出“语文味”。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學生能自如地驾驭语言文字,有效地与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孙义兵,男,高邮人。中共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扬州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江苏省高邮市人民政府督学。致力于作文原生态教学研究和散文阅读“三步法”探究。首创双班制班级管理,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和民主管理,取得优异效果。先后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语文天地》等刊物撰写发表论文几十篇。理念:教师职业幸福要高于追求优秀,教育就是师生的共同成长。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从学生的个性出发,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真正的主角,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营造氛围,主动参与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能引
期刊
我家太爷爷叫菊生,应该是农历九月生的,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妈妈说那是一个贫困不堪的年代,太爷爷没读过书,却给四个儿子取名文海、文渔、文澤、文涛。我理解的是:太爷爷可能觉得有文化的人最光荣,希望他们的文化水平能像江河湖海一样滔滔不绝,盼着四个儿子比自己更有出息吧!可惜事与愿违,只有我外公成了工程师。外公在参加工作以后,就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文娱”,估摸着是想用文化来娱乐自己的生活,因为他是太爷爷那一辈
期刊
悠悠千年,架历史之罡风,如大鹏扶风而泽,中国,铸就无数华章。庚子钟响,看新冠之汹汹,如刑天挥舞于戚,中国脊梁,于波涛中奋进,与风云中接续。   秉家国情怀,中国脊梁于疫情中激流勇进。   一封请愿书,一套防护服,抛团圆断长发,不计生死不求回报,医务工作者壮美抗疫逆行。家与国,本就是并蒂花开,“以我所學,尽我全力。”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人。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希望和信心;刘敦礼用苍苍的白发,
期刊
重庆茶园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出生时,茶园几乎是一片荒地,我居住的小区,是当时茶园仅有的几个小区之一。   小区周围全是荒地,荒地上堆满了建筑垃圾。小区边有一条小溪,叫苦溪河,水里飘着树叶和生活垃圾,臭烘烘的。   交通也很不方便。妈妈说她每天上班要步行二十分钟,再等半个小时,才能上公交车,到上班的学校需要两个小时。   我两岁半时要读幼儿园,就离开了茶园。几年后,爸爸开车带我们重游故地。  
期刊
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学,用自己浓烈的情感感染学生,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以获取教学的最佳效果。那么该怎样调动学生的情感呢?   一、以情动情   教学活动总是伴随着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所以教师讲课必须带着激情,进入角色,以情动情,以情感人。   讲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先引入“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
期刊
近期,在名师工作室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举行了同課异构的教研活动,收获颇多。   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节好课?怎样的课才算是一节较为成功的课?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让学生收获些什么?引起了我的反思。   两个老师讲授的是寓言故事《愚公移山》,这是一篇经典的耳熟能详的文言文,文中展现出来的“愚公精神”在各个时代都非常有意义。那么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应该确立什么?在当下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文章
期刊
我是一位老师,同时也是一位家长。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有苦也有累,但更多的是欣慰。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看待问题的方法比较浅显,有时甚至分不清对错,有的孩子在家长的呵护下,经常会我行我素,所以家长的话他们听不进去,老师的话也会待理不理,这就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不良影响。本来孩子的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多数男孩会看到别人做什么他就想去做(应该做的或不应该做的都做),如果是向着好的方向努力,当然
期刊
多媒体进入课堂已经有好长时间了。从刚开始的新奇,吸引学生,到现在已成定式,学生就不觉得新鲜了。多媒体使用后,好多教师课件制作精美,运用自如。有时不光是学生被吸引住,就是同行们也为他们颔首赞许。给教学带来了方便的同时,更多的是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所以多媒体的引进促进了教学的发展与提升。   多媒体才起步时,确实很有新意。有的教师制作的课件,页面背景漂亮,字体大小、颜色适中,动画设置巧妙,一度成为课堂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师中素来存在着这样一句话:作文难,鲁迅的文章难,古文更难。特别是古文的学习,由于学生对该文体环境的陌生,加之当今社会各种诱惑,特别是各种游戏充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根本静不下心学习古文。继而产生厌烦、畏难情绪,失去学习古文的兴趣。而学生对升级游戏却百玩不厌,如能把升级游戏嵌入古文教学,不也能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了吗?经过多次的教学实践,成功地将游戏引入古文教学,使一个充满激情与智慧、动
期刊
野火在远方,远方在你琥珀色的眼睛里。   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帘梦,有时寂寞是如此让人心动,也只有在此时,世事才会波澜不惊。凉风吹起书页,这烟雨让尘封在书卷里的辞章和故事,都弥漫着潮湿的气息。独倚幽窗,看转角处的青石小巷,一柄久违的油纸伞,遮住了过往的光阴。   想回到夏洛蒂·勃朗特、奥尔斯特和简·奥斯汀的时代,从古堡到庄园,马车的轱辘慢慢辗转,那些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夏天
期刊